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960集:长生术传,仅限医署核心医者研习

暮春的风裹挟着药香,掠过太医院青砖灰瓦的檐角,落在沈砚青刚摊开的《金匮要略》上。书页间夹着的竹牌突然震颤,青漆勾勒的“医署核心”四字泛出微光——这是每月朔日召集核心医者的信物,只是今日竹牌上多了行细字:“酉时,秘典阁三层,议长生术传习事”。

沈砚青指尖一顿。他入太医院五年,从 apprentice 熬到核心医者,从未听过“长生术”三字出现在医署议程里。太医院规矩森严,秘典阁三层更是禁地,除了院正苏珩,唯有三位掌院能踏入。他攥紧竹牌起身,药箱里的银针碰撞出轻响,像在叩问这场反常召集背后的隐秘。

酉时的钟声刚过,沈砚青抵达秘典阁。朱红大门虚掩,里面已站着四人:掌院李默、专攻外伤的赵垣、擅长调理内腑的周若彤,还有值守秘典阁三十年的老吏秦伯。秦伯正用铜钥匙转动三层的锁芯,锈迹斑斑的锁舌“咔嗒”弹出,带着陈年书卷的气息扑面而来。

“沈医官来得正好。”苏珩的声音从阁内传来,他手持一盏青铜灯,灯光照亮了墙上悬挂的《医署禁令》,其中“禁传长生、禁炼丹药”八字用朱砂着重标出。苏珩转身,将灯放在案上,案上摊着一本泛黄的古籍,封皮上“长生秘要”四字已模糊不清。

“院正,”李默率先开口,眉头拧成川字,“《医署禁令》明明白白写着禁传长生术,今日为何突然提及传习?”

苏珩指尖拂过古籍封面的褶皱,叹了口气:“上月北境送来急报,镇守将军萧策身中奇毒,药石罔效。昨日密信传来,萧将军已神志不清,唯余最后三日性命。而这本《长生秘要》中,记载着‘续元汤’的配方,能吊住濒死者生机,若能研习透彻,或可救萧将军。”

赵垣闻言上前一步,目光落在古籍上:“既是救命之方,为何仅限核心医者研习?寻常医者多一人知晓,便多一分救治可能。”

“因为‘续元汤’有反噬。”苏珩翻开古籍,书页上的字迹密密麻麻,“此方需用‘活玉髓’为引,活玉髓产自极寒之地的冰脉,采挖时需以活人精血温养,且服用者若体质不符,三日后果必是经脉寸断。这般凶险之术,若传与非核心医者,恐生祸端。”

周若彤脸色微变:“以活人精血温养药材?这已违了医者仁心,即便能救萧将军,怕是……”

“萧将军镇守北境十年,抵御蛮族入侵,护了数十万百姓性命。”苏珩打断她,声音沉了几分,“如今他危在旦夕,我们若因‘仁心’二字束手旁观,才是真的有负医者本分。且医署已寻得替代之法,用千年雪莲汁替代活人精血,虽药效稍减,但可避反噬之险。”

沈砚青一直沉默着,此刻忽然开口:“院正,替代之法是否经过验证?若千年雪莲汁与活玉髓药性相悖,不仅救不了萧将军,反而会加速他的病情。”

苏珩从袖中取出一个瓷瓶,倒出几滴淡紫色的汁液:“这是上月从西域寻来的千年雪莲汁,我已用白鼠试过,与活玉髓同煮后,药性温和无反噬。只是‘续元汤’的配伍极为精妙,差一味药、错一炷香的火候,都可能失效,所以必须由核心医者亲自研习,确保每一步都无误。”

秦伯这时突然开口,声音沙哑:“秘典阁三层藏着的,何止是《长生秘要》。三十年前,先院正也曾想传习长生术,结果有医者私藏配方,用来为权贵炼制长生丹,害死了三个学徒。自那以后,秘典阁三层便成了禁地,《长生秘要》也被封入暗格。今日重提此事,诸位可得想清楚,一旦接手,便要担起守秘之责,若有半分泄露,按医署规矩,当废去双手,逐出京城。”

这话让阁内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赵垣攥了攥拳,看向苏珩:“院正,我愿研习。萧将军是北境的顶梁柱,我不能看着他就这么没了。”

周若彤犹豫片刻,也点了点头:“我擅长内腑调理,‘续元汤’需兼顾气血运行,或许我能帮上忙。只是守秘之责重大,我需立誓,绝不泄露半个字。”

李默沉默良久,终是叹了口气:“罢了,此事关乎北境安危,我身为掌院,自然不能退缩。只是苏院正,你需保证,此次研习只为救萧将军,事后《长生秘要》仍需封入暗格,绝不能再轻易取出。”

苏珩颔首:“我以院正之名立誓,此次传习仅限救萧将军,事后即刻封存古籍,若有违背,甘受医署律法处置。”

众人目光最后落在沈砚青身上。他看着案上的《长生秘要》,指尖轻轻摩挲着书页边缘——他想起三年前,家乡闹瘟疫,是太医院派来的核心医者带着药方救了全村人,那时他便立志要成为能担起重任的医者。如今机会就在眼前,虽有风险,但医者的本分,不就是在危难时挺身而出吗?

“我也愿研习。”沈砚青抬起头,目光坚定,“但我有个请求,研习过程中,需每日记录药性反应,若有异常,及时中止。毕竟,我们要救的是萧将军,不能让他成为试验品。”

苏珩点头应允:“理应如此。秦伯,明日起,你守在秘典阁三层外,禁止任何人入内。我们五人,每日辰时到申时,在此研习《长生秘要》,务必在三日内参透‘续元汤’的配方。”

秦伯应了声,将青铜灯的灯芯调亮了些。灯光下,五人围在案前,翻开了《长生秘要》的第一页。书页上的字迹虽已泛黄,但每一个字都透着古老的智慧,也藏着沉甸甸的责任——他们手中捧着的,不仅是救人的药方,更是医署的规矩,是医者的仁心,是北境数十万百姓的希望。

次日辰时,沈砚青准时来到秘典阁。李默已在案前摆放好药材,周若彤正用银针测试雪莲汁的纯度,赵垣则在记录古籍上的配伍比例。苏珩站在窗边,望着远处的宫墙,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院正,雪莲汁纯度达标,可入药。”周若彤放下银针,轻声说道。

苏珩转过身,拿起一株干枯的植物:“这是‘凝露草’,是‘续元汤’中的辅药,需用温水浸泡三个时辰,才能析出药性。沈医官,你擅长药材炮制,此事便交给你。”

沈砚青接过凝露草,仔细观察着:“凝露草的叶脉已发黑,怕是存放过久,药性有所流失。我需多加两钱,才能补足药效。”

苏珩点头:“可行。赵医官,你负责熬制汤药的火候,‘续元汤’需用文火慢熬,中途不可停火,你需时刻盯着。”

赵垣应下,取来砂锅,将活玉髓与雪莲汁放入其中,点燃了炉中的炭火。周若彤则在一旁记录着每一步的时间,李默则对照着古籍,核对药材的用量,生怕出现半分差错。

时间一点点过去,砂锅中的汤药渐渐泛起了淡绿色的泡沫,散发出一股奇异的药香。沈砚青每隔半个时辰,便用银勺舀出一点汤药,滴在试药纸上,观察颜色变化——这是他自创的试药方法,能及时发现药性是否异常。

“不对。”申时将至时,沈砚青突然开口,“试药纸的颜色偏深,说明药性过烈,若给萧将军服用,恐伤他的内腑。”

众人闻言围了过来,周若彤拿起试药纸,眉头紧锁:“确实如此,古籍上明明说‘续元汤’熬成后,试药纸应呈淡青色,为何会偏深?”

李默翻看着古籍,忽然指着一行小字:“这里写着‘活玉髓需去芯’,我们昨日只清洗了活玉髓,却忘了去芯。玉髓芯性烈,若不去除,会导致药性过强。”

苏珩叹了口气:“是我疏忽了。今日已来不及重新熬制,明日需先将活玉髓去芯,再按步骤熬药。”

接下来的两日,五人更加谨慎。沈砚青提前将凝露草浸泡四个时辰,确保药性充分析出;赵垣守在炉边,寸步不离,连吃饭都只是匆匆几口;周若彤则反复核对试药纸的颜色,确保每一次测试都准确无误;李默则每日对照古籍,查漏补缺,生怕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苏珩则每日午时,派人去北境打探萧将军的病情,以便及时调整药方。

第三日申时,当最后一滴汤药滴在试药纸上,呈现出淡青色时,阁内的五人都松了口气。苏珩拿起砂锅,将汤药倒入瓷瓶中,封好瓶口:“秦伯,即刻派人将汤药送往北境,务必在明日辰时前送到萧将军手中。”

秦伯接过瓷瓶,快步离去。阁内静了下来,五人看着案上的《长生秘要》,心中百感交集——这三日,他们不仅参透了“续元汤”的配方,更明白了“仅限核心医者研习”的意义。长生术虽能救人,但也藏着凶险,唯有经过千锤百炼、心怀仁心的核心医者,才能在使用它时,守住规矩,不违本分。

苏珩将《长生秘要》合上,放入暗格中,锁上了铜锁:“此事已了,诸位今日便可歇息。日后若无紧急之事,绝不可再提及长生术,更不可私藏配方。”

四人应下,依次走出秘典阁。沈砚青走在最后,回头望了一眼三层的窗户,青铜灯的光芒在窗纸上摇曳,像一颗守护着秘密的星辰。他知道,今日之事,会成为他从医路上最深刻的记忆——医者的使命,不仅是救死扶伤,更是在危难时,扛起责任,守住底线,不辜负身上的白大褂,不辜负百姓的信任。

三日后,北境传来消息,萧将军服用“续元汤”后,神志渐清,病情已稳定。太医院的众人听到消息,都松了口气。沈砚青站在药圃中,看着刚种下的雪莲种子,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知道,这不是长生术的胜利,而是医者仁心与责任的胜利。而那本藏在秘典阁三层的《长生秘要》,也将继续沉睡,等待着下一次,在危难时刻,被心怀敬畏的医者唤醒,续写救人的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