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槐下田舍 > 第144章 黉门传书声,新苗待参天

槐下田舍 第144章 黉门传书声,新苗待参天

作者:用户68616352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28 11:33:39

河南府开封府的“启智小学”门口,清脆的上课铃声刚落,苏砚秋便踏着晨光走进校园。操场的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孩子们穿着统一的蓝布校服,在塑胶跑道上列队晨练,口号声稚嫩却响亮。校长是位三十多岁的女先生,姓周,见了苏砚秋,笑着迎上来:“苏大人,您看我们这操场,还是按您当年提议的‘软硬结合’修的——跑道用塑胶,避免摔伤;足球场用真草,让孩子们多沾沾泥土气。”

苏砚秋点点头,目光扫过操场边的“格致角”:那里摆着简易的天文望远镜、放大镜、小风车,几个早到的孩子正围着老师,观察玻璃片上的昆虫翅膀。“这是‘科学启蒙区’,”周校长说,“按课程表安排,每天有半小时‘自由探索时间’,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试试、摸摸,比在课本上看图片记得牢。”

走进一年级教室,孩子们正在上“识字课”,但课本不是传统的《三字经》,而是图文并茂的《身边的字》:“桥”字旁边印着济民桥的照片,“稻”字下面画着插秧机,老师指着“电”字问:“谁能说说,家里哪些东西要用电?”

“电灯!”“冰箱!”“爷爷的按摩椅!”孩子们的回答此起彼伏,一个扎小辫的女孩站起来:“老师,我爸爸是修电线的,他说电是从很远的核电站来的!”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哇”声,老师笑着点头:“对,等你们长大些,就去学怎么让电跑得更快、更安全。”

苏砚秋站在后门,看着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识字要先背“天地玄黄”,哪里见过这样鲜活的课堂。周校长轻声道:“您当年说‘教育要让人看见世界,而不是只记住字句’,我们一直在试着做。”

二楼的“劳动实践室”里,四年级的学生正在学做馒头。面团在小手里揉得歪歪扭扭,蒸笼冒起的白汽里,混着孩子们的笑声。“每周一节劳动课,”指导老师说,“不是为了让他们当厨师,是想让他们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去年秋收,我们带孩子们去田里割稻,现在他们吃馒头,都会把掉在桌上的渣捡起来。”

离开启智小学,苏砚秋来到开封府中学。这所学校的前身是他当年创办的“经世学堂”,如今已扩建为拥有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的新式中学。操场上,男生们在踢足球,女生们在打排球,看台上的拉拉队举着“友谊第一”的牌子,呐喊声震得窗玻璃嗡嗡响。

“苏大人,您来看看我们的格致实验室!”中学的王校长拉着他走进一栋白色小楼,里面的仪器让苏砚秋眼前一亮:光学显微镜连着电子屏,能将细胞图像放大到墙上;3d打印机正在制作地理模型,黄土高原的沟壑清晰可见;几个学生围着一台小型风力发电机,争论着“叶片角度对发电量的影响”。

“这台发电机是学生们自己组装的,”王校长指着机器,“上个月去洛阳参加‘青少年格致大赛’,还拿了二等奖。他们说,要做比苏大人当年更厉害的发明。”

高二(三)班正在上“历史与格致”融合课,老师用全息投影展示着“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旁边对比着现代货轮的结构图。“大家看,”老师指着投影,“六百年前,郑和的船靠风帆和人力;现在,我们的货轮用核能驱动,能装十万吨货物——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中国人‘走出去’的勇气和智慧。”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举手:“老师,我看过苏大人写的《格致浅说》,里面说‘技术要为民生服务’。我想考经世大学的造船系,以后造能在北极航行的船,让咱们的货物能送到更冷的地方去!”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苏砚秋坐在后排,悄悄为他鼓了鼓掌。

图书馆里,学生们或坐或站,有的在看纸质书,有的在翻电子阅读器,还有几个围在一起,用平板电脑查阅“寰宇博览会”的资料。管理员说:“我们的书库连了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洛阳经世大学的珍贵典籍,在这里也能看到电子版。”

苏砚秋走到一个女生身边,她正在看《农桑新术》,笔记本上记满了“无土栽培”“病虫害防治”的要点。“我家在农村,”女生有点害羞,“想学好技术,回去教爸妈种出更好的菜。”

夕阳西下时,苏砚秋站在中学的“校史墙”前。墙上的照片从黑白到彩色:最早的经世学堂只有几间土房,学生们穿着长袍;后来盖了砖瓦房,有了篮球场;如今的校园高楼林立,学生们穿着整齐的校服,眼里闪烁着自信的光。

“苏大人,您看这行字。”王校长指着墙尾的题词,“是您当年写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把它刻在了石头上,每天升国旗时,全校师生都要读一遍。”

离开学校时,晚自习的铃声响起,教室的灯光次第亮起,像一片星星的海洋。苏砚秋回头望去,仿佛看到无数株新苗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他们会比前人更懂科学,更有勇气,更清楚自己要往哪里去。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他对身边的校长们说,“你们做得很好,这把火,在孩子们心里烧得很旺。”

夜色渐浓,校园里的读书声还在继续,与远处的城市灯火交融在一起。苏砚秋知道,这些稚嫩的声音里,藏着一个国家的未来——他们会带着课堂上学的知识,操场上练的勇气,实验室里养的好奇,把这大明的江山,建设得比他能想象的,还要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