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京华墨韵 > 第89章 匠心如玉的启迪

京华墨韵 第89章 匠心如玉的启迪

作者:无始无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8 10:00:59

接连的赌石失利,像一盆冰水,浇熄了陈默心头因初次小涨而燃起的些许燥热,却也让他更加清醒。他不再执着于在市场里寻找“奇迹”,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赌石之后更本质的环节——玉雕。段叔看出了他的转变,在某天晚饭后,剔着牙,看似随意地问道:“小默,想不想去看看石头是怎么变成器物的?”

陈默眼睛一亮,立刻点头。这正是他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

段叔开车带着他,没有去那些门面光鲜的玉器店,而是七拐八绕,来到姐告边缘一个不起眼的院落前。院墙斑驳,铁门半掩,推门进去,里面别有洞天。与其说是一个工作室,不如说是一个露天的、充满岁月痕迹的工坊。棚顶下,几台老旧的水凳、横机、吊机嗡嗡作响,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金刚砂和玉石粉末的味道。地上堆放着各种形态的玉料,从大块的毛坯到已初具雏形的摆件、手镯胚,杂乱中又自有其秩序。

一个穿着沾满白色石粉的蓝色工装、头发花白稀疏、身形精瘦的老者,正坐在一台水凳前,弓着背,全神贯注地对付着手中一块巴掌大的玉料。他戴着一副厚重的老花镜,脸颊几乎要贴到飞转的铊轮上,手中的玉料在铊轮和水的冲刷下,发出持续而均匀的“沙沙”声。他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有人进来毫无察觉。

“老段!”段叔喊了一声。

老者动作一顿,缓缓抬起头,眯着眼朝门口看来。他的脸上布满皱纹,眼神却异常清澈锐利,如同他手中打磨的玉石。“来了?”他声音沙哑,语气平淡,仿佛段叔的到来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他的目光在陈默身上停留了一瞬,带着审视。

“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那个北大的学生,陈默。对雕刻很感兴趣,自己会木雕石雕,带他来你这儿开开眼。”段叔介绍道。

老段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只是指了指旁边几个小马扎,“坐。”然后便又低下头,继续他手中的活计。

陈默恭敬地坐下,没有打扰,只是安静地观察。他注意到,老段的工作台(如果那能称为工作台的话)极其简陋,工具也远不如他的雕刻刀那般繁多精致,主要是几台依靠脚踩或电机带动、镶嵌着不同形状金刚砂铊轮的机器,以及一些磨针、砂条等。但老段操控这些工具的手法,却异常娴熟、稳定,带着一种历经千锤百炼后形成的、近乎本能的节奏感。

段叔低声对陈默说:“老段是我本家堂哥,在这行干了一辈子,脾气有点怪,不爱说话,但手艺是没得说,尤其擅长‘因材施艺’,再差的料子到了他手里,也能找出闪光点。他不喜欢做那些千篇一律的货,就爱琢磨怎么把一块石头本身的‘性’给做出来。”

陈默凝神细看。老段手中那块玉料,颜色灰白间带着些棉絮,水头也普通,并非什么高档货色。但他并没有急于雕刻出复杂的图案,而是顺着玉料本身天然的形状和棉絮的分布,用铊轮小心翼翼地勾勒、打磨。他在棉絮聚集的地方,巧妙地利用深浅不一的雕工,将其处理成山间缭绕的云雾;在玉质相对纯净处,琢磨出峭壁的棱角;又利用料子底部一小片淡淡的黄翡,俏色为山巅的一抹斜阳。他没有刻意追求形象的逼真,而是在追求一种意境,一种将玉石天然肌理与人工雕琢完美融合的“气韵”。

陈默看得入神。这与他做木雕、石雕时的感受既相通又不同。相通的是对材料本身的尊重和引导,是“匠心”的共通之处。不同的是,玉质更坚、更脆,也更显温润,雕刻过程中的每一分力道、每一个角度,都需更加谨慎,对“顺性”的要求也更高。老段那种完全沉浸在材料之中,人与工具、与玉石几乎融为一体的状态,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

过了许久,老段才停下机器,将那块已初具“深山夕照”意境的玉料放在一旁的水盆里,冲洗干净,拿在手中细细端详,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下一步该如何下刀。

他这才转过身,看向陈默,直接问道:“玩过石头了?”

陈默老实回答:“玩了几块,交了些学费。”

老段脸上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交过学费好,知道锅是铁打的。赌涨了,高兴一时;赌垮了,能记住一辈子。怎么看石头?”

陈默整理了一下思绪,将自己这些天学到的关于皮壳、松花、蟒带、裂绺的粗浅理解,以及自己尝试用判断木材石材的经验去类比感受的过程说了一遍。

老段静静地听着,不置可否,等他说完,才缓缓开口:“那些都是‘相’,是书上、别人嘴里能学来的。但玉有‘性’,这个得靠手摸,靠心品。”他拿起旁边一块切垮的、内部布满碎裂的砖头料,又拿起一块质地细腻的糯化底边角料,递给陈默,“摸摸看,感觉一样吗?”

陈默接过,仔细感受。那块砖头料入手干涩、轻飘,隐隐有种“糠”的感觉;而那块边角料,则感觉细腻、压手,带着一种内敛的油性。

“感觉……不一样。”陈默若有所思。

“这就对了。”老段道,“好玉,即便皮壳表现一般,其‘性’也是沉稳的、润泽的。差的料子,就算皮壳吹上天,其‘性’也是浮的、干的。这感觉,得多摸,多体会,比死记那些术语管用。”

他又指向工作台上那些工具:“雕玉,跟雕木头石头不一样。木石可雕可刻,可增可减。玉,更讲究‘琢’和‘磨’,是‘减法’里的学问。铊轮下去,就没有回头路。下刀前,心里得有成竹,知道这块料子,最适合做什么,它的‘魂’在哪里。是做成铮铮铁骨的山水,还是柔美婉约的花鸟,或是充满禅意的随形件,都得看料子本身告诉你什么。”

他拿起陈默之前切垮的那块“靠皮绿”黑乌砂的碎片,指着那层薄薄的绿色:“比如这个,色好,但只有一层皮。硬要做成挂件,色留不住,形也难看。但如果随形就势,把它打磨成一片薄薄的、带有天然皮壳的‘秋叶’,这层色就成了叶子的脉络,这垮掉的料子,也就有了它的味道和价值。这就叫‘剜脏去绺,俏色巧用’。”

这番话,如醍醐灌顶,让陈默对玉雕的理解瞬间提升了一个层次。它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与材料深度对话的哲学,是在限制中寻求创造,在瑕疵中发现美的智慧。

“想试试吗?”老段看着他眼中闪烁的悟性和渴望,忽然问道。

陈默一怔,随即重重点头:“想!”

老段没说什么,从脚边的废料堆里捡出一块比拇指略大、灰白底子带着几点杂色的劣等玉料,又递给他一根最基础的磨针。“啥也别想,就把它表面这些棱角、杂质磨平,磨圆润,感受一下玉的‘脾气’。”

陈默依言坐下,打开小吊机,将磨针沾水,小心翼翼地对准那块小料。磨针接触玉料的瞬间,一股不同于木雕石雕的阻力传来,伴随着刺耳的摩擦声和飞溅的水珠。他屏住呼吸,控制着手腕的力量,尝试着推动磨针。力道轻了,磨不动;力道重了,玉料猛地一滑,差点脱手,留下了一道难看的划痕。他这才体会到老段之前那举重若轻、稳定如磐的手法背后,是多少年功力的沉淀。

他没有气馁,调整呼吸,放慢速度,用心去感受磨针与玉石接触时那种细微的反馈,寻找着那种“顺”的感觉。时间在单调的“沙沙”声中流逝,他的额头沁出了细汗,手臂也开始发酸,但那块原本粗砺的小料,在他的手下,确实一点点变得温顺、圆滑起来,那几点杂色,在打磨后,反而呈现出一种天然的、斑驳的趣味。

老段在一旁默默看着,偶尔在他力道明显不对时,出声提醒一句“轻点”或“角度偏了”,并不多言。

当陈默终于将那块小料大致磨成一个光滑的、不规则的随形小块时,竟有一种脱力般的疲惫,但也伴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他擦了一把汗,将那块焕然一新的小料递给老段。

老段接过来,在手里掂了掂,看了看,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地说:“还行,手不算太笨。记住今天磨玉的感觉,记住玉的‘性’。雕玉,急不得。”

离开老段那杂乱却充满魔力的工坊时,已是夕阳西下。陈默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与老段这半日的接触,远比他在市场里逛几天、切几块石头收获更大。老段没有教他任何复杂的技巧,却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玉雕核心的大门——那是对材料的敬畏、对话与理解。他明白了,真正的玉雕,不在于料子有多昂贵,而在于匠人能否唤醒深藏于顽石中的那份独特灵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