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槐下田舍 > 第40章 强兵兴术,双基固国本

槐下田舍 第40章 强兵兴术,双基固国本

作者:用户68616352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28 11:33:39

暮春的京郊,草木葱茏。苏砚秋站在一片开阔的坡地上,望着工匠们正在夯土筑基——这里将建起大明第一所“军武学堂”,专门培养通晓兵法、熟悉军械的新式军官,取代以往靠世袭或战功提拔的旧制。

“大人,这学堂的课程表拟好了。”秦风递过一份名册,上面除了传统的《孙子兵法》《吴子》,还列着“算学”“军械制造”“地形测绘”等新科目,甚至有“格致课”,专门讲解杠杆、浮力等原理在军事上的应用。

苏砚秋翻看着课程表,指尖停在“军械制造”一栏:“要请铁工坊的老师傅来讲课,让学员们知道,好的兵器不仅靠打磨,更靠设计。比如这改良的铁矛,为何要在矛杆加铁皮?不是为了重,是为了平衡重心,刺得更准。”

他说着,拿起一旁的样品——正是三年前铁工坊改良的军器,矛头用新炼的精钢打造,杆身裹着薄铁皮,既坚固又轻便。秦风试着挥舞了一下,果然比旧矛顺手许多:“有了这新式军械,再配上懂原理的军官,边镇的战力定能大增。”

军武学堂的消息传开,边镇的士兵们纷纷报名,连一些世家子弟也动了心。苏砚秋亲自拟定招生标准:不论出身,只看体魄、学识与心志,通过考核者方能入学。放榜那日,中榜的既有寒门出身的士兵,也有破落秀才,甚至有个曾在铁工坊当学徒的少年,因精通军械原理被破格录取。

开学典礼上,皇帝亲自前来训话,指着学堂门口的匾额“精武强军”,对学员们道:“你们学的,不是匹夫之勇,是保家卫国的真本事。他日走出这学堂,要让边关的百姓知道,大明的军队,既能守土,也能护民。”

就在军武学堂如火如荼建设时,苏砚秋又在京城西角划出一块地,筹建“格致研究所”。这里不教兵法,专研“奇技淫巧”——改良纺织机的齿轮结构,研究水车的省力原理,甚至尝试用煤炭烧制更耐用的水泥,探索草木灰与油脂混合能否制成肥皂。

研究所的第一批“研究员”,身份各异:有曾给世家锻器的老工匠,有农桑学堂里擅长算学的学生,有懂医术的郎中,甚至有个擅长放风筝的民间艺人,被请来研究“风的力道如何用在风车之上”。

苏砚秋给他们定下规矩:“不必怕失败,哪怕一年只改良一件工具,也是功劳。所需的材料、银子,尽管开口,国库与‘嘉禾酒楼’的红利,全力支持。”

老工匠王铁山第一个做出了成果——他将传统织布机的踏板改为连杆结构,只需一半力气,织布速度却快了一倍。当他把新织机搬到研究所展示时,连皇帝都忍不住驻足观看,看着雪白的棉布从机杼间流淌而出,感叹道:“这才是真正的‘巧夺天工’!”

军武学堂与格致研究所,一武一文,一硬一软,很快显现出联动效应。格致研究所改良的“水力锻锤”,能更快打造军武学堂需要的精钢矛尖;军武学堂测绘的地形图纸,给研究所设计山地水车提供了数据;甚至有学员提出,能否用研究所的“杠杆原理”,设计更省力的投石机。

这年冬天,边镇传来捷报:鞑靼小股骑兵来犯,新从武学堂毕业的校尉张勇,利用格致课上学的“地形落差”知识,在峡谷设伏,以少胜多,缴获了大量马匹。捷报里特意提到,士兵们用的新式铁矛“刺透力惊人”,棉衣“轻便保暖,便于奔袭”。

皇帝拿着捷报,在御书房召见苏砚秋,笑道:“你这两个‘新玩意儿’,一个能打胜仗,一个能富民生,真是给大明装了两个好轮子。”

苏砚秋躬身道:“军武强则外无患,格致兴则内有裕,二者相辅相成,方是长久之道。”他顿了顿,又道,“臣打算让格致研究所编一本《格致要术》,把所有改良的技艺、发现的原理都记下来,印发给各地工匠、农户,让他们也能学着用。”

“准了!”皇帝当即应允,“朕要亲自为这本书作序,告诉天下人,钻研技艺不是‘不务正业’,是强国富民的大事!”

春回大地时,军武学堂的学员开始到边镇实习,带着新的兵法与军械,让守边的将士们耳目一新;格致研究所的《格致要术》刚一刊印,就被各地工匠抢购一空,江南的纺织坊、北方的铁工坊,都开始学着改良工具,效率大增。

苏砚秋站在格致研究所的院子里,看着工匠们调试新造的“风力提水机”——风车转动时,齿轮带动铁链,将井水源源不断抽到田垄里,省力又高效。不远处,军武学堂的学员正在演练阵法,步伐整齐,口号震天。

他忽然想起十年前刚穿越时,只盼着能安稳度日;而如今,他亲手建起了守护安稳的军校,与创造富足的研究所。这两样,就像大明的两只脚,一只踩着坚实的土地,抵御风雨;一直向着更远的前方,探索未知。

秦风走到他身边,指着天边掠过的雁阵,笑道:“大人您看,连大雁都知道,要成群结队才能飞得远。咱们这军校和研究所,就像雁阵的两只翅膀,定能让大明飞得更高。”

苏砚秋望着雁阵消失在云端,心中一片澄明。他知道,强兵不是为了征战,是为了守护百姓的安宁;兴术不是为了奇技,是为了让日子更便捷丰足。这两样根基扎得越深,大明的国本就越稳固,那幅“朗朗乾坤”的画卷,便会在岁月里,愈发清晰动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