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649集:全域安定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第649集:全域安定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5 07:44:59

咸阳宫的铜钟在晨雾里撞响第三声时,李斯正站在章台殿的丹陛之下,看着内侍们将最后一卷简牍抬进偏殿。昨夜刚从北地传回的军报还带着风沙的气息,竹简边缘被驿站的驿卒磨得发亮,墨迹却透着不容置疑的笃定——燕军残部于渔阳以西全数归降,主将秦开自刎于阵前,首级已由轻骑快马送往咸阳。

“李相,陛下在暖阁等着呢。”中常侍赵高的声音像浸了水的棉絮,软软地裹着寒意。李斯转过身,看见晨曦正顺着宫殿的飞檐流淌下来,在赵高的貂裘上织出细碎的金光,却照不进他那双总是半眯着的眼睛。

“知道了。”李斯拢了拢身上的锦袍。入秋的咸阳已有凉意,他袖口的玉扣碰在朝笏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声音让他想起二十年前初入秦宫时,也是这样一个清晨,他捧着《谏逐客书》站在同样的位置,那时的咸阳宫还飘着六国的旗帜,宫门前的石狮子爪子上还留着韩人刻下的诅咒。

暖阁里弥漫着艾草的香气。嬴政正坐在窗边的矮榻上,手里捏着那卷北地军报。他的手指在“渔阳”两个字上反复摩挲,指腹的薄茧刮过竹简,发出沙沙的轻响。案几上的铜灯还燃着,灯芯爆出细碎的火星,将他鬓角的白发映得格外清晰。

“都结束了。”嬴政的声音有些沙哑,像是蒙着一层尘埃。他抬头看向李斯,眼底的红血丝像蛛网般蔓延开来,“从韩到燕,十五年了。”

李斯躬身行礼,腰腹间的绶带垂落下来,上面的紫绶金印轻轻晃动。“陛下,自灭韩以来,秦军斩敌首一百六十万,拓地三千里,如今燕北已定,辽东归郡,天下再无六国国号。”他顿了顿,补充道,“昨夜临淄传来消息,齐人已将最后一批兵器缴入府库,胶东郡的盐场也开始向关中输盐了。”

嬴政忽然笑了一声,那笑声在空旷的暖阁里荡开,竟带着几分孩童般的茫然。他起身走到窗边,推开雕花木窗。宫外的广场上,宿卫的士兵正在换岗,甲胄相撞的铿锵声隔着窗纸传进来,整齐得像用尺子量过。

“还记得嫪毐之乱时吗?”嬴政望着远处的骊山,那里的皇陵正在日夜赶工,“那时咸阳城外都是叛军,宫里的侍卫不足千人,寡人整夜抱着兵符坐在龙椅上,听着宫门外的喊杀声,以为要成了六国的笑柄。”

李斯沉默着。那些年的记忆像埋在地下的陶俑,一旦破土便带着潮湿的腥气。他想起自己被逐出境时,在函谷关外的风雪里,是嬴政派来的快马追上了他的车驾,内侍捧着加盖了玉玺的诏书,在雪地里跪成一个深色的圆点。

“李相,”嬴政转过身,晨光恰好落在他脸上,将眼角的皱纹照得沟壑分明,“传寡人旨意,大赦天下。”

“陛下圣明。”李斯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知道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那些在牢狱里等待处决的囚犯,那些因战事流离失所的流民,那些被裹挟着反抗过秦军的六国遗民,都将在这道诏令下获得新生。

诏令的墨迹还没干透,消息已像长了翅膀似的飞出咸阳。城南的贫民区里,正在修补屋顶的老木匠听见驿卒的呼喊,手里的瓦刀“当啷”一声掉在地上。他仰头看着驿卒骑着快马从巷口飞驰而过,红漆木牌上的“大赦”二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突然捂住脸蹲在地上,浑浊的眼泪顺着指缝往外涌。

二十里外的渭水码头,刚被编入徭役的陈国人王二正扛着漕粮往船上装。听见监工念出诏令的那一刻,他手里的麻袋“咚”地砸在跳板上,粟米从破口处滚出来,像撒了一地的金珠子。旁边的老秦役夫拍着他的背笑:“傻小子,哭啥?这下能回家看你婆娘了!”王二却只是咧着嘴哭,眼泪混着汗水淌进嘴里,咸得发苦——他原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淮水岸边的茅草屋了。

消息传到陇西时,郡守李信正在城墙上巡视。秋风卷着沙砾打在他的甲胄上,发出噼啪的声响。斥候骑着马从关外奔来,手里举着染了尘土的竹简,在城下高喊:“燕地已定!陛下大赦天下!”

李信扶着垛口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捏得发白。他看见城楼下的屯田兵们扔掉手里的锄头,互相拥抱着跳起来,那些晒得黝黑的脸上,泪水比雨水还密集。三年前在这里战死的长子李忠,坟头的草应该已经没过膝盖了,他总说等天下安定了,要在陇山下种一片粟田,如今粟田怕是已经出苗了吧。

“传令下去,”李信的声音穿过风里的沙砾,“打开粮仓,给屯田兵们每人发三石粮,让他们回家看看。”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他们,明年春耕前回来就行。”

关内的消息沿着驰道向四面八方蔓延,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在胶东郡的盐场,煮盐的齐人听说不用再向临淄缴纳贡盐,纷纷将卤水泼在地上,用盐粒在泥地上拼出“秦”字;在南阳郡的冶铁工坊,工匠们把刚铸成的铁犁扛到街上,敲得叮当作响,引来满街孩童的欢呼;在蜀郡的都江堰,正在维修堤坝的民夫们扔下夯土的石锤,跳进岷江里游泳,水花溅在岸边的石碑上,打湿了李冰父子的名字。

半个月后,李斯再次来到章台殿时,偏殿里已经堆起了新的简牍。各地上报的户籍册在案几上码得整整齐齐,最上面一卷是会稽郡送来的,竹简上写着“新增编户三万六千”,墨迹还带着江南的水汽。

“陛下,”李斯将统计册呈上去,“各郡流民已基本归籍,秋收的赋税也开始入库了。廷尉府那边说,上月全国的刑狱案件比去年同期少了七成。”

嬴政正用朱砂笔在地图上圈点着什么,听见这话,笔尖顿了顿。地图上的秦国疆域用墨笔涂满了大半,只剩下岭南的一小片空白还留着。“赵佗的粮草备得怎么样了?”他问道,朱砂在地图上晕开一个小小的红点。

“南海郡已征集了五万石粟米,楼船也造好了三十艘。”李斯回道,“只是……岭南湿热,士兵们多有不适,军医说需要更多的草药。”

嬴政放下笔,走到窗边。窗外的梧桐叶已经黄了大半,风一吹就簌簌地往下落,像无数只振翅的蝴蝶。“让太医院把所有的草药都调给南征军,”他说,“告诉赵佗,今年冬天不必急着进兵,先让士兵们养好身子。”

李斯有些意外。这位一向催促战事的帝王,竟会说出这样的话。他抬头看向嬴政的背影,看见阳光在他的龙袍上织出金色的纹路,那上面绣着的日月星辰,似乎比往年更加明亮了些。

“陛下,”李斯轻声说,“臣昨日路过市集,看见有燕地的商人在卖海东青,说是从渔阳运来的。”

嬴政转过身,眼里带着笑意:“是吗?那倒是该去看看。”

那天下午,咸阳的西市比往常热闹了许多。刚从楚国回来的绸缎商把新到的云锦铺在地上,引得一群妇人围着挑选;卖胡饼的小贩支起了新的鏊子,油香飘出半条街;最热闹的还是卖海东青的摊位前,几个穿着胡服的少年正踮着脚往笼子里看,引得摊主不住地吆喝:“正宗的渔阳鹰,能搏狐狸呢!”

李斯跟着嬴政走在人群里,看见有临淄来的儒生在街边讲学,听客里既有老秦的农夫,也有赵国的工匠;看见穿汉服的少女和梳着椎髻的百越女子在同一个摊位前挑选珠钗,说笑间用的竟是带着关中口音的官话;看见驿站的驿卒扛着文书从人群里穿过,腰间的铜铃叮当作响,文书上盖着的“辽东郡”印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李相你看,”嬴政指着不远处的酒肆,那里几个穿着不同服饰的人正围坐在一张案几前喝酒,其中一个燕人正用秦地的歌谣调子唱着故乡的曲子,引得满座喝彩,“这就是寡人要的天下。”

李斯望着那片喧闹的人群,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在函谷关外,他以为自己再也回不来了。那时的他不会想到,有一天燕地的海东青会飞到咸阳的市集,齐地的儒生会在秦地的街边讲学,更不会想到,那些曾经互相攻伐的人们,会围坐在一起喝着同一种酒。

暮色降临时,他们回到了宫门前。守城的士兵正在换岗,甲胄上的铜片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嬴政停下脚步,看着城墙上飘扬的黑色龙旗,旗角在晚风中猎猎作响,像在诉说着什么。

“全域安定,”他轻声说,像是在对自己说,又像是在对这面旗帜说,“但这不是结束。”

李斯躬身应道:“是,陛下。”

他知道帝王说的是什么。南海的楼船还在等着出发,北疆的长城还需要修缮,蜀郡的都江堰要准备来年的灌溉,关中的学堂里还缺着经书……这天下就像一张刚铺展开的竹简,等待着他们写下新的篇章。

夜色渐浓,咸阳宫的铜钟又一次响起,这次的钟声比清晨时更加洪亮,在寂静的夜空里传出很远,像是在告诉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