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975集:朝廷嘉奖,封秦斩“护医将军”衔

长安雪夜客

贞元十七年的长安,雪下得格外早。:落雪的傍晚,沈砚之刚把最后一捆药材归置到药柜,门外就传来木屐踏雪的声响。他抬头时,门帘被风雪卷开,一道青灰色身影踉跄着闯进来,带着满身寒气,怀里还紧紧护着个布包。

“先生……求您救救她。”来人声音发颤,是个二十出头的书生,锦袍边角沾着泥雪,显然是赶路时摔过。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里面躺着个约莫五六岁的女童,小脸苍白得像雪,嘴唇却泛着不正常的青紫。

沈砚之立刻放下手中的戥子,指尖搭上女童腕脉。脉象细弱如丝,且带着一丝极怪异的滞涩感,不似寻常风寒。他又掀开女童的衣领,见脖颈处有几片淡红色的斑痕,按压时女童睫毛颤了颤,却没醒。

“她这症状持续多久了?”沈砚之的声音比平时沉了些。他在长安西市开这家“济世堂”已有五年,见过的疑难杂症不少,可这般脉象与斑痕,却让他想起三年前在南方游历时常听老医提起的“瘴毒”——可长安地处中原,怎会有瘴毒?

书生眼眶泛红,搓着手道:“三日前她还好好的,昨儿晨起突然发热,我请了两位郎中,都说只是风寒,开了汤药却越喝越重。方才她突然晕过去,我实在没办法,听人说先生您能治怪病,就抱着她跑来了。”

沈砚之眉头蹙得更紧,转身从药柜最上层取下一个木盒,里面放着几本泛黄的手记,最厚的那本封皮上写着“南地医案录”。他快速翻到其中一页,指尖停在“瘴毒变异”四字上——上面记载的症状,竟与女童分毫不差:发热、晕厥、颈间红斑、唇色青紫,且脉象滞涩如隔纱。

“你女儿可有去过城外?或是接触过什么特别的东西?”沈砚之边问边取来银针,在女童的合谷、曲池等穴位轻轻刺入。银针刚扎入,女童的手指微微动了动,喉咙里发出细弱的哼声。

书生愣了愣,仔细回想:“前几日我带她去城外的曲江池赏雪,她捡过几块湖边的石头,还喝了几口雪水……莫非是那雪水有问题?”

沈砚之心中一动。曲江池连通着城外的漕渠,若漕渠水源被污染,确实可能滋生瘴毒。他不再多问,转身从药柜里取出几味药材:黄连、黄芩、连翘,又取了一小瓶自制的“解毒丹”。“你先把这解毒丹化在温水里喂她服下,我这就煎药,半个时辰内须让她喝下第一剂。”

书生忙不迭地应着,小心翼翼地给女童喂药。沈砚之则在药炉前忙碌起来,药香很快弥漫在不大的药铺里,与窗外的雪意交织在一起。

半个时辰后,第一剂汤药煎好。沈砚之亲自给女童喂药,刚喂完没多久,女童突然咳嗽起来,吐出一口带着淡淡腥气的黑痰。紧接着,她的嘴唇渐渐恢复了血色,苍白的小脸上也有了一丝红晕。

“先生!她醒了!”书生惊喜地叫出声。

女童缓缓睁开眼睛,迷茫地看着四周,小声喊了句“爹”。书生连忙抱住她,眼眶又红了,却这次是喜极而泣。

沈砚之松了口气,却没放松警惕:“这只是暂时稳住了病情,还需连服三剂汤药,且往后不可再饮用生水。另外,你能否带我去曲江池看看?我得确认一下水源是否真的有问题。”

书生连连点头:“当然!明日一早我就来接先生!”

当晚,沈砚之在灯下翻看着那本“南地医案录”,越看越心惊。案录里记载,变异瘴毒若不及时控制,会通过水源扩散,感染的人多了,恐酿成瘟疫。他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漫天飞雪,心中暗忖:明日去曲江池,定要查清楚污染源在哪里。

次日清晨,雪停了。书生准时来接沈砚之,两人带着药箱,骑马赶往曲江池。

曲江池边的雪地上,零星散落着几块石头,还有几个孩童留下的脚印。沈砚之蹲下身,仔细查看湖边的泥土,又取了些雪水装入瓷瓶中。就在这时,他注意到不远处的漕渠入口处,飘着几具死鱼的尸体,水面上还泛着一层淡淡的油光。

“先生,那是什么?”书生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脸色顿时变了。

沈砚之站起身,眉头紧锁:“漕渠里的水怕是被污染了。你看那死鱼,还有水面上的油光,很可能是有人往漕渠里倾倒了有毒的东西,才滋生出变异瘴毒。”

他刚说完,就听到不远处传来马蹄声。转头一看,一队穿着黑色铠甲的士兵正朝着这边赶来,为首的将领身姿挺拔,面容冷峻,腰间佩着一把长剑,剑穗上的红绸在寒风中飘动——是金吾卫中郎将李恪。

李恪看到沈砚之,勒住马缰绳,翻身下马:“沈先生怎么会在此处?”他与沈砚之有过几面之缘,去年他母亲病重,便是沈砚之开的药方治好的。

沈砚之把瓷瓶递给李恪:“李将军,漕渠水源被污染,滋生了变异瘴毒,已有孩童感染。我怀疑有人故意往漕渠里倾倒毒物,还请将军派人彻查。”

李恪接过瓷瓶,打开闻了闻,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竟有此事?我这就命人封锁漕渠入口,排查附近的作坊与商户,定要找出污染源!”

他当即下令,让士兵们分成两队,一队封锁漕渠,一队去排查周边。沈砚之则跟着李恪,一同前往漕渠上游的几家作坊。

排查到第三家染坊时,士兵们在后院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隐蔽的暗渠,暗渠里的水泛着黑色,还带着刺鼻的气味。染坊老板见事情败露,吓得当场跪倒在地,连连求饶:“将军饶命!是小人糊涂,想着把染布的废水排进漕渠省事,没想到会酿成大祸啊!”

李恪气得脸色铁青,当即下令把染坊老板关押起来,又让人堵住暗渠,清理漕渠里的污水。沈砚之则让人取来“净水丹”,溶解在漕渠入口处的水中,防止瘴毒进一步扩散。

处理完漕渠的事,李恪对沈砚之道:“多亏了先生及时发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只是这变异瘴毒,先生可有办法彻底防治?”

沈砚之沉吟道:“我这里有防治瘴毒的药方,可让人煎成汤药,分发给曲江池附近的百姓。另外,还需派人宣传,让百姓不要饮用生水,尽量喝煮沸的水或是用净水丹处理过的水。”

李恪点头:“此事就拜托先生了。所需药材,我让人从太医院调拨,定全力配合先生。”

接下来的几日,沈砚之忙着调配汤药,分发给百姓,又亲自去各家各户查看,确认无人再感染瘴毒。那名女童在连服三剂汤药后,彻底痊愈,书生特意带着她来药铺道谢,还送了一块写着“济世仁心”的匾额。

这日傍晚,沈砚之刚送走最后一位病人,李恪就来了。他手里拿着一份公文,递给沈砚之:“先生,陛下听闻你防治瘴毒有功,特意下旨,让你入宫为太医院院判,还赏了黄金百两。”

沈砚之接过公文,却摇了摇头:“多谢陛下厚爱,只是我习惯了在西市行医,与百姓相处自在。这太医院院判的职位,我怕是担当不起,还请将军替我婉拒陛下。”

李恪愣了愣,随即笑道:“先生还是这般性子。不过陛下也说了,若先生不愿入宫,便许你在西市扩大药铺,所需银两由朝廷拨付,还可随时调用太医院的药材。”

沈砚之心中一暖,拱手道:“多谢陛下体谅。我定会好好经营药铺,为百姓多做些实事。”

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这次的雪很轻,像柳絮般飘落在屋檐上。沈砚之看着窗外的雪景,又看了看药柜里整齐摆放的药材,心中平静而满足。他想起三年前在南方游历,看到百姓因瘴毒受苦,便立志要学好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如今在长安,他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夜深了,药铺里的灯还亮着。沈砚之坐在灯下,继续整理他的医案录,把这次防治变异瘴毒的经验记录下来,希望能为后世医者提供些帮助。灯光下,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与药柜、药炉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的画面。

长安的雪,还在下着。但在这座城里,有这样一位医者,用他的仁心与医术,为百姓撑起了一片无雪的天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