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武侠 > 我的短视频震撼了综武 > 第122章 涟漪渐广

我的短视频震撼了综武 第122章 涟漪渐广

作者:顽固不化的墨白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11-28 09:33:50

微末之处的波澜,其影响开始如涟漪般扩散,触及各方势力的深层肌理,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一、大都城内的“奇书”

北元宫廷,脱欢大汗饶有兴致地翻阅着那本由细作呈上的《农政新编》手抄本。他虽出身草原,但入主中原后,深知农耕乃统治根基。手稿中条理清晰的论述、精妙的计算、以及那些切实可行的增产之法,让他眼前一亮。

“此为何人所着?”脱欢问道。

“据查,乃南朝一寒门士子,名徐光启,似与某些民间结社有关。”

“民间竟有如此人才…”脱欢沉吟片刻,“传令,将此书交予匠作院农科司,令其择地试种,验证其法。若果真有效,当大力推行。另,设法找到这个徐光启,若能招揽…便招揽,若不能,亦不可使其为南人所用。”

阿合马领命,心中却另有算计。他看到了此书在增加税收、稳定统治方面的巨大价值,同时也敏锐地察觉到,这或许是打压那些保守的蒙古贵族、进一步提拔汉人技术官僚的机会。他决定亲自督办此事,将农政改革作为自己的一项政绩。

于是,在北元控制下的华北平原,几处皇庄悄然开始了新农法的试验。徐光启的心血,竟意外地在异族统治者的推动下,率先得到了实践的机会。这颇具讽刺意味的一幕,也预示着技术本身的中立性,以及其在乱世中传播的不可预测性。

二、姑苏的反思与转向

天工坊的爆炸声,如同警钟,敲醒了慕容复和公冶乾。他们意识到,追逐威力强大的“奇器”固然重要,但若没有扎实的根基,无异于沙上筑塔。

慕容复亲自召见了公冶乾和几位核心大匠。

“利器固然重要,然国之根基,在于粮帛,在于百工之艺。”慕容复沉声道,“火药之事,不可废弃,但需更重基础。从今日起,天工坊需分设诸科:冶金科,专司精炼钢铁,改进甲胄兵刃之材;织造科,优化沈氏纺机,并研习染织新法;营造科,负责城池、水利、道路之修建与改良;火药科…继续研究,但务必稳妥,优先解决其稳定性与储存运输之难。”

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调整。慕容复开始将技术发展视为一个系统工程,而非仅仅服务于军事目的。他下令在各州府设立官立匠学堂,选拔聪慧子弟,系统学习算学、几何以及各科基础技艺,试图培养本土的技术人才梯队。

同时,对民间技术力量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变化。对于那些不涉及核心军工的民间改良(如农具、日常用具),采取了相对宽容甚至鼓励的态度,以期活跃民生,积累更为广泛的技术土壤。技术的扩散,在慕容吴境内,进入了一个相对有序且更具深度的新阶段。

三、蒲家的野望

泉州,蒲府密室。

蒲寿庚仔细查看着儿子蒲师文带回来的陌生作物种子和那几块沉甸甸的狗头金,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贪婪与兴奋。

“确定航线了?”他压低声音问道。

“父亲,大致方位已记录,但那片海域复杂,土着凶悍,需大船队与精兵护卫方可再次前往并立足。”蒲师文谨慎地回答。

蒲寿庚踱步片刻,缓缓道:“此事,关乎我蒲家百年基业,绝不可泄露半分!慕容复与脱欢,皆非善与之辈,若被他们知晓,必起觊觎之心。”

他心中迅速盘算着。依靠这条新航路,蒲家或许能建立一个远离中原纷争的海外基业。但在此之前,需要积累更多的财富和力量。

“加大与弗朗机人的交易,多换火铳、火炮!招募更多亡命之徒,训练私兵!我们要有自己的力量!”蒲寿庚的野心,不再局限于做一个富可敌国的海上寓公,他开始渴望一片能由自己完全掌控的天地。

四、襄阳的“格物苑”

襄阳城内,在相对安稳的环境中,黄蓉力主创办的“格物苑”也悄然成立。它并非庞大的天工坊,更像是一个小而精的研究机构,就设在原州府衙门旁的一处清静院落。

朱子柳担任苑正,招募了城内一些通晓文墨、对技艺有兴趣的年轻人,甚至还包括两名略通医术的波斯商人后裔。他们的研究方向非常务实:一是基于阿卜杜勒遗留笔记和实战经验,继续改良守城器械,尤其是针对元军“回回炮”的防御措施;二是集中力量研究伤科医术和瘟疫防治,编撰了一本《襄阳验方集》,在军中和平民中推广,效果显着;三是记录、整理本地物产和气候规律,为屯田生产提供指导。

郭靖对此全力支持。他深知,在夹缝中求生存,不能仅凭一腔血勇,更需要智慧与技术的支撑。“格物苑”的成果或许微小,却代表着襄阳在知识自主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五、星火社的裂痕

北方,“星火社”内部因为那名成员的死亡,产生了深刻的裂痕。以墨耕为首的老成派,主张隐忍,继续积蓄力量,传播文化火种。而一批年轻气盛的社员,则悲愤难平,认为必须展现力量,为同伴复仇,他们开始秘密策划针对吴军巡逻队的报复行动,甚至有人提出了“联虏(北元)制吴”的极端想法。

思想的混乱与行动的激进,使得这个原本以文化传承为己任的秘密组织,面临着偏离初衷、甚至卷入血腥仇杀的危险。墨耕虽竭力弹压,但裂痕已然产生,组织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涟漪渐广,终成波澜。徐光启的农书、慕容吴的战略调整、蒲家的海外野心、襄阳的自主探索、星火社的内部危机……这些由微末之事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从经济、技术、军事、乃至思想层面,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势力,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向着谁也无法完全预料的方向,缓缓前行。

---

(第122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