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京华墨韵 > 第56章 两人捡漏的乐趣

京华墨韵 第56章 两人捡漏的乐趣

作者:无始无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8 10:00:59

那方紫檀随形笔筒,被陈默小心地放置在宿舍书桌的一角,与那些厚重的典籍、零散的刻刀为伴。

它沉默着,却自有一股沉静的力量,每当目光掠过那深紫的幽光、流畅的随形曲线和那段枯梅的铮铮风骨,陈默心中便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与愉悦。这愉悦,并非源于物品本身的价值(虽然他深知这块老料若论价绝不便宜),而是源自那个从无到有、从蒙尘到光华的完整过程——源自“捡漏”本身带来的巨大乐趣。

这种乐趣,混合了发现的惊喜、知识的印证、眼力的考验以及匠心创造的成就感,如同陈年佳酿,滋味复杂而绵长。它远非简单的“占便宜”所能概括,更像是一场智力与缘分的双重胜利。

下一个周末,当陈默和林卿再次踏入潘家园时,心态已与以往截然不同。他们不再仅仅是好奇的旁观者或谨慎的学习者,而是带着一种跃跃欲试的、属于“猎人”的敏锐与期待。紫檀笔筒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这一次,他们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更不起眼的角落,那些堆满真正“破烂”、连摊主自己都可能说不清来历的杂项摊位。在这些地方,更需要的是耐心和一双能穿透表象的“慧眼”。

在一个专卖老旧电器零件、废铜烂铁的摊位前,陈默的目光被一堆随意丢弃的、锈迹斑斑的金属件吸引。其中一块巴掌大小、厚约一指的铜板,边缘不规则,布满绿色的铜锈,看起来像是某个废旧机器上拆下的垫片或残件。但陈默却注意到,在那厚重的锈蚀下,隐约透出些许不同于普通黄铜的、更沉郁红润的底色。

他不动声色地蹲下身,假装翻看旁边的旧轴承,手指却“无意”中碰到了那块铜板。入手沉甸甸的,远超同等大小的黄铜。他用指甲在边缘一处锈蚀较薄的地方轻轻刮了一下,露出里面隐隐带着紫红色的金属光泽。

是紫铜!而且是压延工艺极好、质地纯净的老紫铜!陈默心中一动。这种材料,在过去常用于制作精细的器物或印章,因其质地柔软,延展性好,刻出的印文线条饱满浑厚。

“老板,这些废铜什么价?”他随意地问道,手里还拿着一个旧轴承。

摊主是个光着膀子、浑身是汗的汉子,正忙着整理东西,头也不抬:“论斤称,那边有秤。”

陈默便将那块紫铜板和其他几块真正的黄铜废料一起放在秤上,称了一个不高的价钱。付钱时,摊主甚至没多看那块紫铜板一眼。

离开摊位,林卿好奇地问:“这块铜有什么特别吗?”

陈默将铜板递给她:“你掂掂分量,再看看这颜色。”

林卿接过,立刻感受到了那沉手的分量,又仔细看了看陈默刮开的那小处:“比普通铜重很多,颜色也更红……这是紫铜?”

“对,而且是老紫铜,质地非常好。”陈墨笑道,“虽然锈得厉害,但打磨出来,应该是一块刻印的极品材料。这么大一块,能做好几方印了。”

林卿眼中也露出了兴奋之色:“这又是捡到漏了!”

“运气好。”陈默谦逊地说,但嘴角的笑意却掩藏不住。这种凭借细微观察和专业知识,从废品堆里发掘出有价值材料的过程,带来的智力上的快感,无比美妙。

他们继续逛着,在一个专卖旧书刊报纸的摊位前,林卿停下了脚步。她蹲在一堆散发着霉味的旧杂志和课本里,仔细地翻找着。突然,她动作一顿,从一堆五十年代的《人民画报》下面,抽出了一本封面残缺、纸页严重泛黄脆化的线装书。

书很薄,封面已经丢失,开头几页也有破损。林卿小心翼翼地翻开,呼吸骤然变得急促起来。那里面不是常见的石印或铅印字体,而是木刻版印刷的字体,版面疏朗,墨色沉静,刊刻的是一部《墨子》的残卷,虽然不全,但版刻风格古拙,刀法犀利,带着明显的明末清初刻本特征。

“老板,这本破书怎么卖?”林卿尽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

摊主是个老太太,看了一眼那本残破不堪的书,挥挥手:“五块钱拿走吧,堆在这儿占地方。”

林卿几乎是用颤抖的手付了钱,将书小心翼翼地用准备好的软纸包好,放进帆布包的最里层。做完这一切,她才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因为激动而泛起红晕。

“是木刻本,明末的风格,虽然残了,但刻工很好,而且……”她压低声音,难掩兴奋,“这纸是典型的竹纸,墨色也沉,应该是当时不错的刻本。主要是,它差点就被当成废纸处理掉了!”

陈默能理解她的激动。对于爱书之人、尤其是研究古典文献和书画的人来说,发现一本有年代、有艺术价值的旧刻残本,那种喜悦,不亚于收藏家发现一件官窑瓷器。这不仅仅是金钱的价值,更是文化与历史的价值。

这一次,他们没有再去面馆,而是带着“战利品”,在市场外找了一家安静的茶馆坐下。陈默拿出那块紫铜板,用随身携带的细砂纸,在一个角落轻轻打磨起来。锈迹逐渐褪去,露出底下温润红亮、如同晚霞般的紫铜本色,质地均匀细腻,果然是一块难得的好料。

林卿则像对待易碎的珍宝一样,将那本《墨子》残本放在铺了软布的桌面上,一页页小心翼翼地翻阅着,欣赏着那古朴的版刻艺术,辨认着上面的断句和批注。

“你看这个‘兼’字的刻法,刀锋多肯定,”林卿指给陈默看,“还有这版框的线条,一气呵成,这刻工绝对是有经验的老师傅。”

陈默点点头,他能从这版刻的线条中,感受到与自己雕刻相通的那种“力”与“意”。“这块紫铜,等我手艺再精进些,就用来刻一套闲章,一方刻‘慧眼’,一方刻‘机缘’,送给你。”

林卿闻言,抬起头,眼中波光流转,唇角扬起一个温柔的弧度:“好啊,那我可等着了。”

夕阳的余晖透过茶馆的窗棂,洒在桌上。一块焕发新生的紫铜,一本承载着时光的残卷,两个因共同的发现而满心欢喜的年轻人。茶馆里茶香袅袅,市场方向的喧嚣已然远去,只剩下内心满满的、平静的愉悦。

捡漏的乐趣,就在于此。它不在于价值连城的惊天发现,而在于这一个个小小的、基于学识与眼光的意外之喜。

它是对耐心和知识的奖赏,是与过往时光的一次幸运邂逅,更是志同道合者之间,可以共同品味、相视一笑的珍贵记忆。这份乐趣,如同他们淘来的物件本身,或许不显山露水,却内蕴光华,足以温暖许多寻常的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