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的挑衅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散去后,外门的生活重归看似平静的修炼节奏。杨小帅依旧每日寅时末起床,晨练,完成宗门任务,下午或修炼功法,或练习剑法,或去后山感悟自然。他的“清风拂柳”在经历了与周明的切磋后,似乎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灵性,不再拘泥于形式,更加注重实效与意境的融合。
然而,在看似平稳的进步之下,一股无形的压力开始悄然滋生。这压力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源于他自身修为的停滞。
自从突破炼气一层后,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初始几日,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体内那微小气旋在缓缓壮大,对灵气的吸纳和炼化速度也远胜以往。但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增长的势头明显慢了下来,直至近乎停滞。
他依旧每日打坐练气,周围的灵气光点也依旧活跃地向他汇聚,尤其是那些混沌属性的灵气,对他格外亲近。可这些灵气进入体内后,却仿佛遇到了一层无形的壁垒,难以有效地被丹田气旋吸纳炼化。大部分灵气只是在经脉中游走一圈,便又缓缓逸散出去,真正能沉淀下来转化为自身灵力的,少之又少。
他卡在了炼气一层中期,寸步难行。
起初,杨小帅以为是自己不够努力。他增加了打坐的时间,甚至尝试在夜深人静时加倍用功。但结果往往是精神疲惫,修为却毫无寸进,有时反而因为急躁导致灵气运行紊乱,需要怀中的暖玉传来温和力量才能抚平。
他也尝试过更仔细地研读《引气诀》,逐字逐句地推敲,生怕漏掉什么关键诀窍。他甚至跑去传功阁,查阅了一些关于突破瓶颈的杂书笔记,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要积累足够,水到渠成;有的说要寻找契机,顿悟突破;还有的说需要丹药辅助,强行冲关……
焦虑,如同逐渐蔓延的藤蔓,悄悄缠上了他的心。
看看周围的同伴:王铁牛凭借一股憨直的韧劲,虽然慢,却稳步向着炼气一层中期迈进;林晓晓对水灵气的亲和力让她修炼起来事半功倍,气息日渐充盈;就连之前被他小胜半招的周明,据说也已触摸到了炼气二层门槛,近日修炼时周身灵气波动明显强烈了许多。
这种对比,让杨小帅心中的压力更大。他是混沌灵根,是测灵石异象的引发者,是被长老们另眼相看的“天才”。如果连炼气初期的小瓶颈都无法顺利渡过,之前的那些光环岂不是成了最大的讽刺?那些暗中的议论和等待看笑话的目光,仿佛也变得格外刺眼。
“小帅师兄,你咋啦?这几天瞅着你没啥精神头呢?”王铁牛扛着挑水的扁担,看着眉头微蹙的杨小帅,憨憨地问道。
杨小帅勉强笑了笑:“没事,就是修炼上有点……不太顺。”
“哦,那个啊,”王铁牛一副了然的样子,“俺也经常卡住!俺爹说了,干活累了下不去的时候,就歇歇,看看天,看看地,说不定啥时候就来劲儿了!你老在屋里闷着,肯定不行!”
王铁牛无心的话语,却像一道微光,划过杨小帅焦躁的心间。歇歇?看看天,看看地?
这天下午,杨小帅没有再强迫自己打坐。他心中烦闷,信步走到了后山那片他常去的竹林。竹叶沙沙,清风拂面,比起闷热的房间,这里让人心旷神怡。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目光掠过挺拔的翠竹,掠过岩石上斑驳的青苔,掠过草丛中忙碌的虫蚁。他试图放空自己,不再去想那恼人的瓶颈,只是单纯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这片自然的宁静。
走着走着,他的目光被一株生长在陡峭岩壁上的古藤吸引了。那古藤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主干比他的手臂还粗,紧紧缠绕着岩石,虬龙般向上攀爬。藤蔓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干枯的裂纹,但它依旧顽强地伸展着新的嫩芽,向着阳光充足的地方努力生长。
杨小帅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坐在一块大石上,静静地观察起这株古藤。他看到了藤蔓与岩石接触的地方,是如何巧妙地利用每一个微小的凹凸作为支撑点;看到了新生的嫩芽是如何穿透枯老的藤皮,焕发出勃勃生机;看到了藤蔓在遇到无法直接越过的障碍时,是如何灵活地绕行,寻找新的路径……
他的心神渐渐沉浸进去。这株古藤的生长,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它没有急躁,没有抱怨环境的恶劣,只是默默地扎根,耐心地缠绕,一点点地积累,一年年地向上。它也会遇到“瓶颈”——比如岩石的光滑处,比如养分的匮乏期,但它总能找到办法,或等待,或改变策略,最终突破阻碍。
“积累……耐心……顺应……寻找新的路径……”杨小帅喃喃自语。他对比着自己目前的状况。自己是否太急于求成了?是否只想着强行冲关,却忽略了基础的夯实和对修炼本质的理解?《引气诀》总纲说“道法自然”,自己这段时间,是不是太过刻意追求“炼气”这个结果,而背离了“自然”的初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