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 第二百九十五章 賨人,巴渝武乐

王沈望着那舞姬柔美的舞姿道:“听闻大汉除了这巾舞和鞞舞之外,还有从賨人哪里学习和改编巴渝舞,我等若是能有机会都欣赏到,是我等的荣幸啊,据说这些都是从汉高祖之时便流传下来的舞蹈了。”

吴清点头回应道:“汝说的不错,巴渝舞便是当年高祖从麾下骁勇善战的賨人那里学来的,说起来这賨人才算得上这益州巴地原本的主人,只是如今被我等外来之人鸠占鹊巢了而已,诸位若是想见识巴渝舞,对我来说亦是很容易的事情,待改天诸位再到我府上,找几个賨人便可让诸位见识一番了,当年先父和叔父还在军中之时,麾下亦是有不少賨人将士的。”

商朝建制“巴方”,治地“城坝”,称“蛇种”巴人。西周建成“賨国”治地“城坝”,称“巴”(蛇巴)。

商末,蛇巴(賨人)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争。直到后世,渠江流域受到僚人冲击,宕渠文明废毁,賨人四散逃亡。

“賨人”名号前后历时700年左右。“板楯蛮”人最初以渔猎为生,但由于当地自然环境恶劣,物质条件艰苦,巴人形成了勇猛剽悍的民风。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由于纣王多次征讨“板楯蛮”人,“板楯蛮”人纷纷加入武王的伐纣大军,充当前锋,冲锋陷阵。由于“板楯蛮”人的贡献,周武王分封71个诸侯国(子国),巴氏一族被分封为“巴子国”,简称巴国。

春秋战国时期,巴国政治军事实力膨胀,但仍处于奴隶制社会。

东有楚国,北有强秦,西有蜀国,巴国夹在其中生存环境恶劣。公元前317年,秦国灭掉巴国,巴国宣告灭亡。

秦汉之世,这支被称作“賨人”的族群异常活跃,较多地参与了中原汉民族的历史演绎,故有不少文字记载。

东汉时,賨人多次东征西讨,他们以长戈、木盾为武器,骁勇善战,号为“神兵”。朝廷官吏以其外形特别,以“板楯蛮”称呼,形象直观明了,就算是现在的蜀**中亦是有不少賨人在效力。

賨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后汉时,“賨”即有明确说法。

《说文解字》释賨:“南蛮赋也”,而释蛮:“南蛮,蛇种”。《广雅·疏正》賨作賩。向朝廷纳赋称为“賨”的这个民族,当时中原谓之“南蛮”“板楯蛮”。蛇种南蛮就是“蛇巴”。就是说,賨人本为巴人,即所谓“蛇种”巴人。

賨人参加了武王伐纣。所谓“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

刘邦募賨人定三秦,见“巴渝舞”而喜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

这应当是世代相传的说法。表明賨人的史迹相当古远。刘邦将“巴渝舞”引入宫廷,十分有名,传之久远。司马相如所谓:“《巴渝》《宋》《蔡》,金鼓迭起,洞心骇耳。”

巴地除有两支很有影响的巴人外,也是民族杂居共处的地方。两个版本《蜀都赋》分别写到:“东有巴賨,绵亘百濮”;“左绵巴中,百濮所充”。

射杀白虎的巴蛇之巴,《后汉书》记载始于秦昭襄王时,就是以“板楯蛮”称呼的。《华阳国志·巴志》:“长老言,宕渠盖为故賨国。今有賨城、卢城。

”所谓“蛇巴”,是以巴为图腾的原住民,他们处在大巴山及渠江、嘉陵江两河流域,倚仗天然屏障的保护,很少受到外族入侵,是一支独立发展的族群。汉代叫“白虎复夷”,又叫“板楯蛮”,后来也有叫“弜头虎子”的。

《舆地纪胜》记载:“巴西宕渠,其人勇健好歌舞,邻山重叠,险比相次,古之賨国都也。”这里所说的“巴西宕渠”(东汉末为巴西郡宕渠县),即上古时生活在华蓥山西侧的一支重要民族——板楯蛮,又称賨人。

他们崇拜蛇,故亦称“蛇巴”。他们在渠江流域生活了三千年。

“板楯蛮”是他们最早的称呼,最迟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其来源是其作战时,手持弓弩,以木板为楯(即木制盾牌,以土漆制过,质地坚韧,又称彭排)进行攻击与防御。

胡三省《通鉴释文辩误》说:“余按楯,音食尹翻,……板楯蛮以木板为楯,故名。”“賨人”“賨民”是秦汉时对他们的称呼。古文献中,最早提及“賨”这个名称的是西汉扬雄《蜀都赋》:“东有巴賨,绵亘百濮。”

在秦汉以前,賨人的居住比较集中,秦汉以后,在原賨人十分集中的宕渠地区呈现出“巴夷”(即廪君蛮)与“賨民”杂居的局面。

賨人又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善跳巴渝舞。

歌舞时,数人敲铜鼓,男男女女手拉着手一边唱着歌,一边跳舞。跳到**时,铜鼓激越,人们劲歌。

舞者手执“牟弩”,步伐整齐有力,作出向敌人进军的模样。这时,舞蹈已经变成战斗的演练了。

汉高祖刘邦曾命乐工学习和改编他们的舞蹈,因为賨人生活于巴郡渝水一带,所以就称此种舞蹈为巴渝舞。

巴渝舞传入宫廷后,成为宫廷舞蹈,用来在宫廷宴会上表演军旅战斗的场面,歌颂帝王功德,是汉代着名杂舞。

表演时,舞者自披盔甲,手持矛、弩箭,口唱战歌,乐舞交作,边歌边舞,舞者有36人,是群舞。

由于这种舞蹈是武乐舞蹈,汉哀帝罢乐府后,对巴渝鼓员36人仍认为不可罢,交由大乐领属,将它列入雅乐舞蹈的系统。

其伴奏乐器以铜鼓为主,配合击磬、摇鼗、抚琴,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辞本歌曲》等4篇,巴渝舞在我国古代舞蹈艺术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东汉的应劭(shào)在《风俗通》里《文选·蜀都赋》引注明确记载:“阆中有渝水,賨人居左右,锐气喜舞,高祖乐其猛锐,数观其舞,令乐府习之。”

陈广钦道:“汉朝流传下来的竹简上说賨人民风质朴,父子同讳,夫妻同名,女人头发盘于头顶,向后下垂;三寸竹筒,斜穿过耳,富人还以珠珰装饰。她们穿“横布二幅,穿中贯其首”的统裙。男子左衽(右臂外露),披着长发,打着赤脚,便于打仗与从事生产劳作,不知是否与现在的賨人相符?”

喜欢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