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槐下田舍 > 第2章 田埂上的学问

槐下田舍 第2章 田埂上的学问

作者:用户68616352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28 11:33:39

苏家的水田在村南河湾处,二十亩地顺着河势铺展开,像块被揉皱的绿绸子。苏砚秋踩着田埂上的软泥往前走,草帽沿压得很低,遮住了额角的汗,眼睛却像带着尺子,一寸寸丈量着田里的稻子。

“大哥,这稻子看着比去年稀松些。”苏砚兰跟在后面,手里攥着个小竹篮,里面装着刚摘的野枣,“前阵子总下雨,我瞧着有几处稻穗都发了霉。”

苏砚秋没应声,蹲下身拨开一丛稻禾。穗子瘦瘦瘪瘪的,颗粒间稀得能透光,有几粒谷壳上还蒙着层灰尘,指甲轻轻一刮就掉渣。“这是稻瘟病。”他低声道,指尖抚过稻叶背面,果然摸到些毛茸茸的白霉,“雨水多,田里积水排不出去,通风差,病菌就容易滋生。”

“稻瘟病?”苏砚兰凑过来,大眼睛里满是茫然,“王伯说这是‘天火’,是老天爷降的灾。”

“不是天灾,是**。”苏砚秋直起身,指着田埂边的排水沟,沟里塞满了烂泥和杂草,水根本流不动,“你看这沟堵成这样,下雨时水排不出去,稻根泡在水里缺氧,抵抗力就弱,病菌自然找上门。”他蹲下身,用手扒开沟里的淤泥,“得把沟清出来,让水流活。”

这是现代农业最基础的排水防涝知识,放在这里却成了新鲜事。苏砚兰听得发怔,半晌才点头:“那我明天就来清沟。”

“不急,先看稻种。”苏砚秋走向田中央,那里有几株稻子长得格外壮,穗子沉甸甸的,谷粒饱满得快把壳撑破了。他小心翼翼地掐下一个稻穗,摊在掌心翻看,谷粒大小均匀,颜色是透亮的金黄,没有一点霉斑。“就留这种。”

“留种?”苏砚兰更糊涂了,“往年不都是把收上来的稻子随便舀一瓢当种吗?”

“那不行。”苏砚秋把稻穗举到她眼前,“你看这穗子,颗粒多,饱满,抗病性也好。咱们把这样的稻穗单独收起来,晒干了留着明年播种,长出的稻子肯定比今年强。这叫选种,就像挑好苗栽,才能长好庄稼。”

他记得前世在实验室里,光是筛选水稻良种就做过上千次实验,从株高、穗长到抗病性,每个指标都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虽然现在条件简陋,但最基本的择优留种还是能做到的。

苏砚兰似懂非懂地接过稻穗,用草绳小心翼翼地捆好,放进竹篮:“那我多找些这样的穗子。”

往前走了几步,苏砚秋又停住脚,眉头皱了起来。这片稻田的行距太密,稻禾挤得像堆乱麻,叶片互相重叠,连阳光都透不进来。“种得太密了。”他拨开稻禾,“苗多了看似热闹,实则争阳光、争养分,最后个个都长不壮。明年播种,得把行距拉宽,株距也得留够,让每株稻子都能舒展开。”

他蹲下身,用树枝在泥地上画了个格子:“比如这样,行距一尺五,株距八寸,既能保证密度,又不耽误通风采光。”

苏砚兰蹲在旁边看,树枝划过泥地的沙沙声里,那些歪歪扭扭的格子仿佛变成了一片整齐的稻田,稻穗沉甸甸地压弯了腰,金黄得晃眼。“大哥,你咋懂这么多?”她忍不住问,记忆里的大哥只会捧着书本摇头晃脑,连稻子和麦子都分不清。

苏砚秋手上的动作顿了顿,随即笑道:“以前看书时记下的,没想到真能用上。”总不能说自己是来自几百年后,专门跟庄稼打交道的吧?

正说着,田埂那头传来脚步声,李虎带着两个佃户扛着锄头走了过来。看到苏砚秋,李虎把锄头往地上一拄,嗤笑道:“苏大郎这是转性了?不念书改学种地了?就你这细皮嫩肉的,能种出啥来?”

他身后的佃户也跟着哄笑,眼神里满是嘲讽。

苏砚兰气得脸通红,攥着竹篮的手紧了紧:“我大哥懂的比你们多!”

“哦?懂啥?”李虎挑眉,几步走到苏砚秋面前,故意撞了他一下,“是懂怎么欠债不还,还是懂怎么把田给我们李家?”

苏砚秋扶住差点被撞歪的草帽,脸色沉了沉:“李虎,说话客气点。银子的事,王里正会跟你爹商量,不用你操心。”

“商量?”李虎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商量让我爹把银子送给你?苏大郎,我劝你识相点,三天之内要么还钱,要么签字画押把田抵给我们,不然别怪我动手!”

他说着,伸手就要去推苏砚秋。苏砚秋早有防备,侧身躲开,眼神冷了下来:“我家的田,谁也别想动。至于银子,秋收后自然会还。”

“秋收?就你这破稻子,能收上来几担?”李虎扫了眼田里稀稀拉拉的稻禾,“我看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他扬手就要再推,却被苏砚兰死死抱住胳膊。

“你别欺负我大哥!”苏砚兰哭喊道,“我去给你们当丫鬟抵债,你们别抢我家的田!”

“兰儿!”苏砚秋心头一紧,拉开妹妹护在身后,看向李虎的眼神像淬了冰,“我家的事,不用你操心。三天后,我会给你爹一个答复,但绝不是用田抵债。”

李虎被他看得有些发怵,又觉得在佃户面前失了面子,啐了一口:“好,我就等你三天!到时候拿不出银子,看我怎么收拾你!”说完,带着佃户骂骂咧咧地走了。

苏砚兰还在抽噎,苏砚秋拍了拍她的背:“别哭,有大哥在,田丢不了。”

他看着李虎远去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脚下的稻田,眼神渐渐变得坚定。光靠选种和清沟还不够,必须想办法提高今年的产量,至少得凑够还债的银子。

“兰儿,家里还有多少草木灰?”他忽然问。

“还有半筐吧,本来想留着开春用的。”

“不够。”苏砚秋摇头,“得再烧些,还有粪肥,越多越好。明天起,你去河里捞淤泥,我去村里收粪,咱们给稻田追一次肥。”

草木灰含钾,粪肥含氮,淤泥能改良土壤,这三样混合起来,虽然比不上化肥,却能给稻子最后冲刺的养分。

苏砚兰抹了把泪:“那……能有用吗?”

“肯定有用。”苏砚秋笑了笑,捡起刚才那株壮稻穗,“你看这稻子,只要给够养分,再通通风,最后这一个月还能长不少。咱们得跟老天爷抢时间。”

夕阳把田埂的影子拉得很长,苏砚秋牵着苏砚兰的手往回走,脚下的泥路坑坑洼洼,却走得异常沉稳。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无数的困难等着他,但他不怕。

前世在试验田熬过的无数个日夜,教会他的不只是种庄稼的学问,还有面对困境的韧性。这片土地或许贫瘠,这个时代或许落后,但只要有知识,有双手,就一定能种出希望。

回到家时,张氏已经醒了,正靠在炕头上纳鞋底。看到他们回来,赶紧放下针线:“秋儿,兰儿,你们去哪了?这么晚才回来。”

“娘,我们去田里看了看。”苏砚秋把今天的打算说了一遍,“我想给稻田追肥,清排水沟,争取多收点粮食。”

张氏听完,沉默了半晌,叹了口气:“秋儿,难为你了。只是……家里实在没银子雇人帮忙啊。”

“不用雇人,娘,我和兰儿能行。”苏砚秋坐到炕边,握住母亲枯瘦的手,“您放心,等收了稻子,卖了钱,就请最好的郎中给您治病,咱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张氏看着儿子眼里从未有过的坚定,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点了点头:“好,娘信你。”

夜里,苏砚秋躺在硬邦邦的炕上,听着窗外的虫鸣,辗转难眠。他在脑子里一遍遍规划着:明天先清排水沟,然后烧草木灰,收粪肥,追肥……每一个步骤都得精打细算,毕竟他只有两个人手,时间也紧迫。

他甚至开始琢磨,能不能利用河里的水搞点简单的灌溉设施,比如做个水车,省得浇水时费力。还有那些杂草,除了沤肥,或许还能用来养点什么……

思绪像田里的稻穗一样疯长,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他才迷迷糊糊睡去。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苏砚秋就爬了起来。苏砚兰已经煮好了野菜粥,锅里还蒸着两个红薯。吃完早饭,兄妹俩拿起工具,直奔河边的稻田。

苏砚秋负责清排水沟,他找了把破旧的铁锹,一点点把沟里的淤泥和杂草挖出来,堆在田埂上,打算晾干后当肥料。淤泥又臭又黏,很快就把他的衣裳沾满了,太阳一晒,又腥又热,难受得要命。

苏砚兰则拿着竹筐去捞河泥,她瘦小的身子在齐腰深的河水里摇晃,每捞一筐泥都要费很大的劲。

路过的村民看到他们,有的指指点点,有的摇头叹息,却没人上前帮忙。苏砚秋知道,在这个时候,同情不值钱,只有拿出真本事,才能让人看得起。

他埋头挖着沟,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泥里,晕开一小片湿痕。铁锹磨得手心生疼,他就换个姿势继续挖。累了,就坐在田埂上啃口红薯,喝口凉水,歇会儿再继续。

日头升到头顶时,第一条排水沟终于清通了,浑浊的积水顺着沟缓缓流进河里,露出湿润的泥土。苏砚秋看着流水,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这只是第一步,但他知道,只要一步一步走下去,总会有收获的。

田埂上的学问,不止是种庄稼的技巧,更是过日子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来都不是空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