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948集:素问施治,结合手记与海产药材

咸阳医署正堂的门帘被风掀起一角,带着海腥味的潮气裹着焦虑的呼喊闯进来时,素问刚把修订到一半的《医方补遗》按在案上。

“苏副署长!徐福大人带的岛民又倒了三个!”堂外弟子的声音发颤,“高热不退,皮肤上的水疱还在渗血,连熬好的清瘟汤灌下去都吐出来了。”

素问捏着笔的手指顿了顿,指腹蹭过宣纸上“湿热伤络”四个字。她起身时随手抓过案边的青布药箱,箱里那本泛黄的《行医手记》边角已被翻得发毛——那是她多年来走遍大秦疆域,记下的所有疑难杂症与应对之法,此刻或许是唯一能救那些岛民的希望。

医署后院的临时病房里,浓重的草药味也压不住海腥气。徐福正蹲在床前,看着床上昏迷的岛民眉头紧锁,见素问进来,忙起身迎上去:“苏副署长,这些岛民是从东海诸岛来的,船上还好好的,一靠岸就接连发病。我带的药材都试过了,半点用都没有。”

素问没应声,先俯身为最靠近的岛民诊脉。指尖触到对方手腕时,只觉滚烫得吓人,再看那岛民的手臂,原本该是淡褐色的皮肤布满了透明水疱,有的已经破溃,渗着淡红色的汁液。她又翻开对方的眼皮,眼白处竟也布着细密的红丝,像被海水泡过的棉线。

“脉象洪数,皮肤水疱渗液,还伴有呕吐泄泻?”素问抬头问守在一旁的弟子。

“是!”弟子急忙点头,“而且他们说,在岛上时若被海蛇咬伤,也会有类似的症状,只是没这么重。”

海蛇咬伤?素问心里一动,转身从药箱里取出《行医手记》,快速翻到标注“东海湿热”的那一页。泛黄的纸页上,她当年用炭笔写下的字迹清晰可见:“东海多湿热,海蛇之毒多蕴于水,若人久居湿地,毒邪易侵络脉,发为水疱,高热不退,需以寒凉之品清毒,兼以海产之物引药入络。”

旁边还画着一株她在东海见到的海藻,标注着“海蒿子,味咸寒,能清热利水,解海毒”。

“徐福大人,”素问抬眼看向徐福,“这些岛民在岛上,是否常吃海鱼、海虾之类的海产?”

徐福愣了愣,随即点头:“是!他们靠海吃海,顿顿都离不开海产。这次来大秦,船上也带了不少腌海鱼。”

“那就对了。”素问合上手记,“他们这不是普通的疫病,是湿热之毒积在体内太久,又受了岸上的燥气冲撞,才爆发出来。寻常草药只能清表热,没法解深在络脉里的海毒,得用海产药材才行。”

徐福闻言,脸上露出急切之色:“那需要什么海产药材?我船上还有些从岛上带来的海货,若有用,我这就让人去取!”

“我需要海蒿子、石花菜,还有晒干的墨鱼骨。”素问报出三种药材的名字,又补充道,“最好再找些新鲜的海螺壳,烧成灰后也能用。”

徐福立刻让人去船上取药材,素问则让弟子们准备砂锅和药臼。等海产药材送过来时,她亲自挑选:海蒿子要选颜色深绿、无杂质的,石花菜得是半透明的白色,墨鱼骨则要剔除上面的筋膜。

“先把海蒿子和石花菜用清水泡半个时辰,去除盐分。”素问一边吩咐弟子,一边将墨鱼骨放进药臼里研磨,“墨鱼骨磨成细粉,等会儿入药能止血敛疮。”

弟子们动作麻利,很快就把泡好的海蒿子和石花菜放进砂锅,加入清水和适量的甘草、连翘——甘草能调和药性,连翘则能增强清热的功效。素问守在砂锅边,不时用木勺搅动,看着药材在锅里翻滚,散发出淡淡的咸香。

“苏副署长,海螺壳灰也准备好了。”另一名弟子捧着一个陶碗过来,碗里是灰白色的细粉。

素问接过陶碗,取了少许海螺壳灰放进砂锅里:“这海螺壳灰性温,能中和海蒿子的寒凉,还能收湿敛疮,正好对应水疱破溃的症状。”

药熬好时,天色已近黄昏。素问亲自将药汁滤出来,先取了小半碗,用银簪试了试——银簪没有变色,说明药里没有毒。她这才端到床前,扶起昏迷的岛民,慢慢将药汁喂了进去。

起初那岛民还下意识地抗拒,药汁顺着嘴角流出来一些。素问耐心地等了一会儿,又一点点喂了第二勺。这次,药汁终于被咽了下去,没有再吐出来。

“再等半个时辰,若他体温能降一些,就说明这方子管用。”素问放下碗,又去给其他岛民诊脉。

徐福守在一旁,看着素问忙碌的身影,心里的焦虑渐渐平息了些。他想起在东海诸岛时,岛民们若是得了这种病,只能靠喝海水降温,十有**都熬不过去。如今大秦的医者竟能从海产里找到治病的法子,实在是超出他的预料。

半个时辰后,第一个喝了药的岛民忽然哼了一声,眼皮动了动。素问立刻上前,再次为他诊脉。这次,脉象虽仍有些洪数,但比之前平缓了不少,指尖的温度也降了些。再看他手臂上的水疱,渗液的速度明显慢了。

“有效!”弟子们忍不住低呼出声。

素问也松了口气,随即吩咐道:“按这个方子,再熬几剂药,给其他岛民也喂下去。注意观察他们的体温和水疱变化,有情况随时告诉我。”

接下来的两天,素问几乎都守在临时病房里。她根据每个岛民的病情调整药量:病情重的,就多加些海蒿子;水疱破溃多的,就增加墨鱼骨粉的用量。徐福也让人从船上搬来更多的海产药材,还特意派人去咸阳的市集上,搜罗了所有能找到的海蒿子和石花菜。

到了第三天清晨,第一个喝药的岛民终于醒了过来。他睁开眼,看着围在床前的人,沙哑地说了句岛语。徐福急忙翻译:“他说,身上不那么疼了,也不想吐了。”

素问笑着点了点头,伸手掀开他的衣袖。原本布满水疱的手臂上,新的水疱已经不再冒出来,旧的水疱也开始结痂,渗液早已止住。她又为对方诊脉,脉象已经趋于平稳,只是还有些虚弱。

“再喝两剂药,调理一下气血,就能痊愈了。”素问对徐福说。

徐福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多谢苏副署长!若不是你,这些岛民恐怕……”

“医者仁心,本就该救死扶伤。”素问打断他的话,转身看向其他病床。此刻,其他岛民也陆续醒了过来,有的已经能坐起身,看着窗外的阳光露出笑容。

她走到案边,打开《行医手记》,在“东海湿热”那一页的后面,又添上了新的字迹:“以海蒿子、石花菜清湿热,墨鱼骨、海螺壳灰止血敛疮,治东海岛民湿热伤络之症,三剂见效,五剂痊愈。此方需随病情调整药量,不可一概而论。”

写完后,她又想起什么,补充道:“海产药材需新鲜,泡制时需去尽盐分,以免加重病情。”

这时,弟子端着一碗新熬好的药进来:“苏副署长,这是给最后一个岛民的药。”

素问接过药碗,走到最后一张床前。床上的岛民是个少年,之前病情最重,此刻虽已醒过来,却还很虚弱。素问扶起他,小心地将药汁喂进他嘴里,轻声说:“喝了药,很快就能好起来,到时候还能去看看咸阳的集市。”

少年眨了眨眼,用不太流利的大秦话说道:“谢……谢医官。”

素问笑了笑,摸了摸他的头。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少年的脸上,也落在案上的《行医手记》上。那泛黄的纸页上,新添的字迹还带着墨香,像是在诉说着大秦医道与东海之滨的一段缘分——一段用海产药材谱写的救命之缘。

徐福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出发前岛民们对大秦的疑虑。如今,这些疑虑早已被素问的医术和仁心化解。他心里暗暗决定,等这些岛民痊愈后,一定要带他们好好看看大秦的医馆、学堂,让他们知道,大秦不仅有强大的国力,更有温暖的人心。

而素问看着渐渐康复的岛民,心里也有了新的念头:东海诸岛还有多少类似的病症?那里的海产药材还有多少未被发现的功效?或许等忙完这件事,她该向医署请命,亲自去东海诸岛走走,把那里的医术和药材,都记进《行医手记》里,让大秦的医道,能惠及更多的人。

砂锅还在灶上温着,淡淡的药香混合着海腥气,在病房里弥漫开来。这香气里,藏着医者的仁心,藏着救命的希望,更藏着大秦医道绵延不绝的传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