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站在这里干什么呢?快坐啊。”董莉抱着一箱小国旗,笑着招呼众人前往食堂落座。
大家闻声望去,见老板娘开口,便纷纷应和。
谢维康也连忙附和道:“对对对,走,进食堂,那儿宽敞。”
众人陆陆续续走进食堂,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闲聊。
董莉将怀里的箱子放在桌子上,示意身边的工友,把小国旗分发给每个人。
这时,李梅看向谢维康问道:“康康,你的笛子和葫芦丝呢?”
杨显梅今天格外兴奋,立刻跟着起哄道:“对对!康康,快去拿出来,给我们大家演奏一段!”
谢维康应了一声,转身去取乐器。
返回食堂后,他先调整笛膜试了试音,又拿起葫芦丝吹了几个音,确认音质没问题,才走到食堂前方站定。
“刘老板、老板娘,还有各位工友,我来咱们厂快三个月了,感谢大家这段时间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他顿了顿,声音里多了几分真诚,“今天中秋佳节就快到了,我用一首葫芦丝曲《月亮》献给大家,祝咱们中秋、国庆双节快乐!”
台下不知是谁先喊了声:“好!”
谢维康笑着打趣说道:“我还没吹呢就叫好,等会儿吹完了,你可不得把桌子给掀了?”
一句话逗得众人哄堂大笑。
悠扬的葫芦丝声响起,思念的氛围瞬间漫开。
众人听着曲子,眼神都软了下来,不自觉想起远方的亲人。
有人盯着手中的小国旗,指腹无意识摩挲着旗面,家的方向,好像也在红旗的映照里清晰起来。
也有人望着窗外的云,仿佛那朵云能飘向家的方向,把满心的牵挂捎给等自己的人。
当最后一缕葫芦丝音韵消散在空气里,谢维康轻轻放下乐器,方才那支《月亮》里的每一个音符,都藏着他在异乡对故乡的惦念。
大伙都低下头,沉浸在这份思乡情绪里。谢维康见状,又扬声说道:“接下来,我用笛子给大家吹一首《彩云追月》,怎么样?”
“好!”众人异口同声,掌声热烈。
清脆的笛声响起,李梅忽然迎着旋律高声唱了起来:“弯弯月儿夜渐浓,月光伴清风,月色更朦胧,倒映湖中她面容……”
笛声悠扬,歌声清甜,众人的情绪瞬间被点燃,连头顶的日光灯,似乎都在闪烁着凑热闹。
有人跟着旋律轻轻晃起了头,手指在桌沿悄悄打着节拍,连眼角的笑意都沾着月光的软。
也有人举起手中的小国旗,让红色的一角随着歌声飘拂,仿佛这样,就能把此刻的热闹,也捎给远方盼着自己的人。
一向话少的刘家明突然开口:“小谢,我太佩服你了,你是真能吹。”
谢维康故意腆着脸问道:“你说的是哪个‘吹’?吹笛子的‘吹’,还是吹牛的‘吹’?”
刘家明笑了,夸奖道:“不管哪个,你都很能吹。”
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谢维康的“吹牛劲儿”也上来了,夸下海口:“只要你们敢唱,我就敢吹!”
“真的?”刘家明立刻接话,“那来首刘德华的《谢谢你的爱》!”
谢维康拿起笛子就吹,前奏一响起就抓准了调子,刚过渡到正歌,刘家明随即跟着哼唱。
很快,徐华、周田生、邱建飞等人也加入进来,原本的独唱变成了全场合唱。
一曲结束,众人鼓掌,手掌拍得发红也没停,既是为谢维康,也是为尽兴的自己。
接下来不管点什么曲,谢维康都能流畅吹完。
最后不等众人点歌,谢维康直接用笛子奏起一段前奏。
杨显聪听出了这是哪首歌曲,前奏一完,他立刻跟着唱道:“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睁开你的眼睛,看看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独的转个不停……”
李梅接了上去,唱道:“春风不解风情,吹动少年的心,让昨日脸上的泪痕,随记忆风干了……”
她推了推身边的杨显梅,杨显梅也立刻跟上:“抬头寻找天空的翅膀,候鸟出现它的影迹,带来远处的饥荒无情的战火依然存在的消息……”
邱建飞几人也加入进来:“玉山白雪飘零,燃烧少年的心,使真情融化成音符,倾诉遥远的祝福……”
最后,全场不管会不会唱这首歌的人全都站了起来,不会唱的跟着节奏左右摇着手里的国旗,会唱的则齐声高歌:“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让我们的笑容充满了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大家摇动着手中的小国旗,当红色的波浪在食堂里起伏时,现场气氛瞬间达到**。
……
“好了好了,大家收拾下!来几个人帮忙端菜,马上开饭啦!”曾辉禄站在厨房门口喊道。
今天的菜格外丰盛,回锅肉、宫保鸡丁、酱肉丝、水煮鱼、口水兔……
由于厨房里有杨明海和杨明光帮忙,且四川男人大多都会下厨,这兄弟俩还各露了一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