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把红星队队部的木牌晒得发亮,李二哥就扛着一块新做的木匾过来了——匾上“红星基建队”五个字,是赵文山用毛笔写的,红漆刷得鲜亮,边缘还打磨得光滑,一看就是花了心思的。
“衍子!林丫头!匾做好了!咱今天就挂牌,让大伙都知道,咱红星队有自己的基建队了!”李二哥把木匾靠在墙上,又从布兜里掏出一串鞭炮,“这是俺托人从公社供销社买的,挂匾得放鞭炮,图个吉利,以后接活顺顺利利!”
陆衍正忙着把基建队的分工表贴在墙上,闻言抬头,笑着说:“来得正好!俺刚把各组的职责整理好,一会儿挂牌的时候,跟大伙念一遍,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该干啥。林薇去大棚了,说要把系统给的高产水稻种子分好,一会儿给来取经的邻村带过去,估计也快回来了。”
话音刚落,就见林薇背着帆布包走进来,里面装着几袋种子,还有系统奖励的《施工安全手册》:“刚把种子分完,每村两斤,都装在纸袋里,写好了播种时间和注意事项;安全手册也抄了十份,各组组长一份,外村来学习的时候,也能给他们参考。”
她看着墙上的木匾,眼里满是笑意:“这匾写得好,刷得也亮,挂在队部门口,既显眼,又能让大伙有干劲——以后咱基建队,不仅要帮村里修渠盖房,还要接邻村的活,把‘红星’的牌子打响。”
没一会儿,乡亲们就都聚到了队部门口,有拿着锄头刚从田里回来的,有抱着娃的妇女,还有拄着拐杖的老人,连村小学的几个老师,都带着学生过来凑热闹,想看看基建队挂牌的样子。
“大伙安静点!咱红星基建队今天正式挂牌了!”陆衍站在台阶上,手里拿着分工表,声音洪亮,“先跟大伙说下分工:李二哥任施工组组长,带8个会浇筑、砌墙的兄弟,负责修渠、盖房的主力活;张大爷任技术组组长,带6个会编竹、熬桐油的乡亲,管技术指导和工具维修;刘婶任种植组组长,带5个会育苗、管大棚的姐妹,负责各村的种植技术帮扶;赵文山管后勤,登记物资、记录进度,还兼着安全记录;另外,两个老人组成安全组,施工的时候盯着点,别出意外!”
乡亲们都拍起手来,李二哥往前站了站,攥着拳头说:“大伙放心!俺一定带好施工组,不管是修渠还是盖房,都保证质量,绝不糊弄!”张大爷也点点头:“俺会把熬桐油、选竹筋的手艺都教给大伙,让咱基建队的技术,比城里施工队还扎实!”
陆衍笑着把木匾递给两个壮劳力,让他们挂在队部门口的槐树上,又点燃了鞭炮——“噼啪”的鞭炮声响起,烟雾缭绕中,木匾稳稳挂好,乡亲们的笑声、欢呼声,混着鞭炮声,飘得很远。
挂牌仪式刚结束,邻村的几个队长就带着村民来了,手里都拎着布包,装着自家的土特产——有的带了刚晒好的红薯干,有的带了腌好的咸菜,还有的带了竹编的篮子,说是“来取经,也带点心意”。
“林丫头,衍子!恭喜你们基建队挂牌!”邻村的张队长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两斤花生,“这是俺们村刚收的花生,炒了点,给大伙尝尝;俺们村想下个月修水渠,今天来,是想请你们施工组的兄弟去指导两天,管饭,还送10斤红薯干当工钱,你看行不?”
林薇笑着接过花生:“张队长太客气了!指导没问题,俺让李二哥明天带两个兄弟过去,顺便把安全手册给你们一份,施工的时候多注意安全。”
李二哥立马应下:“明天一早俺就去!正好让俺们的兄弟练练手,也跟你们村的人多交流交流,看看你们的土渠情况,好定施工方案。”
接下来的一上午,林薇和张大爷忙着给各村的村民讲技术,从水渠加固的要点,到大棚育苗的技巧,没藏一点私;陆衍和赵文山则忙着登记各村的需求,把要修渠、建大棚的村名和时间都记下来,方便后续安排;乡亲们也没闲着,有的给外村村民递姜汤,有的帮着搬工具,整个队部热闹得像过年。
可没人注意到,村口的大槐树下,站着一个穿蓝色工装的男人,正远远地看着这边——正是县建筑公司的周建国,他昨天听说红星队成立了基建队,还被公社当成标杆,心里又气又急,今天特意绕过来,想看看情况,顺便找机会使坏。
周建国看着热闹的场面,又看了看队部门口“红星基建队”的木匾,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之前想抢修渠的活,没抢过;想举报林薇搞垮她的副业,也没成;现在林薇又成立了基建队,还被各村请去指导,要是再让她发展下去,以后公社的基建活,就没他公司的份了。
“好,好得很!”周建国咬着牙,心里暗暗盘算,“你们不是想接活吗?等着瞧,下次公社有大工程,俺一定抢过来,让你们这基建队,连饭都吃不上!”他看了一会儿,见没机会下手,便偷偷转身,骑着自行车走了,没让任何人发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