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恐怖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 第32章 北征变西征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第32章 北征变西征

作者:两广总督 分类:恐怖 更新时间:2025-07-02 11:55:58

杨轩手上轻轻一用力,哈密卫首领手中的匕首便瞬间脱手而出。

接着杨轩轻轻一脚踹出,哈密卫首领便直接倒飞了出去,砸在墙上之后滚落下来。

“咳咳!!”后者重重的咳着,只感觉全身的骨头都要断了。

杨轩这一脚还是留手了,不然他必死无疑。

但就算如此,他也不好受,战斗力已然丧失。

“不自量力!”杨轩瞥了他一眼,冷声道。

随后,低头把玩起手中的匕首。

匕首的把柄是用黄金打造的,上面还镶嵌着各种颜色的宝石,看起来很是珍贵。

但对杨轩来说,这玩意儿没什么用处,反而花里胡哨的。

匕首的剑鞘也是用黄金打造的,上面同样镶嵌着宝石,杨轩将剑鞘拿起来,将匕首插入剑鞘之中,随手就扔给了徐显忠。

“给你了!”

“谢师叔祖!”徐显忠接过匕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其他人也只能羡慕的看着这一幕,生不起一点儿的其他心思。

仅仅这一声“师叔祖”,就不是他们能叫的。

“带上他,通知大军入城!”杨轩说道。

哈密卫的高层已经全军覆没,后面的事情,已经用不上他出手了。

“是。”徐显忠当即领命,带着两个人押着哈密卫首领便朝着外面走去。

看着被徐显忠他们抓在手中的首领,围在外面的亲卫根本不敢妄动。

一旦动手,伤到了首领该怎么办?

杨轩没有离开,他就在哈密卫首领原先的位置上坐下,安静的等着。

外面的人看着那一地的尸体,也不敢冲进来,只能守在外面。

但从他们的眼中,却能看到迷茫。

追随效忠的对象已经死了,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杨轩坐了一会儿,看向门外围着的一众哈密卫高层的亲卫,想了想,便指了一个人,对着他招了招手。

“你,对,就是你,进来。”

由于手中有哈密卫首领这个人质,所以徐显忠他们在城中可谓是畅通无阻。

一行人来到城门,将其打开。

随后徐显忠下令:“发信号吧!”

说完,就见他身边一人从身上取下了一个长条状的物件。

接着又取出一个火折子,将放在地上的东西点燃。

咻!

嘭!

下一刻,一朵烟花在半空中炸开。

这就是简易的信号弹,杨轩他们从京师离开的时候带了一些。

因为只靠人传递消息命令的话,效率太慢了。

有些时候,消息是需要第一时间就通知到的。

这信号弹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城外几里处的徐承宗已经领着将士准备好了,按照杨轩的计划,信号升起的时候,他们就可以领着大军攻入城中了。

嘭!

爆炸声传来,在黑夜之中,烟花的光芒能传出去很远。

徐承宗看到后,当即下令:“传令下去,全体上马,跟我冲!”

说完,他便一马当先,冲了出去。

身后的将士们见此,也追了上去。

骑兵一过万,便是浩浩荡荡,这将近两万的骑兵,威势更显恐怖。

几里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很快就到了。

当徐承宗领着大军赶到的时候,看着眼前的景象,也是不由愣了一下。

本以为还要经过一场血战才能攻入城中,没成想城门已经打开,堂兄徐显忠正带着人在城门口等着呢!

他翻身下马,来到徐显忠的身边问道:“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徐显忠闻言微微一笑,随即便简单解释了一下。

徐承宗听完,也是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真不愧是师叔祖啊!”

只用百余人就拿下了一座重兵坚守的城池,这本事,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好了,闲话少说,先入城接管城池吧!”

“还有,约束好大军,维护好军纪,毕竟这里名义上是我大明的城池,不可肆意妄为。”

徐显忠说着,又提醒了一下。

“放心吧,我知道师叔祖的规矩!”

徐承宗拍着胸脯保证道。

“嗯。”徐显忠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他们几个堂兄弟都是跟着师叔祖学习过的,知道师叔祖对军纪的重视。

徐承宗转身,叫来副将:“传令下去,大军准备入城接管城池!”

“强调一下军纪,不可打扰百姓,若有违反,不管是谁,定斩不饶!”

“是。”

副将抱拳领命,转身便去将命令传达了下去。

不多时,大军便进入了城中。

由于高层已经全军覆没,首领也被活捉,没有命令下来,所以城中的守军基本上都放下武器投降了,偶有反抗的,也被明军所斩杀!

等到天亮的时候,城池已经完全落入了明军的掌控之中。

城中的百姓看到城中的守军换成了一支陌生的明军,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杨轩仔细查了查哈密卫和关西七卫的情况。

哈密卫作为关西七卫之一,其首领和其他六卫的首领也是多有联系,杨轩找到他们联系过的书信,了解一下六卫情况还是可以的。

书信之中,杨轩也是了解到了更多隐秘的事。

到底不是属于朝廷管辖的,对朝廷没有忠心可言。

尽管,关西七卫的设立是有好处的,但在杨轩看来,还是弊大于利。

羁縻统治,在这里,该消失了。

随后的几天里,杨轩便以朝廷的名义宣布了以后哈密卫归朝廷管辖,守将将由朝廷派人担任。

其原本的守军,杨轩也是进行了拆分,一部分并入了他从京师带出来的这两万骑兵之中。

一部分根据情况,留下来继续守卫哈密卫。

除此之外,杨轩还从百姓之中招了一些人,基本上都是活不下去的。

能活下去的,也不会选择当兵。

新的哈密卫守将,是杨轩从京师带出来的人中挑选的。

待出征结束之后,他带出来的这两万骑兵,最差,也能在军中当个小旗或总旗。

哈密卫原本的守军战力是有的,但是质量,参差不齐。

为了整顿好他们,让他们能够担任起守卫哈密卫的重任,杨轩也是下了一番力气的,甚至还杀了不少人。

光是处理哈密卫的事情,杨轩就用了差不多十余天。

照这么算下来,把关西七卫的事情全部处理好,得两个多月的时间啊!

杨轩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耽搁。

他留下选出来的守将,并且给其留下了几百人当做心腹亲兵。

对方毕竟是初来乍到,身边没有自己人是不行的。

杨轩也不是不负责任之人。

安排好一切,杨轩就率领着大军出发了,人数也超过了两万,达到了两万三。

离开的除了大军之外,还有准备内迁的少数民族百姓。

好在战马够多,速度的影响倒也不是太严重。

这和徐显忠当时的情况不同,他们要追赶杨轩,自然不会带上解救出来的汉人奴隶影响大军的机动性。

内迁的少数民族百姓,杨轩打算将他们安置在甘\/肃,在出发之前,就已经派了人带着他的亲笔书信前往了肃州卫,让守将派兵接应。

而他们的下一站目标,则是沙洲卫。

现在消息已经过去十余天了,等杨轩他们赶到的时候,相信对方已经得到消息了。

杨轩并没有打算藏着掖着,他就是要让关西七卫的首领知道:我这次过来,就是整顿你们的。

关西七卫毕竟在名义上属于大明通统治,杨轩不怕他们会反抗。

若是反抗,杨轩正好可以打着平叛的名义。

一切就都简单多了。

到底是对朝廷没有忠心,亦或许是当土皇帝当得久了,沙洲卫首领毅然选择了武力抵抗。

这正好如了杨轩的意,他当即打起平叛的大旗,将沙洲卫给拿了下来。

快刀斩乱麻用在哈密卫的办法,将沙洲卫整顿,杨轩又开始启程前往赤斤蒙古卫。

而肃州卫派出来接应的军队也正好在这个时候赶到,带队的竟然还是肃州卫的守将。

其目的很明显,是为了镇国公杨轩而来的。

毕竟接应这种事,随便派麾下一员大将就可以了,用不着守将亲自来。

杨轩见了肃州卫守将,后者见到杨轩,第一时间就表达了感激之情。

因为哈密卫和沙洲卫以及赤斤蒙古卫都是属于肃州卫管辖的,但他们根本就不听命令。

每一任肃州卫守将对此都很生气。

现在镇国公收拾了哈密卫和沙洲卫,当真是大快人心!

横在沙洲卫和肃州卫之间的赤斤蒙古卫,在杨轩和肃州卫守将的配合之下,也拿了下来,一众高层,被抓的被抓,被杀的被杀。

杨轩不想耽误太长时间,正好肃州卫守将也在,他便留下选出的赤斤蒙古卫守将,以及为其挑选的数百心腹亲兵,交代肃州卫守将配合其对赤斤蒙古卫进行整顿。

自己则率领大军前往罕东卫,临行前,肃州卫守将得知杨轩的打算,当即表示可以帮忙给西宁卫守将写一封信,让他们派兵配合杨轩。

对此,杨轩欣然接受,并亲笔写下了一封信,盖上自己的印,交给肃州卫守将,一同转交西宁卫守将。

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罕东卫是属于西宁卫管辖,和哈密卫、沙洲卫、赤斤蒙古卫一样,皆是不听号令。关西七卫边境图 这也正常, 朝廷的命令他们都不愿意听,凭什么听西宁卫的?

不过杨轩此次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西域就要再次纳入华夏疆域了,以后关西七卫都属于内地卫所,不是边疆地区了,自然不可能再留下这么多不稳定因素。

而且以后内地与西域的商业往来,也注定会使河西走廊逐渐发展起来。

所以,所有的不稳定因素都得消灭。

西宁卫距离肃州卫比肃州卫距离沙洲卫还远。

等杨轩将最后的阿端卫拿下来的时候,西宁卫守将才带着兵马赶到。

“末将来迟,请镇国公恕罪!”

西宁卫守将一见面就请罪。

“无妨,西宁卫本就遥远,消息传过去,你们再带兵过来,需要的时间本就不短。”

杨轩并没有追究的意思。

关西七卫中的最后四卫已经全部拿下来了,追究责任有什么用呢?

还不如大度一点,让他好好配合他留下的人。

他选出来的关西七卫的守将,毕竟年轻,经验有些不足,需要这些镇守多年的将领的帮助。

“我不会在此处停留多长时间,休整结束之后,就要出发前往西域了。”

“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罕东卫的新守将是老夫从随军将领之中选出来的,他们初来乍到,今后还需要你多多照顾。”杨轩看着西宁卫守将道。

听到这话,西宁卫守将当即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一定会好好照顾他们的,不会让镇国公失望。

全军又休整了三日,杨轩也和西宁卫守将交代了不少事情。

对于西宁卫守将来说,能和镇国公搭上关系,就代表着未来不可限量。

君不见镇国公身边的人一个个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就比如徐家,在仁孝皇后崩逝之后,并没有走下坡路,依然是大明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这其中离不开镇国公的原因。

还有梁国公府,虽然比不上徐家,但在金陵,依然有不小的影响力。

所以,对于镇国公所交代的事情,他必然会认真去做,

大军休整结束,杨轩便带着大军再次出发了。

此时他手中的军队人数,已经来到了三万多人。

多出来的一万多人,都是他从关西七卫原先的守军中拆分出来重新整编的。

出发前,杨轩还写了一份奏疏,就关西七卫之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以及自己要收复西域的打算,让西宁卫守将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师。

毕竟等西域打下来之后,朝廷是要派人来管理的,此外还要驻兵镇守。

这些就是朝廷的事了,杨轩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了。

虽说能者多劳,但事情都让他来做的话,朝廷还养那么多的官员做什么?

吃干饭吗?

至于三万多人能不能收复西域,徐显忠等人对此没有一点怀疑。

这是对杨轩的充分信任。

石亨叔侄的消息已经传来了,确认也先投靠了别失八里(东察合台汗国)。

并且得到了优待和重用。

既然消息已经确认,那就没什么好等的了。

目标,西域,进攻!

杨轩三万多大军是从阿端卫出发的,他们越过边境,攻击前进。

由于是全员骑兵,最少也是一人两马(后面从关西七卫整编的守军,没有多余的战马一人三马),他们前进的速度很快。

仅仅数日的时间便到达了罗卜,罗卜属于是边境城市,防守力量不弱,但在杨轩所率领大军的面前,还是只有败亡这一条路。

攻城战通常伤亡都很大,不过杨轩有意控制伤亡,不愿意大军损失惨重。

所以只是让将士们进攻一两次之后便亲自上场,在他恐怖的力量之下,城门根本就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这里的城池相比于中原,要弱很多。

毕竟论建造技术,还是中原更胜一筹。

西域很大,三万多人砸下去连个浪花都溅不起,杨轩手上的兵力有限,不可能让手下的兵马损失惨重,后面还有很多的地方要打下来呢。

为了机动性,此次出征,杨轩他们是连一门火炮都没有带。

甚至就连火铳都没有带。

毕竟火器非常依赖后勤,弹药消耗完之后,就跟烧火棍没什么区别。

还不如多带些箭矢,毕竟射出去的箭矢还能回收。

而且打败敌人之后还能缴获补充。

如此,既保证了机动性,也保证了后勤。

拿下罗卜之后,大军休整了两日,所有的俘虏的守军和青壮,出发的时候也会带上,攻城的时候,他们就是最好的炮灰。

同时,杨轩也派了人前往带着自己的手令前往阿端卫,让他们派人来接管罗卜。

后面拿下的地方也需要大军接管驻扎,杨轩手中的兵力不能调动,只能从最近的西北调兵。

好在在杨轩出征之前,朱祁钰便考虑到杨轩可能需要调兵或其他驻军的配合,便给了杨轩王命旗牌,让他可以随时调兵。

所以整个西北的驻军,杨轩都是能够调动的。

休整结束,杨轩率领大军再次出发,不过需要从天山绕路,因为中间有沙漠。

三万多大军加上那么多的炮灰,根本穿不过去,减员会非常严重。

杨轩就这样带着大军一路打了过去,吐\/鲁\/番,叉力失等地全部拿了下来。

炮灰也是越打越多。

为了减轻负担,杨轩下令处理了一批受伤的和身体弱的。

如此一来,大军的速度倒是有所提升。

此时距离杨轩越过边境进入西域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将近两个月了。

杨轩的奏疏也早就送到了京师。

当得知杨轩只带着三万多人就决定要就将西域打下来的时候,朱祁钰也是被震惊到了。

这件事,他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朱祁钰和于谦、王直、胡太后几人商议过后,当即决定全力支持镇国公杨轩。

说好的北征,现在已然演变成西征了。

于谦对于镇国公拥有绝对的信心,胡太后也了解杨轩的能力,朱祁钰是出于对老祖的信任。

最重要的是,若是镇国公杨轩此次拿下了西域,那么将来的史书上,关于他这个皇帝的功绩将会大书一笔。

这可是开疆扩土之功啊!

漠南的草原势力现在已然被扫清,就等着大明将其纳入版图之中。

再收复西域的话,朱祁钰不知道大明的疆域将会扩大到何种地步。

这可是自己在位期间所发生的事啊!

他想,这功绩,应该快赶得上太宗了吧?

如果将大明历代皇帝做个排名的话,自己怎么也应该能排进前三。

“对不住了父皇,对不住了皇爷爷。”朱祁钰在心中默默道歉,但那股兴奋激动之意却怎么也压制不住。

京师的官员得知杨轩西征西域的消息之后,也是一片哗然。

有人觉得杨轩此举是带着大明的将士送死,也有人觉得镇国公杨轩是有大毅力、大气魄之人,是大明真正的镇国柱石。

总之说什么的人都有,不过看好杨轩的终究是占大多数。

毕竟在京师保卫战中,杨轩的表现如何大家都知道。

猜到杨轩后续可能需要大军的支援,朱祁钰也是下了旨,几乎调动了整个北方的大军,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甘\/肃等地的军队。

现在北方的威胁已经没有了,边境重镇的大军也能放出来了,辽东的兵马不能动。

朱祁钰这一道旨意下去,直接调动了将近十万的大军。

不过由于要做出征的准备,如调集粮草等,肯定是不能收到旨意就立马出发。

而距离边境近的,先朱祁钰的圣旨之前就收到了杨轩的调令,所以他们要出发的比其他地方的大军更早。

杨轩这一动,连整个大明的朝廷都调动起来了。

朝堂上下全部变得无比忙碌,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是最忙的。

一道道调令,一张张拨款的条子签发下去,整个人忙的脚不沾地。

户部尚书边哭边批条子,看着国库中的存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给他心疼的不行。

他去哭着求朱祁钰从内帑拨款,但朱祁钰在经过老祖杨轩的提点之后,对文官是抱有警惕的,不再像刚登基的时候那样信任。

他亲自去了国库查看存银情况,看到至少还有上千万两的存银,当即狠批了一顿户部尚书,并降级留用。

西征西域是当下最重要的事,谁也不能影响。

京师保卫战之后,抚恤、皇帝的丧事、安置百姓等都花费了不少钱,这些花销他只从内帑出了一百万两,剩下的都是由国库出的。

巨大的花销之下,国库竟然还有上千万两的存银,可见有些人是把国库的钱给当成自家的了。

想起老祖的交代,朱祁钰就气得不行。

朕那么的信任你们,可你们却合起伙来欺骗朕。

真当朕是好欺负的不成?

朱祁钰在心中默默记下了这笔账,等到老祖收复西域回来之后,再进行清算。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