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089集:药商访学,规范种植

盐载药香过邯郸

暮春的邯郸城郊,风里裹着三分甜香。那香是从连片的药田里飘来的,青白色的金银花苞缀满藤蔓,像撒了把碎玉,药农们挎着竹篮穿梭其间,指尖轻捻便摘下沉甸甸的花苞,竹篮沿儿很快堆得冒了尖。

素问刚在传习所讲完“药材采收时机”,正站在药田埂上翻看农师递来的长势记录,远处便传来车轮碾过土路的轱辘声——不是寻常的独轮车,是十几辆并排走的双辕马车,车辕上挂着的青色旗帜被风扯得展开,旗角绣着个“齐”字。

“是齐国来的商队!”药田里有眼尖的农妇直起腰,指着那队人马笑道,“前年来过的,买走了咱们不少金银花种籽呢!”

说话间,商队已到田埂下。为首的汉子跳下车,一身浆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褐,腰间系着铜扣皮带,脸膛是常年走商晒出的深褐色,见了素问,老远便拱手:“素问姑娘,别来无恙?”

是田和。三年前他带着齐国药商第一次来邯郸,从素问这儿买走了第一批赵地金银花种籽,后来又陆续来采买过甘草、板蓝根,一来二去也算熟络。只是这次,他身后的马车上没装着空筐,反倒盖着厚厚的粗麻布,隐约能看见布下堆得老高的东西,还透着股淡淡的咸涩气。

素问迎上前,指尖掠过田和肩头沾着的尘土:“田大哥这趟来,不像来收药材的。”

田和闻言,脸上的笑容添了几分局促,他搓了搓手,引着素问走到一辆马车旁,伸手掀开粗麻布——底下竟是一筐筐雪白的海盐!那盐粒细得像筛过的面粉,在阳光下泛着莹润的光,凑近了闻,是海风吹过沙滩的清咸,绝不是邯郸百姓常吃的、带着苦涩味的井盐。

“姑娘别见怪,”田和声音压低了些,眼神里满是恳切,“这趟来,我们不是来买药材的,是来求个法子——求姑娘的药田种植法。”

他身后跟着个年轻些的药商,怀里抱着个布包,这会儿忙打开,里面是些干瘪发黑的金银花苞,比赵地药田里的小了一圈,花瓣边缘还带着被虫啃过的缺口。“姑娘您看,”那药商声音发苦,“我们把赵地的金银花种回齐地,按理说气候差得不太多,可产量还不及这儿的三成,还总闹虫害,叶子刚长出来就被啃得坑坑洼洼,药铺掌柜都嫌品相不好,压着价收。”

周围的药农们听了,都围过来瞧那布包里的金银花,有人忍不住念叨:“咋长成这样?咱们的金银花,哪年不是长得壮实?”

田和叹了口气,往地上蹲了蹲,手指抠了抠田埂上的土:“我们也试过施肥,撒过草木灰,也用石灰粉驱虫,可要么烧了苗,要么虫杀不尽,反倒把地里的好虫子也弄死了。后来听人说,姑娘您有套种药的法子,能让药材长得又好又少生病,我们几个商量着,干脆拉了些齐地的海盐来,想跟姑娘换个种植的法子,也让齐地的药农们能有口饭吃。”

他说着眼眶有些发红:“去年冬天齐地遭了雪灾,不少药田冻坏了,要是今年金银花再收不上来,好些药农就得卖地度日了。这海盐在齐地不算稀罕,可知道邯郸百姓难得吃到好盐,便拉了十车来,算是我们的心意,只求姑娘能指点一二。”

素问看着那筐雪白的海盐,又看了看田和身后十几个药商期盼的眼神,转身往药田深处走:“跟我来。”

田和一行人忙跟上,踩着田埂上的青草,听着脚下泥土里传来的湿润声响。走了约莫半里地,素问停在一块田边,这块田里没种金银花,反倒长着半人高的甘草,绿叶在风里晃着,根部隐约能看见冒出土面的褐色根茎。

“这块田,前年种的是金银花。”素问指着甘草,指尖划过叶片上的脉络,“金银花喜肥,种上一年,地里的养分就被吸得差不多了,再接着种,要么长得瘦,要么容易招虫。所以我让农人们轮作——今年种金银花,明年改种甘草,甘草的根能固氮,还能改善土壤的黏性,等再过一年,这块地又能种金银花,产量能比连种的地高两成。”

田和蹲下身,仔细看着甘草的根部,又扒开旁边的土,果然见土里的须根密密麻麻,比齐地药田里的要粗壮些。“那虫害呢?”他追问,“我们那儿的金银花,总被蚜虫啃,一长蚜虫,叶子就发黄,花苞也掉。”

素问闻言,抬手往不远处的金银花藤上指了指:“你们看那藤叶背面。”

田和忙凑过去,眯着眼睛瞧——只见叶片背面爬着几只红色的小虫子,还有些通体橙红、带着黑点的小瓢虫,正趴在叶子上,一口一口啃着那些小红虫。“这是……瓢虫?”他愣了愣,“这虫子也能治蚜虫?”

“是七星瓢虫。”素问笑着点头,伸手轻轻捏起一只瓢虫,放在田和手心,“这虫子专吃蚜虫,一只瓢虫一天能吃几十只,比撒石灰粉管用多了。我们在药田边上种了些油菜花,瓢虫冬天就躲在油菜花丛里,开春了又飞回药田,不用特意养,也不用花钱买。”

田和捧着那只七星瓢虫,只觉得手心痒痒的,心里却亮堂了不少。他身后的药商们也都凑过来,有的数瓢虫背上的黑点,有的忙着记笔记,还有人跑去看田边的油菜花,嘴里念叨着:“原来还能这么驱虫,比我们撒石灰粉强多了,还不伤苗。”

又往前走了一段,前面传来淡淡的腐殖土气息。素问指着一个用竹篱笆围起来的土堆,土堆上插着块木牌,写着“发酵粪肥”四个字。“这是用牛栏粪、秸秆、还有药田的枯枝败叶堆的,”她蹲下身,用树枝拨开表层的土,露出里面发黑的松软泥土,“一层粪一层秸秆,浇上淘米水,盖着塑料布发酵三个月,就成了肥。这种肥比干粪有劲,撒在地里,土壤能变得松软,药材的根能扎得深,抗病性也强。”

田和伸手摸了摸那发酵好的粪肥,手感松软,闻着只有淡淡的土腥味,没有干粪的臭味。他想起自己在齐地时,药农们都是直接把干粪撒在地里,不仅见效慢,还容易招虫,不由得叹道:“原来施肥也有这么多讲究。姑娘,这些法子,我们能记下来吗?”

“不仅能记,还能带走。”素问转身走向传习所,片刻后抱来一捆竹简,竹简用牛皮绳捆着,封面刻着“药材种植规范”五个字。她把竹简递给田和:“这里面记了轮作的时间表,比如金银花跟甘草轮作、板蓝根跟决明子轮作;还有各种虫害的识别方法,除了蚜虫,还有尺蠖、红蜘蛛的防治法子;发酵粪肥的比例、浇水的次数,都写得清清楚楚,还有图谱。”

田和双手接过竹简,只觉得那捆竹简沉甸甸的,不仅是竹片的重量,更是实实在在的希望。他翻开一卷,只见上面用墨笔写着“金银花种植:春播三月,行距一尺五,株距一尺,苗期每十日浇一次水,花期前施一次发酵粪肥……”,旁边还画着金银花苗的样子,连叶片的纹路都画得明明白白。

“姑娘,这……这太贵重了。”田和声音有些发颤,他知道这样的种植方法,是多少药农多少年的经验积累,素问就这么轻易地给了他们,“我们带的海盐,怕是换不起这竹简。”

“田大哥说的哪里话。”素问笑着摇头,“药材种植,不是一家一户的事。齐地的药农能种出好药材,不仅你们能赚钱,将来邯郸的药商也能从齐地收药材,两地互通有无,不是更好?这竹简,就当是给齐地药农的见面礼。”

田和听了,眼圈又红了。他把竹简紧紧抱在怀里,对着素问深深鞠了一躬:“姑娘这份情,我们齐地药农记在心里。将来齐地的金银花种好了,我们一定先给邯郸送过来,让姑娘和邯郸百姓都尝尝齐地的好药材。”

转眼到了傍晚,夕阳把药田染成了金黄色。田和指挥着商队的人,把马车上的海盐一一卸下来,堆在传习所门口的空地上,雪白的盐堆像座小山,在夕阳下泛着暖光。

“这些海盐,是给邯郸百姓的谢礼。”田和拍了拍手上的盐粒,脸上满是真诚,“知道邯郸的井盐苦,这些海盐细,做菜香,姑娘跟里正商量着分了,让大家都尝尝齐地的海味。”

里正闻讯赶来,看着那十车海盐,笑得合不拢嘴:“田掌柜这可太客气了!往年盐价高,百姓们一年也吃不上几回好盐,这下可好了,家家户户都能吃上雪白的海盐了!”

药农们也都围过来看,有个头发花白的老妪,伸手摸了摸海盐,又凑到鼻尖闻了闻,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好的盐呢!多谢田掌柜,多谢素问姑娘啊!”

孩童们围着盐堆跑着闹着,有的伸手抓了点盐粒,放在嘴里尝了尝,眯着眼睛喊:“好咸!好鲜!娘,今晚做菜能不能多放点儿盐?”惹得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

田和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里也暖暖的。他走到素问身边,指着远处的药田:“姑娘,等明年春天,我再带齐地的药农来,让他们跟着您的农师学,也把邯郸的好法子带回齐地。到时候,咱们齐赵两地的药田,都能长得绿油油的,药材堆成山!”

素问点点头,望着夕阳下的盐堆和药田,风里的药香混着海盐的咸香,格外清新。“好啊,”她轻声说,“愿两地药材种植同兴,百姓都能有好日子过。”

第二天一早,田和带着商队启程回齐地。马车上除了他们带来的空筐,还多了那捆《药材种植规范》竹简,车辕上的“齐”字旗帜在风里飘着,像是在跟邯郸告别。药农们站在田埂上挥手,看着商队的身影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土路的尽头。

里正已经让人把海盐分装成小袋,按户分赠。衙役们推着小车走街串巷,每到一户人家,就递上一袋海盐,嘴里说着:“这是齐国商队送的谢礼,多谢素问姑娘给咱们求来的好盐!”

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着那袋雪白的海盐。有人当天就做了菜,撒上点海盐,菜香飘满了整条街巷。孩童们捧着饭碗,吃得津津有味;老人们喝着菜汤,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

素问站在传习所的窗前,看着街巷里的欢声笑语,又望向远处的药田。她知道,这十车海盐,这一捆竹简,不仅是药材种植法的传递,更是齐赵两地情谊的开始。将来,会有更多的药商往来于两地,会有更多的好药材从齐地运到邯郸,也会有更多的好法子从邯郸传到齐地。

风又吹过药田,金银花的甜香混着海盐的咸香,飘得很远很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