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646集:燕军残部的消息

咸阳宫的晨雾还未散尽,内侍捧着鎏金铜盘穿过回廊时,靴底碾过青砖上的露水,溅起细碎的湿痕。铜盘里的密信封着黑蜡,边缘烫着三道银线——这是边关急报的最高等级,自去年全域安定的文书送达后,这样的密信已有半年未曾出现在御前。

嬴政推开窗时,檐角的铜铃正被风拂得轻响。他望着宫墙外渐次苏醒的城郭,青灰色的屋脊连绵至远方,像一头蛰伏的巨兽。身后的李斯捧着密信躬身而立,花白的胡须在晨光里泛着银白:“陛下,上谷郡急报,代郡都尉陈平亲送。”

“陈平?”嬴政接过密信的手指顿了顿。那个在灭燕之战里率三百锐士凿穿蓟城东门的年轻人,如今该是三十出头了。他撕开蜡封时,信纸边缘的粗糙纤维刮过指尖,像极了当年燕太子丹在易水畔赠予的那柄匕首的鞘纹。

信上的字迹潦草,墨迹有几处晕开,显是在颠簸中写就。开头那句“燕军残部现于狼居胥山南麓”,让嬴政的眉峰骤然蹙起。他记得很清楚,王翦当年在易水之畔受降时,燕军主力三万余人尽遭收编,燕太子丹的亲卫被打散后,残部不足五千,早已在次年的暴风雪里被认定全军覆没。

“陈平在信里说,半月前巡边的斥候在狼居胥山发现了篝火余烬。”李斯的声音压得很低,“灰烬里掺着燕军特有的铁蒺藜,还有……”他顿了顿,“还有半截刻着‘燕’字的箭杆,箭簇是辽东玄铁所铸,形制与当年太子丹亲卫所用一致。”

嬴政将信纸按在窗台上,晨风吹得纸角簌簌作响。他想起灭燕那年的冬天,蓟城破后,他曾在太子丹的书房里见过一幅狼居胥山的舆图,图上用朱砂标着数处隐秘谷口,当时只当是燕人狩猎的标记。如今想来,那些谷口怕不是狩猎场,而是早就备好的退路。

“陈平带了多少人去查?”

“五百轻骑,”李斯的喉结动了动,“他在信尾说,那片山谷纵深百里,林深草密,斥候探了三日,只在溪边发现了新鲜的马蹄印,看数量……约有八百骑。”

八百骑。嬴政的指尖在窗台上轻轻叩击。这个数字像根细针,刺破了半年来的安稳表象。他转过身时,晨光恰好落在龙袍的十二章纹上,将“山”“龙”“华虫”的图案映得格外清晰。“传朕旨意,令上谷郡太守即刻封锁代郡至渔阳的所有要道,凡携带兵器者,无论军民,一律扣留查验。”

“诺。”

“另外,”嬴政望着宫墙外初升的日头,“调北地郡蒙恬部的五千轻骑,三日之内抵达上谷郡。告诉蒙恬,我要活的——尤其是那个带头的。”

李斯躬身退下时,听见身后传来翻动竹简的声音。他知道,陛下定是在翻查灭燕之战的旧档。那些泛黄的竹简里,藏着燕军最后的秘密,也藏着咸阳宫不愿触碰的往事。

三日后的上谷郡,陈平正站在狼居胥山的一处隘口。北风卷着雪沫子打在他脸上,像细小的冰刃。他身后的五百轻骑裹紧了甲胄,马蹄踩在结了冰的石子路上,发出沉闷的咯吱声。

“都尉,前面就是黑风口了。”副将赵信指着隘口尽头的峡谷,那里的林木密得像一道绿墙,“斥候说,昨日傍晚看见有炊烟从谷里飘出来。”

陈平抬手按住腰间的剑。那柄剑是灭燕时从燕将身上缴获的,剑鞘上嵌着三颗绿松石,如今被他摩挲得发亮。“传令下去,两人一组,沿峡谷两侧搜索,遇敌不必纠缠,放响箭示警即可。”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队伍里年轻的面孔,“记住,燕人善射,尤其是在这种山地。”

队伍散开时,赵信凑过来低声道:“都尉,您说这些残部,会不会是当年太子丹的亲卫?”

陈平望着峡谷深处盘旋的乌鸦,喉结动了动。他还记得那个深秋,蓟城破后,他在尸堆里见过太子丹的亲卫统领,那人胸口插着三支箭,手里却还攥着半面燕旗。“不管是谁,”他声音里带着寒意,“敢在大秦的地界上藏着,就得有胆子受死。”

搜索队出发半个时辰后,第一支响箭划破了天空。陈平策马冲过去时,看见两名骑兵正与十几个穿着兽皮的汉子缠斗。那些汉子的箭法极准,一支冷箭擦着陈平的耳畔飞过,钉在他身后的树干上,箭尾还在嗡嗡震颤。

“是燕人!”赵信的吼声里带着惊怒。他看见一个汉子的箭囊上绣着半只玄鸟——那是燕国王室亲卫的标记。

陈平拔剑的瞬间,瞥见峡谷深处的雪地上有一串马蹄印,印子很深,显是负重而行。他忽然想起陈平在密信里写的那句话:“灰烬堆里有未烧尽的粮袋,布料是关中所产。”

“追!”他大喝一声,策马冲进峡谷。两侧的林木飞速倒退,雪沫子被马蹄扬起,迷得人睁不开眼。他看见前方的林子里闪过几个黑影,那些人身形矫健,在雪地里跑得极快,竟不亚于战马的速度。

追出约莫三里地,前方突然出现一片开阔的谷地。陈平勒住马时,心脏猛地一缩——谷地中央立着数十顶帐篷,帐篷外晾晒的兽皮上,赫然印着燕国的玄鸟图腾。而在帐篷前的空地上,十几个孩子正围着一个老者学射箭,那些孩子的眉眼间,竟有几分燕人的轮廓。

“陈平?”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老者转过身来,他的头发全白了,脸上刻满了风霜,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他手里握着一张长弓,弓弦上还搭着一支箭,箭头正对着陈平的胸口。

陈平的瞳孔骤然收缩。那张脸,他在灭燕时的画像上见过——燕太子丹的太傅,鞠武。当年城破时,所有人都以为他死在了大火里。

“没想到吧,秦将。”鞠武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却比谷里的寒风更冷,“你们以为烧了蓟城,就能烧尽燕国的根?”他抬手指向那些孩子,“这些孩子,都是燕人的骨血。他们的父亲,是战死在易水的勇士;他们的母亲,是守着蓟城最后一面旗帜的妇人。”

陈平握紧了剑柄,指节泛白。他看见孩子们脸上没有恐惧,只有与年龄不符的警惕,像一群被惊扰的小兽。

“你们藏在这里多久了?”他的声音有些干涩。

“三年零七个月。”鞠武放下了弓箭,“我们靠打猎为生,靠过往的商队换些粮食。若不是你们的斥候闯进了黑风口,我们还能再藏十年,二十年……直到这些孩子能拿起弓。”

这时,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年轻人从帐篷里走出,他手里捧着一卷竹简,走到鞠武身边时,目光冷冷地扫过陈平的队伍。陈平注意到他腰间的玉佩——那是燕国王室才能佩戴的白玉玄鸟佩。

“这是太子丹的遗孤,燕隼。”鞠武的声音突然变得沙哑,“当年他才五岁,被我们藏在猎民里逃出来。如今,他已经能看懂兵法了。”

燕隼抬起头,阳光落在他脸上,映出一道从眉骨延伸到下颌的疤痕。“秦将,”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你们可以杀了我们,但燕国的火种,不会灭。”

陈平的喉结动了动。他忽然想起出发前,李斯私下找他说的话:“陛下要活的,不是要斩尽杀绝。六国虽灭,人心未平,若能招降燕军残部,于北疆安定大有裨益。”

“鞠太傅,”陈平放缓了语气,“大秦并非容不下燕人。陛下已下旨,凡愿归降者,皆可编入边军,家人安置于上谷郡,免赋税三年。”

鞠武突然笑了起来,笑声在谷里回荡,带着说不出的悲凉。“归降?像当年那些被收编的燕军一样,死在南下灭楚的战场上?还是像蓟城的百姓一样,被迁到关中做苦役?”

“时移世易,”陈平沉声道,“如今的大秦,不是当年的虎狼之师。陛下正在推行新法,轻徭薄赋,兴修水利……”

“够了!”燕隼突然拔剑,剑尖直指陈平,“我父亲就是信了你们的鬼话,才在易水畔放下武器,结果呢?还不是被你们的暗卫毒死在营里!”他的声音发颤,眼睛里涌出血丝,“我母亲抱着他的尸身,在蓟城的大火里**时,你们的陛下正在咸阳宫里接受万民朝拜!”

陈平无言以对。他知道燕太子丹的死因存疑,也知道灭燕后迁民关中的政令确实严苛,但这些话,此刻说出来只显得苍白。

就在这时,谷口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赵信策马奔来,脸色煞白:“都尉,蒙将军的先头部队到了!还有……还有陛下的使臣!”

陈平猛地回头,看见谷口出现了一队玄甲骑兵,为首的正是蒙恬。而在蒙恬身边,一个穿着锦袍的中年人正勒住马,目光扫过谷中的景象,最后落在鞠武身上。

“鞠太傅,别来无恙?”那中年人笑着拱手,声音里带着几分熟稔,“在下冯去疾,奉陛下旨意而来。”

鞠武的脸色骤变:“冯相国?你怎么会来?”

冯去疾翻身下马,慢悠悠地走到鞠武面前,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的帛书:“陛下说,当年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罪在一人,与燕地百姓无关。如今三年过去,旧怨该了了。”他展开帛书,朗声念道,“特赦燕军残部,凡愿归降者,皆赐良田百亩,免徭役五年。燕隼公子若愿入咸阳,陛下愿以宗室之女相配,封爵食邑。”

谷里一片死寂。连风都仿佛停了,只有冯去疾的声音在谷中回荡。

燕隼的剑哐当落地,他难以置信地望着冯去疾:“你们……说的是真的?”

冯去疾笑着捡起地上的剑,用衣袖擦去剑上的雪:“陛下的金口玉言,还能有假?去年胶东郡的齐人后裔,不就被封为渔盐都尉了吗?”他将剑递还给燕隼,“公子不妨想想,带着这些孩子在山里躲一辈子,不如去咸阳看看。那里有太学,有工坊,有你们燕人从未见过的世界。”

鞠武望着那些面黄肌瘦的孩子,又看了看冯去疾手里的帛书,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他突然跪倒在地,朝着咸阳的方向重重叩首:“臣,谢陛下隆恩!”

陈平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胸口的郁气散了不少。他想起出发前嬴政说的那句话:“天下初定,最要紧的不是斩草除根,是让百姓知道,跟着大秦,有活路。”

冯去疾扶起鞠武时,天边的云层恰好裂开一道缝隙,阳光倾泻而下,将谷地染成一片金黄。陈平看见燕隼捡起地上的箭,把那些刻着“燕”字的箭杆一根根折断,扔进旁边的篝火里。火焰噼啪作响,像是在为旧时代唱着挽歌。

三日后,上谷郡的驿站里,陈平正在给咸阳写奏报。窗外传来孩子们的笑声,那些燕人的孩子正跟着秦兵学认字,手里的木简上写着“秦”“燕”“天下”。他忽然想起冯去疾临走时说的话:“六国的旧事,该像这些箭杆一样,烧了才好。”

奏报的最后,他写下:“燕军残部八百余人,皆愿归降。狼居胥山已无隐患。”写完,他放下笔,望着窗外的晴空,觉得这日的阳光,比任何时候都要明亮。

而此刻的咸阳宫,嬴政正站在一幅巨大的舆图前。图上的“燕”地已被染上与秦地相同的颜色,只有狼居胥山的位置,还贴着一张小小的便签。他拿起笔,将便签划掉,在旁边写下“上谷郡新垦区”。

内侍进来添茶时,看见陛下的嘴角,似乎带着一丝笑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