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 > 第312章 回归

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 第312章 回归

作者:小小明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8 13:56:29

国家本身确实有团队一直在研究高性能发动机,但姜蕴宁的项目仍然获得了特别立项,甚至重点扶持、拨下大量经费——原因在于:侧重点不同。

已有团队的目标是稳扎稳打。一代一代优化发动机,确保现役或正在研制的飞行器发动机稳定可靠、按时服役。他们注重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常规优化,强调成熟性和安全性。虽然风险低,但进展缓慢,突破性有限。

而姜蕴宁的立项,则瞄准了更高的目标——突破现有极限,打造下一代性能标杆。她的方法高度创新,涵盖新材料、新冷却技术、新燃烧室结构以及全链路控制算法,兼顾实验验证与改造。一旦成功,将直接把国家拉到国际前沿,实现弯道超车。

当然,这也意味着高回报伴随高风险。

即便现有发动机基础扎实,每一次的改动都可能导致失效,甚至发生事故。

而正是这种高风险、高创新、高潜在回报的特点,让姜蕴宁的项目获得了重点扶持。

“现在,大家先熟悉一下环境,准备开始工作。如果遇到任何问题及时汇报。”

姜蕴宁站在前面说,其他人则凑过去,围在发动机周围,一双双眼睛如狼似虎放光芒,像猎手盯上猎物一般,迫不及待地想要拆解、分析、改造每一个部件。

对他们来说,这次研究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实验,更是一场向极限挑战的机会。这是他们学以致用、施展才华的梦中战场,也是一次可能改变整个科研格局的机会。

成功,意味着创新的突破!

诱惑巨大!

站在发动机面前的姜蕴宁,底气十足。

1920年代的德国,机械工程课程中,燃烧与内燃机设计是核心内容。虽然现代发动机已发展到涡轮和更高性能类型,但其底层原理并未改变。

而重生之前的姜蕴宁在德国留学期间攻读机械工程专业,系统学习了工程力学与热动力系统,理论扎实、训练严谨。她不仅掌握了燃烧效率优化、气流控制、机械结构应力与热膨胀分析等核心技能,还深入研究了振动控制、刚度分析与复杂机械耦合,为理解发动机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运行行为打下了坚实基础。

重生之后,她持续关注最新研究和实验方法。因此,面对这台退役发动机,她并非外人眼中的新手,而像是久违回归。

这时,孙俊凯凑到姜蕴宁旁边,小声笑着问:“姜工,等下拆解的第一步让我来吧,这么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可不能错过。”

姜蕴宁看了他一眼,微微点头。

年轻人争取机会,多学习多动手是好事。

她的目光再次落在发动机上,轻声叮嘱:“先观察结构和各部分状态,不要急着动手。”

孙俊凯兴奋地重重点头,几乎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即便团队已经开会研讨过,也看过发动机的结构图纸,面对眼前真实的发动机,动手操作改造之前,他们仍需要在实验室里仔细观察发动机的结构和每个部件的状态。因为退役发动机可能存在磨损、拆卸痕迹,甚至改装或维修过的痕迹,其实际情况往往与图纸不完全一致。

姜蕴宁团队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记录每条管路、每个连接点的实际状态,为后续确定改造起点和设计方案提供基础数据。

这台发动机巨大而沉重,安置在实验台上,周围留足了操作空间。姜蕴宁带领团队分散开来,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负责的区域,仔细观察、测量和记录每一处细节,互不干扰又随时交换发现的异常情况。

她扬声提醒:“每一条管路、每一个连接点都要仔细确认,发现异常立即记录,不要凭图纸操作。”

孙俊凯蹲在发动机一侧,仔细触摸压气段外壳的接缝,记录下金属表面的轻微划痕和热膨胀痕迹;另一名队员用小刷子轻轻清理油渍,检查燃烧段管路接口是否松动;还有人蹲在排气段,测量轴承和转子之间的间隙。

实验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笔尖在记录表格上的沙沙声和偶尔轻声讨论。团队成员时不时凑在一起,对发现的异常现象进行交换意见,对疑点进行二次确认,并讨论可能的原因与影响。

面对这样一台复杂、退役的高性能发动机,即便分工明确,初步完整记录整个发动机的状态,也花费了将近一天的时间。

姜蕴宁很满意自己看到的。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快速走马观花容易漏掉关键细节,影响后续改造方案的准确性。而前期认真、细致的观察虽然耗时,但能保证后续操作有条不紊、高效且安全。

到了晚上六点,团队完成了初步记录的汇总。

姜蕴宁看过数据后,语气沉稳地说道:“大家辛苦了,我们今天的工作先到这里。”

她顿了顿,接着说:“明天我们将根据这些观察和测量的数据,讨论并确定初步改造的关键点和高风险节点。接下来,会从这些位置进行实验验证,再最终制定具体的改造方案。”

团队成员面面相觑,紧张又兴奋。虽然站了一整天,腰酸背痛,手脚都有些僵硬,但心情却棒棒哒。

期待明天的到来!

即便不确定她能否取得像半导体那样的突破,何国良还是提供了应有的便利和资源,让项目顺利启动。

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姜蕴宁来到何国良的办公室。

“何所好。”

“姜工?坐吧。”何国良抬头,目光中带着关切与审视,“工作顺利吗?若是还有什么需要,你可以直接提。”

姜蕴宁点点头,语气平稳:“谢谢何所。我想请教一下,关于实验资源和技术支持方面,还有没有什么可以进一步调配的空间?”

何国良微微挑眉,问道:“你具体指的是……”

姜蕴宁指向手中的记录表,解释道:“我们今天对退役发动机进行了初步记录。我大致看了一下,除了那些需要大改动的关键部位,其他地方本身不打算改动,但部分配件已经有磨损。如果能提供备用配件,实验会更顺利,也能降低风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