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223集:咸阳的嘉奖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第1223集:咸阳的嘉奖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5 07:44:59

咸阳宫的铜铃在暮风中轻颤时,秦始皇指尖正捻着来自楚地的奏报。竹简上“输棉十万担、药材千石”的墨迹尚未干透,“边关兵士冬衣足备、冻伤锐减”几字却已让帝王紧锁的眉峰松了半分。烛火映着他鎏金冠冕上的十二旒珠,光晕里,嘴角先于话语透出暖意。

“李斯。”秦始皇将奏报掷在案上,金错刀刻就的“受命于天”玉玺泛着冷光,语气却裹着温度,“秦斩赴楚三月,织坊有声,稻田泛绿,连医署都能巡到田间——你说他是奇才?”

丞相李斯垂手立在阶下,目光扫过奏报末尾“秦斩”二字,忙躬身道:“楚地新定,民心涣散,秦都尉能化凋敝为丰饶,确是奇才。”

“非也。”秦始皇起身踱至殿中,青铜鹤灯将他的身影拉得颀长,“他懂‘暖’。楚地的棉絮暖了将士的身,百姓攥在手里的安稳,才真暖了大秦的根基。”话音落时,他已抬步走向殿门,阶下玉阶泛着冷光,却挡不住帝王的决断:“传旨——楚地织坊、医署、农户各赏黄金百两,秦斩封‘民生都尉’,准其携‘楚地模式’赴各郡推行。”

李斯领旨时,目光掠过案头堆积的郡县文书,忽然想起三月前秦斩离咸阳的模样。彼时朝臣皆言楚地是“火坑”,寿春城外良田荒芜,织坊机杼蒙尘,连城门都透着死寂。唯有秦斩接过圣旨时,只平静道:“百姓要的从不是威压,是能喝上热粥、穿上暖衣的实在。”

旨意快马出咸阳的那日,寿春的早市刚散了热气。城门口老槐树下,李婶正领着织坊的姑娘们收拾丝线,指尖沾着的蚕茧还带着温软,忽闻马蹄声由远及近。见差官捧着明黄圣旨翻身下马,她忙不迭拉着姑娘们跪了一地,膝盖触到微凉的青石板,心却跳得发紧。

“……楚地织坊赏黄金百两……”当差官的声音落在耳中,李婶攥着丝线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待圣旨念完,她颤巍巍接过赏赐的金锭,阳光落在上面,映得她眼角的皱纹都亮了。“这钱!”她转向身后的织娘们,声音发颤却响亮,“先添十台新织机,再雇几个手脚快的媳妇,咱们要给边关织最厚实的丝绸!”

不远处的田埂上,张阿伯正领着村民翻耕冬田。锄头砸进新翻的泥土,溅起的土粒带着湿润的气息,忽闻村口传来欢呼,他直起身往村里跑,路过自家菜地时,还顺手摘了把沾着露水的菠菜。待他将分到的黄金摆在晒谷场上,围拢来的村民都红了眼。

“阿伯,这钱该给你,要不是你教咱们种双季稻……”年轻的后生王二刚开口,就被张阿伯摆手打断。老人粗糙的手指捏着金锭,轻轻掰成小块,挨个往村民手里塞:“去年涝灾,是谁把自家种子匀给我?开春修渠,是谁顶着日头挖泥?这钱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咱寿春人一起挣的!”

人群的欢呼声顺着风飘到城楼上时,秦斩正望着远处的稻田。新翻的土地泛着油亮的光泽,田埂上的孩童追着蝴蝶跑,笑声清亮得能穿透云层。忽然,眼前弹出淡蓝色的系统提示框:

“楚地民生模式获朝廷官方认可,全国各郡遣使赴楚地学习,‘郡治典范’影响力辐射全国,百姓自豪感指数达99%。解锁新任务:‘郡郡相通’,需于半年内完成楚地与三川郡、颍川郡的粮道、商道连通。”

秦斩抬手拂去衣上的尘土,指尖触到腰间的青铜佩——那是上月李婶领着织娘们,用边角料织了锦袋,里头裹着块暖玉送他的。锦袋上绣着的稻穗还带着丝线的软香,让他想起初到寿春的情景。

那时城门紧闭,百姓见了秦兵就躲。他领着随从走在空荡荡的街上,织坊的门环生了锈,推开门时,满室灰尘呛得人咳嗽;医署里只有一位老医官,守着空荡荡的药柜叹气,说前几日还有村民因风寒没药,硬扛着丢了性命。最让他心沉的是田埂,干裂的土地裂着指宽的缝,去年涝灾的痕迹还在,地里连棵像样的庄稼都没有。

改变是从修水渠开始的。秦斩在城墙上挂出告示,说要引淮水灌田,村民们却只远远看着,没人上前。张阿伯更是堵在村口,手里攥着锄头,红着眼骂:“你们秦人只会抢粮,还会种稻?别是想骗我们去挖渠,最后连口吃的都不给!”

秦斩没辩解。第二日天不亮,他就领着随从扛着锄头下了田。晨光熹微时,他们的身影在田埂上拉长,锄头砸进泥土的声音,成了清晨最响的动静。日头升到头顶,汗水顺着他的额角往下淌,砸在干裂的土地上,手上磨出的血泡破了又结,却没停过。

第三日清晨,秦斩刚走到田埂,就见张阿伯领着十几个村民,默默扛着工具站在那里。老人没说话,只是弯腰拿起锄头,跟着他往泥土里挖。后来秦斩才知道,前一晚张阿伯偷偷去了城外,见他们还在油灯下画水渠图纸,桌上摆着的,不过是几个冷硬的麦饼。

水渠通水那天,水流顺着田埂漫进干裂的土地,发出“滋滋”的声响。村民们围着水渠欢呼,有人端了碗新煮的米粥,递到秦斩面前。米粥很稠,米香里带着暖意,他喝了一口,忽然明白系统说的“民生”,从来不是冰冷的政策,是能让百姓看着水流进田里、看着锅里冒热气的踏实。

整织坊时,秦斩没强征徭役。他贴出告示:织坊招工,管饭,每月还能领半匹布。起初只有李婶带着两个姑娘来,她们走进蒙尘的织坊,看着秦斩让人运来新的丝线,又请来老织工教手艺,才放下心来。后来见织坊的锅灶里总有肉香,姑娘们领的布又软又厚实,来的人越来越多。

李婶是个心思活络的,她看着送来的棉花,琢磨出了新织法——把棉线和丝线混织,织出的布又软又暖。第一批布送往前线时,边关的将士特意写了信来,说穿上这布做的冬衣,连西北风都挡得住。李婶把信贴在织坊墙上,姑娘们织得更起劲了,连夜里都要多织半个时辰。

医署也是慢慢好起来的。秦斩从咸阳调来了药材,又请了三位医官,还在村里办了草药课,教村民们识别常见的草药。上月流感肆虐,医署的人带着药箱走村串户,张阿伯的小孙子发了高烧,医官守了一夜,直到孩子退了烧才离开。如今寿春的医署前,每天都有村民来送新鲜的蔬菜,说要给医官们补身子。

“都尉!各郡的使者到了!”随从的声音打断了秦斩的思绪。他转身往下走,刚到城门下,就见十几个身着官服的人围了上来。为首的三川郡郡守握着他的手,语气急切:“秦都尉,我们郡的百姓也盼着种双季稻,您可得多指点!”

秦斩笑着点头,目光又落回欢呼的百姓身上。李婶正领着织娘们展示新织的丝绸,阳光下,那丝绸泛着柔和的光泽;张阿伯则带着村民们给使者们介绍稻田,手指着绿油油的秧苗,脸上满是自豪。风里裹着稻花香,裹着丝线的软香,还裹着百姓们的笑声,那是楚地日益兴盛的气息,也是大秦根基渐稳的暖意。

他忽然想起系统刚绑定他时,说的那句“宿主需以民生为基,助大秦长治久安”。那时他还不懂,总觉得要靠律法、靠武力才能稳固天下。如今站在寿春的城门下,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笑,看着织坊里转动的机杼,看着田埂上泛绿的秧苗,终于明白:所谓“楚地暖”,暖的从来不是一方土地,是千万百姓的心。

三日后,秦斩带着楚地的农师、织工和医官,踏上了前往三川郡的路。马车驶离寿春时,他回头望了一眼,城楼上挂着新的匾额,“楚地暖”三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处的稻田里,村民们正弯腰插秧,孩童的笑声随风传来,与马蹄声交织在一起,成了这春日里最动听的旋律。

系统提示框再次弹出:“‘郡郡相通’任务开启,当前进度1%。百姓幸福感指数持续上升,解锁成就‘民心所向’。”秦斩抬手掀开马车帘,春风拂面,带着新草的清香。他知道,这趟路还很长,三川郡的土地等着灌溉,颍川郡的织坊等着开工,还有无数百姓盼着能攥住那份安稳。

但他不慌。马车驶过田埂,车轮碾过的泥土里,正孕育着新的生机。就像楚地从凋敝到兴盛,只要跟着百姓的需求走,终会让“楚地暖”,变成“大秦暖”。那时,大秦的每一寸土地上,都会有稻花香,有机杼声,有百姓的笑声,那才是真正的长治久安。

夕阳西下时,马车渐渐远去,只留下一道长长的车辙,在楚地的土地上,延伸向远方。而寿春的城门口,李婶领着织娘们还在织着丝绸,张阿伯带着村民们还在打理稻田,医署的灯光依旧亮着,等着为晚归的村民诊治。这一方小小的楚地,正用它的暖意,一点点温暖着整个大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