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068集:邻邦求医,图谱外传

燕地传薪

暮春的邯郸城已褪去料峭寒意,医署后院的药圃里,新栽的紫苏抽出紫红嫩芽,薄荷在晨露里舒展着圆叶。素问正蹲在田埂边,看学徒们按图谱辨认刚采收的蒲公英根,忽闻前院传来车马辚辚——是门吏来报,燕国使者已在堂外等候。

她起身拍去衣襟上的泥土,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口绣的药草纹。三个月前,魏地痢疾平息的消息传开后,列国便时有信使来访,却从未有过像燕国这般郑重其事的——使者带着燕王亲笔国书,还随行了十余名携带重礼的侍从。

一、堂前问策

正堂内,燕国使者韩平已等候多时。他身着玄色锦袍,腰间悬着燕国特有的玉勾,见素问进来,忙拱手行礼,动作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急切:“素问姑娘,久仰大名。”

案上摊着的国书墨迹犹新,字里行间满是焦灼。燕国去年秋雨连绵,辽河沿岸爆发痢疾,起初只是零星病例,谁知入春后竟蔓延开来,郡县呈报的死者名录已堆成了小山。宫廷医官束手无策,有人想起数月前魏地痢疾是靠赵地医术平息,燕王便连夜派韩平携重金前来求购《赵地药材全谱》。

“姑娘,”韩平从锦盒里取出两颗鸽卵大的东珠,推到素问面前,“这是我国特产的北海明珠,愿换图谱副本。若嫌不足,燕国还有良马千匹、貂裘百件,任凭姑娘挑选。”

素问的目光掠过明珠,落在他身后侍从们风尘仆仆的脸上——他们靴底沾着的泥垢里,还夹杂着未褪尽的冰碴,想来是昼夜兼程赶了不少路。她将国书推回,指尖点在案上的竹简堆上:“使者可知,这本图谱为何能治病?”

韩平一愣:“自然是因记载的药材神效。”

“非也。”素问取过一卷图谱,翻开“马齿苋”那页,上面不仅绘着草药形态,还标注着采收时节与晾晒方法,“譬如这治痢疾的马齿苋,田间随处可见,但若在开花后采收,药效便减了三成;若不经日光晾晒直接煎煮,反而会滋生湿气。图谱的可贵,不在列了多少药材,而在教人防病于未然的法子。”

韩平这才注意到,竹简空白处还密密麻麻写着批注:某处水源需过滤后饮用,某时需焚烧艾草消毒,甚至连孩童便后洗手的细节都有记载。他脸上掠过愧色,起身再拜:“姑娘教训的是。我国医官只知寻药,却不知这些关窍。”

素问忽然将图谱推到他面前:“这副本,我可赠予燕国。”

韩平惊喜交加,刚要谢恩,却听她话锋一转:“但有两个条件。”

二、授人以渔

第一个条件,是燕国必须按图谱记载开辟药田,严禁采挖野生药材。

“使者请看,”素问展开赵地药田舆图,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轮作地块,“赵地药田若连作三年,续骨草便会叶片发黄。燕国地域广袤,更该按节气种植,让土地有休养之机。若一味滥采野生药材,不出五年,辽河两岸的马齿苋怕是要绝迹了。”

韩平想起去年为凑药材,百姓将河岸的野草挖得连根都不剩,如今听这话,后背竟渗出冷汗。他连忙应下:“姑娘放心,我国必设专人看管药田,按图谱时令种植。”

第二个条件,是燕国需选派医官来邯郸传习所学习,至少要学会“隔离、消毒、溯源”三则防疫法。

“痢疾虽能靠马齿苋止泻,但若源头的污水没处理,病人粪便没焚烧,治好了一个,还会染上好几个。”素问指着图谱里的防疫图谱,“这些法子,不是看一眼就能学会的。贵国医官需在这里住满三个月,亲手操作过器械煮沸、水源过滤,才能回去教更多人。”

韩平起初有些犹豫——让本国医官留在赵国学习,总像是矮了一截。但转念想起那些每日更新的死亡名录,终是咬牙应允:“便依姑娘所言!我这就修书回国,选最得力的医官来此。”

素问这才让学徒取来新抄的图谱副本,用锦缎仔细包裹好。韩平捧着沉甸甸的竹简,只觉比那两颗东珠还要贵重,他忽然想起临行前燕王的嘱托,又问道:“姑娘就不怕……燕国学会这些法子,将来对赵国不利?”

素问正看着窗外传习所的方向,那里有学徒正在晾晒艾草,青灰色的烟霭里飘来草木清香。她回头时,眼里盛着晨光:“医术若分国界,那便不是救人的本事了。”

三日后,韩平带着图谱副本启程回国。素问站在邯郸城头相送,见他们的车马消失在尘土里,忽然对李伯道:“备些伤寒药材,或许秋冬时节,燕国用得上。”

三、燕地生春

燕国的动作比预想中更快。韩平带回的不仅是图谱,还有素问画的药田规划图与防疫步骤图。燕王当即下旨,在辽河东岸开辟千亩药田,又从各郡县抽调二十名医官,让他们即刻动身前往邯郸。

为首的医官姓秦,是燕国宫廷里最擅长诊治杂症的老者。初到传习所时,他见学徒们竟用银针刺破穴位放血,还说能治毒箭伤,心里很是不屑。直到亲眼看见素问用半枝莲敷治溃烂的伤口,两日内就让昏迷的士兵转醒,才收起了轻视之心。

三个月里,秦医官和同僚们跟着赵地医官学习熬制防疫汤,亲手用烈酒给器械消毒,甚至跟着去乡野义诊,看如何用艾草熏赶蚊虫。有次处理外伤,秦医官忘了先清创就包扎,被素问当场指出:“伤口里的泥沙若不洗净,比箭伤更致命。”他红着脸重做,从此再不敢懈怠。

与此同时,燕国的药田里,第一批马齿苋长势正好。韩平亲自督管采收,严格按图谱说的“花前采、日光晒”,晾晒好的草药堆积如山。各县按图谱所示,在井边设了过滤陶罐,用麻布与木炭过滤生水;军营里每日焚烧苍术,连马厩都要洒石灰消毒。

入夏时,辽河沿岸的痢疾病例果然开始减少。有个村落原本一天要抬出五具尸体,用了马齿苋汤配合消毒法后,五日里竟无一人新增。韩平将这些消息快马送往邯郸,信里说,百姓们都把那本图谱供在堂屋,说比神佛还灵验。

秋分时,燕国传来捷报:全境痢疾发病率较春季下降七成,死者几乎绝迹。燕王大喜,派韩平再次出使赵国,这次带来的不仅是谢礼,还有燕国新绘的《燕地药材图》,上面添了赵地没有的“兴安杜鹃”,据说能治风寒咳嗽。

四、医者无疆

消息传到邯郸医署时,素问正在修订《赵地药材全谱》。新收的跛脚少年学徒捧着燕国送来的书信,读得声音发颤:“秦医官说,他们那儿的孩童现在饭前都知道洗手了,还会采马齿苋晒干存着……”

李伯捋着胡须笑:“姑娘当初赠图谱时,我还担心燕国学不会,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素问放下笔,走到院中望着北方。燕国的方向,此刻该是层林尽染了吧?那些在传习所学成归国的医官,或许正带着百姓在药田播种新的药材;那些按图谱搭建的过滤井,该有孩童正趴在井边,看清澈的水流进陶罐。

“李伯你看,”她指着墙角新发的薄荷,“这草去年从魏地换来的种子,今年不也在赵地活了?药材能跨地域生长,医术为何不能?”

正说着,门吏又来通报:楚国使者求见,说淮水流域爆发了疟疾。

素问拿起案上的图谱,指尖在“青蒿”那页停顿片刻。去年在魏地交流时,魏医官曾说过楚地有类似的草药,只是用法不同。她转身时,眼里的光比窗外的秋阳还要亮:“请使者进来吧,正好,我想问问楚地的青蒿是怎么采收的。”

传习所的鼓声适时响起,那是学徒们开始晨课的信号。百余名学徒齐声诵读着《医官必读》里的句子:“医者,见病即救,不问国别;见伤即治,不分贵贱……”

声音穿过医署的高墙,飘向邯郸城的街巷,飘向远方的山川河流。素问知道,这鼓声会传到燕国的药田,传到魏地的医馆,传到更多需要医术的地方——因为真正的医者,心里从没有疆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