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167集:曲辕犁的新印记

楚地犁声

一、田埂上的疑云:庐江郡的春来得早,正月刚过,田埂上的冻土就开始化冻,踩上去软乎乎的,混着枯草的气息。十几个农夫围着田边的新犁,像看稀奇物件似的,指手画脚,声音里满是疑惑。

铁匠老李蹲在地上,粗糙的手指反复划过犁辕那道弯弯的弧度,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他打了半辈子铁,做过的直辕犁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从没见过这样“歪歪扭扭”的家伙。“将军,不是俺多嘴,”老李抬起头,额角的汗珠顺着皱纹往下滑,“这犁辕弯得邪乎,耕田时受力不均,万一断了咋整?俺们庄稼人,农具可是命根子。”

秦斩刚从寿春赶来,靴底还沾着驿路的尘土。他没急着辩解,只是接过旁边驿卒递来的牛绳,走到田边松软的土地上。那牛是本地常见的黄牛,性子温顺,被秦斩轻轻拍了拍脖子,便乖乖站定。秦斩将犁铧对准土层,手一扬,牛缓缓迈开步子。

众人的目光都钉在那犁上。只见曲辕犁贴着地面,像有条看不见的线牵着,犁铧轻松切开刚化冻的硬土,没费多少劲就拉出一道平直的犁沟。以往用直辕犁,得两个壮汉死死按住犁把,牛走得费劲,人也累得直喘,如今秦斩一个人扶着,脚步稳当,牛也走得轻快,连粗气都没喘。

“停!”张阿伯突然喊了一声,他是村里年纪最大的农夫,种了四十多年田,眼尖得很。秦斩停下牛,回头看他。张阿伯快步走过来,蹲下身摸了摸犁沟,又对比了旁边用直辕犁犁过的地——新犁的沟更深,土翻得更匀,连藏在土里的草根都翻了出来。“以前犁地,得来回两趟才能翻透,”张阿伯咂咂嘴,语气里的怀疑少了些,“这新犁,一趟就够了?”

秦斩指着犁底那个能上下调动的小木块,那是犁评。“调这个,能改犁沟的深浅,”他伸手拨了拨犁评,犁铧微微下沉,“旱田要深些,保墒;水田要浅些,防烂泥糊住犁头。楚地多丘陵,这犁就是按咱们这儿的地形改的。”

他刚说完,脑海里就弹出一道淡蓝色的系统界面,是“农具改良”模块的提示:“曲辕犁现场演示完成,农户认知度提升15%,解锁‘铁匠培训’子任务——指导铁匠掌握曲辕锻造技艺,可提升农具供应效率。”

老李凑过来,盯着犁辕的接口处看:“将军,这弯辕的火候不好掌握,俺试过打了两个,都没撑过半天就裂了。”秦斩点点头,他早料到会有这问题,从随身的行囊里掏出一张图纸,上面画着详细的锻造步骤,连淬火的水温、捶打的力度都标得清清楚楚。“用熟铁掺三成生铁,先锻打再退火,火候到‘亮白’就停,”秦斩指着图纸上的标注,“你按这个试试,明天我来取。”

老李接过图纸,手指在上面摩挲着,心里的底气足了些。旁边的农夫们也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将军,这犁啥时候能买到?”“俺家那亩坡地,用这犁是不是能省点劲?”秦斩笑着说:“先让老李打十把,谁家想试,先登记,免费借三天,好用再买。”

人群一下子热闹起来,张阿伯第一个举手:“俺家先试!俺那亩旱地,每年犁完都得歇三天,正好试试这新犁。”秦斩应下来,看着农夫们散去的背影,风里似乎已经有了新一年春耕的气息。

二、铁匠铺的火光

老李的铁匠铺在庐江郡的东头,门口挂着一块发黑的铁砧,是他爹传下来的。当天下午,他就把铺子里的活都停了,把秦斩给的图纸铺在砧子上,戴着老花镜反复看。他儿子小石头才十五,也凑在旁边看:“爹,这弯辕看着不难,就是得打圆了。”

老李没说话,先按图纸上的尺寸截了段熟铁,塞进炉膛里。风箱被小石头拉得呼呼响,火苗窜得老高,把铁块烧得通红。老李用铁钳夹出铁块,放在砧子上,大锤抡起来,“叮哐”的声音在巷子里传开。他打直辕犁打惯了,一锤下去都是直愣愣的,打了没几下,那铁就有点歪。

“不对,”老李放下锤,抹了把汗,再看图纸——曲辕的弧度不是一蹴而就的,得分三段打,先打中间的主梁,再打两端的接口,最后整体塑形。他重新烧铁,这次慢了些,每锤都盯着弧度,小石头在旁边递小锤,父子俩忙到天黑,终于打出了一根像样的曲辕。

第二天一早,秦斩果然来了。老李把新打的曲辕递给他,心里有点忐忑。秦斩接过,掂量了掂量,又用手摸了摸弧度,点点头:“火候够了,接口处再磨光滑些,免得伤手。”他又从行囊里拿出一个小铁件,是犁评的配件,“这个跟犁辕配在一起,试试能不能灵活调动。”

老李赶紧接过配件,在砧子上钻了个孔,把犁评装上去。秦斩亲自试了试,手指拨着犁评,能顺畅地上下移动,满意地说:“这样就成了,再打九把,后天送到郡府的粮仓,到时候让登记的农户来领。”

系统提示又弹了出来:“铁匠技艺指导完成,曲辕犁锻造效率提升30%,‘农具供应’进度10\/100(当前可供应10户农户)。”

接下来的几天,老李的铁匠铺天天火光通明。附近几个铁匠听说老李在打新犁,还能得到将军的指点,都跑来看。老李也不藏私,把秦斩给的图纸和锻造技巧都教给他们。“这新犁要是能推广开,咱们铁匠铺的活也能多些,”老李对同行们说,“总比天天打些锄头镰刀强。”

五天后,五十把曲辕犁整齐地堆在郡府的粮仓前。秦斩让人贴了告示,登记的农户凭自家的地契来领犁。张阿伯一大早就来了,领了犁就往家里赶,到家就牵着牛去了田里。他按秦斩说的调了犁评,牛一拉,犁铧稳稳地切进土里,比他想象中还省力。“老婆子,快来看!”张阿伯朝着家里喊,声音里满是兴奋,“这犁真好用,俺一个人就能犁地!”

他媳妇跑出来,看着丈夫轻松地扶着犁,牛走得稳,犁沟直,也笑了:“以前你犁半亩地就喊累,今天这亩地怕是能犁完。”张阿伯没说话,只是加快了脚步,心里盘算着:要是能早点犁完地,还能去河边割点草,喂家里的那只羊。

秦斩这几天也没闲着,天天在各个村子转,看农户们用新犁的情况。遇到不会用的,他就亲自教;遇到犁出问题的,就记下来,回头跟老李说,让他改进。有个农户反映,犁铧不够锋利,耕硬地时容易卡壳。秦斩回去后,就让老李把犁铧的角度改了改,再淬火时多淬一次,让犁铧更耐磨。

系统提示不断更新:“曲辕犁使用反馈收集完成,犁铧改良方案确定,耐用性提升40%。”“庐江郡农户曲辕犁使用率达20%,耕作效率初步提升10%。”

三、水田的难题

三月中旬,庐江郡的春耕进入**,大部分农户都用上了曲辕犁。可秦斩却收到了长沙郡传来的消息——那边的农户说,曲辕犁在水田里不好用,犁铧容易打滑,还会把泥翻得太烂,影响插秧。

长沙郡在庐江郡南边,多水田,和庐江的丘陵地形不一样。秦斩知道,这是推广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他立刻带着老李,往长沙郡赶。

长沙郡的农夫王老汉听说秦斩来了,特意在田边等着。他指着自家的水田,对秦斩说:“将军,你看这泥,太软了,新犁一进去就打滑,犁沟也不直,还不如俺家以前的直辕犁。”秦斩走到田边,蹲下身摸了摸泥,确实比庐江的泥更稀软。他让王老汉牵来牛,试着用曲辕犁耕了一段,果然,犁铧在泥里打滑,还时不时陷进烂泥里。

“问题出在犁壁上,”秦斩对老李说,“水田的泥稀,得让犁壁能挡住泥,不让它滑下来,还得在犁铧上加点防滑的纹路。”老李点点头,从随身的工具箱里拿出小锤和凿子,在犁铧上凿了几道浅浅的纹路,又把犁壁的角度调了调,让它更贴合泥面。

秦斩再试,犁铧果然不打滑了,犁壁把泥稳稳地翻到旁边,留下一道整齐的犁沟。王老汉看了,也试着扶了扶犁,笑着说:“将军,这下好用了!比直辕犁省力多了,俺家那几亩水田,怕是能提前几天插完秧。”

秦斩松了口气,他知道,解决了水田的问题,曲辕犁才能在整个楚地推广开。他让老李留在长沙郡,教当地的铁匠做适配水田的曲辕犁,自己则往九江郡去——那里既有旱地,也有水田,是个很好的试点。

在九江郡,秦斩遇到了一个新问题:有些农户家里没有牛,只能靠人拉犁,曲辕犁虽然比直辕犁省力,但人拉还是费劲。秦斩琢磨着,能不能做一种小型的曲辕犁,适合人拉。他画了图纸,让当地的铁匠按图纸做,把犁辕改短,犁铧改小,减轻整体的重量。

三天后,小型曲辕犁做出来了。农户陈二没有牛,家里只有他和媳妇两个人,他试着拉了拉小型曲辕犁,虽然还是要用力,但比拉直辕犁轻松多了。“将军,这犁好!俺和媳妇轮流拉,一天也能犁半亩地,”陈二说,“以前拉直辕犁,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

系统提示:“曲辕犁适配场景扩展完成,新增‘水田专用犁’‘人力小型犁’,适用范围覆盖80%楚地农田。”“九江郡曲辕犁推广率达30%,农户劳作时长减少30分钟\/日。”

四月初,楚地的春耕基本结束。秦斩回到庐江郡,看着田埂上随处可见的曲辕犁,心里很是欣慰。他去张阿伯家串门,张阿伯正坐在院子里编竹筐,看到秦斩来了,赶紧起身让座:“将军,快坐!今年春耕多亏了新犁,俺家的地比往年早犁完了十天,还多种了半亩豆子。”

张阿伯的媳妇端来一碗水,笑着说:“以前春耕忙完,他得歇好几天,今年倒好,还能编些竹筐去市集卖,能多赚几文钱。”秦斩接过水,喝了一口,清甜爽口。他看着院子里晒着的豆子,又看了看远处田里绿油油的秧苗,知道这才是百姓想要的日子——劳有所得,日子有盼头。

老李的铁匠铺也忙得不可开交,不仅楚地的农户来买曲辕犁,连隔壁的衡山郡都有商贩来批发。老李雇了两个徒弟,还扩大了铁匠铺的规模,日子比以前红火多了。“将军,俺现在一天能打二十把犁,”老李对秦斩说,“等秋收后,俺想再招几个徒弟,把这手艺传下去。”

秦斩点点头,他知道,一项技术的推广,不仅能改善民生,还能带动相关的产业,这才是长久之计。

四、少年的犁影

五月的楚地,天气渐渐热了起来。秦斩路过寿春学堂,看到几个少年在学堂后的空地上,用小木棍和绳子做了个简易的曲辕犁,正拉着玩。为首的是小石头,老李的儿子。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秦斩走过去,笑着问。小石头看到秦斩,有些紧张,又有些兴奋:“将军,俺们在做新犁,先生说,这是楚地最好用的犁,俺们想试试怎么做。”

学堂的先生也走了过来,对秦斩说:“将军,现在学堂里教农桑课,我就跟孩子们讲了曲辕犁的好处,没想到他们自己动手做了个模型。”秦斩看着孩子们手里的简易犁,虽然粗糙,但弧度和结构都很像真的曲辕犁,心里很是高兴。

“你们想不想看真的曲辕犁怎么打?”秦斩问。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秦斩便带着他们去了老李的铁匠铺。老李正在打犁辕,看到孩子们来了,赶紧停下手里的活,给他们演示怎么烧铁、怎么捶打、怎么淬火。

“这铁要烧到红得发亮,才能打弯,”老李一边说,一边用铁钳夹起烧红的铁块,“捶打的时候,要顺着弧度打,不能太用力,不然会裂。”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小石头更是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一个细节——他以后想跟爹一样,做个铁匠,打最好用的农具。

从铁匠铺回来后,孩子们对曲辕犁更感兴趣了。先生索性组织了一次“春耕实践”课,让孩子们跟着农户去田里,学习用曲辕犁。小石头跟着张阿伯去了田里,张阿伯教他怎么扶犁,怎么调犁评,怎么跟在牛后面走。“扶犁的时候,手要稳,不能晃,”张阿伯说,“牛走慢了,就喊一声‘驾’,走快了,就喊‘吁’。”

小石头试着扶了扶犁,虽然有点费劲,但还是犁出了一道浅浅的犁沟。他高兴得蹦了起来:“阿伯,俺会犁地了!”张阿伯笑着说:“好孩子,以后多练练,就能像你爹一样,做个能干的人。”

秦斩站在田埂上,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听着他们的笑声,脑海里的系统提示又弹了出来:“少年农具认知实践完成,楚地农业技术传承意愿提升50%。曲辕犁楚地整体推广率达50%,耕作效率提升25%,农户日均劳作时长减少1小时。”

风拂过稻田,稻苗轻轻摇晃,发出沙沙的声音。秦斩知道,这声音里,不仅有稻苗生长的声音,还有楚地百姓日子变好的声音。他想起刚到楚地时,看到的是荒芜的田地、疲惫的农夫,而现在,田埂上满是新犁的影子,农夫们的脸上有了笑容,孩子们的眼里有了光。

五、秋收的喜悦

九月,楚地迎来了秋收。庐江郡的田地里,金黄的稻谷沉甸甸的,压弯了稻穗。张阿伯家的稻田里,他正拿着镰刀收割稻谷,脸上满是笑容。“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多了两成,”张阿伯对秦斩说,“多亏了新犁,春耕时省了不少劲,还种了半亩豆子,也收了不少。”

秦斩蹲下身,拿起一把稻谷,米粒饱满,颗粒分明。他看着一望无际的稻田,到处都是收割的农夫,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远处的田埂上,几个少年正帮着农户搬运稻谷,小石头也在其中,他的脸上沾着泥土,却笑得很开心。

老李的铁匠铺也迎来了好生意,秋收后,农户们都要修农具,还要买新的曲辕犁,准备明年的春耕。老李雇了五个徒弟,还开了一家分店,专门卖曲辕犁和其他农具。“将军,今年俺的铁匠铺赚了不少钱,俺想给徒弟们涨工钱,”老李对秦斩说,“还要把家里的房子修一修,让老婆子和小石头住得舒服些。”

秦斩点点头,他知道,曲辕犁的推广,不仅让农户们受益,也让铁匠、商贩等各行各业都活了起来。寿春的市集里,卖粮食的、卖农具的、卖布匹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个卖粮食的商贩说:“今年的粮食多,买的人也多,俺的生意比往年好做了不少。”

长沙郡的王老汉也给秦斩送来了消息,说他家的水田收成比往年多了三成,还养了几头猪,准备过年时卖个好价钱。九江郡的陈二,用卖豆子的钱买了一头牛,再也不用靠人拉犁了。

系统提示弹出了最终的总结:“曲辕犁楚地推广率达70%,农业生产力提升35%,农户年均收入增加15%,百姓满意度达90%。‘楚地农具改良’任务完成,解锁‘农业生态’新模块——稻田养鱼、桑基鱼塘等技术可逐步推广。”

秦斩站在寿春的城楼上,看着下方热闹的市集、金黄的稻田,心里很是感慨。他知道,改善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件事一件事去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曲辕犁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稻田养鱼、桑基鱼塘,还有驿站、学堂、医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风从远处吹来,带着稻谷的香气,也带着楚地百姓的希望。秦斩想起刚到楚地时,系统弹出的第一个任务:“改善楚地民生,提升百姓生活水平。”而现在,他终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夕阳西下,把天空染成了红色。田埂上的曲辕犁被夕阳拉长了影子,和收割后的稻田、忙碌的农夫、欢笑的孩子,组成了一幅最美的楚地民生图。秦斩知道,这幅图,会越来越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