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不朽家族,我能改变子孙资质 > 第684章 满朝文武半周氏

氤氲丹华凝聚而现,凝现三彩之色,将大殿内映照得斑斓绚丽。

周修卿双目满布血丝,衣衫凌乱,显然许久未得休整,心力也耗得大半将近。

但此时此刻,却是屏气凝神,虚手凝作取丹之法,缓缓自那方炽热炉鼎中取出三颗明灿宝丹,内有灵机而显,化作袅袅白烟凝于指间,正是一阶上等丹药:升灵丹。

六轮比试,连着炼制整整三日之久,其早已神疲心竭,却还能一炉炼出三颗品质上佳的升灵丹来,可想而知基础造诣何等雄厚扎实。

与之相比,宋继新的表现就差劣得多,虽然也成功炼出了升灵丹,但因为心力竭尽,最终只成丹了两颗,且品质只能算是中下层次,服之丹毒甚多,不利于修行。

扑通!

正当周修卿矗立回神之际,身侧却是传来一声沉闷声响,回首便望见宋继新躺倒在地上,气若悬丝,双目瞪狞,显然已到了灯枯油尽的地步。

饶是如此,其仍倔强地颤动身子,想要从地上爬起来,却被周修卿以手抚按了回去。

“好好休息,莫要强撑着,若是伤神损基了那可不好。”

听着柔和细语的宽慰,宋继新这才昏昏沉沉地睡了下去,却依旧拽着周修卿的衣袖,好似个眷恋父母的孩童。

周修卿微微俯下身子,瘫坐在弟子身侧,轻轻为其整理衣衫外物。

不多时,周修牧自殿外走来,掌间捧着两枚徽章,郑重来到周修卿二人面前。

“族兄,这是你和宋侄儿的丹师明章,还请尽快炼化,以免丢失。”

说着,便将徽章递向周修卿。

徽章看着极其古朴厚重,正面刻有一尊三足圆炉鼎,汹涌火潮自鼎内袭出,掠得万千草木珍宝入其内,边沿有诸多明灿宝丹的图纹,在炉鼎正上方,则是一道苍劲有力的青痕。

至于背面,则铭刻着四艺阁轮廓,也是四艺徽章皆有的图样。

不过,这两枚徽章也有所不同,周修卿的那枚,所刻宝丹图纹有六颗,而宋继新那枚只刻了五颗。

这也和镇南郡国制度有关,姜黎为规划郡国修行百艺,便将一阶皆分作了七等,一等最低,七等最高。

且因百艺不同,所象征等级的样式也各有特色;如器道以金石花纹划分,符箓一道以符文纹理彰显,而丹道便是以宝丹图纹来彰显。

周修卿虽然六轮皆过,成绩也称得上等,但表现算不得惊艳天成,自然只评得了一阶六等。

而宋继新根基不稳,又急于求成,最后一轮表现更是差强人意,则只评得了一阶五等。

至于其他那些丹师,大部分都只评到了一二等,三四等只有**人,还是以周家子弟为主,而这就已然是周家培养数十年的辛苦成果。

不过,放眼整个周家上下,倒也有几人算得上七等,那就是周修煜,周承元,周倩苓,以及周平这位老祖宗。

他们作为精力雄厚磅礴的强者,丹药造诣又极其高深,莫说像这样炼制六轮,就算是昼夜不歇地炼上个十日半月,也不会有太多疲惫,自然担得起七等之说。

而在丹道考核的时候,其他三艺的考核也陆续随之落幕,从中决出了镇南郡国首批入籍四艺修士,更将这些修士归于定修司麾下。

至于四艺阁,也被周曦越册封为郡国官邸,改名为百修阁,郡国修士若辅修百艺,或是欲择百艺而修,皆需于阁中留名,以作统御名册。

而周曦越之所以这样做,其实还是为了把郡国这块蛋糕做大。

毕竟,在如今这局势下,镇南郡国想要向外开拓极其艰难,想要蓬勃发展,自然只能内求。

若是治下的百艺修士能多一些,那无论是凡人生息,还是地脉灵机壮盛,亦或是草木珍宝生长什么的,都能得到巨大提升,郡国自然也就跟着强大。

而郡国越强大,生产的资源越多,周家作为既得利者,所受好处毋庸置疑也会变多。

不过,这百修阁还有一有趣之处,那就是阁主一职,乃是由两人来担任。

副位为周文瑾,其更兼农事司正,官拜从三品;而正位则是大妖胡厉,官拜正三品,这也让其在郡国有了个合法的身份,不至于引人怀疑。

而除了这些修士的选拔外,郡国的凡俗文武科举也缓缓落下了帷幕,共录取三千四百二十七人,人数乃郡国数十年之最。

其中文取两千三百一十三人,用以填补各道底层县镇属官,乃至是分为辖吏;而武取一千一百一十四人,用以补盈各地守备军伍的小将空缺,或是衙门捕快。

官职最高者,也只有正九品,低者,则是不入品阶。

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想让这些官吏自微末而起,多同民众亲近,这样也不至于腐蚀得太快。

而在这其中,还有一恐怖情况,那就是录取为官的周氏子弟太多太多了,说是满朝文武半周氏都不为过!

周家作为雄踞一方的大宗族,山内有族学经文习授,山外有繁盛养之,再加上各方的熏陶教化,族中子弟整体都要强过麾下的氏族寒门子弟,想于科举中脱颖而出,考取个功名自然不成问题。

也正因如此,所以才造就这一恐怖现象。

偏偏此番科举公正公平,周曦越也只能让这一情况安然存在。

其实只要不贪污受贿,欺压百姓,他还是挺愿意让自家子弟为官作将的。

毕竟,于私,这些是同出一族是血亲同胞;于公,治理能力也普遍要高一些,有利于郡国的发展。

……

明京

赵清安坐在宝座上,正俯瞰赵国舆图,而宋公明则躬立于一侧,不断整理各方汇来的情报。

老者如常拾起一道卷宗,神念探知其内字眼,却是陡然顿愣,脸色也发生微妙变化,随后便将其递向赵清。

“陛下,您看这封,该如何处理?”

赵清闻声望去,待看清其上内容,双目骤然紧缩,不确定问道:“是镇南侯自己呈上来的?”

宋公明微微垂首,“上有镇南侯印,应当是无疑。”

听到确切答复,这年轻人皇顿时有些不淡定,以手扶额坐在宝座上,久久不得平复。

“这……这镇南侯是哪年开始修行来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