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70集:教育革新风云起

教育革新风云起

一、革新之念

在秦国的都城咸阳,夜幕笼罩着巍峨的宫殿。陈渊站在自己的府邸庭院中,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心中思绪万千。此时的秦国,在他借助系统之力的推动下,军工、商业等领域已取得了显着的发展,但陈渊深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工业化,根基在于人才。

回顾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无不依赖于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出的大量专业人才。而秦国当下,教育主要围绕着传统的经史子集、兵法谋略,虽能培育出优秀的谋士与将领,但对于系统工业化所需的数理、机械等方面的人才,却极度匮乏。

“若想秦国在这乱世中凭借系统科技长久立足,必须从教育入手,培养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陈渊喃喃自语,一个大胆的革新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形。

二、面圣进言

第二日,陈渊早早进宫求见嬴政。在宏伟的咸阳宫大殿内,嬴政端坐在王座之上,目光威严地看着下方的陈渊。

“陈卿,今日求见,所为何事?”嬴政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陈渊恭敬地行礼后,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陛下,臣近日深思,秦国如今虽在军事、经济上借助系统之力有所建树,但欲实现系统工业化的长远发展,人才培养乃当务之急。”

嬴政微微皱眉,问道:“依卿之见,当如何培养人才?”

陈渊深吸一口气,道:“陛下,臣建议革新秦国现有的教育体系。引入现代科学知识,开设数学、物理、机械制造等课程。并在咸阳建立第一所‘科技学府’,选拔国内有天赋的年轻人入学,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嬴政听闻此言,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缓缓说道:“陈卿,此想法虽新颖,但关乎秦国教育根本,兹事体大,容朕再考虑考虑。”

三、争议乍起

然而,陈渊提议革新教育体系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在秦国上下引起轩然大波。

保守派的官员们率先站出来反对。他们身着宽袍大袖的朝服,在朝堂之上慷慨激昂地陈词。

“陛下,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遵循着传统的教育之道,培养出的人才为秦国的崛起立下汗马功劳。如今陈渊却要引入这些闻所未闻的‘现代科学知识’,开设奇怪的课程,这分明是背离祖宗之法,必将扰乱秦国的教育根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痛心疾首地说道。

“是啊,陛下!那些所谓的数学、物理,与治国安邦、行军打仗有何关联?此举不过是陈渊为了炫耀他那奇特的系统,而将秦国的未来引入歧途!”另一位官员附和道。

朝堂上,支持保守派的官员们纷纷点头,一时间反对声此起彼伏。

但也有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陈渊提议背后的巨大潜力。

李斯站出来,向嬴政躬身行礼后说道:“陛下,臣以为陈渊之提议颇具远见。时代在变,秦国若想长久称霸天下,不能固步自封。这些现代科学知识或许能为秦国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培养掌握这些知识的人才,对于秦国的系统工业化、军事装备提升等方面,都可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蒙恬也上前说道:“陛下,臣在军中深知,如今战争形式愈发复杂,先进的科技对于军事的助力巨大。若能通过教育培养出懂得机械制造等知识的人才,必能为秦军打造更强大的武器装备,提升我军战斗力。”

朝堂上,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嬴政坐在王座上,面色凝重,这一决策关乎秦国的未来走向,他不得不谨慎对待。

四、学府筹备

尽管面临着诸多争议,陈渊并未退缩。他坚信自己的提议是正确的,是秦国走向繁荣昌盛的必经之路。在嬴政的犹豫之际,陈渊决定先着手进行“科技学府”的筹备工作,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他首先利用系统,整理出一套适合初学者的数学、物理、机械制造等课程的教材大纲。这些教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现代科学知识与秦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例如,在讲解物理中的力学原理时,会联系到秦军攻城器械的设计与使用;在数学课程中,会以秦国的土地丈量、税收计算等实际问题为例进行教学。

同时,陈渊开始在咸阳城内寻找合适的校址。他看中了一处位于咸阳城西郊的宽敞庭院,这里环境清幽,远离城市喧嚣,十分适合治学。陈渊向嬴政请求将此处划拨为“科技学府”的校址,嬴政虽未明确表态支持教育革新,但也默许了他的请求。

接下来,便是师资的选拔。陈渊一方面自己亲自授课,凭借他对现代科学知识的熟悉,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的概念。另一方面,他在秦国各地张贴告示,招募对数理、机械等方面有兴趣且有一定基础的人才,经过系统的培训后,让他们担任助教。

五、选拔学子

在“科技学府”筹备的同时,陈渊开始策划选拔入学的学子。他在秦国各郡县发布公告,声明将选拔有天赋的年轻人进入“科技学府”学习。选拔的标准不拘一格,不仅考察传统的文化知识,还设置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测试。

数学测试中,会有关于数字运算、几何图形分析等题目;物理测试则通过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考察学子们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机械制造测试,要求学子们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机械模型。

这一选拔方式吸引了秦国各地众多年轻人的关注。许多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纷纷踏上前往咸阳的道路,希望能成为“科技学府”的第一批学子。

在选拔现场,人头攒动。年轻的学子们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测试。陈渊亲自坐镇,看着这些充满朝气与希望的面孔,他的心中充满了信心。

“这位公子,请你说一说,如何利用杠杆原理制作一个省力的工具,来帮助我们搬运重物?”陈渊对一位前来参加机械制造测试的学子问道。

学子略作思考后,回答道:“大人,可制作一个类似撬棍的工具,将支点靠近重物,这样就能用较小的力撬动较重的物体。”

陈渊微笑着点头,对这位学子的回答表示认可。经过层层筛选,最终,一批在各个方面表现出色的年轻人脱颖而出,成为了“科技学府”的首批学员。

六、艰难开课

“科技学府”终于迎来了开学的日子。然而,开课之初,便面临着诸多困难。

由于是全新的课程体系,许多学子在最初接触时,感到十分吃力。数学中的复杂公式、物理中的抽象概念,让不少学子头疼不已。

“这数学公式如此繁杂,真不知学来有何用?”一位学子在课后抱怨道。

“是啊,还有这物理,什么力与运动,听得我云里雾里。”另一位学子附和道。

面对学子们的困惑与抵触情绪,陈渊和老师们耐心地开导。

“同学们,这些知识看似晦涩难懂,但它们对于秦国的未来至关重要。学好数学,你们能更精准地计算军事战略中的物资调配、工程建设中的资源分配;学好物理,能让你们制造出更强大的武器装备,在战场上克敌制胜。”陈渊在课堂上语重心长地说道。

为了让学子们更好地理解,陈渊和老师们还增加了许多实践课程。在机械制造课上,带领学子们亲手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

同时,保守派的压力也并未减轻。他们不断在朝堂上对“科技学府”进行抨击,要求嬴政关闭这所“离经叛道”的学府。嬴政虽未轻易下决定,但也时常询问“科技学府”的教学进展,对其成效持观望态度。

七、初显成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学府”逐渐展现出了它的成效。

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科技学府”的学子们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秦军的投石车进行了改良。他们调整了投石车的杠杆比例、优化了投石的抛物线轨迹,使得投石车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在演习中,改良后的投石车准确地击中了远处的目标,令在场的秦军将领们大为惊叹。

“没想到这些孩子所学的知识,竟能让投石车有如此大的改进!”一位将领感慨道。

在农业方面,学子们利用数学知识,为农民设计了更合理的灌溉系统布局,通过精确的计算,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提高了农田的产量。

这些实际成果逐渐改变了人们对“科技学府”的看法。一些原本反对的保守派官员,也开始重新审视陈渊的教育革新计划。

“或许,这‘科技学府’真能为秦国带来不一样的未来。”一位曾经激烈反对的官员私下里说道。

嬴政得知这些成果后,也对“科技学府”的发展表示出了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他亲自来到“科技学府”视察,看到学子们充满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心中十分欣慰。

“陈卿,看来你的坚持是正确的。这‘科技学府’确实为秦国培养了不少有用之才。”嬴政对陈渊说道。

陈渊躬身行礼,道:“陛下,这只是开始。假以时日,‘科技学府’必将为秦国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材,助力秦国实现系统工业化,成就千秋霸业。”

八、曙光初现

随着“科技学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子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他们将所学的现代科学知识与秦国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在军工、农业、商业等方面不断创新。

秦国的军工产业因这些学子的加入,制造出了更先进、更高效的武器装备;农业生产因他们的改良,实现了产量的稳步增长;商业贸易也因他们引入的现代经营理念,变得更加繁荣。

秦国的百姓们逐渐看到了“科技学府”带来的好处,对其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曾经的争议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对“科技学府”未来发展的期待。

陈渊站在“科技学府”的教学楼顶,俯瞰着校园内充满活力的学子们,心中充满了感慨。教育体系的革新之路虽充满艰辛,但如今已初见曙光。他深知,这只是秦国走向系统工业化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和秦国,但他坚信,只要有这些充满希望的年轻人才,秦国的未来必将无比辉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