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油灯在杨小帅的房间内投下温暖的光晕。他盘腿坐在床上,小心翼翼地翻开着刘老先生赠予的《基础吐纳法》。书页已经泛黄,边缘有些卷曲,散发着一股陈旧的墨香。
“夫天地之气,分阴阳,化五行...”杨小帅皱着眉头,努力辨认着书上的文字。这些文言文对他来说犹如天书,好多字都不认识,更别说理解其中的含义了。
“什么‘气沉丹田’,‘意守玄关’...这都什么意思啊?”杨小帅挠着头,一脸困惑。他试着按照书上的描述盘腿坐好,闭上眼睛,努力感受所谓的“天地之气”。
一炷香时间过去了,除了腿麻和犯困,他什么也没感觉到。
“该不会是刘老先生骗我的吧?”杨小帅有些泄气地倒在床上,望着屋顶发呆。怀中的暖玉贴着他的胸口,传来阵阵暖意,仿佛在安慰他。
第二天,杨小帅顶着两个黑眼圈出现在饭桌上。
“怎么了小帅?昨晚没睡好?”母亲关切地问。
杨小帅无精打采地扒拉着碗里的粥:“没什么,就是看了会儿书...”
杨父哼了一声:“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小子什么时候这么用功了?”
杨小帅没接话,心里还在琢磨着那本《基础吐纳法》。他匆匆吃完早饭,揣着书就往外跑。
“又去哪儿野?”母亲在身后喊道。
“去找张大夫请教学问!”杨小帅头也不回地应道。
张大夫的药铺里弥漫着草药的清香。老郎中正在研磨药材,见杨小帅来了,笑眯眯地问:“小帅来了?今天又要帮我辨药?”
杨小帅摇摇头,神秘兮兮地掏出那本《基础吐纳法》:“张大夫,您学问大,帮我看看这本书呗?好多字我不认识。”
张大夫接过书,扶了扶老花镜,仔细看了看封面,惊讶地抬起头:“《基础吐纳法》?小帅,你从哪儿弄来的?”
“说书人刘老先生送的,”杨小帅压低声音,“他说练这个能强身健体...”
张大夫神色凝重地翻了几页,缓缓道:“这可是修仙基础的入门功法啊!虽然不算什么秘传,但对普通人来说也是难得一见的宝贝。”
杨小帅眼睛一亮:“那您能教我上面的字吗?好多我都不认识。”
张大夫点点头,耐心地指着书上的字一个个教杨小帅认。有了张大夫的指导,杨小帅终于勉强读懂了书中的内容。
“原来‘气沉丹田’是这个意思...”杨小帅恍然大悟,“就是要感受呼吸,让气息沉到小腹这里?”
张大夫赞许地点点头:“小帅悟性不错。不过这吐纳之法看似简单,实则玄妙。普通人练上三年五载,也未必能感受到气感。”
杨小帅不服气地说:“那我偏要试试!”
接下来的几天,杨小帅一有空就躲在房间里练习吐纳。他按照书上的指导,盘腿而坐,调整呼吸,试图感受那虚无缥缈的“天地之气”。
然而效果甚微。除了偶尔打嗝放屁,他什么特殊感觉都没有。
“难道我真的没有修仙的资质?”杨小帅开始怀疑自己。他看着怀中温润的暖玉,想起溪边那种奇妙的感觉,心中满是不甘。
这天下午,天色突然暗了下来。乌云从远山后滚滚而来,空气中弥漫着雨前的土腥味。
“要下雨了!小帅,快帮忙收药材!”母亲在院里喊道。
杨小帅急忙跑出去,帮着母亲将晾晒的药材收进屋里。刚收拾妥当,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很快就连成雨幕,天地间白茫茫一片。
雨一直下到傍晚才渐渐停歇。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混合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夕阳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给湿漉漉的小镇镀上一层金边。
杨小帅站在院中,深吸一口气,只觉得神清气爽。忽然,他心血来潮,想起《基础吐纳法》中提到的“天地之气最盛于雨后”,便决定再试一次吐纳。
他在院中找了个干燥的石凳盘腿坐下,按照功法调整呼吸。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渐渐地,他感觉到周围似乎有些不同。
空气中仿佛有无数细微的光点在跳跃,如同夏夜的萤火虫,却又更加微小。它们随着他的呼吸起伏,似乎在与他呼应。
杨小帅心中一动,尝试着按照功法引导这些光点。令他惊讶的是,那些光点真的随着他的意念流动起来,顺着呼吸进入他的体内。
一股清凉的气息从口鼻涌入,顺着经脉流动,最后沉入丹田。这种感觉奇妙无比,仿佛干渴的土地迎来甘霖,每一个细胞都在欢欣雀跃。
怀中的暖玉突然发热,与那股清凉气息相互呼应。杨小帅感到自己的感知变得更加敏锐,能清晰地“看”到空气中流动的光点——那应该就是《基础吐纳法》中提到的“天地灵气”!
他贪婪地吸收着这些灵气,感受着它们在体内流转的感觉。每一次呼吸,都有更多的灵气涌入,洗涤着他的经脉,滋养着他的身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