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899集:防疫见效,次年瘟疫发生率大降

暮春的咸阳城郊,晨雾还未散尽,济世医馆总馆外的石阶上已围了不少百姓。与去年此时不同,今年没人裹着厚衣掩面咳嗽,反而多是提着竹篮来道谢的农户——篮里装着新蒸的麦饼、刚采的野菜,都是给医馆众人的心意。

秦斩刚巡完城外的防疫宣讲点回来,一身玄色劲装沾了些晨露,远远就看见老农户张阿公正拉着素问的衣袖说话。他脚步顿了顿,没上前打扰,只站在老槐树旁静静听着。

“素问大夫,您还记得去年这时候不?俺家老婆子咳得快断气,村里埋人的坑都挖好了,是您带着学堂弟子连夜送来汤药,又教俺们烧艾草、喝煮过的井水,这才把人救回来。”张阿公抹了把眼角,举起手里的陶瓮,“今年新酿的粟米酒,您可得收下,不然俺这心里不安生!”

素问笑着推辞,指尖却轻轻摩挲着腰间系着的扁鹊手记复刻本——那本册子边角已被翻得发软,上面密密麻麻添了去年防疫时记下的注解。“张阿公,救您家老婆子的不是我,是咱们一起守着的防疫法子。您看今年村里没再有人染病,这不就是最好的报答?”

正说着,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是朝廷派来的文书吏李大人。他翻身下马,手里捧着一卷黄色卷宗,脸上满是笑意:“秦将军、素问大夫,好消息!户部刚统计完关中各县的疫情奏报,今年开春至今,全大秦的瘟疫发生率比去年降了九成还多!陛下特意让我来传旨,要给济世医馆的防疫法子立碑存档,让各州郡都照着学!”

秦斩走上前,接过卷宗翻开,只见上面每一页都清晰记着各县的病患数:咸阳去年此时有两百三十七人染疫,今年仅九人,且都是轻症;邻县栎阳去年疫亡五十六人,今年零死亡;就连去年疫情最重的陇西郡,如今也只零星出现两例咳嗽症状。他指尖划过那些数字,想起去年此时的惨状——城门口堆满染疫者的衣物,药坊里弟子们熬药熬得手都肿了,秦斩自己更是带着护卫在疫区外围守了四十天,连除夕夜都是在帐篷里过的。

“这九成降幅,来得不容易啊。”秦斩合上卷宗,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他转头看向医馆墙上挂着的“防疫十则”木牌,那是去年瘟疫过后,他和素问带着学堂弟子一起总结的——从“凡入疫区者必带艾草香囊”到“病患衣物须煮沸后再洗”,从“村镇每月必烧石灰消毒”到“孩童需喝预防汤药”,每一条都浸着去年的血泪经验。

素问走到木牌前,指尖轻轻点在“设卫生宣讲点”那一条上:“去年推行这些法子时,可没少受阻碍。还记得陇西郡那个王乡绅吗?说咱们让他烧自家粮仓旁的杂草是‘败家’,硬是把弟子们赶了出去,结果没过半月,他家里就有三个仆役染了疫。后来还是他亲自来医馆赔罪,主动让咱们去村里宣讲。”

“还有那些偏远山村的老人们,总说‘病了靠神仙’,不肯喝预防汤药。”一旁的学堂弟子林生插话道,“去年冬天,我和师兄们背着药箱走了二十里山路,在村里住了半个月,每天给老人们熬药、讲防疫道理,直到村里没人再犯咳嗽,他们才肯信咱们。现在倒好,上个月我再去,村里的老人们主动把艾草挂在门口,还帮着给新来的农户讲防疫法子呢!”

李大人听着,忍不住点头:“可不是嘛!我这次去各县传旨,见着不少新鲜事——有的县把‘防疫十则’刻在城门口的石碑上,让百姓随时看;有的县让学堂的孩子们学防疫歌,唱着就把法子记牢了;还有的县专门设了‘消毒员’,每天帮着清扫街道、烧石灰。照这样下去,再过两年,咱们大秦说不定就再也不会有大瘟疫了!”

正说着,医馆的门被推开,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少年跑了进来,手里举着纸鸢。为首的少年叫小石头,去年曾是个轻症患者,如今身子骨结实得很。“素问大夫!秦将军!你们看,我们做的纸鸢上画了防疫法子!”小石头举起纸鸢,上面画着一个人正把艾草挂在门口,旁边写着“艾草驱邪,防疫无忧”。

其他少年也纷纷举起纸鸢,有的画着“勤洗手,少生病”,有的画着“煮井水,喝安全”。素问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暖暖的:“你们做得真好!这样一来,更多人就能看到防疫法子了。”

秦斩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想起去年瘟疫最严重的时候,他曾对素问说过,希望有一天,大秦的百姓再也不用怕瘟疫,家家户户都能安稳过日子。如今,这个愿望正在一点点实现。他转头看向素问,眼中带着笑意:“看来,扁鹊先生的‘全民防疫’之策,咱们算是初步做到了。”

素问点头,手里的手记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她翻开本子,在最新一页写下:“春和景明,疫减九成,百姓知防疫,孩童乐传法,此乃医道之幸,大秦之幸。往后当更勉力,使防疫之法遍行天下,护万民安康。”

午后的阳光渐渐暖了,医馆外的老槐树上,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百姓们还在陆续来道谢,有的送粮食,有的送布匹,还有的干脆留下来帮忙打扫庭院。李大人拿着奏报准备回宫,临走前对秦斩和素问说:“陛下说了,等秋收之后,要在咸阳城为你们举办庆功宴,还要给济世医馆赐一块‘医道济世’的金匾!”

秦斩和素问相视一笑,没有多说什么。他们知道,防疫之路还没走完,还有偏远州县的百姓需要普及防疫知识,还有新的防疫法子需要探索,还有学堂的弟子们需要培养——但看着眼前这生机勃勃的景象,他们心里充满了底气。

小石头和伙伴们在医馆的院子里放起了纸鸢,画着防疫法子的纸鸢在蓝天上飞得很高,引得路过的百姓纷纷驻足观看。素问看着纸鸢,忽然对秦斩说:“明年开春,咱们再去陇西郡看看吧?听说那里的农户今年种了不少新草药,既能入药,又能驱虫,说不定能帮着完善防疫法子。”

秦斩点头:“好啊。到时候咱们再带上几个学堂弟子,让他们多学学实践经验。对了,上个月西域商队送来的新草药,你不是说能用来做预防汤药吗?正好趁着今年瘟疫少,多熬一些,送到偏远州县去。”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是学堂的祭酒周先生来了。他手里拿着一卷名册,脸上满是喜色:“秦将军、素问大夫,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年学堂招的弟子里,有三十多个是来自偏远州县的,他们都说,要把防疫法子学回去,护着家乡的百姓!”

秦斩接过名册,翻开一看,上面的名字密密麻麻,每个名字后面都写着籍贯——陇西、北地、上郡、汉中……几乎涵盖了大秦的各个州县。他笑着说:“好!好!有这些弟子在,防疫法子一定能传遍大秦的每一个角落。”

夕阳西下时,医馆外的百姓渐渐散去,院子里恢复了宁静。素问坐在石凳上,继续整理防疫经验,准备编纂成新的医书;秦斩则在一旁看着学堂弟子们练习武艺,这些弟子将来不仅要学医,还要学会保护自己和百姓,以防有人阻碍防疫之事。

远处的咸阳城墙上,炊烟袅袅,家家户户都在准备晚饭。没有了瘟疫的威胁,百姓们的日子过得安稳而踏实。秦斩看着那片炊烟,忽然觉得,自己之前杀敌升级、守护大秦,为的就是这样的景象——百姓安康,国泰民安。

素问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心思,抬头对他说:“等新的防疫医书编好,咱们就派人送到各州郡的医馆,让所有医者都能学会这些法子。到时候,不管是关中还是边疆,不管是富贵人家还是贫苦百姓,都能知道怎么防疫,怎么保护自己和家人。”

秦斩点头,眼中满是坚定:“嗯。咱们一步一步来,总有一天,大秦的每一寸土地上,都不会再有瘟疫的阴影。”

夜色渐浓,医馆里亮起了灯火。素问还在灯下整理医书,秦斩则在院子里巡视,看着墙上的“防疫十则”,看着孩子们留下的纸鸢,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今年的瘟疫发生率大降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只要他们和百姓们一起努力,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月光洒在医馆的院子里,温柔而明亮。远处传来几声狗吠,更显夜色宁静。秦斩站在老槐树下,抬头望着月亮,忽然想起去年此时,他曾在疫区的帐篷里看着同样的月亮,那时心里满是焦虑和担忧。而现在,他的心里只有安稳和期待——期待明年的瘟疫发生率更低,期待防疫法子能传遍天下,期待大秦的百姓能永远安康幸福。

这一夜,医馆的灯火亮到了很晚。素问把新整理的防疫经验装订成册,秦斩则在一旁计划着下个月去各州郡巡查防疫情况。他们都知道,防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久的坚持和努力,但只要能护得万民安康,再多的辛苦也值得。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医馆的门就被推开了。几个来自陇西郡的农户背着新采的草药来道谢,说今年村里没人染病,都是托了防疫法子的福。素问和秦斩笑着接待他们,心里明白,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肯定,也是他们继续前行的最大动力。

春去夏来,秋至冬藏,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防疫法子的不断普及,大秦的瘟疫发生率越来越低,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安稳。济世医馆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大秦的百姓信赖它,连周边国家的人也纷纷来学习防疫法子。

秦斩和素问知道,他们所做的事情,不仅是在守护大秦的百姓,更是在践行扁鹊先生的医道遗志——医者仁心,济世救人。而这,也正是他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

在这个暮春时节,看着大秦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秦斩和素问终于可以欣慰地说:“防疫之策,初见成效;护民安康,吾辈之责。往后岁月,当更勉力,使大秦永无瘟疫之患,万民永享太平之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