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847集:手记新解,发现治眼疾妙法

陈砚之蹲在医馆后院的青石板上,指尖捏着片刚从老银杏树上摘下的黄叶,叶片边缘蜷曲如皱纸,叶脉却仍透着深褐的韧劲。他面前摆着个半旧的梨花木匣,匣子里摊开的是祖父陈景然留下的《杏林手札》,泛黄的纸页上,祖父遒劲的字迹被岁月浸得发暗,唯有页脚处几行朱砂批注,像凝固的血珠,格外扎眼。

“砚之,前院刘阿婆又来了,说眼疾又犯了,看东西越发模糊,眼泪止不住地流。”徒弟林小满掀着竹帘进来,声音里带着急意,“我按您之前开的清肝明目的方子抓了药,可她喝了三天,说没见好转,反倒夜里更难睡了。”

陈砚之站起身,把黄叶随手丢进旁边的竹筐,指尖在纸页上轻轻摩挲。祖父的手札他翻了不下百遍,从初学时认药名、记配伍,到后来凭手札里的偏方治好镇上张猎户的腿伤、李婶的咳疾,这本手札几乎成了他行医的底气。可唯独眼疾这部分,祖父写得格外简略,只提了“肝开窍于目,治眼先调肝”,再往下便是几处模糊的墨团,像是没写完,又像是故意抹去的。

“我去看看。”陈砚之把纸页小心叠好,放进木匣,跟着林小满往前院走。医馆前院的天井里,刘阿婆正坐在矮凳上,手里攥着块蓝布帕子,时不时擦下眼角,帕子上晕开的水渍里,还带着淡淡的血丝。见陈砚之过来,阿婆连忙站起身,声音带着哭腔:“陈大夫,您快救救我的眼吧,再这么下去,我怕是要瞎了。”

陈砚之扶着阿婆坐下,指尖翻开她的眼睑,只见眼白处布满了红丝,瞳孔边缘还泛着圈淡淡的黄。他又把了把脉,脉象弦细,确实是肝阴不足的征兆,可之前开的杞菊地黄丸加减,按理说该有缓解才对。

“阿婆,您最近除了眼干、视物模糊,还有别的不舒服吗?比如手脚发麻,或者夜里出虚汗?”陈砚之问道。

刘阿婆想了想,摇了摇头:“没有,就是眼不舒服,有时候看太阳,总觉得眼前有黑影子飘。”

送走刘阿婆,陈砚之回到后院,又把祖父的手札翻了出来。他盯着那几处墨团,忽然想起小时候,祖父还在时,总爱在雨后带着他去后山的竹林,说竹林里藏着治眼疾的宝贝。那时候他年纪小,只当祖父是逗他玩,如今想来,或许祖父说的宝贝,和手札里没写完的内容有关。

当天傍晚,陈砚之关了医馆,背着竹篓往后山走。初秋的后山,草木已经开始泛黄,只有竹林依旧透着翠绿。他沿着祖父以前常走的小路往里走,走到半山腰时,看到几株长在岩石缝里的植物——叶子呈长卵形,边缘有细密的锯齿,叶片背面还覆着层淡淡的白霜,正是祖父曾提过的“霜叶竹”。

祖父手札里倒是提过霜叶竹,说它能清热明目,可只用这一味药,未免太单薄。陈砚之蹲下身,刚想摘片叶子,忽然注意到岩石缝里,还长着几株细小的藤蔓,藤蔓上开着细碎的白色小花,花瓣上沾着的露珠,在夕阳下透着淡淡的蓝。他忽然想起手札里那几行朱砂批注——“露凝霜叶,蓝英辅之,晨取为佳”。以前他总以为“蓝英”是某种药材的别名,可翻遍了《本草纲目》也没找到,如今看到这开着蓝露小花的藤蔓,心里忽然有了个念头。

他小心翼翼地把藤蔓和霜叶竹一起挖出来,带回了医馆。夜里,陈砚之把藤蔓的花摘下来,放在瓷碗里,又取了霜叶竹的叶子,捣成汁,和花蜜一起调成糊状。他想起祖父手札里还有句话:“敷眼需伴晨露,七日为一周期”,便又嘱咐林小满,明天一早去收集荷叶上的晨露。

第二天一早,林小满端着盛着晨露的瓷瓶回来时,陈砚之已经把药糊准备好了。他把晨露倒进药糊里,搅拌均匀,然后带着药糊去了刘阿婆家。

“阿婆,我给您试个新法子,您别害怕。”陈砚之让刘阿婆闭上眼睛,用干净的棉签蘸着药糊,轻轻涂在她的眼睑上。药糊刚敷上去时,刘阿婆觉得有些凉,过了一会儿,又泛起淡淡的痒,可没过多久,那种眼干、刺痛的感觉就减轻了不少。

“陈大夫,这药敷着真舒服,比喝药管用多了。”刘阿婆忍不住说道。

接下来的七天,陈砚之每天都带着新鲜调制的药糊去给刘阿婆敷眼。第七天傍晚,刘阿婆特意来医馆,笑着对陈砚之说:“陈大夫,您看,我现在看东西清楚多了,也不流眼泪了!”她说着,还指着医馆墙上挂着的匾额,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了出来:“济世仁心”。

陈砚之看着阿婆眼里的红丝渐渐消退,心里又惊又喜。他回到后院,把这段时间的发现记在手札上,又翻到祖父写的那几行朱砂批注,忽然明白了祖父的用意——原来“蓝英”不是别的,正是那开着蓝露小花的藤蔓,而“露凝霜叶”,指的就是用晨露调和霜叶竹的汁液。祖父当年或许是怕这方子太过特殊,寻常人掌握不好用法,才故意写得简略,只留下些线索,等着后人去发现。

没过多久,陈砚之能用外敷药治眼疾的消息,就在镇上传开了。不少眼疾患者都来医馆找他,有像刘阿婆这样肝阴不足的,也有因风热上攻导致眼肿、刺痛的。陈砚之根据不同的症状,在霜叶竹和蓝英花的基础上,又加了菊花、薄荷等药材,有的外敷,有的内服,效果都出奇地好。

这天,林小满看着医馆里排队的患者,忍不住问陈砚之:“师父,您说师祖当年为什么不把方子直接写在手札里啊?害得我们找了这么久。”

陈砚之望着窗外的老银杏树,笑着说:“你师祖是想告诉我们,行医不能只靠书本,还要多去观察自然,多去实践。有些方子,藏在草木里,藏在晨露里,只有用心去寻,才能找到最适合患者的药。”

林小满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低头看着手里的药杵,开始认真地捣着霜叶竹的叶子。夕阳透过窗棂,洒在医馆的木桌上,也洒在陈砚之摊开的手札上,那几行朱砂批注,在夕阳下像是活了过来,带着祖父的温度,指引着他在行医的路上,一步步走得更稳、更远。

往后的日子里,陈砚之依旧会在雨后去后山的竹林,有时是去采霜叶竹和蓝英花,有时只是坐在岩石上,看着竹林里的晨露滴落。他知道,祖父留下的不只是一本手札,更是一种行医的态度——对自然的敬畏,对患者的用心,还有对传承的坚守。而那治眼疾的妙法,不过是这份传承里,最动人的一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