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062集:疑难骨病,系统寻方

入伏的邯郸像扣了口烧红的铜锅,医署后院的艾草晒得卷了边,空气里飘着苦香。素问正对着新采的薄荷分拣叶片,忽闻前院传来一阵杂乱的呼喊,夹杂着木轮碾地的吱呀声与压抑的痛哼。

“姑娘!快!救命!”王二柱的大嗓门穿透暑气,他和两个汉子抬着块门板,门板上躺着个老农,灰布短褂被冷汗浸得透湿,右腿肿得比水桶还粗,皮肤发亮,青紫纹路在皮下蜿蜒如蛇。

门板刚落地,老农突然疼得弓起身,双手死死攥着右腿,指节发白,喉咙里滚出野兽般的呜咽:“疼……杀了我吧……”他浑身抽搐,汗水顺着皱纹往下淌,在门板上积成小水洼。

围观的百姓窃窃私语,有懂行的摇头叹息:“这是‘朽骨痈’啊,前阵子城西老李就是这病,烂到骨头里,没熬过十天。”“李医官都束手无策,怕是没救了。”

李伯匆匆从内院出来,搭脉的手刚触到老农手腕,眉头便拧成疙瘩。他掀开老农裤管,一股腐臭混杂着脓血的气味散开,小腿处已溃破个小口,渗出的脓液呈暗黄色,带着血丝。“脉象沉紧,热毒壅滞入骨,筋骨已败……”他收回手,声音沉重,“准备些止痛的汤药吧,让老人家少受点罪。”

“不治之症”四个字像石头砸进人群,老农的儿子“扑通”跪倒在地,对着医署匾额连连磕头,额头磕得通红:“求各位大夫行行好!我爹还能活!他昨天还说要去看谷子抽穗……”

素问蹲下身,指尖刚要触碰到肿胀处,老农疼得猛地瑟缩,她随即收回手,指尖在袖中轻叩——淡蓝色的系统光屏悄然浮现,扫描光线如细针般探入老农右腿。

【病症:骨疽(热毒型)】

【病因:外感邪毒,内蕴湿热,凝滞筋骨,气血不通】

【治法:解毒散结,活血续骨】

【方药:新鲜骨碎补五两,黄酒一斤,捣敷患处,每日一换】

【备注:骨碎补多生于悬崖峭壁,附石而生,需新鲜采挖方有奇效】

光屏消散时,素问已站起身,声音清亮:“不是不治之症,能救。”

人群瞬间安静,李伯愣了愣:“姑娘,这骨疽深入骨髓,寻常药物根本渗不进去……”

“用骨碎补。”素问看向老农的儿子,“此药附石而生,专能续骨疗伤,再以黄酒为引,可引药入骨。只是这药生在悬崖上,得亲自去采。”

老农的儿子立刻止住哭,爬起来就要往外冲:“我去!姑娘说在哪,我爬也要爬上去采!”

“山路险,你不识药,恐误了事。”素问转身吩咐学徒,“备绳索、药篓,随我进山。”

一行人出了邯郸城,往西南的紫山而去。李伯特意派了熟路的药农引路,药农边走边叹气:“姑娘,那骨碎补金贵着呢,都长在百丈高的悬崖上,石缝里就那么几簇,去年有个采药的掉下来,腿都摔断了。”

素问握着腰间的绳索,目光扫过陡峭的山崖:“只要能救人,再险也得去。”

紫山多是石灰岩,崖壁光滑如削,阳光照在上面,反射出刺眼的光。行至一处名为“鹰嘴崖”的地方,药农停住脚,指着前方:“看,那石缝里的就是骨碎补!”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数十丈高的崖壁上,几簇深绿色的叶片贴着石头生长,叶片边缘呈羽状分裂,背面覆着棕褐色的鳞片,像极了老龙的鳞片。风一吹,叶片轻晃,仿佛随时会坠入崖底的云雾中。

“这地方太陡了,根本没法下。”一个学徒望着崖底翻涌的雾气,声音发颤。

素问仰头观察片刻,崖壁上有几道天然的石棱,虽狭窄却可落脚。她将绳索牢牢系在崖顶的老松树上,另一端绑在腰间,对学徒们说:“我下去采,你们在上面拉好绳索,千万不能松。”

“姑娘!太危险了!还是我来吧!”王二柱抢上前,他常年干力气活,手臂粗壮有力。

素问摇头:“你不识药,万一采错了品种,耽误了病情。我来,你们稳住绳索就行。”说罢,她脚蹬崖壁,身体贴着石头缓缓下滑。

崖壁上的石棱锋利如刀,划破了她的布鞋,石子硌得脚掌生疼。她一手抓着石缝,一手慢慢靠近那簇骨碎补,指尖刚触到叶片,突然一阵风刮过,身体猛地晃了晃,绳索在手中勒出红痕。

“姑娘!抓稳!”崖顶的学徒们齐声惊呼,死死拽着绳索。

素问深吸一口气,稳住身形,另一只手伸到石缝中,小心翼翼地将骨碎补连同根部的泥土一起挖下——这药的根状茎粗壮,上面布满了须根,带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她接连采了五簇,直到药篓装满,才示意众人拉她上去。

爬上崖顶时,素问的衣裤已被划破好几道口子,手臂上蹭出了血痕。她顾不上擦汗,立刻检查药草:“根系完整,叶片鲜活,能用药。”

返程时,夕阳西下,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王二柱看着素问被汗水浸湿的发髻,忍不住问:“姑娘,您明明有系统帮忙,何必亲自去冒险?”

素问脚步不停,指尖摩挲着药篓里的骨碎补:“系统能指方向,却采不了药。医者救人,从来不是靠‘知’,而是靠‘行’。少一株药,可能就是一条命。”

回到医署时,老农的疼劲刚过,脸色惨白如纸,气息微弱。素问立刻将骨碎补洗净,放进石臼里捣烂,又倒入温热的黄酒,继续捣至糊状。药糊散发出浓郁的药香,混着黄酒的醇厚气息,在医署里弥漫开来。

“把患处清理干净。”素问吩咐道。李伯早已备好热水,小心翼翼地为老农擦拭溃破处的脓血,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瓷器。素问随即舀起药糊,均匀地敷在肿胀的腿上,再用干净的麻布缠好,最后用竹片固定住。

“这药每日一换,换之前用黄酒擦拭皮肤。”素问叮嘱老农的儿子,“另外,让老人家多喝些小米粥,忌辛辣油腻,好好休养。”

老农的儿子连连应着,眼眶又红了:“姑娘,您真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

接下来的几日,素问每日都亲自为老农换药。第一天,老农说“疼得轻些了”;第三天,肿胀的右腿消下去一圈,溃破处不再流脓;第七天,皮肤的青紫褪去大半,老农已经能轻轻翻身。

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了邯郸城。先前说“不治之症”的百姓纷纷改口,有人特意跑到医署门口,就为了看看那能“起死回生”的骨碎补长什么样。还有人捧着自家的草药来请教,医署门前日日排起长队。

“姑娘,您这《赵地药材全谱》真是神了!”有个老药农摩挲着医署墙上挂着的药材图谱拓本,啧啧称奇,“我种了一辈子药,都不知道骨碎补能治这恶疮。”

“可不是嘛!”旁边的百姓附和道,“前阵子我家小子摔断了腿,按图谱上的方子用了续骨草,没多久就好了。这图谱就是‘神谱’啊!”

“神谱”的说法越传越广,甚至有邻县的人专程赶来,想求一份图谱的副本。李伯笑着对素问说:“姑娘,当初您坚持要修撰图谱,现在看来,真是做了件天大的好事。”

素问正在整理新采的药材,闻言抬头:“图谱只是记录,真正能救人的,是药材本身,是用药的人心。”她拿起一株晒干的骨碎补,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在桌面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就像这药,生在悬崖峭壁,却能续骨疗伤,万物都有它的用处。”

半月后的清晨,医署刚开门,就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众人抬头望去,只见老农在儿子的搀扶下,慢慢走了进来——他的右腿已经恢复如常,虽还有些蹒跚,却已能稳稳落地。

“姑娘!我爹能走了!”老农的儿子声音哽咽,扶着父亲就要下跪。

素问连忙扶住他们:“老人家刚好转,可不能多弯腰。”

老农握着素问的手,老泪纵横:“姑娘,您是活菩萨啊!我还以为这辈子都要瘫在床上了,没想到还能去地里看谷子……”他说着,从布兜里掏出一把饱满的谷穗,“这是我家地里最好的谷子,您收下,是我的一点心意。”

素问看着那金灿灿的谷穗,笑着收下:“这比什么都珍贵。”

老农走后,医署里的学徒们围着那株剩下的骨碎补,叽叽喳喳地讨论着。王二柱拿起药草,翻来覆去地看:“真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东西,能有这么大的能耐。”

“这就是‘药不在贵,对症则灵’。”素问走过来,拿起笔在《赵地药材全谱》的空白页上写下:“骨碎补,附石而生,味苦性温,主骨疽、折伤,捣敷黄酒,效佳。”她又让学徒画上骨碎补的图样,叶片、根系都画得细致入微。

李伯站在一旁,看着图谱上日渐丰富的内容,感慨道:“等这图谱修完,怕是要成为传世之作了。”

素问放下笔,望向窗外——阳光正好,医署门前的艾草长得郁郁葱葱,几个百姓正拿着图谱,辨认着路边的草药。远处,紫山的轮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那悬崖上的骨碎补,或许正迎着阳光,悄悄生长。

她想起采药那日,风刮过崖壁的声音,想起老农疼得打滚时的模样,想起此刻百姓脸上的笑容。忽然明白,医者的使命,从来不是追求“神乎其神”的赞誉,而是像那骨碎补一样,于绝境中生出希望,用最朴素的力量,守护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医署的铜铃轻轻响了,又有人来求医。素问拿起药箱,快步走了出去,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将身影拉得很长很长。而那本被百姓称为“神谱”的《赵地药材全谱》,在晨光中静静躺着,等待着记录下一个关于药与救赎的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