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 第二百八十九章 选宅,七十贯钱的宅子

王沈笑着道:“我等今日能买得起成都的好宅子,可是全亏了陛下今日的赏赐啊,若不是如此我等多半还要积攒个一两年的才能买上这么好的宅子,若是还在西平郡,以我的那点积累,在成都繁华地段买下五“区”住宅都还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到了唐朝可就没这么幸福了,初唐时期还好,长安宅子的价格还正常一些,

唐朝时期——普通百姓想买一线的商品房?比登天还难,尤其是到了盛唐的时候,

印象中,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殊不知唐朝的房价也是高不可攀,几乎不亚于现在的购房压力。

唐朝买房有多难?来来来,白居易了解下。

唐朝诗魔白居易,二十八岁考中进士,三十二岁任职秘书省校书郎,这个职位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工资大概每月能有一万六千钱。

然而就是这样的人,在当时的长安,白居易却也是“居大不易”。

因为房价实在太贵,白居易刚当官期间也只能租房住,而且租的房屋还十分简陋:“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

这样的租房生活一直持续了好几年,即便后来白居易升值京兆户曹,月薪达到了四五万,可白居易在长安依旧买房无望,足可见,唐朝的房价有多么可怖。

直到后来母亲来长安投靠他,他才在长安郊外最偏僻的下邽县义津乡金氏村,买下了人生中第一套房产。

唐朝买不起房的大文豪不止白居易,比如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圣杜甫,到了晚年,还住着被风一刮就破败漏雨的茅草屋。

在唐代,国家向在京的朝廷官员提供免费的单身宿舍,若甘愿打光棍,则可居住其中。《唐语林》记“赵历祠部郎,同舍多以祠曹为目”,此“同舍”即含有同住一个宿舍的意思。

唐玄宗时副宰相卢怀慎住宅之简陋令人咋舌。

一次他休病假,同僚宋王景、卢从愿等去他家探病,但见“器用屋宇,皆极俭陋”,卢怀慎“卧于弊箦单席,门无帘箔,每风雨至,则以席蔽焉”(《明皇杂录》),堂堂大唐的副总理就躺在一张破席上养病,大门上连一副像样的门帘都没有,就靠一张破席挡风遮雨,可见其居住条件之恶劣。

不过,唐朝的房之所以难买,还与当时的政策息息相关。

记录唐朝各项典章制度的《唐会要·卷八十五》中有规定:“天下诸郡逃户。有田宅产业。妄被人破除。并缘欠负租庸。先已亲邻买卖。”

意思是,全国不管哪个城市,所有的地皮和房产,若是想出售,必须先问过亲戚再问过邻居。

如果亲戚和邻居里都没有人要买,这个房子才能对外出卖。

否则,亲戚和邻居都有权上告官府,以原本价格赎回。这算是唐朝的房地产限购政策了。

所以说,房子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得先问候房主的七大姑八大姨还有左邻右舍,最后才能有机会下手。

这样一来,可买的房源就十分有限,而房价虚高不下也就理所当然了。

到了后面更加重视商业的宋朝时期更是不吃不喝攒钱两百六十年左右才可以买东京汴得起一线宅子,

宋朝的房价之高,丝毫不亚于现代。

北宋文人王禹偁写过一篇《李氏园亭记》,“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这便是寸土寸金,最真实的写照。

说起买房,“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可以说是一把辛酸泪了。年轻时考了进士,先后出任地方官,再从地方官逐步跻身于权力上层,却依旧没能买上房子。连孩子都老在他面前抱怨:

“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

直到七十岁,苏辙才拿出攒了一辈子的工资,还卖了一批藏书,才凑够钱买上了房子,而且还不是一线城市。

同样买房难的还有大文学家欧阳修,即便当上了参知政事,也一直买不起商品房,只能租住在这个简陋的小胡同里,可见北宋房价之高。

汴梁的地势决定了他的房子的布局非常的密集,可以说达到了寸土寸金的地步。

在宋太宗元年,大将军田钦买了一套住宅,一共花了5000贯。这是北宋刚刚建国的时期,房价还不是太高,在北宋中期,房价高连朝廷的大员都买不起了。

三苏父子也是租房子住的。虽然苏辙后来发大了买了房子,一共花了9600贯,后来因为筹备女儿的嫁妆又只能无奈的卖了。

有人算了一笔账,宋徽宗时基层公务员每月3500文,相当于3贯多一点。

而当时一线城市开封郊区的房子一处大约1万贯左右,市中心更是天价。也就是说,一个基层公务员在一线城市的郊区买一所普通住宅,不吃不喝也要攒钱两百七十年!

再看看《知否》中盛宅那硕大的庭院,一直以为盛小六真的是“小门小户”出生,现在看来,人家那可是妥妥的豪门望族啊!

到了明清时期,房市有所缓和,普通公务员攒个两三年也能置办一套自己的房产了,所以说王沈他们也还是比较幸运的了,

不像后面的有些朝代连处在权力上层的一朝高官也不一定能买得起都城繁华地段的好宅子,除非他家里面本来就有一些积累,哪怕是贪来的,若是清官靠自己的那点俸禄肯定是买不起首都好地段的宅子的。

王沈扭头向一旁带领他们看宅子的驵(zāng)侩(房产中介)问道:“这区宅子宽敞,后面还有园林,我挺喜欢的,要多少贯钱才能拿下来?”

东汉年间,出现了最早一批以居中交易为生的人群——驵(zāng)侩,不管是地皮、房子、牲口还是马车,他们都要掺和一把撮合交易。

那驵(zāng)侩不急不缓的道:“您真是慧眼啊,这区宅子是真的好,不过这价钱嘛要七十贯,也就是七万五钱(五铢钱),可不是那先帝铸的当百大钱啊!”

喜欢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