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恐怖 > 择日走红 > 第734章 论周平安的心理阴影面积(12400字)

陆严河扛票房这件事是怎么说起来的?

回想一下,好像就是从《三山》开始的。

那部电影,第一轮放映的时候,就卖了八千多万,之后几次重映,总票房已经过亿。

虽然他只客串出演了十五分钟,但是,当时整部电影都是围绕陆严河那十五分钟的表演来做了重点宣传。

之后,《暮春》在国际获奖和“天台告白”的营销活动之下,卖出6亿多的票房。

《荣耀之路》开启超长点映,其实就是参照北美的“小规模放映”,用“限制上映影院数”保上座率,从而保住排片,拉长宣传战线,用北美颁奖季的暴光来一点一点地收票房,最终长达五个多月的上映期,日票房最高也就是破千万,最低的时候,每天几万元,但最终票房却破了2亿。

再之后,就是《情书》,《情书》也是因为找到了一个能够引起社会共鸣的营销点,再加上国际获奖的噱头,卖出了超过10亿的票房。

实际上,陆严河“扛票房”这个名头,更多的是来自他在文艺片领域的表现,而不是商业片。

而他这个名头扛得这么瓷实,更是因为商业片卖座是应该的,文艺片卖座才是奇迹。陆严河却能一直复制奇迹。

满打满算,《热带雨季》是陆严河的第四部文艺片。

灵河一直在宣传营销中强调,《热带雨季》是文艺片,票房不是第一目标,能够拿几千万票房,就足以回本大赚,这样的轰炸式宣传下,很多人都形成了《热带雨季》进入国庆档,确实只是想要“喝点汤”而已的印象。

可是,如果它又是一部《暮春》和《情书》那样阴差阳错踩准了社会性议题、掀起全民讨论的电影呢?

现在有多少观众会因为看到陆严河,选择相信他的品味,走进电影院去看一部电影?

这是谁都无法预测的。

因为陆严河的基础盘,很难测量。

而就在《热带雨季》上映的前一天,电影打出了他们宣传战中的王炸——

导演黄天霖和电影中的母亲秦淑兰出现在了央台的一档访谈节目,聊起了马来西亚华人们的“前世今生”。

当年先祖为什么会去马来西亚。

现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对于祖国又是什么样的认知。

大家在一代代的传承中,为了让中华文化能够传承下来,做了多少努力。

最后回到电影。

《热带雨季》讲的就是一个非常寻常的、在马来西亚生活的华人家庭的故事,和中国大陆万万千千的家庭故事一样,同本同源,割不断的血缘关系,离开了的人,也在被等待着回来。

-

“他们竟然玩这一套!”

这一次国庆档,被视为票房冠军争夺者的两个头部电影,一个是儒意影业推出来的喜剧电影《龙的传人》,贾龙主演。

另一个是龙岩影业推出来的科幻电影《补神行动》,虽然没有那几个位于第一梯队的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主演,但这部电影从立项之初就备受关注,因为的国内顶级ip改编,释放出来的预告片,电影里的画面、特效,都让人震撼。

在这两部电影之后,还有程石砚主演的一部动作警匪片《井中电》。

陆严河主演的《热带雨季》看上去跟这几部电影,确实没有什么竞争力。

陆严河也真的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跟这几部电影竞争票房。

在他心中《热带雨季》能够在这样的大盘里混到一个亿的票房就谢天谢地了。

谁知道,央台突然主动联系他们,想要做那么一期访谈节目。

一聊,人家说,是温生明跟这档节目的总导演关系很熟,就提到了在国庆节的时候,选择这样一部电影的主创阵容,做这样一个选题,应时应景,也有社会意义。

陆严河都没有想到,温生明竟然会在背后帮他。

这一刻,陆严河忽然想到了他在《定风一号》杀青的时候,温生明所说的那句“我会一直看着你”。

原来“看着”是这个意思吗?

央台的访谈节目,影响力可以大,也可以小,但是谁都不会说,这个节目的覆盖范围小。

在现在的这些媒体中,真正能够大范围地覆盖到中老年群体的,只有央台。

更不用说,央台在各个平台的官方号,粉丝数一样夸张,多得惊人。

他们想要宣传什么东西,覆盖率那是惊人的。

儒意影业和龙岩影业的人这一刻都没有忍住,大爆粗口。

因为《热带雨季》“不讲武德”。

事实也证明,央台这档节目一播出,各种切片就开始满天飞了。

还没有一部电影,是以这种主题来做宣传的。

海外华人,同根同源。

明明只是一部非常小众的、讲私人情感的电影,结果突然就戴上了主旋律的帽子。

在儒意影业和龙岩影业都很着急——担心《热带雨季》逆流而上的时候,陆严河其实也有点担心这个宣传翻车。

《热带雨季》可是一部跟“主旋律”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电影。

现在所扯的“海外华人,同根同源”,完全就是在这个阶段掰出来的。

它当然是存在的,真实的,可这不是《热带雨季》要表达的主题。

这样宣传,不会让很多观众看完之后,觉得“文不对题”“货不对板”吗?

陆严河把自己的顾虑发到了宣发群里。

宣发群里的同事则回应:我们接下来会加大对电影主题的推广的。

国庆档第一天,《热带雨季》这部文艺片,靠着陆严河的影响力,以及这部电影在前期宣传和点映中显示出来的市场潜力,也拿到了12%的排片,在国庆档上映的影片中,排在第四。

当陆严河睡醒的时候,《热带雨季》的首日票房(加上当日的预售)已经突破了1800万,排在日票房第四位,跟排片率持平。

陆严河长吁一口气。

看到1800万这个数字,他就知道,“混口汤喝”的策略成功了。

这部电影,陆严河没有跟剧组他们一起去跑路演。

一是太费劲了,陆严河不想折腾,二是这部电影路演的主题,跟他关系不大,他不出现比出现好。

路演是由黄天霖带着正在休国庆假的黄峰小朋友和秦淑兰在跑。

他们作为海外侨胞的身份,在现场跟大家交流海外华人的生活,顺便再讲一讲《热带雨季》这部电影。

首日,《龙的传人》票房9500万,《补神行动》票房9200万,《井中电》票房只有4200万,《热带雨季》票房2300万。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热带雨季》松了口气,因为这一次的宣发策略,有点兵行险招,但是,能够首日就拿2300万,证明这个宣发策略成功了。

而其他的电影松了口气,是因为《热带雨季》没有如他们所担心的那样,爆出一个惊天大冷门,把他们所有这些大片都给干趴下了。

陆严河都不知道他们对他有这样的忌惮。

讲实话,一部文艺片,甚至都不是类型片,上限就在那里摆着,他们的担心未免太多余了。

就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却也不出意料的,有一些黑子开始大作文章,说陆严河的票房号召力不过如此。

首日只有两千万多的票房,简直就是大扑特扑。

陆严河在每一部电影上映的时候,都会被人拿着一些数据说“大扑特扑”。

实际上,所有抛开影片类型、上映档期和竞争对手、空谈票房高低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热带雨季》的制作成本不超过两百万人民币,早他妈赚回本了。

灵河取得中国发行权的采购价是100万美元。

可以说,就这个首日票房,加上之前电影的票房,直接就回了本,开始盈利。

陈梓妍安排了好几个营销号去做“内幕分析”“成本分析”等等,引起大家对《热带雨季》制作成本的注意,随后去重点强调,这部电影的回报率。

要知道,《热带雨季》在北美五馆上映,首日单馆直接破万,成绩一样喜人。

最关键的是,次日,《龙的传人》和《补神行动》两部电影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票房下滑,《井中电》更是因为口碑一般,票房迎来腰斩,而《热带雨季》却逆跌了,十月二日的票房拿了2500万,上映两天,票房突破了5000万。

从走势来看,《热带雨季》也许有可能在国庆档拿下票房第三的位置。

《井中电》的口碑崩得有点厉害,如果第三天的票房继续崩的话,那就真有可能最后这部电影只能拿到2亿出头的票房了。

《热带雨季》却是在国庆之后,有一个非常长的窗口期。

再无大档期了——

意味着,没有大片再来蚕食排片空间,《热带雨季》可以保持着一定的排片,慢慢收割票房。

而国庆期间,除了央台的访谈节目,正在热播的《年轻的日子》在两期节目的中间,都播放了《热带雨季》的预告片。

不仅如此,《跳起来》全渠道推软文来宣传不说,辛子杏执掌的叶脉网,也做了《热带雨季》专题策划,邀请海外华人在叶脉网讲述自己的家族故事。

白雨也邀请《热带雨季》剧组,参加了她即将推出的文学杂志编辑部举办的“马来西亚的文学与影视艺术”研讨,包括石夏老师在内的多位当代文坛巨擘,都出席,并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在研讨会上讨论。

多方联动,这样的宣传资源,对于其他电影来说,想要砸下来,没有个数千万肯定是砸不下来的。

甚至还不是钱的问题,像白雨做的那个研讨会,那帮作家,一般人都请不来,人家也不缺钱。

关键还是他们这一帮人能够带动的读者,以及这个群体基本都擅长于“叭叭”的特点,在接下来的互联网生态中,对《热带雨季》这部电影的推广作用。

《热带雨季》免费获得了这一切宣传资源。

无他,只因陆严河尔。

儒意影业也好,龙岩影业也好,都羡慕得眼睛发红。

甚至有一个电影制片人公开发了微博:拿什么跟陆严河竞争,只要是他的影视剧,那么多人帮他免费宣传,动不动就是一个文化现象出现了,《热带雨季》这个电影都能每天卖两千万多的票房,除了他,谁能做到?

话里话外都很酸。

陆严河想了想,转发了这条微博,以图片形式写了一篇长文:

——感谢我的女朋友,把我们无心插柳做的一本杂志,做成了现在的规模。

——感谢我的同行、朋友和同学,各有各的能耐,自己放光发热,还通过自己的领域帮我发光发热;感谢我一路遇到的老师们,默默地帮我牵线搭桥,不断扶持我,支持我。

——还好,这不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行业,当我提出也许国庆档这么大一个档期,十个人里面也许也有一个人想看文艺片,如果有一部电影可以满足这一个人的需求,加起来也是很多人,宣发的同事们经过市场调研和测算以后,支持了我的想法。

——事实证明,我们中国人这么多,需求也很多样。

——我喜欢这个由不同的电影组成的大档期,每个观众都可以找到自己想看的电影。

——我喜欢这个百齐放的行业,我们不模仿别人,只做自己,有的时候,即使只是一朵小小的,因为开在了人头攒动的街角,所以也让一些爱的人驻足,来欣赏这朵小小的。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创作者创作的意义,只要是我们用心创作的东西,总有人为我们驻足。

-

“你们跟陆严河比什么比?你们有什么可以比的?”

翌日,龙岩影业的内部视频会议,黄总直接吐槽,或者说,大骂:“你们是比他有文化,还是比他身边的那一帮人有文化?”

黄总之所以吐槽,是因为龙岩影业推出来的《补神行动》,昨天在宣发上出现了一个非常昏头的招数。

《补神行动》的一个宣发人员在朋友圈写了一段话:“小固然美丽,但是支撑这个行业发展的,只能是大树。龙岩影业一直在做的是种树的事情,这更艰辛,更有挑战,但是,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长成森林。”

这不是某个人义愤填膺之语,这是《补神行动》的宣发组策划出来的一个“蹭热度”式宣传策略。

目的是激起观众们的爱国情怀,以及把《补神行动》这样一种工业的进步和升级,再一次强化到观众们的印象中。

结果就是,引来了一众嘲讽。

黄总气得一大早就开视频会议骂人:“说了多少次,不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自己说自己是产业化代表,谁他妈理你啊!《补神行动》明明各方面的口碑都很好,观众也都在夸特效做得好,确实是大片,形势一片大好,你们非要再往自己脸上补妆,不知道越补越浓啊?”

黄总又骂:“还小大树,你们有陆严河那水平去玩比喻吗?你们这些野鸡大学毕业的,跟人家振华大学文学院毕业的比什么?硬蹭!要是今天《补神行动》的票房走势跌过预期了,你们都给我滚蛋!”

一群人被骂得灰头土脸,又按照黄总的指示,赶紧补救。

黄总更是亲自发了一条微博:种树的人辛辛苦苦地种着,看到小开得很漂亮,很高兴有小作伴,这树倒是先傲慢上了,觉得小分散了种树人对它的注意力,看来种树也一样,除了施肥,也得进行价值观的教导,抱歉,让大家见笑了。

一条微博,力挽狂澜。

电影公司的老板亲自解释并道歉,这个姿态只要诚恳,其实是很容易被接受的。

确实也不是什么大事。

陆严河则点了个赞,说:“因为有大树帮忙遮风挡雨,小才能安然无恙,这才是森林。”

-

国庆档七天眨眼即过。

《龙的传人》总票房拿到了5.4亿,《补神行动》总票房拿到了6.4亿,是的,后者依靠着它的硬实力后来居上了。

而第三名,仍然还是《井中电》,虽然后期乏力,但是,前几天的票房仍然让他总票房得到了2.5亿。

第四名,《热带雨季》,在各方努力以及自身影片实力过硬之下,连续七天,日票房都维持在2000万以上,加上点映期的900万票房,一共拿到了1.9亿的票房,即将突破2亿。

文艺片勇闯国庆档,以成功画上句号。

不过,这只是阶段性的句号。

《热带雨季》是要走长线的。

因为《热带雨季》在北美颁奖季的征程开始了。

陆严河录完了这一季《年轻的日子》最后一期录制后,就飞去了美国。

北美颁奖季正式的时间一般是12月到次年的2月。

但是,在那之前,也有一些宣传行程要跑。

陆严河这一次是过去录访谈节目的。

在美国,盛行“名嘴”。演艺圈也是如此。

国内,电影明星们宣传电影,现在访谈节目都不是主流的宣传方式,而是上各种国民度高的综艺节目。但是,在美国,电影明星们在电视媒体上的宣传,还是以名嘴的访谈节目为主。

这一次,陆严河要上三档节目,和黄天霖和秦淑兰一起。

其实所谓的公关经费,不仅仅是支付一些公关活动的经费,还包括这些宣传行程的各种费用。

陆严河和黄天霖的吃穿住行都是由绿谷来支付,秦淑兰的则需要由拾火来支付,因为绿谷不肯承担。

那像这样一趟行程,从往返机票、酒店住宿、妆造、行程助理等等,一般至少要五万美金,这还是秦淑兰只带了一个助理并且标准比较低的情况下。

都是经济账。

但是,尽管如此,陆严河也觉得值得。

当然值得,秦淑兰从中国的宣传行程,到现在又来到北美,在各种各样的曝光下,知名度已经涨了很多。尤其是她本身是华裔,会中文,英文也很不错,两边都吃得开。

自从秦淑兰签到拾火以后,陈梓妍这边已经帮她接触了好几个剧本,等着她来挑。

像她这样演技好的实力派,只要有一家有实力的经纪公司来运营,也许无法像流量明星一样赚大钱,小钱肯定是能源源不断地赚的。

像北美颁奖季的这一趟下来,或许秦淑兰一个人就需要上百万美金,但是,随着秦淑兰知名度上升,戏约的增多和片酬的提高,肯定是能够赚回来的。

绝不是亏本买卖。

到了秦淑兰这个年纪,她本来都已经准备进入“颐养天年”的阶段了,谁知道,突然碰上了《热带雨季》,碰上了陆严河,遇到了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她也不想错过这样一个机会。

陆严河甚至都在思考,能不能在《捕蝇纸》这部电影里给秦淑兰修改一个角色,想了想,还是算了,这部电影里的亚裔面孔已经够多了。

这毕竟是一部英语电影。

但是,其他的几个影视项目,比如《红眼航班》,比如《源代码》,陆严河都打算在里面给秦淑兰修改一个角色。

戏份肯定不是很多,但肯定不是工具人,一定有秦淑兰可以发挥的空间。

-

《热带雨季》在北美的票房表现很不错,到现在为止,一直维持着五馆的小规模放映,馆均到现在还维持着3000美金以上的票房。

不过,尽管它有着不错的票房表现,绿谷也并没有要马上给《热带雨季》做大规模放映的计划。

因为这部电影虽然在评论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和关注,但是,在观众那边,讨论度也好,各方面的数据也好,都比较中规中矩,不适合做大规模放映——

不会有那么多人来看。

这也符合正常情况。

事实上,就算陆严河现在是今年奥斯卡的大热门,但放在整个电影市场来说,颁奖季影片之于票房的正面作用,也往往是在于长线,而非突然给你来一下票房激增。

《热带雨季》在北美这边走的完全是评论界路线,而不是像《芭比》《火星救援》在他们那几届一样,走的是票房路线。

奥斯卡能够一直维持它的影响力,也确实是做到了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像《地心引力》《火星救援》《芭比》这样的商业大片,只要拍得好,不套路,不爆米,一样受奥斯卡青睐。

人家是正儿八经地把奖项跟这个行业结合在一起,不媚俗,也不玩曲高和寡那一套,即使行业发展的方向未必就那么好,至少人家紧跟着行业的发展在走。

国内现在的这些奖项吧,一个问题是多而杂,没有居于统治地位的领头奖,另一个问题是“提名不清不楚,获奖不伦不类”,看得出想改变,但又走三步退两步的,获奖的结果只对流量明星有用,除此之外,就跟自嗨差别不大。

当然,也不能完全怪奖本身,这几年,看得出这些奖项是在努力地想要跟上行业、想要有所作为,不再玩以前圈地自萌那一套了,奈何这几年的电影行业本身没有出什么好作品,给奖总有一种矮子拔高个的无奈感,或者就是“追封”感太过明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