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 > 第322章 月球是我们的必争之地

那次短暂的碰面之后,两人各自回到自己的研究领域,彻底投入其中。日夜颠倒,废寝忘食,思绪像潮水般涌动。

与此同时,“破空1号”的静态试验顺利通过,各项指标稳定可靠,目前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实飞前的模拟与负载测试,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实验大厅里,科研人员向姜蕴宁团队介绍即将进行的环节:“接下来是实飞前的模拟与负载测试,这也是整个任务中最关键的一步。我们要验证发动机在极端工况下,能否与飞行器整体系统协同运作。”

除了姜蕴宁之外,她带来的核心成员都是第一次来到基地,对于整个流程并不了解。因此,基地的科研人员解释得格外细致,耐心地讲解每一个环节的目的与操作,让新人们对即将面对的挑战有了清晰的认知。

“虽然,在你们的整个研发过程中,你们已经对发动机进行了无数次试验,推力、燃料消耗、材料耐久性,每一个参数都被反复测量、优化,充分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但是——

当发动机被集成到飞行器上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哪怕发动机在试验台上完美无缺,一旦和飞行器系统组合,或者面对长时间太空环境,微小偏差都可能放大成灾难。

所以,实飞前的模拟与负载测试不可或缺。”

大家静静听着,从他们得到通知确定了“破空1号”投入应用的时间,他们就一直在等着这一刻。

为什么当初在“破空1号”还没有完全研发成功、还在不断调整参数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计算出了“八个月”的期限?

因为,“破空1号”并不是附带验证的实验装置,而是直接安装在飞往月球的飞行器推进舱上的新型主发动机。它承担着轨道转移与中途修正的核心任务。

而八个月,并不是随口说出的数字。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每隔固定周期才会出现一次“最佳发射窗口”。在这个窗口内,飞行器只需最少的燃料消耗,就能借助引力完成从地球轨道到月球轨道的转移。这样的窗口极其有限,一旦错过,就要再等至少一年半,甚至更久。届时,整个项目的时间表将被彻底打乱,相关的国际合作与数据比对也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距离最近的一次窗口期还有十个月,他们为姜蕴宁团队预留了八个月进行“破空1号”的研发,剩下两个月则用于系统集成,以及实飞前的模拟与负载测试。整个安排紧凑而严密,确保飞行器和“破空1号”能够在窗口开启时安全、精准地执行任务。

早在高性能发动机的立项之初,姜蕴宁就提出过一个宏大设想:月球是我们的必争之地。

然而,当时华国现有的发动机型号虽然成熟,却无法满足深空任务的需求——要么效率不足,要么寿命不够,在长时间真空环境下推力和燃料消耗都无法满足需求。换言之,它们只能胜任近地轨道任务,比如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却无法支撑飞往月球所需的长距离转移与轨道修正。

姜蕴宁带领团队启动了“破空1号”的研发,力求在材料耐久性与性能参数上取得突破,只有这样的发动机才能在窗口开启时完成飞往月球的任务。换句话说,如果“破空1号”发动机未能按时研发成功,这次任务就无法按计划执行,项目只能无限期延后。

现实永远比设想的艰难。

理论模型在纸面上看似完美,真正落到实验台上却问题层出不穷:燃烧不稳定、热传导异常、推力的实验结果和理论模型之间有一定差距……无数次试验让进度一再滞后。等到国家层面正式确认了飞往月球的任务时间表时,“破空1号”的关键参数依旧没有完全达标。

姜蕴宁及她团队的成员都紧张地站在屏幕前。

在实验大厅的全景显示器上,飞行器的虚拟轨迹缓缓展开,每一次推演都模拟着从地球到月球的完整转移轨道。整个过程中,系统不断计算姿态控制、轨道修正、通讯延迟、能源消耗等上百项参数。

所有人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不放过任何细节。此刻,哪怕是一点微小的偏差,也可能被放大成潜在的风险。

随着模拟的深入,系统接连发出警报声,红色的数据点在屏幕上闪烁。工程师们迅速俯身操作,调取备用方案,校对算法参数。警报在他们手中被逐一化解,曲线暂时回归稳定。

姜蕴宁神情冷静地站在他们身后,目光紧紧盯着推力与燃料消耗两条关键曲线,不曾开口。

然而,当第四十二轮模拟进行到一半时,主屏幕中央突然亮起一串刺眼的红线——这是“破空1号”在极端工况下最危险的临界点。

这不是一般的警报,而是决定“破空1号”能否安全执行飞行任务的关键时刻。

实验大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仪器的微微嗡鸣。

姜蕴宁紧紧盯着主屏幕上推力曲线,眼神冷静却异常专注。几个呼吸之间,她快速分析数据,判断出问题所在——不在发动机本身,而在模拟器对极端温差的叠加算法。

“让我来吧。”

姜蕴宁的声音不高,却让人下意识让出操作台。她的手指在控制台上飞速敲击,迅速输入几组修正参数,重新调整了温差对推力的影响系数。

十几秒后,红色警报逐一熄灭,屏幕上的曲线缓缓回稳,数据回归到绿色区间。

大厅里陷入短暂的寂静。

确定没有问题之后,姜蕴宁平静地收回手,直起身走到一旁,淡淡说了一句:

“请继续测试吧。”

所有人缓缓吐出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得到稍许的放松——这一轮惊险,算是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负载测试持续进行,极端温差、强烈震动和高强度辐射不断叠加,“破空1号”仿佛置身于最严酷的太空环境之中,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几次测试到达临界点,心跳仿佛被拉紧的弦,但最终曲线稳稳回归到安全区间。

短暂的沉默后,实验大厅里响起一阵轻微的呼气声,然而谁也不敢真正松懈。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这还只是通往月球的第一道门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