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044集:培训考核,择优留用

霜降过后,赵地的风添了刺骨的寒。新医署的药圃早已翻耕完毕,王二柱正跟着李伯往土里埋丹参的根茎,指尖冻得发红也浑然不觉。三个月前考核通过的另外四人——沉稳的张顺、心细的刘梅、懂些文墨的陈生、手脚麻利的周望,正围着药房的药柜核对账目,算盘珠子噼啪作响,与院外的风声交织在一起。

“二柱,埋深些,不然过冬要冻坏的。”李伯的声音带着老烟枪特有的沙哑。自五人留下后,素问便时常带着药队去偏远村落巡诊,医署的日常事务大多交给李伯打理,几个年轻人各司其职,倒也井井有条。

王二柱应着,往手里哈了口热气,刚把最后一截根茎埋好,院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伴随着“让让!快让让!”的呼喊。他猛地直起身,就见两个士兵抬着一副担架冲进院来,担架上的人裹着染血的破衣,脸色白得像纸,气息微弱。

“李伯!李伯!”士兵的声音带着哭腔,“我们队在山边遇了伏击,伤了十几个弟兄,还有几个百姓也受了伤,素问先生还没回来,您快看看!”

李伯刚擦了擦手,听见这话脚步都踉跄了一下。他快步走到担架前,掀开破衣一看,伤者大腿上的伤口还在汩汩冒血,边缘已经泛黑,显然是受了枪伤且沾染了污物。“张顺!拿烈酒和干净的绷带!刘梅!去煎金银花解毒汤!”他一边吩咐,一边伸手按住伤者的止血点,“二柱,你去把营房腾出来,铺厚干草!”

五个年轻人瞬间慌了神。他们平日里虽也帮着处理过外伤、抓过药,但从未一次性面对这么多重伤员。王二柱转身往营房跑时,看见院门口又陆续进来几副担架,有的伤者捂着胸口咳嗽不止,有的胳膊以诡异的角度扭曲着,还有个老妇人抱着哭嚎的孩童,孩子的额头磕出了血窟窿。

“别慌!”张顺的声音突然响起,他已经拎着药箱跑了过来,“素问先生临走前说过,遇紧急情况按‘外伤先救、急病先治’的规矩来。陈生,你负责诊断记账,把轻重伤分出来;周望,你跟着李伯处理枪伤,我和二柱先给轻伤员包扎;刘梅,煎药的同时留意重伤员的气息,有变化立刻喊!”

这几句话像定心丸,让众人纷乱的脚步稳了些。王二柱跟着张顺跑到一个胳膊被划伤的士兵面前,刚拿出绷带,手却不自觉地抖了——伤口很深,皮肉外翻着,鲜血顺着胳膊往下淌。他想起三个月前练习包扎时,李伯说的“绷带要先从伤口下方缠起,每一圈都要压住前一圈的三分之一”,深吸一口气,先用药酒消毒,再敷上止血的草药,指尖翻飞间,绷带已经稳稳缠好,力道均匀得恰到好处。

士兵疼得龇牙咧嘴,却还是含糊地说了句“谢了”。王二柱心头一热,之前练了上百遍的手法,此刻终于派上了用场。他抬眼望去,陈生正蹲在老妇人面前,摸了摸孩童的额头,又搭了搭脉,语速飞快地说:“只是皮外伤,有点惊吓过度,先敷止血药,再给孩子喝碗安神汤。”周望则跟着李伯,正用烧红的剪刀剪去伤者腿上的腐肉,虽脸色发白,下手却不含糊。

忙乱持续到暮色四合,煎药间的烟囱里一直冒着白烟,金银花和甘草的药香弥漫了整个院落。李伯靠着墙坐下,喝了口热茶,嗓子哑得几乎说不出话:“多亏了你们几个,不然今天真要乱了套。”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素问带着巡诊的药队回来了。她一身风尘,看到院中散落的绷带和药碗,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快步走到李伯身边:“出了什么事?”

“山边遇袭,伤了十五个人,轻重都有。”李伯缓了缓,“孩子们处置得不错,没出岔子。”

素问点点头,挨个查看伤员的情况。走到那个大腿受枪伤的士兵床前,她掀开绷带,见伤口处理得干净,药膏敷得均匀,眼里闪过一丝赞许。当看到王二柱包扎的那个士兵时,她特意多停留了片刻,指尖轻轻碰了碰绷带:“手法很稳,没勒到血管。”

王二柱正蹲在地上收拾药渣,听见这话猛地抬头,脸颊瞬间红了,挠着头嘿嘿笑了笑。

可没过多久,营房里突然传来一阵骚动。那个胸口受伤的士兵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咳出的痰里带着血丝,呼吸越来越急促。陈生脸色煞白地跑出来:“素问先生!他好像喘不上气了!”

众人立刻围了过去。士兵蜷缩在床上,嘴唇发紫,双手紧紧抓着胸口。陈生急声道:“我刚才诊断是肺挫伤,开了活血化瘀的方子,怎么会这样?”

素问俯身搭脉,又翻看了士兵的眼睑,沉声道:“他不止肺挫伤,还有气胸。活血化瘀的药虽对,但此刻气机阻滞,得先通肺气。”她转头看向众人,“谁还记得‘宣肺平喘方’的配伍?”

院中的几人都愣住了。这方子素问讲过一次,但因为不常用,大家都没太在意。陈生急得额头冒汗,张了张嘴却说不出完整的药方。王二柱也跟着慌了,他夜里背书时倒是看过,可此刻脑子一片空白,只记得有麻黄和杏仁,却想不起剂量。

“是麻黄三钱、杏仁五钱、甘草二钱,加生姜两片!”刘梅的声音突然响起,她放下手中的药碗,快步走进药房,“我上次帮素问先生整理手札,特意记下来了。”

素问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快抓药煎服,再拿银针来,刺膻中、肺俞两穴。”

刘梅手脚麻利地抓了药,周望立刻生火煎药。素问则拿着银针,精准地刺入穴位,捻转片刻后,士兵的咳嗽渐渐轻了些,呼吸也平稳了不少。王二柱看着这一幕,心里又羞又愧——自己还是记的不够扎实,若不是刘梅,今天恐怕要出大事。

等士兵彻底稳住气息,已是深夜。众人坐在药房里,谁都没说话。素问看着他们,语气平静:“学医最忌‘半吊子’,战场上、灾荒中,一点疏漏就能害了人命。今天是刘梅记牢了方子,可下次呢?”

“我错了,素问先生。”陈生率先开口,满脸愧疚,“我总觉得理论够用,没好好背那些不常用的方子。”

王二柱也跟着低下头:“我也错了,我光练了包扎,好多药方都记不牢。”

素问摇摇头:“知道错就好。以后每晚睡前,你们五人轮流讲一个方子,互相考校。医署的墙是青砖砌的,但你们心里的‘墙’,得用学问和经验一点点筑牢。”

那天之后,医署的油灯每晚都会亮到深夜。王二柱把所有方子抄在草纸上,贴满了营房的墙壁,吃饭时都在念叨“当归配黄芪补气养血,麻黄配杏仁宣肺平喘”。张顺则带着大家模拟各种突发情况,一会儿装作“误食毒物的百姓”,一会儿扮成“伤口感染的伤兵”,逼着每个人都练出了反应。

冬至那天,天降大雪,医署的青瓦被盖得严严实实。刘梅正在药房里分拣晒干的金银花,突然听见院外有人喊“救命”,声音微弱得几乎要被风雪吞没。

王二柱第一个冲出去,就见雪地里躺着个瘦弱的妇人,怀里紧紧抱着个襁褓,两人身上都盖着厚厚的积雪。他赶紧把人抱进诊室,张顺已经烧好了热水,刘梅则拿来了干净的被褥。

“她好像冻僵了,还有气吗?”周望探了探妇人的鼻息,紧张地问。

李伯摸了摸妇人的手腕,又掀开襁褓看了看,眉头紧锁:“妇人是风寒入体加饥饿过度,孩子更麻烦,气息太弱,手脚都凉了。”

素问刚去给邻村的老人送药,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张顺立刻分工:“刘梅,煮姜糖水和米汤,加些红枣补气;陈生,给妇人配风寒感冒方,要温和些的;二柱,你抱着孩子暖一暖,用热水擦他的手脚;我去烧火,把诊室的温度提上来。”

王二柱小心翼翼地抱起襁褓,孩子轻得像团棉花,小脸冻得发紫。他把孩子贴在自己怀里,用棉袄裹紧,又拿温热的帕子轻轻擦拭孩子的手脚,嘴里小声念叨着:“别怕,暖和了就好了。”这场景让他想起邻村二婶家的孩子,当年要是有现在的条件,那孩子或许就不会夭折。

陈生很快配好了药方,刘梅也端来了姜糖水。张顺扶起妇人,慢慢把姜糖水喂进她嘴里。妇人喝了几口,终于缓缓睁开眼睛,虚弱地说:“谢……谢谢你们……孩子他爹……在战乱中没了……我们娘俩快饿死了……”

“你别急,喝了药好好休息,孩子我们帮你照顾。”刘梅柔声安慰着,把米汤倒进小碗里,用勺子一点点喂给孩子。

可没过多久,孩子突然哭了起来,哭声微弱却急促,小脸涨得通红。陈生赶紧搭脉,脸色一变:“不好,孩子好像有痰堵在喉咙里!”

众人都慌了神。孩子太小,拍背怕伤了他,用药又怕剂量不准。王二柱突然想起李伯说过的“小儿拍痰法”,赶紧说:“让我来!李伯说过,把孩子竖抱起来,手掌空心从下往上拍背。”

他小心地接过孩子,按照李伯说的方法轻轻拍打。拍了十几下,孩子突然咳出一口黏痰,哭声立刻顺畅了些。刘梅趁机喂了几口米汤,孩子终于安静下来,靠在王二柱怀里睡着了。

妇人看着这一幕,眼泪掉了下来:“你们真是活菩萨……”

傍晚时分,素问回来了。听众人讲完经过,她看着怀里的孩子,又看了看五个年轻人,眼里满是笑意:“你们已经能独当一面了。”她顿了顿,从药箱里拿出五本线装的《本草经》,“这是我师父传下来的,现在交给你们。以后不管是在医署,还是去偏远村落,都要记得‘医者仁心’这四个字。”

王二柱接过《本草经》,封面已经泛黄,却透着沉甸甸的分量。他想起三个月前那个连甘草都叫不出名字的自己,又看了看身边并肩作战的伙伴,突然明白了素问说的“扛起来”是什么意思。

开春后,赵地的战乱渐渐平息,可偏远村落的百姓依旧缺医少药。素问决定派五人分成两队,去各村巡诊。张顺和周望一组去西边,王二柱、刘梅和陈生一组去东边。

出发前,李伯特意煮了红糖姜茶,看着他们:“路上小心,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往医署送信。”

王二柱把《本草经》揣进怀里,又检查了药箱里的绷带和药材,点点头:“您放心,我们一定把药送到每家每户。”

东边的村落分布零散,山路崎岖。三人每天天不亮就出发,踩着露水赶路,晚上借住在村民家里,借着油灯整理当天的病例。刘梅负责给妇女和孩子问诊,陈生开药方,王二柱则处理外伤,偶尔还会教村民们识别常见的草药。

有一天,他们来到一个叫“石头村”的地方。村里的老支书拄着拐杖迎出来,叹着气说:“先生们,你们可来了!村里好多人都拉肚子,有的还发烧。”

三人立刻展开诊治。陈生给几个病人搭脉后,皱着眉说:“是湿热痢疾,得用黄连和木香配药。”可翻开药箱,黄连却只剩一点点了。

“这可怎么办?”刘梅急了,“回去取药要两天,病人等不起啊!”

王二柱蹲在地上,看着路边的野草,突然眼睛一亮:“我记得素问先生说过,马齿苋能清热利湿,治痢疾!这路边到处都是!”

他赶紧摘了一把马齿苋,递给陈生:“您看是不是这个?”

陈生一看,点点头:“对!马齿苋配木香,效果也很好!”

三人立刻行动起来。王二柱带着村民去采马齿苋,刘梅烧水煮药,陈生则给病重的人针灸。三天后,村里的病人都好了起来。老支书特意杀了鸡,非要留他们吃饭:“多亏了你们,不然村里还不知道要倒下多少人。”

离开石头村那天,村民们送了很远,手里捧着自家种的红薯和花生。王二柱看着他们的笑脸,心里暖暖的——这就是学医的意义,用自己的本事,让更多人好好活着。

巡诊回来时,已是暮春。医署的药圃里,薄荷和金银花长势正好,绿油油的一片。张顺和周望也回来了,两人晒得黝黑,却满脸笑容。

素问和李伯站在院门口迎接他们。看着五个风尘仆仆却眼神坚定的年轻人,李伯捋着胡须,眼眶有些发红:“你们回来了,赵地的春天,也真的来了。”

王二柱走到药圃边,看着自己亲手种下的薄荷,想起三个月前的考核,想起第一次处理外伤的慌乱,想起风雪中救下的母子,突然笑了。他知道,这青囊里的薪火,已经传到了他们手上,而他们,会带着这份责任,让医道的光芒,照亮赵地的每一寸土地。

风拂过药圃,薄荷的清香扑面而来。王二柱握紧了怀里的《本草经》,仿佛能感受到历代医者的温度。他和伙伴们站在一起,望着院外连绵的田野,心中充满了力量——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们会一直走下去,因为这是医者的使命,也是薪火的约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