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槐下田舍 > 第166章 校场秋点兵,军心凝铁壁

槐下田舍 第166章 校场秋点兵,军心凝铁壁

作者:用户68616352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28 11:33:39

秋日的京畿第一军军营,白杨树叶落满了操练场的青砖地。苏砚秋一身便服,在军部参谋的陪同下,沿着训练场边缘缓步而行。远处,士兵们正在进行刺杀训练,“杀!杀!”的呐喊声震得空气发颤,枪尖的寒光在阳光下连成一片,如银蛇舞动。

“苏大人,第一军是京畿卫戍主力,下辖三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还有新组建的‘神机营’,装备了格致馆最新研制的连发步枪。”参谋指着队列整齐的士兵,“军长赵德胜是行伍出身,从大头兵做到将军,最懂士兵的冷暖。”

苏砚秋摆摆手,示意不必引路:“我不看花架子,就想瞧瞧寻常士兵的日子。先去伙房看看。”

军营伙房建在操练场西侧,红砖砌成的灶台冒着热气,几个炊事兵正用铁铲翻动着大铁锅里的菜。空气中弥漫着米饭的清香和肉炖萝卜的醇厚。“今天的伙食是糙米饭、红烧肉炖萝卜、炒青菜,还有紫菜蛋花汤。”炊事班长见苏砚秋进来,连忙擦了擦手,“按军部规定,每日三餐保证一荤一素一汤,每周加两次肉,每月一次会餐。”

苏砚秋走到盛饭的木桶旁,掀开盖子,糙米饭颗粒分明,混着少量小米;肉炖萝卜里,肥瘦相间的肉块沉在锅底,萝卜吸饱了肉香。“士兵们能吃饱吗?”他拿起一个粗瓷碗,盛了半碗饭,又夹了块萝卜尝了尝,咸淡适中。

“管够!”炊事班长笑着说,“早饭还有馒头和稀粥,夜里站岗的士兵,加一餐热汤面。上个月会餐,杀了两头猪,还做了油饼,弟兄们都说比家里吃得好。”

正说着,几个训练结束的士兵端着碗进来打饭。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兵,狼吞虎咽地扒着饭,嘴角沾着油星。苏砚秋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多大了?家里是哪的?”

小兵咽下嘴里的饭,红着脸站起来:“回大人,俺十七,保定府的。俺娘说,在部队能吃饱,还能学本事,比在家种地强。”他指了指自己碗里的肉,“俺在家过年才能吃上肉,这儿每周都有,俺娘要是知道,准高兴。”

离开伙房,苏砚秋来到军械库。一排排步枪擦得锃亮,枪托上刻着士兵的编号;弹药箱码得整整齐齐,箱盖贴着“防潮”“轻放”的标签。库管员正拿着账本核对数量,见苏砚秋进来,递过一本“装备保养记录”:“每支枪每周擦三次,每月检查一次射程,保证随时能用。上个月神机营的步枪打靶,合格率98%,比规定的还高两个点。”

苏砚秋拿起一支步枪,掂了掂重量,枪身冰凉,保养得毫无锈迹。“士兵们练得勤吗?”他问。

“天不亮就起来练瞄准,”库管员说,“赵军长常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上个月拉练,负重行军百里,没一个掉队的。”

在军饷发放处,会计正给士兵们发月钱。士兵们排队领取,签字画押,动作井然有序。一个老兵领了钱,小心翼翼地分成三份:“一份寄回家,一份留着买日用品,一份存起来。军饷从不拖欠,比俺以前在镖局靠谱多了。”

苏砚秋问会计:“军饷是按月发吗?有没有克扣的情况?”

“绝对不敢!”会计连忙递过账本,“军部规定每月初五发饷,直接从国库拨款到军营账户,士兵凭军牌领取,谁要是敢扣一文钱,军法处置。上个月有个排长想多领新兵的饷,被赵军长发现,当场革职查办了。”

午后,苏砚秋来到士兵宿舍。十几张木板床靠墙摆放,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像一块块豆腐;床头的木架上,军帽、腰带、绑腿摆放整齐;墙上贴着“军纪十条”,字迹是士兵们轮流抄写的,笔锋虽稚,却透着认真。

一个正在缝补袜子的士兵,见苏砚秋进来,有些局促。苏砚秋拿起他的袜子,补丁打得整整齐齐:“针线活不错。家里有人来信吗?”

“上周刚收到俺媳妇的信,”士兵笑着说,“说俺寄的钱收到了,给娃买了新课本。俺们每年能回家探亲一个月,路费军部给报,还发两匹布带回家。俺打算年底回去,给媳妇做件新棉袄。”

他指着窗外的菜地:“闲暇时,弟兄们一起种菜,收了的菜送伙房,能省点钱。军官也跟俺们一起干,赵军长翻地比谁都快,一点架子没有。”

苏砚秋又来到骑兵营的马厩。战马膘肥体壮,马厩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刺鼻的异味。骑兵们正在给马刷毛,一个骑兵军官蹲在地上,给一匹老马检查蹄铁,动作轻柔得像对待亲人。“这匹马跟着俺打了五年仗,腿上受过伤,”军官说,“现在虽然不能上战场了,俺们也得好好养着,它是弟兄们的老伙计。”

夕阳西下时,赵德胜军长陪着苏砚秋在训练场散步。士兵们正在进行晚操,军官们混在队列里,口令声洪亮,动作与士兵毫无二致。“大人您看,”赵德胜指着队列,“俺们这儿不分官和兵,训练一起练,吃饭一起吃,有困难一起扛。上个月暴雨冲了营房,军官和士兵一起扛沙袋堵水,谁也没当甩手掌柜。”

苏砚秋望着那片整齐的队列,忽然高声问道:“弟兄们,有啥难处,尽管跟我说!”

士兵们愣了一下,随即有人喊道:“报告大人,俺们想多学点字,家书都不会写!”“俺们想让家里人来军营看看,知道俺们在这儿好好的!”“神机营的步枪好是好,就是擦起来费劲,能不能请格致馆的师傅来讲讲?”

苏砚秋一一记下,对赵德胜说:“明天就请学堂的先生来军营开扫盲班;每月设个‘探亲日’,允许家属来营探望;让格致馆派技师来教保养枪械。士兵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离开军营时,暮色已浓。营房的窗户里透出灯光,隐约传来士兵们的歌声,唱的不是军歌,竟是那首《家国谣》:“手挽手,心连心,大明土,一家亲……”

苏砚秋坐在马车上,听着那渐渐远去的歌声,心中感慨万千。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从来不止于装备与训练,更在于士兵是否吃得饱、穿得暖,是否觉得被尊重、被关怀,是否明白为何而战、为谁而守。第一军的士兵们,脸上有风霜,眼里有光,心中有牵挂,更有对家国的认同——这便是无坚不摧的力量。

车窗外,月光洒在军营的城墙上,哨兵的身影在灯影里来回走动,枪刺闪着冷光。苏砚秋知道,有这样的军队守护,大明的土地才能安稳,百姓的日子才能太平,那每周一升起的龙旗,才能永远飘扬在晴空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