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817集:新药见效,瘟疫得到有效控制

暮春的风裹着湿冷掠过青阳城的城墙,城楼上的守军老周用力裹了裹浆洗得发白的布甲,目光越过空无一人的街道,落在城中心那座飘着药旗的院落上。三天前,那里还是全城最让人胆寒的地方——每日从院门抬出的薄棺能排到街角,药童们熬药的铜锅从早烧到晚,蒸汽里都掺着挥不散的苦涩。可现在,他分明看见有百姓扶着门框慢慢走出来,虽然面色依旧苍白,却不再是前些日子那种连呼吸都带血的模样。

“周大哥,你看!张郎中家的小子居然能扶着他娘出来晒太阳了!”身旁的年轻守军小李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不敢置信。老周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巷口那棵老槐树下,半大的孩子正小心翼翼地扶着个妇人坐下,妇人手里还攥着个陶碗,碗沿沾着些深褐色的药渣——那是三天前太医院送来的“克瘟汤”,据说用了西域传来的“紫草”和本地的“青翘”配伍,刚开始谁都没敢抱希望。

此时的药院正乱得像一锅沸腾的水,却透着让人安心的热气。苏景年蹲在石磨旁,袖子挽到胳膊肘,正用力推着磨杆,磨盘里的青翘和紫草被碾成细细的粉末,混着水汽散出清苦却提神的味道。他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磨盘边缘,却顾不上擦——从昨天清晨到现在,他只合过一个时辰的眼,可当看到第一个喝了药的病人能坐起来喝粥时,所有的疲惫都像被风吹走了一样。

“苏大人!西厢房的王阿婆退烧了!”一个药童举着记录病情的木牌跑进来,声音里带着哭腔,“她刚才还说饿,要吃小米粥呢!”

苏景年猛地直起身,腰间的酸痛让他忍不住皱了皱眉,可嘴角却抑制不住地往上扬:“太好了!快让伙房准备,熬得稠些!另外,把东厢房那几个高热不退的病人,药量再减半试试,注意观察他们的脉象!”

他话音刚落,院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是熟悉的呼喊:“景年!景年!太医院的新药方验证结果出来了!”

苏景年抬头,只见风尘仆仆的顾衍之从马背上跳下来,怀里抱着一卷黄色的文书,脸上满是喜色。顾衍之是太医院院判,三天前带着第一批“克瘟汤”的药材赶来青阳,两人不眠不休地调整剂量,光是试药就差点把自己搭进去——最凶险的那天,苏景年亲自喝了三倍剂量的药,夜里吐得胆汁都出来了,却硬是撑着记录下了药效反应。

“你看!”顾衍之把文书递到他面前,手指着上面的朱红印章,“太医院汇总了周边五座城的试药结果,治愈率已经到了七成!陛下特批,让咱们把药方誊抄一百份,快马送到各州府,让所有药铺都照着熬!”

苏景年的手指抚过文书上“有效控制”四个字,眼眶忽然热了。他想起半个月前刚到青阳时的景象:城门紧闭,城墙上贴着“染瘟者就地焚烧”的告示,巷子里到处是哭喊声,有百姓为了抢一口能治病的草根,甚至拿着菜刀互砍。那时他和顾衍之站在城门口,看着城楼上守军麻木的眼神,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再晚一步,这座城就真的完了。

“走,去看看那几个重症病人。”苏景年抹了把脸,把袖子往下拉了拉,快步往厢房走去。顾衍之跟在他身后,看着他略显踉跄却依旧挺拔的背影,忽然想起三天前试药时,苏景年说的那句话:“衍之,咱们是大夫,更是朝廷命官,就算这药真有剧毒,也该咱们先尝——总不能让百姓当小白鼠。”

西厢房里,王阿婆正靠在床头,手里捧着药童送来的小米粥,小口小口地喝着。见苏景年进来,她连忙想坐起身,却被苏景年按住了:“阿婆,您慢点,不用起身。”他伸手搭在王阿婆的手腕上,感受着脉象从之前的浮数无力,变得沉稳了许多,脸上的笑意更浓了:“阿婆,您再喝两天药,就能下床走动了。”

王阿婆眼眶一红,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流:“苏大人,俺以为俺这次肯定挺不过去了……俺家那口子就是染了这瘟病走的,俺想着跟着他去了算了,可没想到……”她哽咽着说不下去,手里的粥碗却握得更紧了——那是活下去的希望。

苏景年拍了拍她的手背,没说话。他知道,这座城里还有很多像王阿婆这样的人,他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却在绝望中等到了这碗救命的药。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外面的风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带着腐朽的味道,反而有了些草木的清香。巷子里,几个药童正抬着药桶往各家送药,有百姓从门缝里探出头,接过药碗时,不停地鞠躬道谢。

“景年,你看那边!”顾衍之忽然指着院门外,苏景年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城门口的方向,有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人正推着小车往这边来,小车上装着满满的粮食和药材。为首的是个中年汉子,看到苏景年,远远地就喊:“苏大人!俺们是邻县的,听说青阳的新药见效了,县太爷让俺们送些粮食过来!”

苏景年心里一暖,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他想起太医院文书上的话:“瘟疫之害,非一人一地可挡,需举国同心,方能克之。”现在,他终于看到了这“同心”的模样——有太医院的大夫们日夜钻研药方,有守军们坚守城门不让瘟疫扩散,有百姓们互帮互助,还有邻县的支援……

当天下午,青阳城的城门缓缓打开了一道缝隙,不是为了让百姓出逃,而是为了让送药材和粮食的队伍进来。城墙上,守军老周把“染瘟者就地焚烧”的告示揭了下来,换上了一张新的告示,上面用朱砂写着:“新药见效,瘟疫可控,凡染病者可往药院领药,勿慌勿乱。”

夕阳西下时,药院的铜锅依旧在熬着药,蒸汽袅袅升起,和天边的晚霞融在一起,像是给这座饱经磨难的城池,披上了一层温暖的纱。苏景年和顾衍之坐在院门口的石阶上,手里捧着粗瓷碗,碗里是刚熬好的小米粥。

“你说,等这场瘟疫彻底过去,咱们该做些什么?”顾衍之喝了一口粥,问道。

苏景年看着巷子里渐渐多起来的人影,嘴角带着笑意:“我想在这里建一座药堂,教百姓们认识草药,知道怎么预防疫病。你呢?”

“我回太医院,把这次的药方整理好,再编一本《瘟疫防治录》,让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大夫们不用再像咱们这样摸着石头过河。”顾衍之说着,眼里闪着光。

晚风拂过,带来了远处传来的孩童笑声——那是几个刚痊愈的孩子,在巷口追逐打闹。苏景年和顾衍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安心和希望。他们知道,这场和瘟疫的战斗还没有完全结束,但胜利的曙光,已经照进了青阳城的每一条小巷。

夜色渐深,药院的灯还亮着,药童们依旧在忙碌着,却不再是之前的慌乱,而是有条不紊。城楼上的守军老周换了岗,走下城楼时,他特意绕到药院门口,看到里面亮着的灯光,心里踏实了许多。他想起白天看到的那些痊愈的百姓,想起那碗能救命的“克瘟汤”,忽然觉得,这暮春的夜晚,好像也没那么冷了。

而在千里之外的京城,太医院的灯也亮了一整夜,大夫们正忙着誊抄药方,准备快马送往各地。皇宫里,皇帝看着送来的奏报,上面写着“青阳等六城瘟疫得到有效控制,新药治愈率逾七成”,忍不住抚掌大笑,对身边的太监说:“传朕旨意,嘉奖所有参与研制新药的大夫,再拨银十万两,用于各地瘟疫防治!”

这一刻,从京城到青阳,从太医院到寻常巷陌,所有人都在为这“有效控制”的消息而振奋。他们知道,只要同心协力,再可怕的瘟疫,也终会被战胜;再黑暗的夜晚,也终会迎来黎明。而这碗带着清苦味道的“克瘟汤”,不仅治好了百姓的病,更凝聚了人心,让所有人都相信,只要不放弃,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第二天清晨,青阳城的第一缕阳光照在药院的药旗上,“克瘟汤”三个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巷子里,百姓们排着队领药,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苏景年站在药院门口,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刚到青阳时,一个老人对他说的话:“大人,俺们不怕病,就怕没人管俺们。”

现在,他可以笑着告诉所有人:“别怕,有人管,有药治,咱们能活下去。”

这场和瘟疫的战斗,还在继续,但胜利的方向,已经清晰可见。而青阳城的故事,也会随着“新药见效,瘟疫可控”的消息,传遍天下,成为所有人心中,一段关于坚守和希望的记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