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光怪陆离、危机四伏的镜像回廊,重返相对“正常”的图书馆区域,虞千秋和谢临川并未感到丝毫轻松。掌心(或者说识海)中那块属于《永恒之章》的碎片依旧散发着微弱的、代表“镜像”与“完整性”的共鸣,如同一个无声的计时器,提醒着他们任务的紧迫。而“空白之书”的阴影,更是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顶。
根据碎片提供的信息,下一个目标区域是【历史长廊】——一个时间混乱,需要从不断重演的历史片段中甄别“真实”,才能找到对应碎片的地方。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亦由时间掩埋。”虞千秋对于前往此地并无抵触,反而带着一种审视者的冷漠。在苍梧大陆,她亲身参与并主导了太多足以改写历史走向的事件,对于历史的真实与虚妄,有着近乎本能的洞察。
谢临川则更加务实:“时间混乱意味着危险。我们可能会被卷入特定的历史时刻,甚至面临时间悖论的风险。需要找到进入的方法,以及确保能离开的锚点。”
两人再次依靠谢临川的空间感知与虞千秋轮回珠的共鸣指引,在无尽的书架迷宫中搜寻。与寻找镜像回廊时那种极致的“对称”与“平衡”感不同,这一次,轮回珠传递出的感应,带着一种厚重、层叠、且充满断续回响的特质,仿佛在感知一片由无数时光碎片沉积而成的岩层。
终于,在穿越一个摆放着大量封面斑驳、散发着古老尘埃气息书籍的区域后,他们停在了一面巨大的、并非由镜子,而是由无数幅流动的、如同褪色油画般景象构成的“墙壁”前。
这面“墙壁”无边无际,向上延伸没入朦胧,左右望不到尽头。墙壁表面,无数历史场景如同走马灯般飞速流转——宏大的战争场面、宫廷的密谋、市井的喧嚣、文明的兴起与衰亡……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景象混杂在一起,却又奇异地共存于这面墙壁之上。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属于旧纸张、尘土和时光本身的陈旧气息,还夹杂着各种早已消散于历史长河中的声音碎片:战鼓声、祈祷声、叫卖声、哭泣声……交织成一曲混乱的时光交响乐。
这里,就是【历史长廊】的入口。它并非一条有形的走廊,而是一片由具象化历史信息构成的、不断演化的二维平面。
“如何进入?”谢临川凝神感知,“这面‘墙’本身就是高度压缩的信息流,直接触碰可能会被随机卷入某个历史片段。”
虞千秋没有回答,而是闭上双眼,将神识集中,缓缓探向那面流动的历史之墙。她没有试图强行突破,而是如同一个耐心的读者,细细“阅读”着墙壁上流淌过的每一幅画面,感受其中蕴含的“真实”与“虚妄”的比重。
轮回珠在她识海中散发出朦胧清辉,与那块“镜像”碎片产生微弱的共鸣。这共鸣并非指向墙壁本身,而是如同探针,在无数历史片段中,搜寻着那一丝属于《永恒之章》碎片的、独特的“定义真实”的概念波动。
突然,她睁开了眼睛,目光锁定在墙壁上一幅看似平平无奇、描绘着一群古代学者在星空下激烈辩论的画面。
“是那里。”她指向那幅画面,“碎片的气息……虽然微弱,但与其他虚妄的历史回响不同,它更加……‘确定’。”
那幅画面在浩瀚流淌的历史之墙上只是一瞬,但虞千秋精准地捕捉到了它。
“跟我来。”她低喝一声,不再犹豫,主动将手伸向那幅正在流走的辩论图景。在她指尖触及墙壁的瞬间,那幅画面骤然放大,如同一个旋涡,将她和紧随其后的谢临川一起吞噬了进去!
天旋地转的感觉再次袭来,但这次并非空间的扭曲,而是时间的错位。
当眩晕感消退,两人发现自己已然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头顶是璀璨而陌生的星空,夜风微凉,带着青草与泥土的气息。他们站在一处古老神庙的残垣断壁之间,周围是几十名穿着古朴长袍、须发皆白或正值壮年的学者,他们围坐在篝火旁,正在进行一场关于“星辰运行规律与神意”的激烈辩论。没有人对虞千秋和谢临川这两个突兀出现的“不速之客”表现出惊讶,仿佛他们本就该在此地。
“我们……被拉入这个历史片段了?”谢临川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空间感知在这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仿佛被这片特定的时空所固化。
“并非完全沉浸。”虞千秋感受着自身与图书馆那若有若无的联系,以及轮回珠中碎片稳定的共鸣,“我等如同旁观之客,可观察,可感知,但难以直接干涉。碎片……应藏于此段历史之‘真实’内核中。”
她的话音刚落,场中的辩论达到了**。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站起身来,手持象征着智慧的木杖,声音洪亮而充满不容置疑的权威:“毋庸置疑!星辰轨迹,皆由至高神明意志驱动!我等只需观测、记录、虔信!此乃亘古不变之真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