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病娇女总裁爱上我 > 第628章 反清檄文

病娇女总裁爱上我 第628章 反清檄文

作者:用户32367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3 03:14:01

五省人口充实后,清廷随即派驻官员与军队前往治理。然而,五省百姓对此强烈反抗,将境内新派驻的军队与到任官员全部诛戮。

至此,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四川五省成功光复,重归大乾治下。

在勒尔锦、范正坦率领清军撤出广西后,龙小羽、龙瑞祥、灵溪悦、龙靖安、苏清雪、苏阳、李百合、秦良玉、龙景铄、龙景逵、龙景厚十一人复活。他们随即奔赴广东,继续进行反清复乾大业。

昭熙七十一年十月二十八日,十一人进入广东境内。广东各地百姓听闻大乾皇帝亲临,群起响应,迅速肃清了境内所有清廷势力。

同年十一月二十日,十一人抵达广州。十二月十六日,广东八百万百姓齐聚广州城,重新组建反清义军。

昭熙七十二年二月初五,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四川五省百姓齐聚广州城,投身义军行列,义军规模从八百万增至一千二百万。

大清皇帝玄烨闻讯震怒,当即下旨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与兖州总兵范正坦,率领麾下十二万清军星夜赶赴广州,镇压反清义军。

三月初一,勒尔锦与范正坦率军抵达广州城下。一千二百万义军出城应战,一场惊天动地的血战就此展开。激战终了,义军全员战死,龙小羽等十一人壮烈殉国。

此战,十二万清军尽数被歼,勒尔锦与范正坦二人也死于义军刀下。

战后,龙小羽等十一人再度复活。

三月二十八日,海南岛二十万百姓群起响应反清复乾,迅速肃清了境内所有清廷势力。随后,全岛百姓筹措船只渡海北上,前往广州追随大乾皇帝龙小羽。至四月二十五日,海南岛百姓全部抵达了广州城。

龙小羽望着刚刚聚集的二十万百姓,心中却无半分喜悦——此前他已聚集起一千七百万民众,最终却尽数被清军屠戮,如今仅有二十万人,又如何能抵挡清军的反扑?但他转念一想,若能让全国百姓都心系反清复乾,清军未必不能被彻底消灭。可问题在于,如何才能让全国百姓都同心同德,共赴此业?

龙小羽苦思冥想,却始终不得其法。如今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四川五省已人烟断绝,广东省也只剩广州城聚集着这二十万百姓,这般绝境,他实在不知该如何化解。

四月二十五日午时,龙小羽正在广东巡抚衙门的签押房内用饭,屋外突然闪过一道刺眼光芒,紧接着,一位身着现代法官制服的女子从天而降,落在了院子里。

女子缓缓坐起身,环顾四周,满是陌生之感。她明明才成为员额法官不久,办完几起案子后便在办公室里休息,怎料一道强光闪过,自己竟来到了这个地方。让她颇为奇怪的是,落在这般坚硬的地面上,自己竟毫发无伤。但眼下最重要的并非此事,而是这究竟是何处?从周遭的建筑来看,这里倒像是古装剧里常见的古代县衙。她满心疑惑,实在想不通自己为何会来到这个地方。

龙小羽听到屋外的动静,当即从签押房内走出。目光落在院中女子身上那件笔挺的制服时,他不由得一怔——这熟悉的款式、胸前的徽章,分明是他穿越前曾见过的现代法官制服。没想到自己在这古代生活七十年,竟还能见到这种只属于现代的服饰。

庭院里的百姓围了上来,手里握着锄头、镰刀、扁担,脸上满是警惕。这些人都是追随龙小羽的普通民众,从未见过这般怪异的衣着,衣料紧绷利落,没有盘扣镶边,与他们身上的粗布短衫、素色裙袄格格不入,顿时议论纷纷:

“这女子穿的是什么?看着好奇怪!”

“莫不是清廷派来的奸细?故意穿成这样混淆视听!”

“快把她拿下,别让她靠近陛下!”

几个年轻力壮的百姓已经握紧了手里的农具,往前逼近了两步,眼神里满是戒备。

女子被这阵仗吓得脸色发白,连忙后退,双手举过头顶:“别动手!我没有恶意!我也不知道怎么就到这儿了!”

“都住手。”龙小羽的声音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百姓们闻言,恭敬地退到一旁。他走到女子面前,目光掠过她的制服,语气平和:“你这身衣服,是二十一世纪法院的制服吧?胸前是法徽?”

女子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你……你怎么认识?”她万万没想到,在这看起来像古代的地方,竟然有人能说出“二十一世纪”和“法徽”,而且语气如此笃定。

龙小羽见状,抬手示意她稍安勿躁,沉声道:“屋里说话。”

女子依言跟上,随他进屋。龙小羽随即屏退众人,亲手关上房门。

他坐在案前,从自己二十一世纪蒙冤而死、意外穿越到这乱世说起,讲了大乾两百余年的基业、自己身为第十代皇帝的使命,也说了反清复乾的艰辛、千万子民殉国的惨烈,将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尽数道来。

女子静静听着,从最初的震惊到后来的动容,终于弄清了自己所处的时代,也读懂了眼前这位帝王背后的沉重。待龙小羽说完,她才缓缓开口,声音清脆却带着郑重:“陛下,我叫徐瑶,是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的员额法官。我也不知道为何会突然穿越到这里,醒来便到了院中。”

龙小羽望着她胸前的法徽,眼底泛起一丝感慨,轻叹道:“朕今年已经八十七岁了,没曾想,在这异世飘摇七十载,还能见到来自现代的法官。”

徐瑶闻言,心中满是同情,望着龙小羽的目光带着歉意与敬重:“陛下,我在现代从未听过你的案子,但听你详述过往,我坚信你是蒙冤受屈的。现代司法制度虽力求公正,却也难免会有疏漏,出现少数冤案。我身为法官,对此深感愧疚。倘若当年你的案子是由我经手,我定会竭尽所能查清真相,公正裁决,绝不让你含冤而死,更不会让你带着这般遗憾来到异世。”

龙小羽摆了摆手,语气沉了下来:“过去的都过去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光复大乾。如今清军屠杀了六省一千七百万百姓,致使六省人烟断绝,朕麾下如今只剩二十万子民,还是从海南岛投奔而来的。按以往情形,朕走到哪里,哪里的百姓便会响应,可响应者皆是手无寸铁的平民,根本抵挡不住训练有素的清军。照此下去,即便朕最终光复大乾,天下也没多少百姓了。没有百姓,便没有税收,国家财政、各项建设都会彻底崩溃。可清廷显然不管这些,他们哪里有反抗就镇压哪里,百姓反抗越烈,他们杀戮越狠,长此以往,迟早会将天下百姓赶尽杀绝。”

他顿了顿,眉宇间拧起深深的愁绪:“如今唯一的破局之法,便是让全国百姓同时反清,可这何其困难!朕每到一省,那一省的百姓便会追随,可清军会迅速围剿,将追随朕的百姓屠戮殆尽。单靠一省百姓,根本抗衡不了清军主力。要让全国百姓同时举义,几乎是天方夜谭。其他各省百姓在清廷治下尚算稳定,加之清廷镇压反抗的手段狠厉,许多人怕死不敢反抗。朕又无法一瞬间走遍全国各地,自然也没法促成全国百姓同步反清。你说,朕该如何是好?”

徐瑶听着龙小羽的话,只觉得头都大了。她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来到这个时代,更不清楚这个时代与真正的历史有何出入。

她定了定神,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开口询问道:“陛下,现在是何年份?”

龙小羽答道:“今年是昭熙七十二年。”

“陛下,我是说换算成我原来那个时代的时间,是哪一年?”徐瑶补充道。

龙小羽闻言沉思片刻,随后肯定地说道:“换成公历的话,就是公元1610年。”

徐瑶心头一震,说道:“要是按我们那时代的历史,这一年该是大明万历三十八年,努尔哈赤还未称汗,可现在清廷都已经统一全国了。”

“确实如此,这个时代和原来的历史不一样。”龙小羽说道,“原来的历史是大明存续,而现在是大乾取代了大明,建立了王朝。”

“也就是说,大乾虽取代了大明,但历史走向并未改变,满清依旧崛起,如今仍是清廷一统天下?”徐瑶追问道。

龙小羽没有直接回答,反倒问:“你是从哪一年穿越过来的?”

“公元2019年。”徐瑶答道,“在我们那时代的历史里,从来就没有什么大乾王朝,你说的这个年份,当时只有大明存在。”

“这里或许是平行时空,从明朝那会儿起,历史就发生了偏差。”龙小羽推测道。

“陛下,你给我讲讲大乾的历史吧。”徐瑶说道。

龙小羽便向徐瑶讲述了大乾从太祖皇帝龙启轩取代朱元璋称帝,一直到如今的过往。徐瑶听后发现,尽管这个时代里大乾取代了大明,但大乾的许多制度都与原来的大明一致,发生的诸多事情也和大明相似,只是所有事件的发生时间都提前了不少。龙小羽还说,两年前他们起兵反清时,施琅才刚刚占领台湾,大清就此完成了统一大业。

徐瑶一听,心中立刻算了一笔账:按原来的历史,施琅占领台湾是在公元1683年,而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年,照理说应该是公元1685年才对,可龙小羽却说如今是公元1610年。也就是说,这个平行时空发生的事,比原来的历史时空足足提前了七十五年。

想到这里,徐瑶的心情愈发沉重。按原来的历史,此时的大清刚平定三藩之乱、占领台湾、统一全国,正是蒸蒸日上、国力鼎盛之时,这时候反清无异于以卵击石,更何况面对的还是康熙这样英明神武的皇帝,胜算更是渺茫。

可自己既然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遇上了这样的事,便没有坐视不管的道理,理应帮龙小羽光复大乾。只是,这谈何容易啊!

徐瑶默忖片刻,目光落在龙小羽身上,见他眉宇间仍凝着愁绪,便开口道:“陛下,您方才说,您走到哪里,哪里的百姓便会追随。这说明您在民间的声望早已扎根,百姓心里是认大乾的。既是如此,或许可以试着写一篇反清檄文,让它传遍全国各地。”

龙小羽眼中顿时亮起一丝希冀,颔首赞道:“这可真是个好主意!徐瑶,不如就由你来执笔撰写这篇檄文。你在现代常写判决书,里头既有判决依据,又能清晰罗列被告人罪状,条理分明、字字有力,写檄文定然也不在话下。你便将大乾历代皇帝的德政与功绩细细写来,再把清廷屠我子民、占我疆土的累累罪状一一列明,务必写得生动真切、富有感染力,如此一来,定能号召天下更多百姓响应反清复乾大业!”

徐瑶立刻点头应道:“陛下放心,我定把这檄文写得明明白白、动人心弦,既不负您的托付,也不负天下百姓的期盼!”

接下来,徐瑶学着古代人的样子提笔蘸墨,正要在宣纸上书写反清檄文时,却不由得犯了难。她现代上学时虽上过书法课,练过几笔毛笔字,但都只是浅尝辄止的消遣,从未正经写过如此长篇且字字千钧的文章,更谈不上什么笔力与章法。

指尖捏着沉甸甸的狼毫,笔尖饱蘸浓墨,刚一落下便有些发颤,第一笔“天”字写得歪歪扭扭,墨汁还顺着宣纸纹路晕开一片,和龙小羽平日里批阅奏章的遒劲字迹比起来,简直判若云泥。徐瑶脸颊发烫,握着笔的手更紧了,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再抬笔时刻意放慢速度,力求每一笔都工整。

可越急越容易出错,有时笔画写得过重,宣纸被戳出细小破洞;有时收笔太轻,字迹又显得飘忽无力。写了不到百字,宣纸上已是墨点斑驳,还有几处写错的字被她用指尖蘸清水轻轻抹掉,留下淡淡的水痕,看着格外狼狈。

龙小羽坐在一旁静静看着,并未出声催促。他见徐瑶额角渗出细密汗珠,眉头紧蹙却依旧专注,握着笔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敬佩——她本是现代女子,从未在古代用毛笔书写过长篇文章,却为复乾大业这般尽心尽力,已是难得。

“陛下,实在抱歉,我写得太潦草了。”徐瑶停下笔,看着眼前不甚满意的初稿,满脸愧疚,“现代都是用钢笔、电脑写字,毛笔早就生疏了,这般模样的檄文传出去,怕是会辜负百姓期盼。”

龙小羽语气平和地说道:“无妨,你有心为天下百姓执笔,便已是大功一件。毛笔书写需日积月累的功底,你初来乍到,能写成这样已然不易。”他拿起初稿细细看去,虽字迹稚嫩、墨色不均,但文中所列大乾德政与清廷罪状,条理清晰、字字恳切,已然有了檄文该有的力量。

“这样,”龙小羽沉吟片刻,目光落在自己手上,“不如让朕来誊抄,你在一旁帮朕核对,确保内容无半分差错。”

徐瑶闻言一愣,随即点头:“陛下日理万机,还要劳烦您亲自动笔,实在过意不去。”

“复乾大业,人人有责,朕身为天子,更当身先士卒。”龙小羽说着,接过徐瑶手中的狼毫,饱蘸浓墨。他自幼修习书法,即便历经七十载战乱,笔力依旧遒劲有力,笔尖落下,笔画舒展流畅,墨色浓淡均匀,一个个字跃然纸上,既有帝王的威严,又含对百姓的悲悯。

接下来的三日,徐瑶在初稿基础上反复打磨,增补了大乾先帝德政的具体细节与清廷屠民的详实罪状,让檄文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待最终定稿后,龙小羽亲手誊抄完毕。

这篇凝聚着两人心血、承载着亿万百姓期盼的反清檄文,全文如下:

天下人都该知道,天道自有公论,顺应民心的才能长久,违背民心的终将灭亡。民心向背,是国家安定、成就大业的根本,失去百姓支持的政权,迟早会分崩离析。我大乾王朝建立两百多年,历经九代明君奠定基业,承接华夏正统,守护百姓平安,功绩光照天地,恩德深深扎根在百姓心里。如今满清窃取国家大权,异族扰乱华夏,屠杀我百姓,侵占我疆土,倒行逆施的行径,惹得天怒人怨。我,大乾第十代天子龙小羽,谨以血与火为见证,向天下宣告,讨伐满清逆贼,收复我大好河山!

太祖高皇帝龙启轩,顺应天意民心,平定各路豪杰,取代衰败的元朝建立大乾。建国之初,他减轻赋税徭役,让百姓休养生息,把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让荒芜的土地重新种上庄稼。他整顿官制,肃清官场风气,禁止贪污**,开创了清明的世道,为大乾两百年的基业打下坚实基础,让天下百姓诚心归附,四海之内一片太平。

太宗文皇帝龙文广,重视文化教育,广泛开设科举考试,不拘泥于门第出身选拔有才能的人,让穷苦人家的子弟也有做官的机会,朝堂上不再有被埋没的人才。他组织编纂史书典籍,传承华夏文化血脉;兴修水利工程,疏通江河湖泊,让粮食连年丰收,粮仓堆满粮食,百姓安居乐业,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

世宗章皇帝龙承佑,大力推行改革,整顿财政制度,理清赋税中的弊端,废除繁杂苛刻的赋税,减轻百姓负担。他严格整顿军队纪律,巩固边防,击退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守护边疆百姓的安宁,让商人往来通行无阻,边境地区不再受战乱困扰,国家实力日益强盛,疆域也更加稳固。

高宗纯皇帝龙绍棠,以宽厚仁慈治理国家,体恤百姓疾苦,遇到灾荒年份就打开粮仓发放粮食,派遣官员前往灾区赈灾,绝不会让一个百姓流离失所。他积极开展海外贸易,互通有无,让大乾的物产传播到世界各地,也让外国的珍宝惠及国内百姓;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彰显华夏的国威,让大乾的名声远扬,各国纷纷前来朝拜。

仁宗睿皇帝龙明宇,亲身践行节俭之道,戒除奢侈浪费,为朝堂上下做出表率。他重视民生发展,推广新的农作物品种,改良农具,让农业产量大幅提高,百姓生活富足。他严明法律制度,宽严适度,断案公正无私,监狱里没有冤假错案,让社会风气清明,百姓淳朴善良,天下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景象。

宣宗敬皇帝龙彦廷,深耕农桑,推广先进耕作技术,在全国兴修水利沟渠,使旱涝保收,百姓粮仓充盈。他轻徭薄赋,鼓励工商,放宽民间经营限制,让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市井繁华,百姓富足安康。同时整饬军备,革新兵器,筑牢边境防线,使外敌不敢觊觎,国家长治久安。

文宗毅皇帝龙浩宇,面对边境异动与内部隐患,刚毅果决。他整肃吏治,严惩贪腐,提拔廉能之士,让朝堂风气为之一新;练兵强将,加固边防要塞,多次击退来犯之敌,守护疆土完整。他体恤民情,遇灾荒必亲下诏书安抚,调拨物资赈灾,始终将百姓疾苦放在心上,深得民心。

穆宗惠皇帝龙景谦,以仁惠为政,废除冗余苛法,简化赋税流程。他重视教育普及,在各州府增设学堂,资助寒门学子求学;倡导礼法并重,规范社会秩序,让民风愈发淳朴,邻里和睦,天下呈现一片祥和之态。

德宗顺皇帝龙承泽,顺应时势,革新弊政,鼓励农工商协调发展,支持民间技艺创新,使国家经济持续繁荣。他秉持睦邻友好之道,妥善处理边境事务,避免战乱纷争;同时关爱老弱孤残,设立惠民机构,保障弱势群体生活,让大乾的恩德遍布每一个角落,百姓安居乐业,人心所向。

满清以异族身份,趁着大乾内部出现动荡,悍然发动战争,突破山海关南下,屠杀大乾皇室宗亲,颠覆大乾的统治。他们表面上装出仁义的样子,拉拢奸邪小人,窃取国家大权后,就改变大乾的良好制度,推行异族的苛刻政策,让华夏正统受到玷污,礼仪之邦遭受羞辱。

我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四川五省的百姓,心中挂念大乾,奋起反抗满清的统治,却遭到满清逆贼的血腥镇压。十二万清军的铁蹄所到之处,鸡犬不留,六省之地有一千七百万子民惨遭屠杀,昔日繁华的城镇变成一片焦土,广阔肥沃的土地沦为废墟,白骨暴露在荒野之上,千里之内听不到鸡鸣声,惨状前所未有,连上天都为之愤怒。

满清逆贼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抢夺百姓的田地家产,霸占百姓的家园,逼迫良家妇女为娼,搜刮无数钱财。各种苛捐杂税层出不穷,百姓承受不住沉重的负担,只能卖儿卖女,四处流浪。他们还以高压政策禁锢人们的思想,强行命令百姓剃发易服,毁坏我华夏的传统衣冠,斩断我华夏的文化根脉,这样的罪行应当被诛杀,这样的恶行难以饶恕。

满清皇帝玄烨,自吹自擂是英明君主,实际上却残暴不仁。凡是有百姓反抗,就必定会下令屠城;只要有人稍微表现出不满,就罗织罪名,株连九族。满清的官吏贪污**,疯狂搜刮民脂民膏,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想活下去都难,求死都不能。天下百姓刚有一点喘息的机会,就遭到满清逆贼的无情打压,生灵涂炭,百姓的怨恨之声遍布天下。

我继承大乾历代先帝的遗志,带领二十万忠心义胆的百姓,发誓要驱除满清鞑虏,恢复大乾的河山。昔日有千万子民为了复乾大业壮烈牺牲,他们的鲜血还没有干涸,他们的志向还没有实现;如今海南的百姓纷纷响应,他们的忠心值得嘉奖,他们的情义令人敬佩。我虽然经历了无数次战争,遭受了许多磨难,但恢复大乾的决心,永远不会改变;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愿望,无论生死都不会动摇。

今天我颁布这篇檄文,告知天下所有人:凡是我大乾的子民,无论身处何方,无论男女老少,都应当铭记国家的仇恨和家族的冤屈,响应我的号召,同心同德,一起举起反抗的大旗。满清的官吏可以弃暗投明,和我们一起成就大业;读书人可以拿起笔杆子,宣传复乾的大义;农民可以放下锄头,加入义军的队伍;工匠可以献出技艺,打造武器装备。

只要天下百姓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推翻满清的残暴统治,恢复大乾的正统。到那时,我必将恢复大乾的优良制度,减轻赋税徭役,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表彰忠义之人,抚恤死难者的家属,让英雄不再被埋没;传承华夏的文化血脉,恢复礼仪之邦的风貌,让天下重新回到太平盛世。

现在,义军的大旗已经竖起,复乾的号角已经吹响。希望天下有识之士,能够尽快响应,投身到复乾大业中来。让我们一起并肩作战,用热血洗刷国耻,用勇气夺回河山,让大乾的光辉重新照耀天下!

檄文传遍之处,望天下百姓群起响应,共赴国难,不负先帝遗志,不负万民期盼!

昭熙七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大乾第十代天子龙小羽 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