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800集:产业鼎盛,秦斩素问共定长远计

暮色如墨,泼洒在咸阳城外的望秦台上。秦斩凭栏而立,玄色锦袍被晚风掀起边角,露出腰间悬挂的墨玉令牌——那是新政推行后,朝廷特赐的“商政通衢”令牌,象征着他如今贯通秦地与西域的庞大产业版图。身后传来轻盈的脚步声,带着淡淡的药草香,不用回头,秦斩也知是素问来了。

“还在看西域商道的舆图?”素问将一件素色披风递到他手中,指尖不经意触到他腕间一道浅疤——那是数月前在西域寻雪莲时,被守护兽抓伤的痕迹。秦斩顺势接过披风,反手将她护在身侧,挡住猎猎晚风:“刚收到西域商队的传信,首趟载着安息琉璃和大宛良马的商队,已过了玉门关。”

素问顺着他的目光望向西方,夜色中仿佛能看见商队的篝火连成星河。她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竹简,正是前段时间在西域古城寻得的扁鹊手记,扉页上“上医医国,下医医人”八个篆字,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今日整理父亲手记,见他记载了当年在临淄办医馆的旧事——那时他说,医术若只藏于锦囊,便如良药埋于深土,救不得天下人。”

秦斩接过手记,指尖拂过竹简上的纹路,忽然想起初见素问时的场景:在栎阳城外的药庐里,她背着药箱,为流民施针疗疾,眼中的光比药庐里的油灯还要亮。如今两年过去,素问已从当年的民间医者,变成了能在朝堂上以医理辩贪官、在瘟疫中率队救万民的“秦地医宗”,而他自己,也从一个靠贩运粮食起家的商人,成了手握秦西半壁商脉的“商盟首事”。

“你想说的,是办医馆?”秦斩转头看向素问,见她眼中闪着期待的光,便知自己猜中了。素问点头,将一卷新绘的图纸铺在望秦台的石桌上:“我想在咸阳、栎阳、临淄这几处要地,各办一座‘济世医馆’。馆中分设‘诊疾堂’‘制药坊’和‘授艺阁’——诊疾堂为百姓免费看诊,制药坊按父亲手记里的古方制平价药,授艺阁则教民间郎中辨药施针。只是……”

她话锋顿了顿,看向秦斩:“办医馆需良田种药、需匠人制医械,还需派人护送药材往返,这些都要动用到你的产业。我知道你如今的商道刚稳,若要分拨资源……”

“何须说‘分拨’?”秦斩打断她的话,拿起石桌上的狼毫笔,在图纸上“咸阳医馆”旁画了一道线,直连向西:“西域商道上的药田,本就是为你种当归、黄芪的;栎阳的木坊,改改便能制药柜和针盒;商队护送药材,不过是顺路之举。你要办医馆,我非但不觉得是负担,反倒觉得,这比运再多琉璃良马,都更实在。”

素问望着他笔下的线条,忽然笑了,眼中盛着月光:“你就不怕旁人说你‘不务正业’?毕竟商人逐利,你却要拿钱办不赚钱的医馆。”

“逐利?”秦斩放下笔,指着远处咸阳城的万家灯火,“当年我在陈仓贩粮,见饥民易子而食,便知‘利’有两种——一种是腰包里的黄金,一种是百姓口中的口碑。如今我的商队能在秦地畅行无阻,靠的不是令牌,是去年瘟疫时,你带着弟子救了栎阳全城人;是上个月疏通渭水漕运,我给沿岸百姓分了赈灾粮。这医馆若办起来,便是给秦地百姓添了定心丸,到时候我的商道,只会更稳。”

他伸手将素问鬓边的碎发别到耳后,声音沉了几分:“何况,你父亲的遗志,我怎能不帮你实现?当年在药庐,你说要让天下人都能看得起病,如今,我们终于有能力做到了。”

素问心中一暖,忽然想起去年边陲小镇遭瘟疫时,秦斩为了追查投毒源头,在沙漠里追了三天三夜,回来时嘴唇干裂得流出血,却第一时间把找到的水源地图递给她;想起在西域古城,面对机关陷阱,他始终把她护在身后,哪怕自己手臂被箭划伤,也只说“无妨”。眼前这个看似冷峻的商人,心里装着的,从来不止是产业版图。

“对了,还有一事。”秦斩忽然从怀中取出一枚青铜印,印面上刻着“济世”二字,边缘还雕着扁鹊手记里常见的草药纹样,“这是我让栎阳的铜匠打的医馆印信,你看看合不合心意。”

素问接过铜印,入手沉甸甸的,指尖触到冰凉的铜面,却觉得心里暖烘烘的。她抬头看向秦斩,见他眼中映着月光,也映着她的身影,忽然开口:“除了医馆,我还想在医馆旁设一处‘育婴堂’。去年在边陲,见许多战乱孤儿无家可归,便想着,若能给他们一个去处,教他们识字辨药,将来或许也能成为医者,继续济世救人。”

“好。”秦斩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在图纸上添了“育婴堂”三个字,“育婴堂的粮食,从我的漕运粮船上拨;教书先生,我去请临淄的宿儒。你只管专心教孩子们医术便是。”

夜风渐柔,望秦台上的烛火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素问将扁鹊手记摊开在石桌上,秦斩凑过身来,两人一同看着竹简上的医方,时而低声讨论医馆的选址,时而规划药材的种植,时而又说起将来要把医馆开到燕、赵之地,让扁鹊的医术传遍天下。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已是三更天。秦斩收起图纸和手记,小心翼翼地将素问的披风裹紧:“夜深了,该回府了。明日还要召商盟的人议事,把医馆的事定下来。”

素问点头,任由他牵着自己的手走下望秦台。月光洒在石板路上,留下两道并行的身影。走到府门前时,素问忽然停下脚步,转头对秦斩说:“秦斩,你说,等将来医馆遍布天下,育婴堂的孩子们都长大了,我们是不是就能看到父亲说的‘天下无疾’的景象了?”

秦斩望着她眼中的憧憬,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声音温柔却坚定:“会的。只要我们一起走下去,总有一天会看到的。”

次日清晨,咸阳商盟的议事堂里,气氛格外热烈。秦斩将“济世医馆”的规划图纸铺在堂中长桌上,当着二十多位商盟首领的面,宣布要分拨三成产业资源用于医馆建设。起初还有几位首领面露难色,可当秦斩说起去年瘟疫时,素问如何救了他们的家眷,说起西域商道能打通,多亏了当地百姓的支持,众首领便纷纷点头赞同。

“秦首事说得对!”来自临淄的商首王老三拍着桌子,“我家小儿去年得了急疹,就是素问先生治好的。如今办医馆,我临淄商队愿出十艘漕船,专门运送药材!”

“我栎阳的木坊,即日起便停工改做医械!”

“我河西的药田,今年只种当归、甘草这些常用药,专供医馆!”

议事堂里的声音此起彼伏,秦斩看着眼前的景象,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素问,两人相视一笑。窗外,朝阳正缓缓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咸阳城的街道上,也洒在议事堂的图纸上,仿佛为这刚刚起步的“济世”之业,镀上了一层希望的光晕。

三日后,咸阳城外的一块空地上,鞭炮声震天。秦斩和素问一同挥起铁锹,为“济世医馆”的第一块地基培土。周围围满了百姓,有去年受过素问救治的流民,有秦斩商队帮助过的漕运工人,还有闻讯赶来的郎中、匠人。人群中,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小男孩捧着一束野花,跑到素问面前:“先生,我将来也要像你一样,当医者,救好多好多人。”

素问蹲下身,接过野花,摸了摸小男孩的头:“好啊,等医馆的授艺阁开了,你就来这里学医术好不好?”

小男孩用力点头,转身跑回人群中,大声喊着:“我要当医者!我要当医者!”

秦斩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忽然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踏实感。他知道,自己当年选择和素问联手,选择走这条“济世”之路,是最正确的决定。产业版图再大,黄金再多,都不如看到百姓脸上的笑容,不如听到孩子口中的期盼。

夕阳西下时,地基的培土工作已近尾声。秦斩和素问并肩站在地基旁,看着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投在新翻的泥土上,紧紧靠在一起。素问忽然开口:“秦斩,你说,这医馆会不会像一棵大树,将来在各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秦斩握住她的手,指腹轻轻摩挲着她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施针、抓药留下的痕迹。他望着远处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声音沉稳而充满希望:“会的。只要我们守着这份初心,这棵‘济世’之树,一定会越长越壮,荫蔽天下百姓。”

夜色再次降临,咸阳城的灯火如同繁星,点缀在秦地的土地上。望秦台上,那卷扁鹊手记和“济世医馆”的图纸,被小心翼翼地收在木匣中。秦斩和素问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无数的路要走,还有无数的事要做——要种更多的药田,要教更多的医者,要让“济世”的理念传遍天下。但他们并不畏惧,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两人并肩同行,便没有跨不过的难关,没有实现不了的愿景。

远处的西域商道上,商队的篝火仍在前行;咸阳城的地基旁,工匠们已开始准备明日的施工;育婴堂的选址处,漕运的粮食正源源不断地运来。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一切都充满了希望。秦斩和素问站在望秦台上,望着这生机勃勃的秦地,心中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济世医馆”开馆的那一天,期待着天下无疾的那一天,期待着他们共同描绘的长远之计,一步步变成现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