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穿越之我是精灵王 > 第166章 外域疑云

穿越之我是精灵王 第166章 外域疑云

作者:客服猫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28 11:47:18

锁灵阵启动后的第三天清晨,太平洋上空的“锁眼”卫星突然传回一组异常图像——华夏全境被一层淡绿色光晕包裹,从长白山的积雪巅峰到昆仑山的冰川峡谷,从东海之滨的渔村码头到青藏高原的牧场草原,光晕如薄纱般贴合国土轮廓,白天隐于云层间只留灵能检测仪可捕捉的微弱波动,夜晚则泛着萤火般的淡光,在漆黑的卫星图上勾勒出清晰的华夏疆域。这组图像刚传入美国国家侦察局,就被紧急标注为“最高优先级”,半小时内送抵五角大楼的紧急会议室。

白头鹰空军上将马克·米利盯着巨大屏幕上的光晕,指节因用力攥着钢笔而发白:“这绝不是气象现象!我们的‘全球鹰’无人机三次抵近北纬30度线,都在距离华夏领空200公里处遭遇无形屏障——雷达信号被干扰,红外探测仪显示‘空白区域’,连最先进的量子侦察设备都穿不透!”他顿了顿,声音更沉,“更反常的是,屏障范围内的pm2.5浓度在72小时内下降40%,卫星遥感显示植被生长速率提升30%,这到底是新型生态工程,还是伪装的防御武器?”

坐在他右侧的cIA局长威廉·伯恩斯,将一份皱巴巴的情报报告拍在桌上:“我们在华夏境内的12个线人,只有3个传回了有效信息——泰山、黄山、昆仑山等光晕核心区被划为‘临时生态保护区’,由装备特殊武器的‘安保部队’24小时值守,连当地村民都只能在保护区外活动。有个线人试图混进泰山脚下的村落,只听到村民说‘地里的豆子28天就熟了,豆浆比以前香三倍’,再想问细节就被巡逻队盘问,最后只能仓皇撤离。”

同一时间,欧联盟总部的情报中心里,三十多名分析师围着巨型数据屏忙碌,屏幕上滚动着光晕的能量频谱、气象数据、地质活动记录,却找不到任何匹配项。“从上周开始,华夏气象局就没发布过任何异常预警,科技部也没有相关科研成果公示,甚至连国际专利局都查不到任何关联申请!”首席分析师对着话筒嘶吼,“他们的外交部发言人昨天在记者会上只说‘这是常规生态保护措施’,可常规措施能让整个国家的植被生长速率翻倍?能挡住我们的‘哨兵’卫星侦察?”

而在南美洲的足球强国(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大豆农场主若昂·阿尔维斯正对着电脑屏幕怒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豆主力合约价格在三天内暴跌15%,从每蒲式耳14.5美元跌至12.3美元,创下2020年以来最大跌幅。他刚接到粮商的电话,对方以“市场供需变化”为由,将收购价从每吨600美元压低到480美元——这意味着他今年种的500公顷大豆,要少赚近60万美元,连支付化肥和农机租金都成了问题。

“华夏人到底在搞什么?”若昂摔碎了手里的咖啡杯,褐色的液体溅在桌上的种植计划图上,“他们去年从我们这儿进口了800万吨大豆,占我们出口量的35%!今年突然削减30%订单,还传出有‘一月一熟的高产豆类’——要是他们自己能种够大豆,我们的豆子卖给谁?”他的焦虑很快蔓延到整个产区,罗萨里奥港的粮商们聚集在码头,看着堆积如山的大豆集装箱,不少人当场签下了“减产协议”,计划明年将大豆种植面积缩减20%。

与境外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华夏河南周口的农村正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农民王建国推着满载凡豆的三轮车,在晨曦中碾过村口的水泥路,车斗里的凡豆颗粒饱满,泛着淡金色光泽——这是他三天前刚收割的作物,从3月15日播种到4月12日收获,仅用28天,比当地传统黄豆的生长周期缩短三分之二,产量却翻了一倍,而且全程不用打农药,只施了一次有机肥,种起来省心又省钱。

“建国叔,你这凡豆长得真不赖!今年能卖不少钱吧?”村口杂货店的张婶提着菜篮子路过,笑着打招呼。

王建国勒住车把,从车斗里抓出一把凡豆递过去:“你尝尝,又香又糯!三亩地收了2560斤,供销社给三块钱一斤,比普通黄豆高五毛,算下来能卖7680块!”

张婶捏了颗凡豆放进嘴里,嚼了嚼眼睛一亮:“这么好的豆子,明年我家也种!不过你这豆子能留种不?我家还剩点去年的黄豆种,要是能留种,明年就不用买了。”

王建国摇摇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供销社给的《凡豆种植须知》:“留不了种!你看这上面写着,凡豆是‘一代专属种’,明年想种得提前去供销社登记,统一领新种子——不过你放心,种子价格跟普通黄豆种差不多,一斤才两块五,供销社还管送货上门。”

张婶有点犹豫:“不能留种啊?那要是供销社种子不够咋办?”

“不可能不够!”王建国拍着胸脯,“昨天我去供销社交豆子,听李主任说,今年县里准备了50万斤凡豆种,够20万亩地种的!而且国家有规定,这豆子只能在国内种,不能卖到国外,就是怕外人学了去,抢咱们的饭碗。”

说话间,两人就到了镇上的供销社。院子里早已排起长队,二十多个农民推着装满凡豆的车子,有序地等着收购。工作人员小李拿着扫码枪,对着每袋凡豆上的溯源码轻轻一扫,电子秤就自动显示重量和金额,收购款通过社保卡实时到账,全程不到一分钟。

“王大爷,您这凡豆是一级品!”小李看着屏幕上的检测数据,笑着说,“水分含量12%,杂质0.3%,比一级黄豆的标准还高,收购价给您三块二一斤,2560斤算下来是8192块,这就给您打过去。”

王建国看着手机上的到账通知,笑得眼睛都眯了:“太好了!明年我肯定还种凡豆,要是能多种两亩就更好了!”

“只要您想种,随时来登记!”小李递过一张登记卡,“您填好家里的地块面积,明年开春我们提前把种子送过去,再派技术员上门教您种植技巧,保证产量只高不低。”

供销社后院的仓库里,凡豆被装进印有“国家粮食储备”字样的麻袋,由武装押运车运往县粮食储备库。储备库门口,专项办的老赵正拿着灵能检测仪逐袋检测,仪器屏幕上显示“灵气浓度0.3单位”——这个数值远低于精灵族圣地灵植的“5单位”标准,仅能支撑“一月一熟”的特性和略高的营养含量,属于典型的“灵气初培品”。

“赵哥,今天收的凡豆都检测完了,没有超标也没有异常。”工作人员小张递过检测报告,“不过刚才海关那边传来消息,截了一批想偷偷带凡豆出境的旅客,是两个脚盆鸡国籍的商人,包里藏了10斤凡豆,说是要带回去‘做食品研究’,结果查出来全是农民自留的二代种。”

老赵接过报告,翻了两页笑了:“二代种?那他们带回去也白搭——别说种出高产豆,能不能发芽都难说。”

老赵口中的“秘密”,藏在昆仑山脚下的核心育种基地里。这座基地建在海拔3000米的山谷中,四周被锁灵阵的灵气屏障包裹,基地外围设了三道电子围栏,内部恒温育种室的温度、湿度、光照都由精灵族的灵气装置精准控制,连空气都经过灵草过滤,确保凡豆种子在最纯净的环境中培育。

此时,林木正站在育种室中央的实验台前,指尖泛着淡金色的修真灵光,轻轻拂过托盘里的凡豆种子。每颗种子在灵光触碰下,表面都浮现出细密的网状光纹——这是植物系大妖独有的“断代禁制”,通过修真灵力改写种子的遗传物质,使其仅保留一代正常萌发活性,二代种子的胚乳会自动降解,发芽率不足10%,就算侥幸发芽,豆苗也会因缺乏营养而枯萎,结出的豆子小而干瘪,连普通黄豆的品质都不如。

“根父,这批次的锁灵符已经嵌好了。”果儿端着一个水晶托盘走过来,托盘里盛放着几十枚淡绿色符纸,上面用精灵族古老的“灵植符文”画着复杂图案。她拿起一枚符纸,指尖凝聚一丝本源灵气,符纸瞬间化作光点融入种子,“符文与您的断代禁制形成双重保险——就算有人用基因编辑技术破解禁制,符文也会触发自毁程序,让种子的灵气瞬间溃散,变成毫无活性的废种。”

育种基地负责人老张凑过来,看着种子表面若隐若现的光纹,眼里满是惊叹:“林先生,果儿小姐,你们这技术太神了!之前我们还担心农民自留种外流,现在根本不用愁——上个月我们做过实验,二代种的发芽率只有8%,产量不足普通黄豆的50%,就算国外偷了种子,也种不出合格的凡豆。”

林木收回灵光,拿起一颗处理好的凡豆:“凡豆现在只是灵气应用的‘半成品’,没必要让国外势力盯着折腾。用符禁锁种,既能保证国内供应,又能把精力集中在灵溪草、灵小麦等核心灵植的培育上——等锁灵阵的灵气再稳定半年,我们就能培育出真正的灵植级凡豆,到时候就算不用符禁,国外也没有足够的灵气支撑种植。”

消息传到专项办,赵峰看着新调整的防护方案,忍不住松了口气。此前为防止凡豆外流,专项办需在全国12个凡豆种植区布置200名巡逻人员、50架无人机,还得在各省市的海关、港口设卡检查,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如今有了“断代禁制 锁灵符”的双重保障,防护范围缩减至3个核心育种基地,仅需50名工作人员和10架无人机就能实现全方位监控,压力骤减75%。

“之前每天要处理十几个‘疑似外流’的举报,现在一周都没一个。”赵峰指着报表上的数据,对林木和果儿说,“昨天海关截获的那批凡豆,经检测是河南农户自留的二代种,发芽率只有6%,根本没有利用价值。还有欧联盟那边,想派农业代表团来‘交流技术’,我们直接以‘育种涉及灵气应用,暂不对外公开’为由拒绝了——他们就算来了,也拿不到真正的初代种。”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白头鹰cIA的秘密实验室里,研究员们正对着培养皿里的凡豆苗愁眉不展。三周前,他们通过黑市花20万美元买了一批“华夏凡豆种子”,可种出来的豆苗又细又弱,叶片发黄,结出的豆子直径不足0.5厘米,蛋白质含量仅18%,远低于华夏公布的25%标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实验室负责人托马斯把报告摔在桌上,“我们检测了土壤、气候、水质,甚至模拟了华夏种植区的光照时长和温度变化,结果还是一样!难道华夏的豆子有‘地域诅咒’?”

旁边的植物学家爱丽丝摇头:“我们用基因测序仪分析过种子,发现它们的遗传物质有‘断裂点’——就像被人为设置了障碍,二代种子无法正常复制遗传信息。这绝不是自然形成的,华夏人一定用了某种我们不了解的技术。”

同样的困惑也出现在欧联盟的农业实验室里。研究员们尝试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修复“断裂点”,结果不仅没成功,反而导致种子彻底失去活性。“华夏人的技术远超我们的想象。”首席研究员在报告中写道,“他们不仅能控制作物的生长周期,还能精准锁定遗传活性,这已经超出了传统农业技术的范畴,更像是……某种生物魔法。”

与此同时,华夏凡豆的种植面积正以惊人速度扩张。在专项办的协调下,河南、黑龙江、山东、河北等省份出台“凡豆种植补贴政策”——农户种凡豆可享受每亩100元的补贴,种子由供销社统一供应,收获后由国家粮食储备库保底收购,彻底打消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截至锁灵阵启动后一个月,凡豆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00万亩扩展到1000万亩,预计下个月将突破3000万亩,覆盖整个长江以北地区。

在县粮食储备库的办公室里,赵峰、林木和果儿正围着全国凡豆种植分布图讨论。地图上,红色的种植区从河南、黑龙江蔓延至山东、河北、江苏,甚至在陕西、甘肃等干旱地区也出现了零星红点。

“按照这个速度,今年下半年我们就能减少60%的大豆进口。”赵峰指着地图上的进口数据,语气兴奋,“去年我们进口了9500万吨大豆,今年有了凡豆,预计进口量能降到3800万吨,省下的外汇可以用来引进主世界的先进农业设备,比如智能灌溉系统、灵气检测仪,辅助灵植培育。”

果儿看着地图上的干旱地区,眼里闪过一丝期待:“等灵气浓度再提升一点,我们可以改良凡豆的品种,让它适应干旱环境——到时候,陕西、甘肃的农民也能种凡豆,既改善土壤,又能增加收入。”

林木点点头,握住果儿的手:“慢慢来,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现在凡豆稳住了粮食安全,锁灵阵稳住了灵气,接下来就是培育更多灵植,让主世界的人都能感受到灵气的好处。”

夜色渐深,昆仑山育种基地的灯光仍亮着。果儿正用灵气滋养新一批凡豆种子,符文在种子表面泛着淡绿微光;林木则在调整“断代禁制”的强度,确保其能抵御国外最先进的生物破解技术。基地外,锁灵阵的光晕与星空交相辉映,像一层温柔的守护,笼罩着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

千里之外的周口农村,王建国家里飘着凡豆炖排骨的香气。小孙子明明捧着碗,吃得满嘴是油,含糊不清地问:“爷爷,明年我们还能吃这么香的豆子吗?”

王建国摸了摸孙子的头,看着窗外的夜空——虽然看不到锁灵阵的光晕,却能感受到空气里的清新与安稳。他笑着点头:“能!国家给咱发好种子,咱好好种,以后不仅能吃凡豆炖排骨,还能吃凡豆做的豆腐、豆浆、豆皮,让明明长得高高壮壮的!”

锁灵阵的光晕下,凡豆的清香与符禁的微光,共同编织着华夏粮食安全的未来。这颗看似普通的豆子,不仅承载着当下的粮食稳定,更孕育着两界融合的希望——它不张扬,却用“一月一熟”的产量打破国外的粮食垄断;它不炫耀,却用“符禁锁种”的智慧守住核心技术。当锁灵阵的灵气慢慢渗透到每一寸土地,当更多灵植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新时代,正在悄然开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