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孟宴臣将她保护得密不透风。但白芷并非完全与世隔绝,一些必要的学术交流和国际性学术活动,她还是会参加,只是全程都有孟宴臣或孟家安排的绝对可靠的人员陪同,且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定。
这一天,一场高规格的国际青年物理学家论坛在燕大举行。来自世界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优秀学生(多数为博士生)齐聚一堂,进行学术报告和前沿问题探讨。白芷作为燕大物理系的代表之一,也被要求出席并做一场关于她某个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报告。
论坛进行到自由辩论环节时,气氛热烈。一位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的博士生佐藤健,以其在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而小有名气,性格颇为自负。他在听完一位德国学生的报告后,提出了一个相当尖锐且带有明显挑衅意味的问题,质疑对方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理论基础的牢固性,言辞间充满了优越感。
那位德国学生被问得有些措手不及,场面一时有些尴尬。
就在这时,一个清冷平静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响起,打破了僵局。
“佐藤同学,你的质疑基于三个错误前提。”
全场目光瞬间聚焦到声音来源——一个坐在角落、穿着简单白衬衫和牛仔裤、容貌却惊艳得令人失神的少女身上。正是白芷。
她甚至没有起身,只是对着面前的麦克风,用流利而标准的英语,条理清晰地开始反驳:
“第一,你引用的1998年京都大学实验数据,其采样频率存在已知的系统误差,修正因子应为1.037,而非你默认的1.0。这导致你的初始质疑基准偏离7.3%。”
“第二,你忽略了贝尔不等式在该特定纠缠态下的适用边界条件。当量子比特关联度超过阈值0.85时,标准贝尔检验失效,需引入拓扑不变量进行修正。你未做此修正,结论无效。”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你混淆了‘量子退相干’与‘环境噪声导致的经典信息丢失’的本质区别。前者是幺正演化下的量子特性,后者是热力学熵增。你用后者的模型去批判前者的实验,属于根本性的范畴错误。”
她语速平稳,没有任何情绪起伏,每一个字都像一颗冰冷的子弹,精准地击穿了对方论点的核心。她甚至随手在面前的平板电脑上调出了几篇极其冷门却权威的参考文献,将关键公式和数据投到了会场的大屏幕上。
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降维打击般的反驳惊呆了!
佐藤健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张了张嘴,试图辩解,却发现对方指出的每一个错误都无可辩驳,甚至是他自己都未曾注意到的细节!对方引用的文献,他甚至都没听说过!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佐藤健憋了半天,脸色通红地挤出一句,试图挽回颜面,“你们中国的实验数据,向来……”
“佐藤同学,”白芷打断了他,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科学讨论应基于事实与逻辑,而非国籍与偏见。如果你对我的反驳有异议,请指出具体的技术性错误。否则,你的言论将构成对科学精神的侮辱。”
她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根据近五年《自然》、《科学》、《物理评论快报》三大顶刊的数据,中国机构在量子信息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综合指数已连续三年超过日本。你的质疑缺乏数据支持。”
“噗——”台下有人忍不住笑出了声。
佐藤健的脸彻底涨成了猪肝色,额头青筋暴起,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感觉自己像个被剥光了衣服的小丑,在全世界同行面前被一个看起来未成年的中国女孩按在地上摩擦!
会场响起了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许多外国学者都向白芷投去了惊叹和赞赏的目光。
论坛结束后,这段辩论的视频片段不知被谁录了下来,流传到了学术圈的社交媒体上,迅速引起了轰动!
“卧槽!这妹子是谁?!太帅了吧!”
“句句干货,字字珠玑!直接把对方钉死在耻辱柱上!”
“这知识储备!这反应速度!这打脸力度!我爱了!”
“好像是燕大的那个天才少女孟芷?!”
“又是她!智商与颜值双双碾压!”
“佐藤健我知道,在东大挺狂的,没想到被虐得这么惨……”
“中国科研牛逼!妹子牛逼!”
事件持续发酵,甚至传到了日本的学术圈和媒体上。一些日本媒体试图淡化处理,但无法改变佐藤健被彻底驳倒的事实,这被视为日本在该领域学术实力的一次公开挫败,尤其是在与中国年轻一代学者的对比中落了下风,让一些极看重面子的日本学界人士感到相当难堪。
东京大学甚至不得不出来发表声明,称“学术争论是正常现象”,试图平息事态。
国内网络上,则是一片欢腾,白芷被冠以“学术女神”、“辩论鬼才”、“为国争光”等称号,虽然她本人对此毫无兴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