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995集:史书留名,朝廷将医馆事迹入《秦史》

咸阳宫的晨雾还未散尽,青铜编钟的余音便绕着朱红宫墙漫开。秦斩刚跨进宣政殿外的白玉阶,就见太史令张苍捧着卷泛黄的竹简,正和丞相李斯低声商议,廊下的铜鹤炉里,艾草与檀香混着的烟气袅袅上升,竟比往日多了几分肃穆。

“护医将军来了?正好,陛下刚传了口谕,要咱们议议医馆入史的章程。”李斯转过身,锦袍上绣的金线在晨光里亮了亮,他指了指张苍手中的竹简,“这是《秦史》的草本,原本只记军政农事,如今陛下特批,要为医馆单开一篇《方技列传》,还得劳烦将军说说这些年的底细。”

秦斩拱手行了礼,目光落在竹简上。那上面用小篆刻着的“商君列传”“张仪列传”墨迹已干,边缘还留着刀削的痕迹,他忽然想起十年前在栎阳城外第一次见到素问时的场景——那时她还穿着粗布衣裙,蹲在田埂上给农夫包扎伤口,指尖沾着的草药汁绿得发亮,如今竟要和历代名臣一样,被写进大秦的史书里。

“要说医馆的事,得从大秦医署设立那年说起。”秦斩的声音低沉,带着些回忆的沙哑,“当时旧医署的人质疑新诊疗规范,说女子不能掌医事,是素问带着分馆弟子,在三川郡治好了两千多流民的伤寒,用疗效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后来推行分级诊疗,她亲自去陇西的乡镇,住在破庙里三个月,把当地的孩童都教会了辨识常见药材,那些老乡医现在提起她,还说‘素大人比亲闺女还贴心’。”

张苍握着笔的手顿了顿,狼毫在竹简上停住,留下一个小小的墨点。“这些都要写进去?以往史书里记方技,只提医书和药方,可没这么多细枝末节。”他眉头微蹙,语气里带着几分犹豫,“再说,像乡医考核、药材育种这些事,算不算‘大事’?”

“怎么不算?”秦斩往前走了一步,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些,“去年蝗灾的时候,要是没有素问改良的抗蝗药材,关中的药材缺口能让一半医馆停诊;要是没有乡医在村里守着,那些得了痢疾的百姓,不等朝廷派医队过去就没了命。张太史,您记过秦军打仗的事,知道粮草重要,可对百姓来说,能治病的医馆、能救命的大夫,比粮草还金贵啊。”

李斯轻轻咳了一声,伸手按住张苍的竹简。“护医将军说得在理。陛下昨天还说,大秦统一天下,不仅要靠刀兵,还要靠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法子。医馆这十年,救了多少人?单是去年关中的高热干咳症,就靠他们熬的汤药保住了十万百姓的性命,这样的事,比打一场胜仗还该记下来。”他看向张苍,眼神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而且陛下说了,《方技列传》里不仅要写医馆的事,还要把素问编的《节气养生册》、《万国医方集》都记上,连海外引种的热带药材,也得提一笔——这是大秦的脸面,也是给后世留的念想。”

张苍沉默了片刻,终于提起笔。墨汁顺着狼毫落在竹简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那我先把框架定下来,开头写大秦医署设立的缘由,中间记医馆应对瘟疫、天灾的事,结尾再写医道传扬到西域、海外的事。只是……”他抬头看向秦斩,“那些具体的数字,比如治好了多少病人,改良了多少药材品种,还得请将军给份详册,免得写错了。”

“我这就让人去取。”秦斩松了口气,转身要走,却被李斯叫住。“陛下还说,要让画师跟着去医馆,画几幅图配在列传里。一幅画素问在乡镇诊病的样子,一幅画战地医队救伤员的场景,还有一幅,要画万国使者来求医方的热闹劲儿。”李斯笑了笑,“陛下说,文字记不清的,让画来补,这样后世子孙翻开史书,就能看见咱们大秦的医道有多兴盛。”

秦斩走出宣政殿时,晨雾已经散了。阳光洒在宫墙上,把那些刻着战功的石碑照得格外清晰。他想起昨天去医署时,素问正坐在院子里修订《大秦医道发展史》,案上堆着的卷宗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纸——那是十年前她刚到咸阳时,给秦斩写的第一张药方,上面的字迹还带着些生涩。如今,这张药方背后的故事,就要被刻进竹简,流传千年。

三天后,秦斩带着详册再去咸阳宫时,张苍已经写好了《方技列传》的初稿。竹简摊在案上,从“始皇二十三年,置大秦医署,以素问号副署长”开始,一笔一笔记着医馆的往事。秦斩翻到中间,看到“蝗灾时,素问号育种,得抗蝗药材三种,惠及关中五郡”时,忽然想起当时素问在试验田里守了四十天,眼熬得通红,却还笑着说“再等两天,就能确定哪种药材最耐旱”。

“这里还得加一句。”秦斩指着竹简上的一处,“去年海外建医馆的时候,西域的大宛国国王得了怪病,是素问带着弟子去治好了,后来大宛国送了一百匹汗血马,专门用来运送药材。这件事不仅能显医道的厉害,还能记上大秦和西域的交情,多好。”

张苍点点头,拿起刀削掉原来的文字,重新刻了起来。李斯在一旁看着,忽然开口:“陛下还说,等《秦史》刊印的时候,要把医馆的《十年疗效册》附在后面。那本册子上,每一页都记着一个被治好的病人的名字,还有他们写的谢辞,比咱们写的列传更实在。”

秦斩心里一暖。他想起上个月医馆庆典时,那些百姓捧着万民伞来谢素问,有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说“我孙子当年得了天花,是素大人救的,现在已经能下地干活了”,还有个年轻的妇人,抱着孩子说“这孩子是在战地医馆出生的,当时兵荒马乱,要是没有医队,我们娘俩早就没了”。那些声音,如今都要被写进史书里,不会随着时间消失。

又过了半个月,《方技列传》的定稿送进了皇宫。秦始皇翻看的时候,秦斩和李斯、张苍都在殿外候着。阳光从殿门的缝隙里照进来,落在他们的衣摆上,安静得只能听见殿内翻动竹简的声音。

“好,写得好。”没过多久,秦始皇的声音从殿内传出来,带着几分欣慰,“不仅记了大事,还记了百姓的念想,这样的史书,才配得上大秦。”他顿了顿,又说,“传旨下去,让工部赶制一百套《秦史》,一套藏在阿房宫的藏书阁,一套送到医馆,剩下的分给各郡的郡守,让他们都看看,大秦除了铁骑,还有能让百姓安康的医道。”

旨意传出来的时候,秦斩忽然想起素问昨天说的话。她在医署的院子里种了一棵槐树,说“等这棵树长大,咱们的医道就能传到更远的地方”。如今,这棵槐树还没长高,医道的故事却已经被写进了史书,就像秦始皇说的那样,要陪着大秦,传千秋万代。

当天下午,秦斩把消息带回医馆时,素问正在给弟子们讲课。听到医馆要入《秦史》,弟子们都欢呼起来,有个年轻的弟子还说“以后我教我儿子读史书,就能告诉他,当年我跟着素大人治好了多少病人”。素问笑了笑,转身看向窗外——院子里的槐树上,新抽的嫩芽绿得发亮,在风里轻轻摇晃。

“其实不用等史书。”素问的声音温柔,却带着坚定,“咱们治过的每个病人,救过的每个性命,都是大秦医道的史书。不过现在能被写进《秦史》,也挺好,这样以后不管过多少年,都有人知道,在大秦的时候,有一群人,为了让百姓少受病痛的苦,拼尽了力气。”

秦斩看着她,忽然觉得心里很踏实。他想起十年前杀敌升级的时候,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不是因为战功,而是因为护着医馆、护着百姓,能和素问一起,被写进大秦的史书里。夕阳落在他们身上,把医馆的牌匾照得通红,上面的“大秦医馆”四个大字,在暮色里显得格外清晰。

几天后,《秦史》的第一批刊印本送来了医馆。素问把其中一套放在了医署的藏书楼里,和《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放在一起。她摸着竹简上的《方技列传》,忽然想起第一次见秦始皇的时候,陛下问她“你要办医馆,想做到什么地步”,当时她回答“想让大秦的每个百姓,都能看上病、吃得起药”。如今,这个愿望不仅实现了,还被写进了史书,成了大秦最珍贵的记忆之一。

那天晚上,秦斩和素问坐在医馆的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以后咱们老了,就坐在这棵槐树下,给孩子们讲史书里的故事。”素问靠在秦斩的肩上,声音轻轻的,“讲咱们怎么建医署,怎么治瘟疫,怎么把医道传到西域去。”

秦斩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的温度很暖。“好啊,到时候我就说,当年你在试验田里熬了四十天,把我都忘了,还是我给你送的饭。”他笑了笑,又说,“不过史书里可没写这个,得咱们自己偷偷讲。”

素问忍不住笑出声,槐树叶在风里沙沙作响,像是在附和他们的话。远处的咸阳城灯火通明,那些灯光下,有百姓在灯下读着新到的《秦史》,读到《方技列传》的时候,会指着上面的名字,跟孩子说“这是素大人,这是护医将军,是他们让咱们能健健康康地过日子”。

夜风里,似乎还能听见张苍刻竹简的声音,一笔一划,把大秦医道的故事,刻进了岁月里,刻进了千秋万代的记忆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