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槐下田舍 > 第185章 关塞秋风烈,尺素寄长安

槐下田舍 第185章 关塞秋风烈,尺素寄长安

作者:用户68616352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28 11:33:39

西风卷着黄沙,把嘉峪关的城楼染成了赭色。沈砚之立在关墙下,望着城楼上飘扬的军旗,红绸在风中猎猎作响,像一团不灭的火。前来迎接的西部边防统领秦峰,一身铠甲蒙着尘,见了他便单膝跪地:“末将秦峰,率全体边防军,恭迎沈大人!”

“秦将军快请起。”沈砚之上前扶起他,指尖触到铠甲的凉意,混着日晒的温热,“我奉中枢之命,特来慰问诸位将士。这一路所见,关塞稳固,军心昂扬,都是将军和弟兄们的功劳。”

秦峰黝黑的脸上露出些腼腆:“大人谬赞。守土护边,本就是军人天职。”他侧身引着沈砚之往关内走,“您带来的慰问品,弟兄们都传开了,说长安还记得咱们这些守边关的,个个心里都热乎。”

关内的校场上,士兵们列队而立,铠甲在夕阳下泛着冷光。沈砚之走上点将台,望着台下一张张晒得黝黑的脸,有的带着刀疤,有的缺了门牙,却都透着股悍勇。他展开中枢的慰问文书,声音被风撕得有些散,却字字清晰:“中枢知诸君戍边之苦,风霜雨雪,刀剑相搏,皆为护家国安宁。今携粮秣、衣甲、药品而来,略表寸心——长安不远,中枢与诸君同在。”

话音刚落,士兵们齐刷刷地举枪致敬,枪杆撞地的闷响,震得关墙都似在颤。沈砚之走下台,挨个岗哨查看。在西墙的箭楼里,守哨的士兵正用布擦拭弩箭,见他进来,慌忙起身。箭楼的窗棂糊着厚纸,却挡不住风沙,桌上的油灯被吹得明明灭灭。

“这箭楼是去年新修的,”士兵指着墙角的炭火盆,“比旧楼暖和多了,秦将军说,冬天得让弟兄们守得舒坦些。”他拿起一支弩箭,箭簇闪着寒光,“这是上月从长安运来的新箭,射程比旧的远三丈,对付马匪的快马正好。”

沈砚之摸着箭杆上的刻痕,是士兵们自己做的记号,方便清点数目。“马匪近来可有异动?”他记得前几日的文书里提过,西域的黑风寨马匪,常在边境劫掠商队。

“月初刚打了一仗,”士兵眼里闪着光,“秦将军带我们抄了他们的老巢,缴了三十多匹战马!现在边境的商队,都敢走夜路了。”

走到粮草营时,校尉正指挥士兵晾晒新到的粮食。麻袋上印着“中枢督造”的字样,鼓鼓囊囊的。“大人您看,”校尉解开一袋糙米,米粒饱满,“这是江南新收的稻子,比咱们本地的耐旱品种更养人。还有这些腌肉,是用长安送来的法子腌的,能存半年不坏。”

沈砚之抓起一把糙米,指尖沾着点米香。他忽然想起出发前,户部侍郎说的“边防的粮草,要比京营的更精细”——原来这跨越千里的补给,每一粒米里都藏着中枢的牵挂。

傍晚,秦峰在中军帐设了便宴,没有珍馐,只有糙米饭、腌肉和一锅羊肉汤,汤里飘着点辣椒,是从蜀地运来的,喝下去浑身暖烘烘的。“大人尝尝这羊肉,”秦峰往他碗里夹了块肉,“是昨日巡逻队猎的黄羊,在雪地里跑的,肉最嫩。”

帐外忽然传来歌声,是士兵们在篝火边唱的《边戍谣》,调子苍凉,却透着股劲:“黄河水,长城长,枪尖亮,守四方……”沈砚之侧耳听着,忽然问:“弟兄们的家书,能及时送到吗?”

“能!”秦峰放下碗,“每月有驿卒从长安来,不光带文书,还捎家书。上个月,有个新兵收到他娘寄的布鞋,当场就哭了,说针脚跟家里的一样。”

沈砚之想起带来的慰问品里,有一箱是长安绣娘做的鞋垫,针脚细密,还绣着“平安”二字。他忽然觉得,自己此行不仅是传递中枢的慰问,更是把长安的温度,送到这些守边人的手里——就像那碗飘着辣椒的羊肉汤,辣在嘴里,暖在心里。

夜深时,他站在关墙上,望着关外的黑暗。秦峰说,那里是马匪常出没的地带,巡逻队今夜正在那边设伏。城楼上的灯笼在风中摇晃,光虽弱,却像颗坚定的星。

“大人,天凉了,回帐吧。”秦峰递来件披风。

沈砚之接过,望着远处巡逻队的火把,像一串流动的光。“秦将军,”他轻声道,“告诉弟兄们,中枢记着他们的功,长安盼着他们的安。”

风卷着黄沙掠过关墙,带着远处的歌声和近处的呼吸。沈砚之知道,这西部的边防,从来不是冰冷的关塞和铠甲,是士兵们手中的弩箭,是粮草营里的糙米,是家书里的针脚,是这关墙上不灭的灯火——它们共同织成了一张网,把家国的安宁,牢牢护在身后。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巡逻队回来了,带着缴获的马匪旗帜。士兵们举着旗帜欢呼,声音在关塞间回荡,像在告诉这片土地:我们在,边关就在,长安就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