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京华墨韵 > 第37章 图书馆的知识海洋

京华墨韵 第37章 图书馆的知识海洋

作者:无始无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8 10:00:59

烧烤摊的烟火气和啤酒的微醺感,在踏入图书馆大门的那一刻,便被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力量涤荡干净。

周六的清晨,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陈默背着略显沉重的书包,里面装着《古典文献学基础》教材、笔记本,以及秦岱源教授要求预习的《汉书·艺文志》复印件。他站在北大图书馆宏伟的门厅内,竟感到一丝微弱的窒息感。

这并非物理上的压迫,而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面对浩瀚无垠知识海洋时产生的本能敬畏。高耸的穹顶,深邃的阅览空间,空气中弥漫着旧纸、油墨以及岁月沉淀下的特殊气息——这是一种比文史楼教室更为浓郁、更为纯粹的“书卷气”。寂静是这里的主旋律,但那并非死寂,而是一种充满了无数思想碰撞、智慧流淌的“活跃的寂静”。仿佛能听到千百年来无数先贤在此低语、辩驳、沉思的回响。

他按照指示牌,走向古籍阅览区。脚步落在光洁的地面上,发出轻微却显得格外清晰的声响,他不由自主地放得更轻。这里的学生们,或伏案疾书,或凝神阅读,或穿梭于高大的书架之间寻觅,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知识世界里,构成一幅庄严而动人的画面。

找到一处靠窗的位置坐下,阳光温暖地照在桌面上,尘埃在光柱中缓缓浮动。他摊开《汉书·艺文志》的复印件,目光落在那些跨越两千年的墨迹之上。

“艺文志……”他心中默念。在秦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之前,这对他而言或许只是史书中一个枯燥的目录。但此刻,他知道,手中这薄薄的几页纸,正是秦教授所说的那张最初的“航海图”。它不仅是汉代官方藏书的清单,更是一部先秦到西汉的学术源流史,是理解上古思想世界的关键钥匙。

他开始逐字阅读序言部分。起初有些艰难,古文简奥,术语繁多。他强迫自己慢下来,拿出钢笔,在旁边的笔记本上,一边读一边勾画、注释。遇到不解之处,便记下来,准备去查阅工具书。

“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这些数字不再冰冷,它们代表着曾经存在过的思想流派、学者心血。那些诸如“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的论断,在他眼前仿佛活了过来,勾勒出一幅诸子百家渊源于王官之学的宏大图景。

他完全沉浸进去,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窗外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更反衬出室内的静谧。当他对某个分类感到困惑时,便会起身,按照阅览室的目录索引,去寻找相关的参考书籍。穿梭在一排排顶天立地的书架之间,仰头望去,密密麻麻的书脊如同文明的岩层,记录着时光的堆积。他小心地抽出一本《七略辑佚》或《目录学发微》,手指拂过微凉或温润的书脊,感受到的是一种与无数求知者精神相接的奇异体验。

这种系统性的、带着明确问题意识的阅读,与他在陈家沟跟着赵老学习雕刻、跟着爷爷背诵药性赋截然不同。那是一种感性的、手传心授的浸润;而这里,是理性的、逻辑的攀登。两者路径迥异,却在他内心深处奇异地共鸣。他雕刻时对“纹理”和“结构”的把握,似乎也能迁移到对文献“脉络”与“体系”的理解上。

不知不觉,一个上午过去。阳光已经从桌面爬上了书架的高处。他感到眼睛有些酸涩,脖颈也有些僵硬,但精神却异常饱满,仿佛饱餐了一顿思想的盛宴。

他合上书本和笔记,没有立刻离开,而是靠在椅背上,微微闭上眼睛,让刚刚吸收的知识在脑海中慢慢沉淀、梳理。那些原本孤立的人名、书名、学派,似乎开始尝试着连接,形成模糊的网络。

“同学,请问这里有人吗?”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陈默睁开眼,看到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老师站在旁边,指着他对面的空位。

“没有,老师您请坐。”陈默连忙坐直身体。

中年老师微笑着点点头,放下手中的几本厚厚的外文书。他瞥见陈默桌上摊开的《汉书·艺文志》和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和欣赏。

“在看《汉志》?是秦岱源老师课上的要求?”老师低声问道,语气很随和。

“是的,老师。”陈默恭敬地回答,“秦老师让我们提前预习。”

“嗯,秦老治学严谨,从《汉志》入手是正途。”老师坐下,一边整理自己的书,一边看似随意地问道,“读起来感觉如何?有什么困惑吗?”

陈默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自己对其中“兵书略”与“数术略”区分的一些疑问提了出来。他原本没指望能得到详细解答,只是出于对师长的礼貌。

没想到,这位老师却露出了颇感兴趣的神色,他放下手中的笔,耐心地解释道:“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汉志》的分类体系反映了汉初的学术观念。‘兵书’重在权谋、形势、技巧,被视为一种‘道’与‘术’;而‘数术’则更多涉及天文、历谱、五行、蓍龟,被视为沟通天人的方技,带有更多神秘色彩…… ”

老师的讲解条理清晰,引证丰富,不仅解答了陈默的疑问,还引申到了汉代的思想背景和后世目录学的演变。短短几句,便让陈默有茅塞顿开之感。

“谢谢老师!”陈默由衷地感谢。

“不客气,”老师温和地笑了笑,“读书贵在有疑,能提出问题,就是思考的开始。你是哪个系的?”

“古典文献学,大一新生,陈默。”

“好,陈默同学,好好学。文献学是慢功夫,也是真功夫。”老师点了点头,便不再多言,低头开始自己的阅读。

短暂的交流,如同在知识的海洋中遇到了一位友善的领航员,让陈默心中暖融融的,也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方向。

他收拾好东西,轻轻离开阅览室。走出图书馆大门,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他眯起眼睛,深深吸了一口外面新鲜的空气。脑海中,依旧是那些古老的文字和思想脉络,但世界在他眼中,似乎又清晰、厚重了几分。

这图书馆的海洋,他今日只是舀起了第一勺水,尝到了它的浩瀚与深邃。他知道,未来四年,乃至更久远的岁月,这里将成为他精神上的重要锚地。而此刻,他怀揣着刚刚汲取的养分和那份沉甸甸的满足感,准备去进行下午的太极晨练,让身体与精神,在这动静之间,达成新的平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