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七、见·平绥线围猎
一>、见·华北第三兵团张家口诱敌战与第三十五军的覆灭陷阱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的平绥线,寒风卷着沙尘掠过张家口的土城墙,华北军区第三兵团五万将士正沿着绥远至张家口的公路疾进。这支肩负“围困张家口、诱敌增援”使命的劲旅,以大兵团协同作战的战术,在张家口外围构筑起层层包围网,不仅将傅作义第十一兵团困于孤城,更成功诱使傅作义嫡系第三十五军驰援——这场精心设计的“诱敌入局”之战,最终将傅作义的“心头肉”引入新保安的死亡陷阱,为平津战役的战略转折奠定关键基础。
二>、见·兵团机动:华北第三兵团的“平绥线急进”与围堵部署
绥远出发:五万大军的“昼夜奔袭”。十一月二十五日黎明,绥远城外的练兵场上,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司令员杨成武站在高台上,望着整齐列队的五万将士。寒风吹得他的军大衣猎猎作响,手里的指挥棒指向东方:“中央军委命令我们,火速进军张家口,围困孙兰峰兵团,吸引傅作义嫡系增援!全体将士轻装前进,放弃辎重,三天内抵达张家口外围!”
战士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彻旷野。各纵队立即行动——第一纵队司令员唐延杰率部作为先锋,沿平绥线东侧疾进;第二纵队司令员韩伟率部从西侧迂回,目标攻占怀安;第六纵队司令员文年生率部从南侧推进,直扑沙岭子。队伍像三支利箭,在平绥线两侧的土路上疾驰。 第一纵队三旅战士周卫国背着步枪,腰间别着手榴弹,脚步不停。他的棉鞋早已被尘土覆盖,脚底板磨出了血泡,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却死死咬着牙——他知道,早一天抵达张家口,就能早一天完成围困任务,为东北野战军入关争取时间。
“加快速度!前面就是卓资山,咱们在那儿休整半小时!”连长赵刚的声音在队伍前方响起,战士们精神一振,脚步更快了。昼夜奔袭中,战士们饿了就啃冻硬的玉米面饼,渴了就喝路边的冰水,累了就靠在路边的大树上打个盹。十一月二十七日傍晚,华北第三兵团主力终于抵达张家口外围,三个纵队呈“品”字形展开,开始构筑包围工事。
外围布防:多维度的“围堵网络”。十一月二十八日,张家口外围的柴沟堡、怀安、沙岭子三地,华北第三兵团的将士们正紧锣密鼓地构筑防御工事。第一纵队在柴沟堡外围挖掘战壕,战壕深两米、宽一米,里面埋设地雷,战壕两侧架起重机枪,枪口对准柴沟堡方向;第二纵队在怀安城外的山坡上设置炮兵阵地,榴弹炮、迫击炮整齐排列,炮口直指城内;第六纵队在沙岭子的公路上设置路障,用树干和石头堵住道路,防止敌军突围。
“把铁丝网拉得再密些!让敌人插翅难飞!”唐延杰在柴沟堡阵地视察,看到战士们正在架设铁丝网,大声叮嘱。战士们立即行动,将铁丝网拉成三层,每层之间相距一米,铁丝上还挂满了手榴弹,只要敌军触碰,就会引爆。与此同时,侦察兵们潜入张家口城内,摸清了孙兰峰兵团的布防。第十一兵团主力驻守张家口市区,依托城墙、碉堡构筑防线,外围的柴沟堡、怀安、沙岭子各有一个团驻守,作为“缓冲屏障”。杨成武根据侦察情报,制定作战计划:“十一月二十九日拂晓,对三地同时发起进攻,拔掉傅作义的外围据点,形成对张家口的全面包围!”
三>、见·外围攻坚:柴沟堡、怀安、沙岭子的“三点破局”
柴沟堡血战:炸药包与暗堡的“生死较量”。十一月二十九日拂晓,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柴沟堡的夜空,第一纵队对柴沟堡的进攻正式开始。炮兵部队率先开火,二十余门迫击炮同时轰击柴沟堡外围的土圩子,“轰隆”声震得地动山摇,土圩子上的碉堡被一个个炸毁,国民党军的机枪火力瞬间减弱。“爆破组上!”一旅旅长黄新廷大喊,五个爆破手抱着炸药包,沿着战壕往前冲。柴沟堡外围的土圩子高达三米,圩子上布满射击孔,国民党军的机枪从射击孔里疯狂扫射,子弹像雨点般落在爆破手身边,泥土溅了一身。
爆破手李建军跑在最前面,刚冲到土圩子脚下,就被一颗子弹击中腿部,鲜血瞬间浸透了棉裤。他咬着牙,拖着伤腿,爬到一个暗堡射击孔前,将炸药包塞进孔里,拉燃导火索后,用尽最后力气往回滚。“轰隆!”暗堡被炸毁,气浪将李建军掀飞好几米,他重重地摔在地上,再也没能站起来。“为李建军报仇!冲啊!”战士们红着眼睛,从战壕里跃起,踩着李建军的血迹冲向土圩子。有的战士爬上土圩子,与国民党军展开白刃战;有的战士冲进柴沟堡市区,逐街逐屋清剿残敌。激战至上午十时,柴沟堡被攻克,全歼守敌一个团,缴获重机枪十挺、步枪五百余支。
怀安突袭:炮兵与步兵的“协同破城”。同一时间,怀安城外的第二纵队发起进攻。炮兵连长陈明远下令:“目标,怀安东门城墙!开火!”十门榴弹炮同时轰鸣,炮弹像雨点般砸向东门城墙,城墙很快被炸开一个三米宽的缺口。“冲锋!”韩伟大喊,二旅战士们像潮水般从缺口冲入城内。怀安的国民党军依托街道两侧的房屋负隅顽抗,用步枪和手榴弹阻击解放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