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164集:市集的喧闹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第1164集:市集的喧闹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5 07:44:59

寿春市集记

寿春城西的那片空地,原是战乱时的弃营。楚军退走时烧了帐篷,只留下满地焦黑的木柱和嵌在土里的箭镞,风一吹,卷起的尘土都带着股焦苦味。秦斩第一次踏足这里时,脚下踢到一块断裂的甲片,锈迹斑斑的金属上还沾着半粒干瘪的黍米——那是去年冬天,守营士兵最后的口粮。

“将军,这地儿荒了快半年,草都长到膝盖高了。”亲兵赵武跟着他,用长矛拨开丛丛野草,“要不在城东找块好地?”

秦斩没说话,只是抬手按住腰间的剑柄,目光扫过空地四周。西边是流过寿春城的淠水,运货的小船能顺着水过来;东边是通往庐江郡的官道,桑农们运桑叶、蚕茧都要从这儿过;北边紧挨着居民区,妇人们买菜、扯布也近。他指尖在掌心轻轻划着,系统界面突然弹出淡蓝色的光纹,“商业规划”四个字在眼前闪烁:“此地为寿春交通枢纽,划分果蔬、布匹、农具三区,设公平秤十杆,可提升交易效率40%,激活‘商贸流通’前置条件。”

这提示正合他意。楚地平定才三个月,百姓手里有了新收的粮食、织好的布,却没个正经地方交易。前几日他在城门口见过,张阿伯挑着稻米蹲在墙根,李婶的桑叶用草绳捆着放在路边,过往的马队一过,尘土全落在货上。有次两个农夫为了一筐菜的分量争执,一个说“你这秤砣里灌了铅”,一个骂“你这篮子底漏了洞”,最后闹到衙门口,秦斩去调解时,那筐菜都蔫得没法吃了。

“就这儿了。”秦斩收回目光,弯腰捡起那粒黍米,指尖捻碎了,“让民夫们把焦木清了,翻一遍土,明天就搭草棚。”

赵武愣了愣,又追问:“那分区和秤的事……”

“你去请城南的老木匠王师傅,让他做十杆木秤,秤砣上刻‘秦’字,要足斤足两,不许有半点虚头。”秦斩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好的麻纸,上面是他昨晚画的分区图,“用竹片插在地上当标记,果蔬区靠淠水,方便运货;布匹区在中间,避风;农具区靠官道,牛车好停。”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淠水边上就传来了动静。民夫们扛着锄头、铁锹赶来,有的还带着自家的竹筐、木锨——秦斩说“建市集是为咱自己”,百姓们都愿意来帮忙。老木匠王师傅带着两个徒弟,推着一车木料来了,锯子、刨子摆了一地,他摸着木料叹道:“这辈子做过犁、做过棺,还是头回做这么多秤,得让咱寿春人用着放心。”

秦斩也没闲着,他卷起袖子,和民夫们一起清焦木。焦黑的木柱埋得深,得用锄头一点点刨出来,他手上磨出了水泡,却没停手。有个叫狗子的少年,才十二岁,跟着爹来干活,看到秦斩额头上的汗,跑回家端了碗井水来:“将军,您喝口水!俺爹说,您帮俺们挖了庐江渠,又建粮仓,现在又建市集,您是好人。”

秦斩接过碗,一口饮尽,井水带着股凉意,顺着喉咙滑下去,解了不少乏。他摸了摸狗子的头,看见少年手里拿着个半旧的木陀螺,笑着问:“等市集建好了,让你爹带你去买糖人好不好?”

狗子眼睛一亮,用力点头,跑回去跟他爹喊:“爹!将军说市集里有糖人卖!”

民夫们听了,都笑起来,手里的活计也快了几分。到了傍晚,焦木清得差不多了,地面也平整好,十几座草棚的架子立了起来,竹片插在地上,划分出三个区域,远远看去,倒有了几分市集的样子。王师傅也做好了第一杆秤,他提着秤走过来,将秤砣放在左边,右边放上三块标准的青石,秤杆正好平了:“将军您看,一斤就是一斤,一两都不差。”

秦斩拿起秤,掂量了一下秤砣,上面的“秦”字刻得端正,笔画里还透着股认真劲儿。他抬头看向西边的晚霞,淠水泛着金光,草棚的影子拉得很长,风里好像已经有了市集的热闹气。

开市

开市那天是个晴天,天刚蒙蒙亮,寿春城里的百姓就动了。张阿伯头天晚上就把稻米装好了麻袋,还特意筛了三遍,把碎米都筛出去,他摸着麻袋叹道:“去年这时候,俺们还在饿肚子,今年就能把新米拿到市集卖,得谢谢秦将军。”他老伴儿给她装了个布包,里面放着两个麦饼,叮嘱道:“路上慢点,别跟人争,秦将军设了公平秤,没人敢坑你。”

张阿伯挑着担子,往城西走,路上遇到了李婶。李婶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新摘的桑叶,叶子还带着露水,鲜绿得很。她笑着跟张阿伯打招呼:“张大哥,你这米看着就好,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你这桑叶也不差,”张阿伯看着竹篮里的桑叶,“前阵子秦将军给的改良桑苗,长出来的叶子又大又厚,蚕吃了长得快,你家今年能多缫不少丝吧?”

李婶点头,眼里满是笑意:“可不是嘛!俺家小孙女说了,等卖了桑叶,让俺给她买块花布,做件新衣裳。”

两人说着,就到了市集。远远就看见市集门口挂着块木牌,上面写着“寿春市集”四个大字,是秦斩亲笔写的,笔力遒劲。草棚下已经有不少摊主了,卖蔬菜的、卖陶罐的、卖农具的,都在摆货。王师傅带着徒弟,把十杆公平秤分别放在三个区域的入口,每杆秤旁边都站着一个衙役,负责帮百姓称重。

阿禾跟着素问也来了。素问的药摊摆在布匹区旁边,她把晒干的艾草、薄荷分成小捆,用麻绳系好,又拿出几个纸包,里面装着治风寒的药粉。阿禾背着个小布包,里面放着素问给他的木槌,用来捣药。他看着周围的人,有点紧张,手紧紧攥着布包的带子。

“别慌,”素问摸了摸他的头,把一捆艾草递给她,“你就喊‘治头疼的薄荷,驱蚊的艾草’,跟我昨天教你的一样。”

阿禾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张开嘴刚要喊,就听见旁边传来一阵糖哨声。他转头看去,只见一个穿灰布衫的汉子,手里拿着个糖人架子,上面插着不少糖人,有兔子、有老虎,还有孙悟空,五颜六色的,好看得很。那汉子看见阿禾,笑着递过来一个小糖人:“小家伙,第一次来摆摊?这个给你,甜得很。”

阿禾看了看素问,素问点头,他才接过糖人,小声说:“谢谢大叔。”

“我姓王,你叫我王大叔就行。”王师傅擦了擦汗,“以前在城东摆摊,没几个人买,现在秦将军建了这市集,人肯定多。”

阿禾咬了口糖人,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他鼓起勇气,对着过往的人喊:“治头疼的薄荷,驱蚊的艾草嘞!”声音不大,但很清楚。有个妇人停下来,拿起一捆艾草闻了闻:“这艾草闻着挺香,多少钱一捆?”

“五个铜板。”阿禾赶紧回答,手有点抖。

妇人掏出五个铜板递给她,拿起艾草走了。阿禾拿着铜板,跑到素问身边,眼里满是欢喜:“先生,我卖掉一捆了!”

素问笑着点头:“做得好,继续加油。”

这时,张阿伯的米摊前围了几个人。一个穿粗布衫的汉子,挑着个空担子,拿起一把米看了看,问:“老丈,这米多少钱一斤?”

“十五个铜板一斤。”张阿伯回答。

汉子皱了皱眉:“这么贵?我上次在别的地方买,才十四个铜板。”

“俺这米是新米,筛过三遍,没有碎米,”张阿伯解释道,“你要是不信,可以去公平秤称称,保证足斤足两。”

汉子哼了一声:“谁知道你这秤准不准?以前我买米,都说足斤足两,结果回家一称,少了半斤。”

两人正说着,秦斩走了过来。他刚巡查完农具区,听见这边的争执,就过来看看。张阿伯看见秦斩,赶紧说:“将军,您来了,您给评评理,俺这米绝对足斤足两。”

秦斩点点头,对那汉子说:“你要多少米?我用公平秤给你称。”

汉子愣了愣,没想到会遇到秦斩,他挠了挠头:“俺……俺要三斤。”

张阿伯舀了三斤米,倒进汉子的袋子里。秦斩提着袋子,走到公平秤前,将秤砣放在“三斤”的刻度上,然后把袋子挂在秤钩上。秤杆平了,不多不少,正好三斤。

汉子的脸一下子红了,他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对不住啊老丈,俺错怪你了。”他掏出四十五个铜板递给张阿伯,又对秦斩说:“将军,俺以前在别的市集,总被克扣分量,没想到您这市集的秤这么准。”

“这秤是王师傅做的,每个都校准过,”秦斩笑着说,“以后你再来买东西,要是觉得秤不准,就找旁边的衙役,他们会帮你重新称。”

汉子点点头,提着米袋子走了,走的时候还回头看了看公平秤,心里暗暗记下了。

喧闹

日头渐渐升高,市集里的人越来越多,摩肩接踵的,到处都是吆喝声和笑声。卖蔬菜的大嫂嗓门大,“新鲜的青菜,刚从地里拔的,十个铜板一把!”;卖陶罐的老伯慢悠悠地说,“俺这陶罐,摔不碎,装水不漏,二十个铜板一个!”;农具摊前围满了农夫,都在看新做的犁,铁匠师傅拿着锤子,“这犁是用精铁做的,比旧犁好用多了,能省不少力气!”

秦斩走在市集里,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里很是欣慰。他走到王大叔的糖人摊前,王大叔正忙着做糖人,架子上的糖人已经卖出去不少了。“王大叔,生意不错啊。”

“托将军的福,”王大叔笑着说,“这一上午卖的,比以前一天卖的还多。刚才有个妇人,一下子买了五个糖人,说要给家里的孩子。”

秦斩点点头,又走到布匹区。织娘林嫂正在展示她新织的棉布,布上印着花纹,是用桑叶汁染的,浅绿色的,很好看。有几个妇人围着看,林嫂笑着说:“这布是用新收的蚕丝织的,又软又结实,做衣裳最好了,五十个铜板一尺。”

“这么好的布,五十个铜板不贵。”一个妇人说,“我要两尺,给我女儿做件裙子。”

林嫂高兴地接过铜板,给妇人剪了两尺布。秦斩看着,系统界面突然弹出提示:“寿春市集日均交易额提升,激活‘商贸流通’效果,楚地物资调配效率 20%。”

他嘴角微微上扬,看来这市集没白建。百姓们有了交易的地方,手里的东西能换成钱,日子就能慢慢好起来。他又走到阿禾的药摊前,阿禾正忙着给一个老奶奶包药,素问在旁边指导。

“奶奶,这是治咳嗽的药,你每天煮一次,喝三天就好了。”阿禾认真地说,把药包递给老奶奶。

老奶奶接过药包,掏出十个铜板递给阿禾:“谢谢你啊小家伙,你比城里的大夫还耐心。”

阿禾笑着说:“奶奶您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

秦斩看着阿禾,想起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还是个怯生生的少年,手里攥着半袋粗粮,想跟素问学医。现在的他,已经能独立给人包药、介绍草药了,眼里也多了几分自信。

“阿禾,做得不错。”秦斩笑着说。

阿禾看到秦斩,赶紧站起来:“将军!”

“继续加油,”秦斩说,“以后要成为像素问先生一样好的医者。”

阿禾用力点头:“俺会的!”

这时,市集的角落里传来一阵哭声。秦斩走过去,看见一个小女孩蹲在地上哭,旁边放着一个空篮子。他走过去,蹲下身子问:“小姑娘,你怎么了?”

小女孩抬起头,脸上挂着泪珠,哽咽着说:“俺……俺的鸡蛋丢了,那是俺娘让俺来卖的,卖了钱给俺弟弟治病。”

秦斩心里一软,他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别哭,你告诉叔叔,你的鸡蛋是什么样的?叔叔帮你找。”

小女孩抽泣着说:“是红皮的,装在篮子里,篮子上有个蓝布条。”

秦斩站起来,对周围的人说:“大家帮忙找找,一个装着红皮鸡蛋的篮子,篮子上有蓝布条。”

百姓们听了,都开始帮忙找。有的在草棚下看,有的在路边找,还有的问身边的人有没有见过。没过多久,一个卖菜的大嫂喊:“将军,我在这边的草丛里找到了!”

秦斩走过去,果然看见一个篮子,里面装着十几个红皮鸡蛋,篮子上系着蓝布条。他拿起篮子,递给小女孩:“你看,是不是这个?”

小女孩接过篮子,破涕为笑:“是!谢谢叔叔!谢谢大家!”

周围的人都笑了,卖菜的大嫂说:“以后可要看好了,别再丢了。”

小女孩点点头,提着篮子,蹦蹦跳跳地走了。秦斩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暖暖的。这市集不仅是交易的地方,更是百姓们互相帮助、传递温暖的地方。

暮色

日头渐渐西斜,市集里的人慢慢少了。摊主们开始收拾东西,有的数着铜板,脸上满是笑意;有的把没卖完的货装起来,打算明天再来。

李婶提着空篮子,手里攥着一把铜板,笑得合不拢嘴。她今天卖了不少桑叶,还多赚了二十文。她走到布匹摊前,挑了块粉色的花布,这块布她早就看中了,摸起来又软又滑,正好给小孙女做件新衣裳。

“林嫂,这块布我要了,多少钱?”李婶问。

“五十个铜板一尺,你要多少?”林嫂问。

“我要三尺,给我小孙女做件裙子。”李婶说。

林嫂剪了三尺布,递给李婶:“一共一百五十个铜板。”

李婶掏出铜板递给林嫂,接过布,小心翼翼地叠好,放进篮子里。她想象着小孙女穿上新裙子的样子,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张阿伯也收拾好了摊子,他的米卖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小半袋。他提着袋子,走到王大叔的糖人摊前,买了个兔子形状的糖人:“王大叔,这个给俺小孙子,他肯定喜欢。”

王大叔笑着递过糖人:“张大哥,你今天收成不错吧?”

“不错不错,”张阿伯说,“比在家里等人家上门买,多卖了不少钱。以后俺每天都来。”

阿禾和素问也收拾好了药摊。阿禾把剩下的艾草、薄荷捆好,放进药箱里,又把今天赚的铜板数了数,一共三十五个铜板。他把铜板递给素问:“先生,这是今天赚的钱。”

素问接过铜板,又递给阿禾十个:“这是给你的,你今天做得很好。”

阿禾摇摇头:“先生,俺不要,俺跟着您学医,不能要您的钱。”

“拿着吧,”素问笑着说,“这是你应得的,以后你可以用这钱买笔墨,好好学习。”

阿禾接过铜板,紧紧攥在手里,眼里满是感激:“谢谢先生!”

秦斩站在市集的高处,看着下面收拾摊子的百姓,心里很是满足。暮色降临,市集里的灯火一盏盏亮起,昏黄的灯光映着人们脸上的笑意,像撒在人间的星子。淠水边上,还有几艘运货的小船靠了岸,船夫们提着货,往市集里走,准备明天一早摆摊。

赵武走过来,递给秦斩一件外衣:“将军,天凉了,您穿上吧。”

秦斩接过外衣穿上,看着眼前的景象,说:“以后,这市集会越来越热闹的。”

“是啊,”赵武说,“百姓们有了市集,日子就能越来越好。楚地也会越来越安定。”

秦斩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寿春的夜色很静,只有市集里还有零星的说话声和脚步声。他知道,建一个市集只是开始,以后还要修驿站、推广新农具、修缮河堤,让楚地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风里传来一阵艾草的清香,那是从素问的药摊方向飘来的。秦斩深吸一口气,心里很平静。他想起刚到楚地的时候,这里到处是战乱的痕迹,百姓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现在,庐江渠的水灌溉了农田,粮仓里装满了粮食,市集里热闹非凡,百姓们的脸上有了笑容。

这就是他想要的,不是战功赫赫,不是权势滔天,而是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楚地会越来越好,天下也会越来越好。

市集里的灯火渐渐暗了下来,只剩下几盏灯还亮着,像是在守护着这份热闹和安宁。秦斩转身,往衙署走去,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为了寿春的百姓,为了楚地的安定,也为了天下的太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