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高武:变身破碎的她,靠加点变强 > 第116章 全力备战,五大方面军剑指苏联

在海参崴战火熊熊燃烧,空战陷入胶着的危急时刻,苏联的强硬态度与不断升级的战事,让局势变得异常严峻。我深知,唯有集结起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才有可能扭转战局,扞卫国家主权与利益。于是,我果断下达紧急指令,要求联合政府迅速组建五大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兵力扩充至50万人,总计250万大军。同时,整合各方资源,责令已完成资源整合的国家重武器研究所,全力开展统一武器的研究工作,针对步兵武器和空军武器提出详尽方案并深入钻研。

联合政府雷厉风行,即刻在广袤疆土上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紧张有序的军事动员与部队整合行动。这场行动如同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战役,涉及各个地区、各个阶层,无数热血之士响应号召,投身到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伟大事业中。

日本方面军的组建工作全面展开。消息传至日本列岛,众多日本民众怀着复杂的心情踊跃报名参军。联合政府对报名者进行了严格筛选,将那些具备战斗经验、身体素质过硬且认同反苏联盟理念的人员纳入其中。日本国内的军事工业全力运转,各大兵工厂灯火通明,工人们日夜奋战。曾经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三八式步枪生产线,如今再次满负荷运作,为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们提供可靠的武器。九二式重机枪也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这些重机枪将成为战场上压制敌方火力的重要支柱。

日本方面军指挥官山本一郎,这位在军事领域浸淫多年、身经百战的将领,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与责任重大。他迅速制定了详细且全面的训练计划,针对苏联军队擅长的大规模机械化作战与严寒条件下作战等特点,展开了针对性极强的训练。部队每日进行高强度的战术演练,从步兵的协同冲锋、火力的精准配合到夜间的突袭行动,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山本一郎还组织军官们深入研究苏联军队的战术特点,通过分析大量战例,剖析其优势与弱点,制定出一套又一套应对策略,以确保在战场上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朝鲜方面军的组建同样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朝鲜半岛,民众们对苏联的扩张行为早已愤慨不已,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如同火焰般在他们心中燃烧。他们纷纷踊跃报名参军,短时间内,一支规模达50万人的庞大队伍初步成型。朝鲜当地的军事资源被充分调动起来,老旧的军事设施得到了全面修缮与扩充,为部队提供了良好的训练与驻扎场所。

朝鲜方面军司令员金大勇,凭借着丰富的军事经验与卓越的领导能力,迅速全身心投入到部队的组织与训练工作中。他深知朝鲜半岛多山地的地形特点,以及即将面对的苏联军队在严寒作战方面的优势。因此,他着重加强部队在山地作战与严寒环境下的适应训练。士兵们背负着沉重的装备,在崎岖的山路上进行着艰苦的长途奔袭,学习如何巧妙利用山地的复杂地形进行伏击与防御。同时,他们还开展了一系列耐寒训练,模拟极寒条件下的作战场景,为可能在寒冷地区展开的战斗做好充分准备。

南洋方面军的组建整合了南洋地区多元且富有特色的军事力量。南洋各地的青年们,怀揣着对自由与和平的向往,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加入部队。这里的士兵们对热带丛林的复杂环境和海战特点有着天然的熟悉度,这成为他们在这场战争中独特的作战优势。

南洋方面军指挥官陈嘉庚,凭借其在南洋地区广泛的影响力与卓越的组织能力,迅速将各地的军事力量凝聚在一起。为了让部队更好地适应热带丛林作战与可能的海战,陈嘉庚精心调配资源,为部队配备了轻便灵活的冲锋枪。这种冲锋枪在丛林中便于携带与操作,能够在近距离战斗中瞬间爆发出强大的火力。同时,还装备了适合在丛林中灵活机动的小型火炮,这些火炮能够为部队提供及时且精准的火力支援。陈嘉庚尤其注重多兵种协同作战的训练,他频繁组织陆军、海军与空军进行联合演练,通过模拟各种实战场景,提升部队在复杂环境下的协同作战能力,使各兵种之间能够做到默契配合,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中国东北第一方面军以东北地区的子弟兵为核心力量迅速组建。东北地区长期遭受苏联的军事威胁,当地民众对苏联的侵扰早已深恶痛绝,参军热情空前高涨。在短短时间内,一支人数达50万的强大部队便集结完毕。

依托东北地区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部队迅速装备了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训练场上,迫击炮的轰鸣声此起彼伏,这种武器在近距离作战与攻坚任务中展现出巨大的威力。轻重机枪也成为部队不可或缺的重要火力支撑,它们能够在战场上形成密集且有效的火力网。司令员赵刚,这位在东北地区经历过无数次战斗洗礼的将领,对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苏联军队的作战风格了如指掌。他带领部队在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中展开艰苦卓绝的训练,教导士兵们如何巧妙利用东北的森林、河流与山脉等复杂地形,进行有效的防御与进攻。同时,针对苏联的装甲部队,他深入研究并制定出一系列灵活多变的战术,如利用地形设伏、穿插分割等,力求在战场上给予苏联军队沉重的打击。

中国西北第二方面军的组建集结了西北地区的精锐力量。西北地区的士兵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丰富的高原、沙漠作战经验而着称。在联合政府的号召下,他们从四面八方迅速汇聚而来,迅速组成一支50万人的劲旅。

部队配备了适应恶劣环境作战的独特武器装备。耐旱的马匹成为部队在沙漠地区快速机动的重要伙伴,它们能够在缺水少食的艰难条件下长途跋涉,为部队提供了宝贵的机动性。适应高原环境的火炮被大量装备,这些火炮经过特殊设计,能够在高原地区保持良好的射击性能,为部队在高原作战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持。司令员李云龙,以其勇猛果敢的指挥风格闻名遐迩。他迅速对部队进行整编与训练,根据西北地区特殊的地形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战术。他组织部队进行长途奔袭训练,提升士兵在沙漠与高原地区的行军能力和耐力。同时,深入研究如何利用沙漠的广袤与高原的险峻,进行迂回包抄、突袭等战术行动,准备在战场上充分发挥西北军的独特优势,给苏联军队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与此同时,已整合资源的国家重武器研究所内,气氛紧张而热烈。研究人员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纷纷全身心投入到统一武器的研究工作中。

在步兵武器研究方面,研究团队深入剖析各国现有步兵武器的优缺点。他们发现,不同国家的步兵武器在口径、弹药通用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在协同作战中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他们提出了“联合政府步 - 1型”步枪设计方案。这款步枪采用7.62x39mm中等威力弹药,这种弹药经过精心改良,在保证足够射程和杀伤力的同时,有效减轻了士兵的负重,便于长时间携带和操作。其枪身主体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经过精密加工制造,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步枪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可根据不同作战环境和任务需求,快速更换枪管、瞄准镜等部件。例如,在山地丛林作战时,可换装短枪管以提高机动性和灵活性;在远距离狙击任务中,可安装高精度瞄准镜,大幅提升射击精度。

对于轻机枪,研究团队推出“联合政府机 - 1型”轻机枪。该机枪采用先进的弹链供弹方式,配备100发大容量弹箱,有效减少了换弹频率,确保在战斗中能够持续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通过优化枪身结构,采用轻质高强度材料,将机枪重量降低至10公斤左右,相较于传统轻机枪,更便于士兵在战场上灵活转移阵地,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和作战场景。此外,为增强机枪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严格的环境适应性测试,涵盖高温、高寒、沙尘等各种恶劣条件,确保“联合政府机 - 1型”轻机枪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稳定、正常地使用。该机枪理论射速可达每分钟800发,有效射程800米,能够在中远距离上对敌方目标进行精准打击,为步兵提供了可靠的火力压制手段。

在空军武器研究方面,研究人员针对现有战机性能特点展开深入探讨。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要在与苏联空军的激烈对抗中占据优势,必须研发出具备更高性能的战机。于是,提出了“联合政府战 - 1型”战斗机设计方案。这款战斗机采用先进的下单翼布局和流线型机身设计,有效降低了飞行阻力,大幅提升了飞行速度和机动性。其最大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700公里,升限达到米,使战机能够在更广阔的空域内执行任务,并迅速抢占有利位置。在武器系统方面,配备4挺12.7mm联合政府航 - 1型航空机枪,该机枪经过精心优化,射速高达每分钟1000发,有效射程达到1500米,能够在远距离上对敌方战机进行精准射击。同时,机身两侧挂载8枚联合政府火 - 1型火箭弹,这种火箭弹采用先进的制导技术,具备更高的命中精度和更强的杀伤力,能够对敌方战机和地面目标造成有效打击。此外,为提高战机的生存能力,研究人员为其设计了先进的装甲防护和电子对抗设备。装甲防护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能够有效抵御敌方防空火力的攻击;电子对抗设备则可对敌方的雷达和通信系统进行干扰,降低被敌方发现和锁定的概率,确保战机在战场上的安全性和生存能力。

对于轰炸机,研究团队推出“联合政府轰 - 1型”轰炸机设计方案。该轰炸机采用大展弦比机翼和双发动力布局,这种设计使得轰炸机具备更大的升力和更远的航程。其最大载弹量可达5吨,航程达到4000公里,能够深入敌方领土执行战略轰炸任务。在突防能力方面,采用先进的低空飞行技术和雷达吸波材料。低空飞行技术可利用地形掩护,降低被敌方雷达发现的概率;雷达吸波材料则进一步减少轰炸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使其在敌方雷达屏幕上更难以被察觉。配备联合政府炸 - 1型精确制导炸弹和联合政府雷 - 1型鱼雷,精确制导炸弹采用卫星制导和惯性制导相结合的先进技术,命中精度可达10米以内,能够对敌方的军事设施、指挥中心等重要目标进行精准打击;鱼雷则具备先进的自导系统,能够自动搜索和追踪敌方海上舰艇,有效打击敌方海军力量。

重武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对这些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和优化,力求为即将奔赴战场的250万大军提供最先进、最实用的武器装备,为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而随着五大方面军组建工作逐步完成,各方面军士气高昂,带着坚定信念与视死如归的决心,开始向指定战略地点集结。250万大军的行动浩浩荡荡,宛如五条奔腾巨龙,向着与苏联作战的前线进发。他们的脚步坚定有力,预示着一场决定命运的激烈战斗即将拉开帷幕,而这场战斗的胜负,将深刻影响各国的未来走向,改变整个战局的发展态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