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172集:学堂的新课本

寿春学堂的新课本

夏末的风裹着蝉鸣钻进寿春学堂的窗棂,落在案几上那摞刚装订好的课本上。粗麻线缝的书脊还带着新纸的脆感,封面用炭笔描了简单的谷穗与草药纹样——是秦斩特意让人画的,说这样孩子们翻开书,就知道里面写的是能用到日子里的东西。

老儒周先生戴着竹编的老花镜,手指捏着课本的边角,声音透着股子抑扬顿挫:“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他念得慢,目光扫过底下坐着的二十来个孩子,最后落在最前排的阿禾身上。

阿禾的脊背挺得笔直,手里握着根削尖的木笔,正往面前的沙盘里写“粟”字。细沙被木笔划出浅痕,他写得认真,连额前垂下来的碎发扫到鼻尖都没在意。前两年他跟着素问在医署打杂时,总见素问对着草药名录叹气,说好多百姓连药名认不全,得了小病都不知道怎么治。现在课本里既有“粟”这样的庄稼名,又有薄荷、艾草的图样,他心里憋着股劲,要把这些字都认熟,以后帮素问整理药箱时,就能念出那些草药的名字了。

“先生,这‘粟’就是咱们种的谷子吗?”坐在阿禾旁边的狗蛋突然举起手,他的袖口还沾着田泥——早上来学堂前,他刚帮爹在地里拔了草。狗蛋的爹总说读书没用,不如多干点农活,要不是秦斩说学堂管午饭,他今天未必能坐在这里。

周先生放下课本,笑着点头,手指点了点课本上的插图:“对,这就是谷子。你们看这图,春天把种子撒进土里,浇水施肥,到了秋天,就能收一穗穗金黄的谷子,磨成米就能煮饭了。”

狗蛋盯着插图看了半天,突然小声嘀咕:“那我家地里的谷子,要是按书上说的种,是不是能多收点?”他这话一出,底下的孩子都窃窃私语起来,有说想让娘种课本里的菜,有说想认全草药治奶奶的咳嗽。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轻轻的脚步声。秦斩穿着一身素色的布袍,没戴盔甲,看着比平时温和些。他刚从庐江郡的试验田回来,手里还攥着半根成熟的谷穗,本来是想找周先生商量课本里农桑知识的增补,却被教室里的动静留住了脚步。

听到孩子们的嘀咕,秦斩走上前,把谷穗递到狗蛋手里:“你摸摸,这就是成熟的粟穗。等秋收的时候,我带你们去试验田,亲手割谷子、打谷粒,看看课本里写的是不是真的。”

狗蛋的手糙得像小砂纸,捏着金黄的谷穗时却格外轻,生怕捏掉了谷粒。其他孩子也围了过来,眼睛亮晶晶地盯着那半根谷穗,阿禾更是伸手轻轻碰了碰,心里想着要把谷穗的样子画在沙盘里。

“将军,这课本里的知识,真能帮着种庄稼、治病?”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怯生生地问,她娘前阵子得了头疼病,吃了好几副药都没好,课本里说薄荷能治头疼,她记在了心里。

秦斩蹲下身,和孩子们平视:“当然能。比如薄荷治头疼,你们回家可以告诉爹娘,摘几片薄荷叶煮水喝,能缓解头疼;还有种谷子时,要选向阳的地,多施草木灰,这些课本里都写着,你们学会了,就能帮家里的忙。”

孩子们欢呼起来,阿禾也跟着笑,手里的木笔在沙盘上快速画了个小小的谷穗,旁边还画了片薄荷叶——他要把这些都记下来,晚上讲给素问听。

周先生看着这一幕,心里的疑虑渐渐散了。起初秦斩提出要在蒙学课本里加农桑、医术知识时,他是反对的,觉得这些“杂学”会耽误孩子们学经史子集。可现在看着孩子们眼里的光,他忽然明白,对楚地的百姓来说,能让日子过好的知识,才是最有用的知识。

放学后,阿禾抱着课本跑得飞快,书包是素问用旧布给他缝的,里面还装着素问早上给他的一块麦饼。他一路跑到医署,素问正在院子里晒草药,阳光落在她的蓝布裙上,像撒了层碎金。

“素问姐姐!”阿禾喊着跑过去,把课本举到素问面前,“今天先生教了‘春种一粒粟’,将军还说秋收带我们去割谷子!”他翻开课本,指着里面的草药插图,“你看,这里写了薄荷治头疼,艾草能驱蚊,我都认下来了!”

素问放下手里的药篮,笑着摸了摸阿禾的头,指尖触到他额角的薄汗:“阿禾学得真快,以后能当一个好医者。”她接过课本,仔细看着里面的内容,眼眶微微发热。以前医署里的草药名录,只有她和几个医工能看懂,百姓来拿药时,她要反复讲解用法,还是有人记不住。现在孩子们都学这些知识,以后楚地的百姓,或许就不用再因为认不得草药而耽误治病了。

阿禾拉着素问的手,把今天在学堂里的事一五一十地说给她听,从狗蛋问谷子的事,到秦斩递谷穗的样子,说得眉飞色舞。素问听得认真,偶尔点点头,手里的草药也忘了晒。

就在这时,秦斩的声音从院门口传来:“看来阿禾今天收获不小。”他手里拿着几页纸,是系统刚弹出的“蒙学教材”反馈,上面写着“孩子实用知识认知提升40%,家长送学意愿增加30%”。他本来是来和素问商量,想在课本里加些简单的急救知识,比如止血、退烧的方法,没想到正好听到阿禾的话。

阿禾看到秦斩,立刻站直了身子,像个小大人似的汇报:“将军,我已经把薄荷和艾草的用法记下来了,以后能帮素问姐姐给百姓讲!”

秦斩忍不住笑了,走过去揉了揉阿禾的头发:“好,那以后就麻烦阿禾当小先生了。”他转向素问,把手里的纸递给她,“系统提示说,课本的效果比预期的好,我想再加些急救知识,你看可行?”

素问接过纸,快速看了一遍,点头道:“当然可行。之前有百姓在地里干活时被镰刀割伤,不知道怎么止血,耽误了治疗。要是课本里加了这些,孩子们学会了,就能教给家里人。”

两人就着院子里的石桌,商量起急救知识的内容。阿禾坐在旁边,手里拿着木笔在沙盘上画着,一会儿画止血的草药,一会儿画包扎的布条,心里想着要快点把这些知识学会,以后就能帮更多人了。

夕阳西下时,医署的院子里满是草药香和墨香。阿禾抱着课本回家,路上遇到了狗蛋的爹。狗蛋的爹正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看到阿禾手里的课本,皱了皱眉:“阿禾,你天天读书,能帮家里种庄稼吗?”

阿禾停下脚步,认真地说:“李叔,课本里教了种谷子的方法,说要选向阳的地,多施草木灰,还能防虫子。等秋收的时候,将军带我们去试验田,我学会了就教给你!”

狗蛋的爹愣了愣,看着阿禾认真的样子,心里的想法动了动。这阵子他总听狗蛋说学堂里的事,说学会了认草药,还知道了怎么给庄稼施肥,他本来没当回事,可现在听阿禾这么说,倒想看看这课本到底有什么用。

接下来的日子,寿春学堂的课本渐渐在楚地传开了。有家长看到孩子能说出庄稼的种植方法,能认出草药,开始主动送孩子去学堂;有农户按照课本里的方法种庄稼,发现虫害少了,收成比往年多了;有百姓用课本里的方法治好了小毛病,不用再跑远路去医署。

周先生也彻底改变了对新课本的看法。他在课堂上,会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孩子们讲经史里的民生故事,再联系课本里的农桑知识,让孩子们听得更明白。比如讲《诗经》里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时,他会指着课本里的谷穗插图说:“要让百姓过上小康日子,就得先让地里长出足够的粮食,你们现在学的知识,就是让日子变好的根基。”

秋收的日子很快就到了。秦斩兑现承诺,带着学堂的孩子们去了庐江郡的试验田。金黄的谷子一望无际,风吹过,稻浪翻滚,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孩子们兴奋地跑在田埂上,阿禾和狗蛋手拉手,眼睛里满是惊叹。

秦斩找来了农具,教孩子们怎么割谷子、打谷粒。狗蛋学得最快,他本来就会干农活,加上课本里学的方法,割起谷子又快又好。阿禾虽然力气小,但学得认真,秦斩手把手教他握镰刀的姿势,告诉他要贴着地面割,才不会浪费谷穗。

“阿禾,你看,这就是课本里写的‘秋收万颗子’!”狗蛋捧着满满的谷粒,跑到阿禾面前炫耀。阿禾看着谷粒,笑着点头:“真的和课本里一样!以后我要教爹娘,用课本里的方法种谷子。”

孩子们在田里忙活了一下午,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脸上都挂着笑容。周先生站在田埂上,看着孩子们的身影,心里满是欣慰。他忽然觉得,自己教了一辈子书,这一次,才真正教对了有用的东西。

回到学堂后,孩子们都把自己的秋收经历写在了沙盘上,有的画了割谷子的场景,有的写了谷粒的数量,还有的写了自己的感受。阿禾写的是:“今天割了谷子,知道了‘春种一粒粟’的意思,以后要帮家里种庄稼,帮素问姐姐认草药。”

日子一天天过去,寿春学堂的课本越来越完善。秦斩根据系统提示,又在课本里加了纺织、治水的基础知识;素问带着医署的人,来学堂给孩子们上医术课,教他们辨认草药、制作驱蚊包;织坊的李婶也来过,教孩子们认识桑蚕,讲丝绸是怎么织出来的。

楚地的识字率慢慢提升,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有外地来的商队,看到寿春的孩子能读书识字,还能说出种庄稼、治小病的方法,都忍不住称赞:“楚地的学堂,教的是真本事啊!”

这年冬天,寿春下了一场小雪。学堂里生了炭火,孩子们围坐在案几旁,听周先生讲课本里的新内容——是关于冬季防冻伤的知识。阿禾手里捧着温热的姜茶,看着课本里的插图,心里暖暖的。

放学后,阿禾又去了医署。素问正在整理药箱,里面放着孩子们制作的驱蚊包,还有按课本里的方法炮制的草药。看到阿禾进来,素问笑着说:“今天学的防冻伤知识,记得教给村里的老人。”

阿禾点点头,从书包里拿出一张纸,上面是他用木炭画的草药图,旁边还写了用法:“素问姐姐,这是我画的防冻伤的草药,我已经记熟了,以后能帮你整理药箱了。”

素问接过纸,看着上面歪歪扭扭的字和认真画的图,眼眶又热了。她想起两年前,阿禾还是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孩子,现在却能认全草药、看懂课本,还能帮着她做事。这一切,都源于那本小小的课本,源于秦斩对楚地民生的用心。

院门口,秦斩正站在雪地里,看着医署里的灯光。系统刚刚弹出提示:“楚地蒙学课本推广率达60%,百姓实用技能认知提升55%,民生满意度提升70%。”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以后还要让更多的孩子读书,让更多的百姓学到有用的知识,让楚地的日子越来越好。

雪越下越小,月光洒在寿春的街道上,像铺了层银霜。学堂里的墨香、医署里的草药香、织坊里的丝线香,混在一起,成了楚地最安稳的味道。阿禾坐在医署的火炉旁,手里捧着课本,跟着素问念着上面的句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念到最后一句时,阿禾抬头问素问:“素问姐姐,以后我们学会了知识,能让农夫不再饿死吗?”

素问摸了摸他的头,看向院门口的秦斩,轻声说:“会的,只要你们好好学,好好用这些知识,以后楚地的农夫,都会有饭吃,有衣穿,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秦斩站在雪地里,听到了这句话,心里格外坚定。他知道,寿春学堂的课本,不仅是教孩子们识字,更是在楚地播下希望的种子。这些种子,会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撑起楚地百姓的好日子。

雪停了,星星出来了,寿春的夜晚格外宁静。学堂的案几上,那摞课本还静静地放着,封面的谷穗与草药纹样,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它们见证着楚地的变化,也承载着楚地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