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 > 第228章 坚持住

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 第228章 坚持住

作者:小小明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8 13:56:29

隔天,会议室。

姜蕴宁原以为能看到一群精神焕发、斗志昂扬的团队成员,结果一推门,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蔫头耷脑。

“怎么回事?”她皱了皱眉。

角落里有人忍不住哀嚎:“昨天白天睡太多了,晚上根本睡不着,结果就在床上头脑风暴了一晚上……现在反倒更困了。”

姜蕴宁看着他们,神情微微一动,像是叹息,又像是理解。

项目正处在攻坚阶段,数据刚刚有了突破,哪怕放假了,也很难真正放松下来。即使在非工作时间,大脑也像开了挂一样停不下来。

科研人最怕的不是加班,是灵感深夜偷偷上线——一边洗澡一边推公式,一边睡觉一边想模型,每一个梦里,都是“头脑风暴”。

稍作休整后,姜蕴宁便进入正题,带领大家围绕系统临界震荡的问题展开讨论。

她首先简要地回顾了系统当前面临的不稳定性,然后一边在白板上写下关键词,一边缓缓道:“我们之前的思路,倾向于一次性整体调优,想要找出一个最优参数组合,直接解决震荡问题。但这其实是一种冒险。”

她扫视了一圈,继续道:“我们都清楚时间紧,所以本能地想压缩流程,一步到位。但这种多变量耦合的系统里,想要一次性全局调优解决系统震荡问题,风险太高,而且效率也未必高。”

她顿了顿,转头看着众人,语气放缓几分:“我这两天突然想到,或许我们应该回归更基础的方式——分步处理。与其盲目加速调优,不如先细致将系统拆解成多个子模块,把变量逐一剥离,分别测试、评估其影响,慢慢摸清临界边界,再综合调节。”

她一边说,一边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个初步的变量影响分布图。

有成员举手,语气中带着几分犹豫:“姜工,这种方法当然更严谨,但……我们现在的时间窗口很紧,逐个变量测试,时间上可能根本来不及。”

会议室顿时陷入短暂的安静。

大家心里都明白,若非时间紧迫,哪怕花上十年二十年攻克这道难关,也毫无怨言。

但现实摆在眼前——时间不等人。

姜蕴宁点了点头,神情不意外,反而更冷静了些:“你说得对,时间确实是主要问题。但如果我们继续试图用‘一把钥匙开所有锁’,却打不开,那才是真正的浪费。”

她走到白板前,把原本的时间线划分为几个阶段:“我们不必面面俱到。前期先选出高影响权重的几个变量,优先进行局部优化,搭配仿真模型并行推进,先让系统稳定下来。这样既能控制风险,也能为后续争取更多调试空间。”

姜蕴宁提出的是多线并行推进的思路——优先局部优化,结合仿真模型同步进行,分阶段逐步稳定系统,从而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她转身看向大家,语气坚定:“我们没有捷径可走。”

紧接着,她收起记号笔,语气平稳:“下一步,先把变量按影响程度排序,我来带第一组做初步验证,其他人准备支持数据。”

按照姜蕴宁的计划,虽然整体节奏比之前稍显缓慢,但每一步都更加扎实稳健。团队逐一剥离变量,针对关键因素进行细致优化,仿真模型的同步验证也大大减少了试错成本。

随着系统逐渐趋于稳定,成员们的信心也不断提升,整体进展比预期更加顺利,攻坚难关的曙光逐渐显现。

而时间节点来到了第二阶段的倒数第二天。

整个“晨曦”项目团队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最后的调整和测试。

大家心里都非常清楚,这一次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走向。

会议室里,姜蕴宁站在白板前,几位组长围坐一圈。

她指着最新的仿真数据说:“这组参数调整后,系统震荡幅度明显降低,响应速度也符合预期,接下来我们重点观察这个变化能否稳定持续。”

工况识别组的组长蒋国雨皱眉道:“不过在极限工况下,偶尔还有短暂波动,是否需要针对这一点做额外的缓冲措施?”

“额外的缓冲措施”就是针对“极端情况的突发波动”提前做些保险和缓冲。

姜蕴宁点头回应:“确实如此,我们可以在控制算法里增加动态调节模块,实时补偿这些波动。孙工,这部分方案的设计就交给你了,争取今天下午五点前拿出初步方案。”

孙卓越立即接话:“没问题,我会加快进度,确保方案稳妥可靠。”

张新然看着屏幕上的数据,轻声提醒:“另外,系统的传感器响应时间有微小延迟,或许也会影响稳定性,我建议同步调试一下硬件部分。”

姜蕴宁满意地点头:“很细心,硬件和软件必须同步优化,大家分头行动,晚上八点再次汇总结果。”

众人纷纷点头,会议气氛紧张而有序,大家都感受到了最后冲刺的压力与希望。

姜蕴宁深吸一口气:“大家都辛苦了,离成功越来越近了,坚持住!”

隔天,团队正式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全部优化任务,系统运行稳定且各项指标达到预期标准,这标志着第二阶段的顺利结束。

在这阶段的攻坚中,“晨曦”项目团队针对延迟、误差、漂移以及环境扰动等问题逐一优化,特别是在极限工况下通过引入动态补偿,有效抑制了系统波动。各组密切配合,信息共享,确保整体进度同步。最终,不仅实现了系统的显着稳定,还为第三阶段的整体验收与边缘测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标志着华国在光刻机核心技术上跨出了关键一步,距离实现国产高端光刻机的目标又近了一大步。

这一阶段的成功不仅极大提升了团队的士气和凝聚力,也为接下来的挑战积累了宝贵经验。更重要的是,这一成果彰显了自主创新的实力,增强了国家在高端制造领域的话语权,为实现关键设备的国产替代注入了强劲动力。

接下来,团队将继续发扬攻坚克难的精神,迎接更加严苛的整体验收与边缘测试,争取早日实现量产投用。

一个多月来,华国始终立场坚定、应对有序,其毫不妥协的姿态也加剧了灯塔国国内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