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兼祧两房害我命?送你全家火葬场 > 第205章 萧千策:朕只向云王递交降表

龙一接过玉盒,低头听主子下一步的吩咐。

“你们速去,按照皇家密法查验皇帝到底是不是先太子的骨血……”

太皇太后痛苦地说,“如果验出来不是太子的骨血,立即去找淮南王,让他即刻持诏登基,撤走萧千策身边所有的龙卫。”

玉盒里,是轩和帝真正的传位诏书。

当初,轩和帝被梁家军逼着立了皇太孙,又被梁家逼死、逼疯了两个皇子,他怎么肯善罢甘休?

即便萧千策是他的亲孙子,却因为母族是定国公府,他也耿耿于怀。

在世时,把真正的传位诏书,秘密放在太庙历代皇帝牌位后的暗室。

先帝驾崩之前,把密诏消息告诉了亲叔叔晋亲王、太子太傅裴太傅、宗正寺宗正萧裕和,但是具体传位于谁,内容没有明说。

玉玦分成三块,三人各执一片,合起来是开密室的钥匙……

“你们尽力辅佐皇太孙,若定国公府篡权,你们可凭玉玦去太庙取回密诏。”

死前,他下诏想让封地的儿子都回来,但是梁家军再次以大军威胁,并且迅速以新帝名义下诏,禁止藩王入京……

最近大水淹没天奉城以及南岸数百里的百姓,梁言栀派皇家大船营救官员,因厌恶裴太傅,没有救他一家,如今也不知道他一家的死活。

七月中旬,岑大儒关于浊河决堤真相的增刊出来,聆音阁把报纸传给程云锦,程云锦传到大水围困的皇宫。

千杰立即拿给太皇太后看。

太皇太后才知道这场大水不是天灾,是梁言栀造的**。

可她想发动政变根本没有能力,她与晋亲王联手,把皇家宗正叫来,密谈。

此时,晋亲王才说出来,先帝还留着密诏。

之后,宗正以查看太庙是否被大水淹没的理由,去太庙祭祀祖宗。

太皇太后派了龙卫十人,护送宗正和晋亲王去太庙……

到底怎么操作的,太皇太后不知道,但是终于把这道遗诏请出来了。

太皇太后、晋亲王、宗正府官员一起打开密诏,才知道,陛下传位于淮南王。

太皇太后才知道,先帝早就把绝大多数龙卫都送到笼州。

而龙一他们,只是历代皇帝积攒下来的暗处势力的百中之五(百分之五)。

太皇太后又高兴又心酸。

定国公府最忌惮她拿到先帝的所有暗处势力,其实不过一点皮毛。

可笑,她还一直想着扶持靖南王,因为靖南王封地洪州,在他治理下还比较富裕。靖南王又比较仁善,好控制,扶他上位,百官也不会反对。

哪里想到,先帝早就算计好了。

没有萧千策,也轮不到靖南王。

她算计了一辈子,带着崔家这样那样算计,在先帝跟前都是笑话。

其实在所有皇子中,淮南王是太皇太后最讨厌的一个,不为别的,他的母妃成贵妃,生前与太皇太后是死对头。

而淮南王是唯一一个在母妃死了就立即被太皇太后送去封地的皇子。

他封号淮南王,可封地并非淮南,而是笼州,不仅属于蛮荒之地,离天奉城还特别遥远,中间要穿过烟瘴之地,一辈子别想回来。

如果在别的时候,太皇太后绝对不会扶持淮南王,但是现在她没得选。

昨儿她看了《长相守》,再联想太子成亲前前后后,虽然那个册子里说的不一定全是事实,但是她的皇儿一定不是病死的。

尤其太子确实对外说是天花,而御医给的结论就是……脏病不治而亡!

太皇太后痛哭了一场,把萧千策叫来,倒是没忍心把太后通奸的事告诉这么小的孩子。

而是问他:“你母后荼毒百万生灵,你当如何?”

萧千策说:“剥夺临朝听制之权,让她安居后宫,颐养天年。”

“万一百姓都要求杀了她呢?”

“那……”萧千策犹豫好久,最终说了一句,“禁足后宫吧。她到底是孙儿的母亲,孙儿不能弑母……”

太皇太后明白了。

她把晋亲王叫来,把《长相守》给他看了,晋亲王不敢相信:萧千策不是先太子的骨血?

太子暴毙,名声太坏,先帝和太皇太后当时深深觉得对不住梁言栀,且萧千策是遗腹子,出生就没了父亲,御医那边脉案全部对得起来,所以先帝和太皇太后从来没有怀疑过萧千策的身份。

太皇太后把先太子死前死后的事情都与晋亲王理了一遍,晋亲王也流下泪来。

别的不说,先太子去逛青楼染脏病这个事,他都不信。

兴许是因为父皇母后都很强势,先太子的性子有些绵软,修养也不错,而梁言栀十分强势,要说他会去青楼过夜,这种事怎么都不可能。

“太子不可能去青楼,他一定就是定国公府害死的,还是那个老贼害死的。”

太皇太后心如刀绞,“太子性子温和,与人为善,老贼的手伸得长,先帝不是不知道,但是却不知道他竟然敢害死太子!”

老贼宠爱梁言栀,可梁言栀已经是太子妃,他怎么能害死可以登基做皇帝的孙女婿?

如果不是《长相守》,太皇太后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梁言栀与人通奸被太子撞见。

恨不能立即把梁言栀生吞活剥。

但是禁军和熊雄都听梁言栀的,他们眼下不敢轻举妄动。

晋亲王和宗正都建议先让龙卫按照皇家秘法(比如滴骨验亲),确定萧千策是不是太子的骨血。

太皇太后说道:“不管他是不是太子的骨血,都不适合做这个皇位了。”

萧千策年纪太小,根本保不住大陈,索性退位,回归本源。如果他是太子的骨血,做个闲散王爷也不错。

至于梁言栀,必死。

若淮南王上位,把梁言栀和定国公府灭了,便为先太子报了仇。

龙一带着两名暗卫,打扮成熊雄的水师,下了船。

找机会迅速往皇陵而去。

云骑立即发现龙一他们的踪迹,马上报告宋开阳:“宋将军,有三名穿水兵服的人跑了,已经叫人追踪。”

宋开阳早说了,叫大家盯着所有投降的人,防止有太后的人夹杂在里面出去报信。

凤阙听说了,便想到是暗卫,立即叫自己的暗卫行远追踪。

河道上,七十艘战船把五艘皇家大船围起来,一边喊“投降”一边擂鼓。

吃饱了就没日没夜地喊,五艘皇家大船上的人,睡觉都成了奢望。

如果有谁骂阵不知好歹,那就弩机伺候。

原本就被熊雄的手下抢劫一空,官眷船上和几艘专门装载物资的船上已经空无一物可饱腹。

这些人原本在京城就被大水惊吓,有的本来就有病,天气又炎热,肚子饿,喉咙渴,又缺少睡眠,五艘船上的人简直崩溃。

八月二十六日,中秋过后,白天燥热,晚上开始寒凉,身体娇贵的皇家人和官眷,大半都病倒了。

徐尚书站在甲板上,看到岸上的赤炎卫少了很多,就连西岸的李桓献夫妻俩也不见了。

他兴冲冲跑进太后的船舱说道:“太后娘娘,赤炎卫退了,臣看看战船上的云骑,不过区区两千余人。太后娘娘能不能派人传信?调集附近驻军?”

太后咳嗽几声,说道:“朕已经派人出去了,至今没有回来。”

“什么时候派人出去的?”

“已经数日了。”

她派了身边的暗卫、死士潜水出去搬救兵,但是至今都没有回来。

徐尚书很失望,想到兴许绝大多数州郡都投降炎武大帝了。

“太后娘娘,我们水米全无,连歇息都无法做到,蔺大人的儿女,已经昏厥。太仆寺一家昨儿都没了……我们再和对方谈谈?”

“只要放我们去邺建城,一切都好说。”

“万一对方不答应呢?”

“那就不谈,大不了一死。”

“太后娘娘,陛下还小……”

太后知道他想降,可是百官可以降,她不能降,她降了下场绝对很惨!

徐尚书诺诺退出,心情烦躁。

眼下,做忠臣,就是坑。

站在甲板上,远远地听见徐夫人大哭,喊道:“老爷,南儿和春儿不行了!”

徐尚书顿时眼泪出来,徐浩南是二儿子,春儿是自己的长孙!

看见千杰有气无力地坐在舱门口,他哽咽着说道:“千指挥使,你有什么办法与对方搭上话吗?内人和儿女都快不行了。”

“没办法。”

“本官也没犯什么滔天罪行,就算本官砍头,也比全家死在这里强。”

徐尚书绝望地对那些禁军说,“本官要投降,家人都要死光了,自欺欺人有什么意思?”

一想到投降,几天的焦虑都豁出去了。

他对着舱内大喊一声:“太后娘娘,臣的家人,饿死的饿死,病死的病死,臣不能看着徐家绝后,臣恳求太后娘娘降了吧?”

秋丰跑出来说道:“传太后娘娘旨意:徐尚书驾前失仪,动摇军心,打三十军棍,以儆效尤。”

禁军把徐尚书按在甲板上,噼里啪啦打军棍,徐尚书继续喊:“请太后娘娘投降吧!”

千杰手轻轻招了招,都察院黄大人走出舱门,在甲板上高声喊道:“太后娘娘,为了陛下,为了百官,为了这几船数百条性命,降了吧!”

户部尚书孟大人也站出来,哭道:“臣的孙儿饿死了,媳妇病死了。太后,降吧!”

“降吧!”

“降吧!”

……

太后怒道:“朕,死也不降!”

这时候太皇太后走出来,扶着舱门,对禁军说:“你们的意思呢?”

禁军也是人,他们,也想活!

太皇太后说:“既然如此,那便都降了吧!”

她叫孟大人把降表写好,让太后和皇帝签字盖上玉玺。

太后死也不签字,她看着萧千策说:“你若敢签字,母后立即死在你面前。”

萧千策眼圈儿通红,他当然知道,这一签字,他便什么都不是了。

他思考了一会子,说道:“朕只向云王递交降表。”

太皇太后对千杰说:“你给炎武大帝传达陛下的意思,接受不了,那就不降。”

千杰给对方船上的姬染招了招手,笑着说:“小侯爷,告诉炎武大帝,太后和陛下归降,不过,陛下说只想向云王递交降表!”

姬染大喜,叫战船云骑们一迭声地喊出去:“大陈皇室,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