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190集:学堂的读书节

寿春学堂读书节

第一章 晨光里的学堂

七月的寿春,晨露还凝在稻田的稻叶尖上,学堂后墙的老槐树上,蝉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聒噪。阿禾提着母亲连夜浆洗好的粗布短褂,脚步比平时快了三分——今日是寿春学堂第一届读书节,先生说,每个孩子都要上台露一手,他要背的那首《七月》,昨夜在油灯下默记了不下二十遍,可手心还是忍不住出汗。

学堂是去年冬天刚翻新的,原本是楚地旧贵族留下的破败院落,秦斩让人拆了塌掉的西厢房,补了漏雨的屋顶,又用三合土夯平了院子里的泥地。此刻院子里已经热闹起来,新先生正带着几个年纪大些的学生,把写着“读书节”三个墨字的木牌挂在院门上方。木牌是镇上的木匠特意做的,边缘打磨得光滑,墨字里还掺了点朱砂,在晨光下瞧着格外精神。

“阿禾,你来得正好!”先生转过身,手里还拿着一卷麻纸,“快把你背的《七月》再顺一遍,等会儿村民们来了,可不能怯场。”

阿禾赶紧站定,深吸一口气,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开始背。刚背到“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就听见院门外传来张阿伯的声音:“先生,俺们来凑个热闹,不碍事儿吧?”

抬头一看,张阿伯扛着个小板凳,身后跟着李婶和几个村民,有的手里还牵着半大的孩子。李婶手里拎着个竹篮,掀开盖布,里面是刚蒸好的桑椹糕,冒着淡淡的甜香:“先生,孩子们读书辛苦,俺带了点糕,等会儿歇着的时候垫垫肚子。”

先生连忙迎上去:“哪里会碍事!求之不得呢,让孩子们也听听,读书不是闷在屋里的事儿。”

阿禾看着院门外陆续赶来的村民,心里忽然不那么紧张了。他记得去年学堂刚开课的时候,只有十几个孩子来,有的家长还嘀咕“种地才是正经事,读书能当饭吃?”可现在,光是来围观读书节的村民,就快把院子挤满了。他摸了摸怀里揣着的课本,那是秦斩上次送来的,纸页厚实,上面的字是先生用蝇头小楷抄的,比他之前用的竹简轻便多了。

“阿禾,你看谁来了!”旁边的小虎突然拽了拽他的袖子。

阿禾转头,就看见秦斩从巷口走过来。他没穿平时的铠甲,只穿了件素色的麻布长衫,手里提着两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子,脚步轻快,一点也不像平时指挥防汛、修河堤时那样严肃。

“秦将军!”孩子们都围了上去,小虎跑得最快,伸手就想去摸布袋子,“将军,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呀?”

秦斩蹲下来,笑着把布袋子打开,里面全是装订好的书。他拿起一本递给小虎:“你看,这是讲天下地理的,里面画了江河山川,等你读了,就知道寿春之外还有多大的地方。”又拿起一本递给阿禾:“这本是讲医术的,里面有草药的图,你不是总跟着素问先生学包扎吗?说不定能用上。”

阿禾捧着书,指尖划过纸页上的草药插图,心里暖暖的。他想起上次在医点,素问先生说“多识草木,才能更好地治病”,现在有了这本书,他就能认更多的草药了。

第二章 书声满院

辰时一到,读书节正式开始。先生站在院子中间的土台上,清了清嗓子:“今日读书节,咱们不考写字,只比读书——谁读得响亮,读得有感情,谁就是好样的!”

孩子们排成整齐的队伍,从土台前排到院子门口。第一个上台的是小虎,他读的是《诗经》里的《伐檀》,声音又大又脆,读到“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的时候,还特意皱着眉头,惹得台下的村民们哈哈大笑。

“这小虎,读得还真像那么回事儿!”张阿伯拍着腿,跟旁边的老河工赵叔说,“俺家那小子,以前就知道掏鸟窝,现在每天回家都要背两句书,说是要跟小虎比。”

赵叔捋着胡子,看着台上的孩子们,眼里满是欣慰:“以前楚地乱的时候,哪有孩子能安安稳稳读书?秦将军来了之后,修河堤、办医点,现在又办学堂,这日子才像日子啊。”

轮到阿禾上台的时候,他深吸了一口气,走到土台中间。台下的村民们都安静下来,秦斩站在人群后面,冲他点了点头。阿禾定了定神,开始背诵《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他背着诗,眼前仿佛出现了诗里的景象:冬天的时候,人们穿着单薄的衣服抵御寒冷;春天的时候,农夫们扛着农具去田里耕种,妇女和孩子提着饭篮去送饭。他想起张阿伯在稻田里劳作的样子,想起赵叔在河堤上扛沙袋的身影,声音不知不觉就带上了感情,读到“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时候,还轻轻放慢了语速。

等他背完最后一句“万寿无疆”,台下先是安静了片刻,接着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李婶擦了擦眼角,笑着说:“这孩子,背得俺心里都热乎乎的。”

秦斩也笑着鼓掌,心里忽然想起系统之前的提示——“学堂普及度提升,楚地文教基础加固”。他之前办学堂的时候,只是觉得百姓要想安稳过日子,得先识文断字,现在看着孩子们认真读书的样子,才明白这不仅是识文断字,更是在把“安稳”的种子种进孩子们心里。

接下来的环节,是孩子们一起朗读《论语》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几十个孩子的声音凑在一起,从学堂院子里飘出去,飘到旁边的稻田里,飘到远处的织坊方向。路过的货郎停下牛车,站在巷口听了一会儿,笑着自言自语:“寿春这地方,真是越来越有生气了。”

第三章 书里的天下

朗读结束后,秦斩走上土台,手里还拿着那两袋书。他看着孩子们,声音温和却有力:“今天大家读得都很好,我很高兴。有人问我,读书有什么用?我告诉你们,读书能让你们知道,除了寿春的稻田、云梦泽的河堤,天下还有更广阔的地方——有奔腾的黄河,有高耸的泰山,有会治病的草药,有能让丝绸更美的纹样。”

他拿起一本地理书,翻开里面的地图,指着上面的江河:“你们看,这是咱们楚地的长江,它向东流,能到大海;这是咸阳的渭水,那里有很多像先生一样有学问的人。等你们读好了书,将来可以去看看这些地方,也可以把寿春的好东西,比如稻田里的鱼、织坊的丝绸,告诉天下人。”

孩子们都凑过来看地图,小脑袋挤在一起,叽叽喳喳地问:“将军,大海是什么样子的?”“泰山是不是比寿春的山还高?”

秦斩耐心地回答着,又把医术书递给阿禾:“阿禾,你不是喜欢跟着素问先生学医术吗?这本书里有很多草药的用法,你可以跟素问先生一起研究,将来帮更多人治病。”

阿禾接过书,用力点点头。他想起上次陈阿爹摔伤腿,要是当时他能早点认识消炎的草药,陈阿爹就能少疼几天。现在有了这本书,他一定要好好学,将来做个像素问先生一样能治病的人。

台下的村民们也听得入了迷。张阿伯看着地图,喃喃自语:“原来天下这么大,俺以前还以为寿春就是最大的地方呢。”李婶笑着说:“等孩子们读好了书,让他们给俺们讲讲外面的事儿,也算是开了眼界。”

秦斩看着眼前的景象,系统提示突然弹出:“读书节氛围浓厚,百姓对文教认知提升,解锁‘知识普及’支线任务——后续可通过读书分享会、课本捐赠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学堂影响。”

他心里一动,转头对先生说:“先生,咱们以后每个月都办一次读书分享会吧?让孩子们把读的书讲给村民听,也让村民们把种地、织布的经验告诉孩子们,这样读书就不是孩子的事儿,是大家的事儿了。”

先生连忙点头:“好啊!这样一来,学堂就成了村里的聚点,大家一起学,一起进步。”

第四章 墨香里的奖励

临近午时,读书节到了颁奖环节。秦斩从布袋子里拿出准备好的奖品——每本新课本都用红绳系着,木笔是镇上的木匠特意做的,笔杆上还刻着简单的花纹。

“第一个奖品,给小虎!”秦斩笑着喊道。小虎蹦蹦跳跳地跑上台,接过课本和木笔,紧紧抱在怀里,大声说:“谢谢将军!我以后一定读更多的书!”

接下来是阿禾。秦斩把奖品递给她,还特意多拿了一本医术书:“阿禾,你背诗背得好,又喜欢学医,这本医术书送给你,希望你能坚持下去。”

阿禾接过书,眼眶有点红。她想起以前跟着母亲在织坊做工的时候,每天都要纺线到深夜,根本没想过自己能读书,还能得到将军的奖励。她用力攥着木笔,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帮母亲、帮村民们做更多的事。

最后,秦斩给每个孩子都发了一张用麻纸做的“读书卡”,上面写着孩子们的名字,先生说,以后每次读书分享会,表现好的孩子就能在卡上盖一个章,盖满五个章,就能换一本新书。

没拿到奖品的孩子有点失落,秦斩走过去,摸了摸一个小男孩的头:“没关系,下次读书分享会,只要你好好准备,一定能拿到奖品。读书不是为了奖品,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有用,对不对?”

小男孩点点头,小声说:“将军,我知道了,我以后一定好好读书。”

台下的村民们看着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张阿伯对李婶说:“俺家那小子刚才跟我说,下次也要拿奖品,还要盖满五个章换新书呢。”李婶笑着说:“这就是读书节的好处,让孩子们有了盼头,有了干劲。”

午时的太阳升到了头顶,学堂院子里的墨香和桑椹糕的甜香混在一起,格外好闻。孩子们拿着奖品,有的在看新课本,有的在试木笔,还有的在讨论下次读书分享会要准备什么。村民们也没走,围着先生和秦斩,讨论着以后学堂的事——有的说要帮学堂修篱笆,有的说要给孩子们送些自家种的蔬菜。

秦斩看着眼前的景象,系统提示再次弹出:“学堂读书节举办成功,孩子读书积极性提升70%,家长对学堂满意度增加40%,正式解锁‘读书分享会’长期活动模板。楚地文教民生工程推进15%,后续可通过完善学堂设施、扩大书籍储备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民生福祉。”

他心里暖暖的。他来楚地这么久,从修河堤到办医点,从开织坊到办学堂,每一件事都不容易,但看着村民们和孩子们的笑容,就觉得一切都值得。寿春的日子,就像孩子们手里的木笔,虽然简单,却能写出越来越美的篇章。

第五章 不散的书声

午后,村民们陆续离开,孩子们也拿着奖品回家了。阿禾没有走,她帮先生整理学堂里的书籍,把新课本一本本摆到书架上。书架是秦斩让人做的,用的是老槐树上的木料,结实又耐用。

“阿禾,今天累了吧?”先生递过来一块桑椹糕,“吃点东西,歇会儿。”

阿禾接过糕,咬了一口,甜丝丝的。她看着书架上的书,笑着说:“先生,我一点也不累。我觉得今天特别开心,比过年还开心。”

先生点点头,眼里满是欣慰:“以前我在咸阳教书的时候,就想着能让更多的孩子读书。现在在寿春,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而且,这里的村民们这么支持学堂,以后咱们的学堂一定会越来越好。”

阿禾想起秦斩说的读书分享会,问道:“先生,下次读书分享会,我能讲医术书里的草药吗?我想告诉大家,哪些草药能止血,哪些草药能消炎。”

先生笑着说:“当然可以!不仅能讲草药,还能让素问先生来跟大家一起讲,这样大家就能学得更明白了。”

这时,秦斩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卷图纸:“先生,阿禾,你们看,这是我让人画的学堂扩建图纸。咱们以后再盖两间厢房,一间当藏书室,一间当医书研究室,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地方读书、学习。”

先生接过图纸,仔细看着,激动地说:“太好了!有了藏书室,就能放更多的书;有了医书研究室,阿禾他们就能更好地学医术了。”

阿禾凑过去看图纸,虽然很多地方看不懂,但她能看到图纸上画着书架、桌子,还有放草药的架子,心里充满了期待。她仿佛看到,以后的学堂里,孩子们在藏书室里看书,她和素问先生在研究室里认草药,村民们偶尔也来学堂,听孩子们讲书里的故事。

夕阳西下,寿春的天空被染成了橘红色。学堂院子里的老槐树上,蝉还在鸣叫,但声音里多了几分柔和。阿禾背着新课本和医术书,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稻田的时候,她看到张阿伯还在田里劳作,连忙走过去,把秦斩讲的新稻种的事告诉了张阿伯。

张阿伯听着,笑着说:“阿禾,你读了书就是不一样,知道的事儿比俺多。等下次读书分享会,俺也去听你讲草药,好不好?”

阿禾用力点点头:“好!张阿伯,到时候我一定讲得清清楚楚。”

回到家,阿禾把新课本和木笔放在桌子上,又拿出医术书,仔细看着里面的草药插图。母亲走进来,看着她认真的样子,笑着说:“俺家阿禾长大了,以后是要当有学问的人了。”

阿禾抬起头,看着母亲,笑着说:“娘,我不仅要当有学问的人,还要帮您、帮村里的人治病,帮大家种出更多的粮食,让咱们寿春的日子越来越好。”

母亲摸了摸她的头,眼里满是骄傲。窗外,夕阳的余晖洒进屋里,落在书页上,墨香弥漫,仿佛预示着寿春的明天,会像这书页上的字一样,越来越工整,越来越美好。

书声或许会暂时停歇,但墨香会留在寿春的每一个角落,留在孩子们的心里,留在村民们的期待里。寿春的故事,因为这第一届读书节,翻开了新的一章;而这一章的开头,写满了知识的力量,和对未来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