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槐下田舍 > 第97章 铜线连万村,声传千里外

槐下田舍 第97章 铜线连万村,声传千里外

作者:用户68616352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28 11:33:39

格致研究院的实验室里,灯火彻夜不熄。陈默捏着一根包着橡胶的铜线,小心翼翼地将两端接入两个黄铜听筒,额头的汗珠滴在桌面上,晕开一小片水渍。“再试最后一次!”他对身旁的助手喊道,声音因连日熬夜而沙哑。

助手点点头,跑到隔壁房间拿起听筒。陈默深吸一口气,对着自己手中的听筒说:“漠北的雪化了吗?”

片刻后,隔壁传来模糊却清晰的回应:“化了!草原都绿了!”

实验室里瞬间爆发出欢呼。陈默扔掉听筒,瘫坐在地上,望着那根连接两个房间的铜线,眼里滚出热泪——这根看似普通的铜线,就是能让声音跨越距离传播的“电话线”,比电报更直接,比驿马快百倍。

三年前,苏砚秋在研究电报时突发奇想:“既然电能传文字,能不能传声音?”他把这个想法告诉陈默,两人带着研究院的工匠反复试验,从最初的电流杂音,到能听清只言片语,再到如今能完整对话,光报废的铜线就堆成了小山。

“成了!这玩意儿比电报方便十倍!”苏砚秋赶到实验室时,正赶上陈默演示通话,他拿起听筒,对着另一头的助手说,“让驿站备马,我要去海东都护府。”不过一炷香的功夫,海东驿站的回电就通过电话传来:“马已备好,随时等候。”

电话线的发明,比当年的电报更让朝野震动。万历皇帝亲自体验后,当即拍板:“铺!从洛阳开始,先通各州郡,再通各县镇,最后连到村,三年内,要让大明的每一户人家,都能听见千里外的声音!”

铺设电话线的工程,比修铁路更精细。工匠们要将铜线架在电线杆上,电线杆用防腐木制成,每隔五十步立一根,遇到河流要架电缆,穿过山脉要凿隧道。苏砚秋特意强调:“电线杆要栽在路边,别占农田;铜线要包好橡胶,免得淋雨漏电;经过村寨时,要让百姓知道这线是‘传声的’,不是什么‘妖物’。”

第一根跨省电话线从洛阳铺到开封,全程三百里。通车那天,洛阳的官员拿起听筒,听见开封府尹在那头说:“刚出的新米,我让人给你送一车?”这寻常的对话,却让围观的百姓啧啧称奇:“这铜线比顺风耳还灵!”

在漠北都护府,电话线遇到了难题。草原上风大,电线杆容易被吹倒;冬天积雪厚,铜线会被冻住。工匠们想出法子:把电线杆埋得更深,底部用石块加固;铜线外面再包一层铅皮,既能防冻,又能防牧民的牛羊啃咬。当第一通电话从漠北打到洛阳时,牧民们围着听筒,听见千里外传来的中原乡音,竟有人红了眼眶。

南疆的村寨多山,电话线要沿着梯田的田埂铺设。哈尼族的百姓主动来帮忙,他们熟悉山路,知道哪里好栽杆,哪里要绕路。“这线能让县里的先生教咱们种稻子,”村长笑着说,“比派人跑三天路问强多了!”

三年间,电话线像一张无形的网,在大明的土地上蔓延。到第三年秋收时,全国各州郡、县镇都通了电话,连偏远的村寨也有了“公用电话亭”——用木棚搭成,里面放一部电话,由村学的先生代管,百姓要打电话,付两个铜板就行。

电话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漠北的牧民发现羊群生病,能立刻打电话请县里的兽医来;海东的渔民在海上遇到风浪,通过船上的电话呼救,救援队很快就能赶到;西域的商人在电话里就能和中原的掌柜谈生意,不用再跑断腿。

在洛阳的电话总局,接线员们忙得不可开交。她们戴着耳机,手指在交换机上飞快插拔,将一个个电话接通:“喂,这里是安南都护府,找洛阳农桑局……”“漠北要的种子,通过电话确认数量了吗?”此起彼伏的对话声,像一首热闹的歌谣,唱着这个时代的便捷与联通。

苏砚秋站在总局的了望塔上,看着窗外纵横交错的电话线,像无数条银色的丝线,将大明的每一个角落连在一起。他想起陈默说的话:“电话传的不只是声音,是牵挂,是信任,是让千里之外的人,感觉就在身边。”

夕阳西下,最后一缕阳光照在电话线上,泛着温柔的光。远方的村寨里,有人正对着电话亭里的听筒,给远方的亲人报平安:“家里的麦子收了,够吃三年,别惦记……”声音穿过铜线,越过山川,传到千里之外,带着麦香与思念,稳稳落在牵挂的人耳中。

这,就是电话线的意义——让距离不再是阻隔,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能被牵挂温暖,被联通照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