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856集:师资招募,遭守旧医者质疑拒加盟

晨光刚漫过咸阳城的青砖黛瓦,济世医馆门前已排起长队。素问站在二楼窗前,望着楼下捧着药材的百姓,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案上那本泛黄的《扁鹊手记》——昨日秦斩刚从城郊荒地回来,说官府已划拨出十亩地作学堂地基,眼下最紧要的,便是招募能授课的医者。

“素问姑娘,”药童阿竹捧着名册进来,声音里带着几分雀跃,“您拟的招募告示贴出去三天,已有七位医者递了名帖,其中还有位曾在太医院当差的李医官呢!”

素问接过名册翻开,指尖划过那些熟悉或陌生的名字,眉头却轻轻蹙起。这些递帖的医者多是年轻子弟,虽有热情,却少了些临床积淀。她要建的不仅是学堂,更是能传承扁鹊“治未病”理念的地方,得有经验丰富的老医者坐镇,才能镇住场子。

“秦斩呢?”素问合上册子,目光转向门外。按说今日该一同去拜访几位老名医,可到现在还没见人影。

话音刚落,就听院外传来熟悉的爽朗笑声,秦斩大步流星走进来,肩上还扛着个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刚去城西张老医家转了圈,他闺女说老爷子今早炖了银耳羹,我顺道讨了些给你。”

他把布包递过来,见素问脸色不对,又补充道:“我知道你惦记招募的事,方才路过告示栏,看不少人围着看,还以为你该高兴呢。”

“高兴不起来。”素问把名册递给他,“递帖的多是年轻医者,咱们要教的是‘辨证施治’‘经络针灸’,这些得有几十年经验的老医者才能讲透。我列了份名单,都是咸阳城里有名望的老医者,今日得去登门拜访。”

秦斩接过名册一看,上面列着五位名字:城东的柳青山、城南的赵仲和、城西的张景明、城北的周鹤年,还有隐居在渭水畔的苏墨。这几位都是大秦行医半百的老手,尤其是苏墨,据说曾治好过昭王的顽疾,只是性子孤僻,多年不与人往来。

“行,我陪你去。”秦斩把名册揣进怀里,顺手拿起案上的药箱,“正好我也想见识见识,这些老名医到底有啥讲究。”

两人先去了城东柳青山的医馆。柳家医馆开了三代,门楣上挂着块“妙手回春”的匾额,是前朝皇帝亲赐的。刚进门,就见柳青山正坐在堂中给一位老妇诊脉,花白的胡子垂在胸前,手指搭在脉上,眼神专注。

等老妇拿了药离开,素问才上前拱手:“柳老医官,晚辈素问,今日登门,是想请您出山,到我们筹建的医术学堂任教。”

柳青山抬眼打量她,目光落在她腰间的《扁鹊手记》上,眉头顿时拧成疙瘩:“你就是那个靠一本不知真假的手记,治好瘟疫的素问?”

这话里的轻视毫不掩饰,素问却不恼,依旧温和道:“手记是先祖留下的,晚辈不过是依着上面的法子,结合临床经验施治。如今筹建学堂,是想把这些医术传给更多人,让大秦百姓都能看得起病。”

“哼,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柳青山重重放下茶碗,“行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靠一本旧手记就能治病?你那套‘治未病’的说法,不过是哗众取宠!我柳家三代行医,从不搞这些虚头巴脑的,学堂的事,你找别人吧。”

说完,他朝伙计挥挥手:“送两位出去,别耽误我接诊。”

第一次拜访就碰了钉子,阿竹在后面小声嘀咕:“这柳老医官也太固执了,明明姑娘治好的人比他多。”

秦斩拍了拍她的肩:“老医者多讲究门户之见,别急,咱们再去下一家。”

第二站是城南赵仲和的医馆。赵仲和比柳青山好说话些,却也透着谨慎,听完素问的来意,他捋着胡子沉吟半晌:“素问姑娘的医术,老夫听说过,能治好瘟疫确实不简单。可学堂教的是‘新术’,我等行医多年,学的都是‘古法’,怕是教不了那些新东西。再说,我这医馆每日接诊百余人,实在抽不开身。”

这话看似委婉,实则还是拒绝。素问知道,他是怕自己的“古法”被比下去,丢了颜面。

接下来的张景明和周鹤年,要么说“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要么干脆闭门不见。眼看日头西斜,只剩下渭水畔的苏墨还没拜访,阿竹的脸上满是沮丧:“难道真的没人愿意来吗?”

素问望着渭水波光,指尖轻轻摩挲着手记封面:“苏墨先生性子孤僻,却最看重‘医者仁心’,咱们再试试。”

苏墨的住处是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门前种着几株艾草,院墙上爬满了牵牛花。素问刚敲门,就听里面传来苍老的声音:“进来吧。”

屋内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木桌、两把椅子,墙上挂着一幅《人体经络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穴位。苏墨坐在桌前,正拿着毛笔在纸上写着什么,见他们进来,也不抬头:“是为学堂招募师资来的吧?”

素问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先生怎会知道?”

“咸阳城里就这点事,早传开了。”苏墨放下笔,抬眼看向她,目光锐利如鹰,“你想教年轻人‘辨证施治’‘经络针灸’,可那些老医者为什么不愿意去?因为他们怕,怕你那套东西打破了他们固守多年的规矩。”

“先生既然明白,为何不愿出山?”素问追问。

苏墨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渭水:“二十年前,我曾向太医院提议,推广‘针灸治急症’,可那些人说我‘离经叛道’,把我赶出了太医院。从那以后,我就发誓不再管这些事。”

“可先生难道忍心看着医术失传吗?”素问声音微颤,“晚辈在扁鹊手记里看到,先祖曾说‘医者当以天下为念,而非一己之私’。如今大秦还有很多百姓因缺医少药而丧命,若咱们能培养出更多医者,就能救更多人。”

苏墨沉默了,目光落在她手中的手记上,眼神复杂。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开口:“你可知,那些老医者不仅自己不愿来,还在背后散布谣言,说你办学堂是为了敛财,说你的手记是伪造的?”

素问一怔,她倒没听说这些。秦斩在一旁忍不住开口:“他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只要咱们问心无愧。再说,真金不怕火炼,等学堂办起来,培养出能治病的医者,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苏墨看向秦斩,又看向素问,突然叹了口气:“罢了,老夫活了七十岁,也该为大秦百姓做点实事。不过,我有个条件。”

“先生请讲。”素问连忙道。

“学堂里要设一间‘临床诊室’,让学员边学边练,我要亲自带他们接诊。另外,你那本手记,得让我看看。”苏墨说。

素问大喜,连忙从腰间解下手记递过去:“只要先生肯出山,别说看手记,就是让晚辈把上面的内容抄录下来,供学员学习,也没问题。”

苏墨接过手记,翻开第一页,看到上面熟悉的字迹,眼眶突然红了。“这是扁鹊真迹……当年我曾有幸见过一次,没想到今日还能再看到。”

他轻轻抚摸着书页,像是在抚摸一件稀世珍宝。过了许久,他才抬头:“明日我就去医馆,咱们一起筹备学堂的事。”

离开苏墨的住处时,夕阳正洒在渭水上,波光粼粼。阿竹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太好了!有苏墨先生加入,肯定能吸引更多医者来!”

素问笑着点头,心里却明白,这只是个开始。那些守旧的老医者,恐怕还会从中作梗。但只要有苏墨这样志同道合的人在,只要能为大秦培养出更多医者,再大的困难,她也能克服。

回到医馆时,天色已经暗了。刚进门,就见伙计匆匆跑来:“姑娘,柳老医官派人送来了一封信。”

素问接过信,拆开一看,上面只有寥寥数语:“明日辰时,咸阳城医者齐聚城东酒楼,议学堂之事。”

秦斩凑过来看了一眼,眉头一挑:“这老东西,怕是没安好心。”

素问却笑了:“不管他安的什么心,只要能让更多医者了解学堂,就是好事。明日,咱们去会会他们。”

夜色渐深,医馆的灯还亮着。素问坐在案前,借着烛光整理着学堂的课程大纲,秦斩在一旁帮她抄写名册。窗外,月光洒在地上,像一层薄薄的霜。素问知道,一场关于医术传承的较量,即将开始。但她无所畏惧,因为她手中握着扁鹊的遗志,心中装着大秦的百姓。只要能让医术之光普照天下,再大的风雨,她也能扛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